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法师:《孝经》(四)
孔老夫子教诫曾子:“这个道理你知道吗?”
曾子:“不知道”。
如果换了我们,可能会说:“哎哟,对不起,我不知道耶!老师啊……”然曾子却不是这样,“曾子避席曰”。他知礼、有礼貌。只要师长有问题,他都以很诚敬的心情回答。他本来就恭敬的在那个地方“侍”,坐在旁边,老师一问,他马上就站起来。“席”就是坐的地方,为什么称为席呢?古人没有椅子的,坐在地上,地上有一张席子!他马上从坐的席子上站起来,所以叫“避席”。不叫离席而叫避席的,就是对尊长的一种礼貌,向后退一步,马上让开,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就说:“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曾子自己就说─敏就是聪明,虽然《论语》上面说“参也鲁”─“参不敏”,他说:“唉,我自己很笨。”那是通常弟子对老师的谦虚,所以老师才是真正的师,就算是你知道了也要如此;拿我们现在学佛法来讲,你只有自己很谦虚、很恭敬、想学,你才能够学得好,你脑筋当中一自满、一骄傲的话,那就完了。
说到骄傲,我就想起来,我们在座的有很多同学脑筋很好,自己觉得脑筋很好,一骄傲你就学不好了。学好的真正原因要“谦”。就算你脑筋非常好,你如果谦虚,你就学得最好;否则你虽然脑筋好,你一有骄心,佛法上面说:“慢如高山,法水不入。”他举个比喻,譬如那个山顶,下了雨,山顶上的水都留不住的,跑掉了,甘露也是一样。它流到哪里啊?流到那个谷底里面,蓄在那里不动了。谷底就是很谦虚的,就是心里面自己要很谦虚,一定要好学。所以那个“参不敏”就是这个意思。那我怎么能够“何足以知之!”啊,我怎么能够了解这个!
前面这一段问答,就是点出一个重要的题目来。开宗明义提出了─至德要道。什么是至德要道?什么是孝?虽然还没讲,但是已经说出来了,不过下面就是再给它个名词而已。这个至德要道有什么功用呢?“以顺天下”。在上位的人,用它来教,可以产生这个功效;下位的人学了以后,“和睦”、“无怨”。实际上,我们不是说“我们要求离苦得乐吗?”到了这个情况之下,岂不是内心当中一点怨都没有了,那是何等的欢乐的景象!彼此之间相处,而且不是一个人哪,彼此之间任何情况之下相处的时候,大家这么和和乐乐、欢欢喜喜。那就点题出来了。
因为曾子的这一句话,孔老夫子下面紧跟着点出来了。子曰:“夫孝”,告诉他——孝。这个“夫”,是一个虚词,古人的文字上面,一起头的时候使用这个字,这是文词的这个语气、气势。“德之本也”,说这是德的根本;“教之所由生也”,那就是前面讲的那个至德要道,就是讲的“孝”。那么现在这里讲,德本身是不是就是这个孝呢?不完全是。而这个德,从哪里开始呢?从孝开始。所以这个是德的根本,有了这根本,再把这个精神充分地深、广两个方面发挥到极致,那就圆满了。可是能不能发挥,看它有没有根本。如果没有根本,行不行啊?不行。所以这个孝,就是德的根本。儒家是如此,佛法也是如此。
所以在《广论》上面,现在我们看宗大师,圆满的教法一样地告诉我们,你真正要修行的根本在哪里?依师,一定要依师。这个“师”,拿佛法来说,叫法身父母;现在孝道,世间这个身体是父母生给的,我们将来成的佛的法身,那是老师教的。我们应以什么心态跟老师修习呢?一开头就说“孝子心”,这完全一样的。没有根,下面就不用学了。现在你们了解了,等到你们将来学下去,你们一定会学到的,学得远比我来得深、来得广。老同学都知道,就是《华严》的所谓九心。道之根本在依止善知识;依止善知识的时候,意乐说脑筋里应该存有什么心?九心。九心的第一个心是孝子心,这是它的根本。所以在这地方,同样地,德之本也。这个德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本性,它的本质。道的本质、根本在哪里?你必须从孝开始。
