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显现” ——佛家修行的关键(二)
轮回界与涅槃界的“自显现”,即是法界的生机。若宗教化一点,则可说为佛的功德。生机处处,便是佛的“大悲”。这个生机,对人类来说,便是阿陀那识(adana),它是阿赖耶识的别名,施设这个别名,为的是要说明人有一个具足生命力的根本识。佛说,我们的感觉器官和身体能够维持,靠的便是阿陀那识的支持。
所以“大圆满三句义”,实在基于本始基的性、相、用而来。我们还可以举一个例,让我们对此更容易理解——在无有障碍的天空中,充满着种种不同的电视电波,倘若用电视机将之接收,那就成为不同的电视画面。
在这例子中,天空的无障碍(清净)即是本始基的性(法身);含容电波(明分)即是含容一切相状,这特性即是本始基的相(报身);电视画面的形象“自显现”,即是本始基的用(化身)。
这个例子虽然在层次不恰当,但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而且,我们还必须知道,一涉及涅槃界显现的“本始基”,我们说“自显现”的“自”,已经不能理解为“自我”,可以解释为“自然”与“自发”。例如太阳的光与热,自然、自发、含容周遍可认知的“明分”,令生机无处不在。
其实,这样去理解亦并非究竟,因为“自显现”实在是一种本然的境界,如天空中的月映于水,在这里,完全没有主动与被动的意志,并不是池塘有意念去摄取月影,亦不是月亮有意念要投射在池水之中。倘若不这样去理解,那就可能歪曲了“自显现”的含义。
依“三句义”来修习“大圆满”,必须与本始基相应,其入手便是修习“自显现”。倘若只认识一切法“显现”,而不理解周遍时空、超越时空的“自”显现,那就一定掌握不到解脱法门的关键。
基于“一切法自显现”的观点,所以人便知道自己的心性其实受到歪曲,而且是自我歪曲。
我们分两个步骤来歪曲自己的心性。
首先我们一生下来,由于业力的关系,我们立即就懂得执着“自我”。然后由“自我”出发去认识“自我”以外的人物、现象与事物。这时候,便成立了“自我”与“外境”的分别。这个分别,称为“二取”。我为“能取”,外境为“所取”。
由于“二取”,是故接下来我们便建立种种名言,这便是第二步了。每一个名言,都有一个由我们附加上去的概念,这叫做“母亲”,这叫做“摇篮”,以至这叫做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甚至计算机软件、导弹防御系统等等。
佛家绝不否定“二取”与“名言”的功能,因为人必须借着知识、经验、法则、原理等等来生活,这一切,都由“二取”和“名言”来建立,若加否定,人就根本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做人的原则。
可是佛家却否定由“二取”和“名言”两个步骤去认识的事物有“真实”的存在。所谓“真实”,是指其有自存、自成、永恒不变的本质。一切事物都没有这些本质,是故佛家才将一切法定义为空性。
最好的譬喻是电视荧光幕。在荧光幕中,演员受着“二取”与“名言”的束缚,依着剧情(可以理解为“业力运作”),发展出无数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荧光幕中人视一切为“真实”,可是只须一跳离荧光幕,便立刻知道荧光幕中一切虚幻。
永远将自己困于荧光幕中的人,心性便永远受到歪曲,他的心必须跳离荧光幕,再回头去看,然后心性才能摆脱这种歪曲。
这同样即是“自显现”与“自解脱”的道理。
在荧光幕中生活,即是在这荧光幕时空中的“自显现”,能够跳离荧光幕,那便是从荧光幕“自解脱”。
所以,解脱与否,我们首先碰到的其实是心性问题。心性是否受到自我歪曲,即是受缚与自在的分别。这与情绪绝对无关。
如今许多佛教徒所从事的,其实只是情绪的安抚,心灵的平静,他们的修习完全不能摆脱心性的歪曲,因为他们始终没有离开过“二取”与“名言”。譬如说,“我去行善”,那便依然有“我”和“善”名言在被执着,也即是说,他们依旧是在荧光幕中扮演着善人的角色,是故他们的心性依旧受到歪曲。
因此佛家的修习,是令到佛教徒懂得“三轮体空”的道理去行善。在这里,行布施者、受布施者,以及所布施的事物,悉须体会其空性,这就称为“三轮”。三轮都空,然后才没有“二取”与“名言”的束缚,行善者才能一方面在荧光幕中扮演着行善的角色,一方面也能跳离荧光幕,认识“行善”这一段剧情的本质虚幻。
所以同样是行善,不能够“三轮体空”,那便只能影响情绪,必须“三轮体空”,然后才能影响心性。一切宗教,只在情绪的层次,唯有佛家的修行才针对着心性。
体会“自显现”与“自解脱”,是佛家修行重要的脉络。
谈锡永专栏:http://www.longquanzs.org/columndetail.php?id=94
图书信息:
《生与死的禅法》
作者:谈锡永
定价:¥26.00元
出版发行: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46242
页数: 203
定价: 26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8
目录:
我们的心要落妆
让心自在于生死
在一座中经历轮回生死
“三自解脱”和“如来藏”
认识“自显现”
——佛家修行的关键
生前死后的“六中有”
鸽子归巢。现证“本住”
——说“处生中有”之一
把禅法带人生活
——说“处生中有”之二
念念分明修“胜观”
——说“处生中有”之三
幻人离幻境
——说“梦幻中有”之一
梦中知梦与转变梦境
——说“梦幻中有”之二
“四大光明”的理趣
——说“梦幻中有”之三
“三虚空”与“四大解脱”
——说“禅定中有”
临终的解脱与往生
——说“临终中有”之一
死相·临终·死光明
——说“临终中有”之二
“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说“临终中有”之三
怖畏与离怖畏
——说“法性中有”之一
生起四种“现分”
——说“法性中有”之二
意生身与习气身
——说“受生中有”之一
六种遮胎门
——说“受生中有”之二
三个禅的境界
——完结篇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