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微软:专注可管理的公益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党永嘉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作为微软在全球从事的社区公益活动之一,“潜力无限”(Unlimited Potential,简称UP)项目在落地中国社区的过程中,经历过一次重要的调整:在过去的几年中,这个项目的专注点已经从单纯帮助农民工学习使用电脑,变成了帮助他们以电脑为工具解决社会融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包括就业、寻求就医和法律援助。在微软全球社区事务总裁Akhtar Badshah看来,这恰恰代表了新一代企业公益需要作出的思路转变。

专注于社区技能培训的UP项目,由微软在2003年发起。到现在为止,微软和1500家非政府组织合作,在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4万个学习中心。在中国,UP项目始于2004年,目前在15个省市成立了39家社区学习中心,有2万多人直接接受过培训。

如何实现公益目的(社会需求)最大化和企业能力(企业供给)最大化之间的平衡,是从事公益活动的企业经常遇到的矛盾。微软也不例外。实现UP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信息技术,这也是微软的资源和能力优势所在。不过,从项目起步之初微软就发现,他们想致力帮助的对象,最需要的并不是信息技术本身。

微软中国公司事务总监洪军回忆说,UP项目在中国启动之初,为追踪评估实施的效果,微软在北京的农民工当中做了一次调研,让他们将进城之后“最在乎的几件事”按照顺序排列出来。出乎大家的预料,信息技术只排在了第9位。位居前列的需求都是一些非常基础而实际的东西,比如说医疗、法律援助等等。在这个调研之后,微软开始意识到——信息技能培训并不能为培训而培训,必须是附在实实在在的东西上面,这样的话,培训才能真正使社区受益。

在接下来的运作中,微软开始有意识地调整培训的方向,例如教农民工如何利用网络,查找与医疗、法律援助有关的内容。微软并不认为培训方向的调整,偏离了UP项目的初衷。因为UP项目的根本目的并非培训技术工人,而是希望通过技能培训,使那些没有机会去接触到或者没有一些资源去实现愿望的人,能够找到新的出路,有更好的职业选择。这种从实际需求出发确定公益方向的思路,在Akhtar Badshah作为全球社区事务总裁加入微软之后,变得更加明晰。

在加入微软前,Akhtar Badshah是一家西雅图的非盈利组织的负责人,主要任务是利用数字经济惠及穷人。在那里,他制定了印度、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核心发展计划,帮助开发了一项旨在支持世界范围内基于IT的反贫困工作的社会风险基金和一个社会企业实验室,后者主要为一些社会企业家提供指导和种子资金。

“由于我以前在NGO的经历,我可以帮助微软更好地去倾听NGO的需求,了解社会的观点,出发点是在哪里。因为很多情况下,由于很多公司的公益活动只关注自身,会容易忽略外面更大的背景。所以,实际上最后不见得能达到它的效果。”Akhtar Badshah说。他强调,企业在从事公益活动时,首要必须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

由于微软的业务范围覆盖全球众多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差别巨大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公益需求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即便是在同一个项目下,也需要通过总部指导与本土化策略,在价值观统一与效率最大化之间寻求平衡。UP项目在总体上都是通过信息技术来帮助弱势群体,但在菲律宾,微软主要为输出的女佣提供培训,帮助她们在异乡通过信息技术与家人联系;在尼日利亚,微软帮助政府人员以薪资为担保,购买新的计算机;而在中国,微软通过聆听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学者和专家以及咨询机构的建议,最终把帮助对象锁定在农民工。

但微软并不认同同一个企业可以同时在多个领域或议题上开展公益活动。Akhtar Badshah说,“现在的社会问题非常多,而且都是很重大的社会问题。但是,作为一个公司,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去做,因为这样,资源就分散了,最后的结果其实是你什么都没有做好。所以,对于微软公司而言,我们会根据自身优势选择这其中的一个主要议题,然后集中我们的资源持续地做下去。”

Akhtar Badshah把这种做法称为“可管理的公益”。具体来说,就是专注于一个重要但并非高不可攀的领域,然后以结果为导向,在这个领域内实现效率最大化的公益管理。在这一点上,微软从事的公益活动准则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有相似之处。“不管是盖茨基金会,还是微软公司的公益活动,我们都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尽管在“可管理公益”中一直进行尝试并取得了成效,但长期来看,无论是农民工动员,还是医疗、法律救助培训,都不是微软的专长。这带来了一个疑问:过于强调执行力,会不会让微软失去企业公益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即实现自身可用资源和能力的最大化?对此,Akhtar Badshah强调,现在问题的重点是把眼下事情做成功。“一个项目要做出影响力,前提条件是一定要有很好的执行力。而有了影响力,就会唤醒更大的需求。当有需求的时候,项目可持续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Akhtar Badshah认为,这种公益逻辑的出发点是时代造成的。

“我个人觉得,新一代的慈善家更注重结果导向,更重视评估和衡量。例如,他们中的很多人更专注于教育议题,这是因为他们很多人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曾经有机会受到比较好的教育。因此,他们非常专注能够用一种比较好的公益方式,让他们所做的事既有比较好的商业效益,同时也有比较好的社会效益。当然还有一点,我觉得他们更愿意去冒一些风险,去尝试做一些看上去有风险的事情。毕竟,我们处在一个变化很快的时代。”Akhtar Badshah说。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