下面一句话,“教之所由生也。”“教”是什么?这个地方的教就是教育告诉我们的那套道理。我们就是根据那个道理,要来改善自己的,也可以说这是教化。圣人告诉我们几句话,《论语》上面:“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注:出自《论语》〈阳货第十七〉第二章)《三字经》一开头,“性相近,习相远“。你们以为背背《三字经》是玩的么?你要学佛从这地方开始啊!现在你们大家都会背《三字经》了,背几句我听听看,大家一起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好,就到这里。说人之初,一开头性本善,性是相近的,可是由于习惯的不一样,慢慢差别就大了。请问这个习惯怎么来的啊?你的环境。像现在这个时代,你们从小怎么长大的啊?在电视面前,是不是这样啊?然后呢,右手是可乐,左手是汉堡,在这个环境长大的,慢慢习惯了就是这样。我们小的时候呢?农村。那个时候真美啊!小的时候在农村,那个抗战的时候,日本人来了,把发电厂的发电机拆走,电线也搬走,木头又被人家偷掉了。家里点一个豆油灯!张开眼睛,打开门,鸡叫、鸟叫,树木、青山、绿水,就是这种情况。什么叫电视?作梦都没梦到,也不知道这个。自然而然民间的习俗非常地纯朴。你在哪里,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怎么办呢?一定受这个环境的习染。他本身是善的,习染习染,后来慢慢、慢慢就坏了,要施以教化。
但是那个教化,假使老师教你,你不听,有没有用啊?没有用。我觉得自己这一点我比你们幸运,你们比那些在学校里学生要幸运得多。我常常听见,现在学校里面,尽管还给小学生多多少少讲一些尊师重道的道理,讲完了,谁去尊?谁去重?大家都不尊,大家都不重。那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情。所以现在的人学的不是真正做人的道理,只是学会了赚钱的本事。赚钱的目标干什么啊?增长物欲,增长贪、瞋、痴,那个“我”。“我”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然后再把那个贪瞋痴一增长,那就造的都是地狱、畜牲、饿鬼之因。现在世界就是这样,是根本错误啊!现在虽然还有老师,根本不会听老师的。“老师传授我知识,我付了学费嘛,他当然要教我,他在我身上去赚钱的啊!”太多这种概念,那是非常可怕的一种想法。
所以佛法就说─这你也可以说成这样想,有人说事实就是这样─这无所谓好坏,就是这个东西放在那里,你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从那个角度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但是圣人告诉我们这个角度,你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产生的效果─这最好的因,将来你成佛、生天;从另一个角度看,你也看见,你可以说对,可是看完了以后你下地狱,你愿意从哪一个角度看?圣人就告诉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看完了以后,现在和睦,将来一定成佛,天下太平。如果用那个角度看,圣人哪有不知道的?知道!从那个角度看,现在呢,大家互相斗争,你杀我,我杀你,你欺我,我骗你,弄完了大家一起下地狱。现在的教育是专门走这个路,那是最最可怕的,所以谈不到教育了!
古来的人呢?这个教育。那么,这种教育,要有一个条件─孝,太重要了!那么,譬如现在来说,不晓得你们有没有什么感觉?这因为是多多少少你们还有宿生的善根,你们才生在这个家庭;还有呢,你们自己宿生带来这种善根,所以父母就告诉你:“你要去学佛。”你自己对佛法并不了解,但是因为你听父母的,所以跑到这里来,是不是这个样?你就听他的。乃至于我们现在学《射艺中之禅》,你完全不懂,老师告诉你就这么做,《射艺中之禅》最大的价值就在这里。拿世间人的看法去看,那明明是完全不合理的事情,说你要拿这么强的弓把它拉开,可是肌肉不准用力,象棉花一样。那我们想起来,那个很荒唐的事情啊!除了你有这种孝顺,一心一意听他的,你有没有旁的办法好想?要拉开那张弓,那个对学佛来说,那是最起码的尚且如此,你现在要学最好的无上菩提,如果没有这个,你根本不可能学。
所以从这地方我们可以看得见,孔圣人教我们的,那就是完完全全为佛道铺路。如果这个没有学好的话,佛法根本没办法学。所以现在我们讲《孝经》,将来如果你有机会,藏系师长来了,一定会讲这个东西,翻开来第一件事情告诉你孝子心。对不起,这个没有,你回家去,坐在这儿白坐的!但是这个是根本,你如果这个学好了,虽然眼前我们不一定学得好,你只要努力下去,你的业将来一定可以得到。所以他这个地方就告诉我们─孝是德的根本哪!
这个德怎么出现的呢?你要有一套道理,然后,照着去好好地修持。要想学这个道理,要想修持的话,先孝,教就从这个上面生起的。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