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文化生活现代化:未来50年的重中之重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金振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地球是人类的物理家园,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现代化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现代化。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文化和文化现代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日前,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在其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中,将“文化现代化”确定为2009年报告的主题。课题组系统研究了世界文化现代化300年历史,完成了文化现代化的三个综合指标的定量评价,归纳了54个基本事实和14条历史经验;阐述了文化现代化的一般原理和模型;分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21世纪中国文化现代化路径图的设想和建议等。

  从科学和现代化的视角研究文化现代化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变迁和文化现代化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报告,全世界还在使用的语言约有5000—20000种。如果说,一种语言代表一种文化,那么,世界上至少有5000多种文化。这些文化的形成和变迁,特别是18世纪以来的文化变迁和文化互动,反映了文化和文化现代化的多样性和挑战性。

  文化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逐步引起世界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关于文化研究的图书已经超过10万种。近年来,文化产业相关研究更是异军突起。

  但是迄今为止,关于文化和文化现代化没有统一定义,文化研究也没有标准范式。据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何传启介绍,从科学和现代化的视角研究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报告》研究的特色,也是一种学术探索。

  人类发展不是无序的,文化变迁不是无章的

  在人类社会的200多年时间里,文化现代化大致经历了三次浪潮。

  第一次文化现代化浪潮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对应。主要发生在欧洲大陆,其本质是思想解放、破除迷信、传播科学和崇尚人文精神,文化领域逐步获得独立地位。文化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社会变迁相对应。在科技革命、通讯和文化设备、现代文学和现代艺术、现代哲学、文化商业化、休闲文化兴起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第三次文化现代化与第三次产业革命相对应。随着原子能、自动化、电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科学文化获得快速发展。

  研究者认为,文化现代化是一个客观现象。在现代文化变迁里,不仅有文化传承、文化进步、文化适应、文化转向和文化互动等,而且有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选择、文化遗失和文化规划等,这些都与现代化紧密相关,是文化领域的现代化现象。据此,《报告》认为,文化现代化是部分可预期的。

  我国文化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课题组提出,一般而言,文化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文化现代化的目标是国家现代化目标的组成部分。我国现代化的国家目标是:在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在21世纪末,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由此推论,我国的文化现代化目标是:在2050年前后,文化生活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在21世纪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报告对文化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文化现代化不能简单跟踪追赶先进国家,而是可以采用“运河路径”。何传启解释说,“运河路径”是综合现代化路径的一种形象表述。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人类历史是一条长河。在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工具制造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知识革命等四次意义深远的革命。人类文明也随之发生转变,从原始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知识文明。2005年,世界先进水平已经步入知识文明时代,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工业文明时代。发展中国家为了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不是跟踪和简单模仿发达国家的老路,在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两个阶段之间,开辟一条“现代化运河”,沿着这条运河前进,就意味着瞄准未来世界前沿,协调推进文化现代化。

  报告指出,中国文化现代化路径的基本思路是:在21世纪前50年,协调推进工业文化、网络文化、生态文化、创新文化、和谐文化、文化产业和文化遗产保护,加速发展知识文化,提高文化创造力和竞争力,达到文化生活现代化的世界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文化现代化;在21世纪后50年,全力推进第二次文化现代化,迎头赶上文化生活现代化的世界先进水平,文化创造力和文化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全面实现文化现代化。

  课题组建议,未来50年我国应以文化生活现代化为重中之重,同时促进文化内容现代化和提高文化竞争力。文化现代化路径图的相应布局是:以文化生活现代化为主体,以文化内容现代化和文化竞争力为两翼;实施“全民文化素质议程”,提高文化生活品质;实施“中华文化振兴战略”,提高文化竞争力;实施“中华文明精萃工程”,提高文化影响力。

  提升文化竞争力是长期任务

  文化竞争是21世纪国际竞争的一个战略制高点。文化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很多,国家的文化资源、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人才、文化素质、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等都是影响因子。研究者认为,在众多因素中,提高文化人才竞争力、文化产业竞争力和文化贸易竞争力,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三个重点。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创新能力的国际差距和国民文化素质的国际差距都比较大,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文化人才,提高中国文化创造力,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报告》分析认为,目前我国大学和中学普及率还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文化经营人才更是比较缺乏。其次,由于高中教育实行文、理分科,许多优秀中学生选择理工科,优秀中学生报考文艺专业的比例偏低,优秀文化专业人才比较缺少。

  在文化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中,研究者呼吁,用优惠政策吸引每年大约5%左右的优秀中学生进入大学文艺专业学习,提升文化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鼓励高等教育的文理交叉,鼓励理工科大学和学院设立文艺教育课程,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的重要产业,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战略产业。研究者提出,制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纲要”,提升文化产业战略地位。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有国家、地区和产业的战略布局。要培育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创造力。要加强文化产业的理论和战略研究,促进文化产业政策的现代化等。

  文化贸易既是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也是文化竞争的一种途径。研究者认为,研究、制定文化贸易战略和文化贸易发展政策纲要,引导文化贸易的发展,改善文化贸易内外环境,无疑有助于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

  《报告》认为,21世纪前50年是我国文化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农业文明时代,中华民族是农业文明的创造者,在工业文明时代,中华民族是工业文明的学习者,在知识文明时代,中华民族将成为知识文化的开拓者。21世纪将是中华文化全面振兴的世纪,也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

  《中国现代化报告》提出我国文化现代化路径图的相应布局是:以文化生活现代化为主体,以文化内容现代化和文化竞争力为两翼;实施“全民文化素质议程”,提高文化生活品质;实施“中华文化振兴战略”,提高文化竞争力;实施“中华文明精萃工程”,提高文化影响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