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跳进坑里并肩战斗,请踩着我的肩膀上去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腾讯博客   作者:沈洪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罗钊,35岁,山东男人,谦逊温和的君子。曾是北京上地科技园某IT项目经理。去年5月份在成都结束一个项目后,地震后第一时间报名志愿者,被派到绵竹市让他“生死铭心”的汉旺镇,主要工作是给尸体消毒。

因为“见到的全是死人”,工作结束后他自己陷入了泥淖:每晚噩梦不断,不想吃,不想睡,甚至不想活,万念俱灰。寻求心理咨询后,才慢慢缓过来。

9月,他辞去工作,重回灾区,以“关爱社工发展联盟”志愿者的名义,留在了汉旺板房,“起码三年” 。

关爱社工发展联盟领队 罗钊

眼镜叔叔的沙盘游戏

新开村集贤社区55幢1单元的四间板房,是罗钊“关爱社工发展联盟”团队在绵竹市汉旺镇板房区的工作站。整齐划一的板房区,很容易就迷路了。问路的一个小技巧是,找找小朋友,请他们带你去玩沙盘游戏的地方。一段穿梭之后,就能再见到罗钊的笑脸——孩子们的眼镜叔叔,再一转身,已经找不到带路的娃了,早进去耍了。

四间板房,一间是沙盘游戏室,一间是女生寝室兼阅读室,一间是男生寝室兼厨房,最大的那间是图书室和活动教室。每天中午12点到2点,下午4点半以后,这里满眼孩子,大呼小叫,东奔西突,调皮闹腾得很。

最受欢迎的是沙盘游戏室,每次只能容纳3个孩子玩,窗台上总是趴着巴巴望着的孩子,排队等候。沙盘室一般由张必荣负责,这个26岁的重庆小伙,心理学系毕业,今年2月加入罗钊团队。

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很流行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一盘沙,N个各式各样的物件造型,游戏者自由选取物件,在沙盘里做造型。简易的设置投射出内心的潜意识,成为治疗的有效方法。

通过看沙盘造型,罗钊洞悉分析孩子们的心理状态。举些简单的例子,沙盘里摆布着诸如蛇、蝎、恐龙等意象,映射出游戏者内心的恐惧;桥梁意味着渴望沟通;整体布局绵密紧凑是内心紧张的表现,当整个沙盘物件有序、布局合理,则意味着游戏者的内心状态相对平稳安宁。

置办一套正规的沙盘物件需要上万块,罗钊们资金有限,都是想办法东拼西凑,三四千块搞定一套。还让罗钊觉得有点囧的是,“汉旺镇的孩子们太野,太喜欢那些小玩意了,做完游戏常常就带回家了。”孩子们玩得开心是最重要的,缺些物件也就不那么苛求了。颇具特色的沙盘游戏,为工作站迅速笼聚了人气。

阅读室主要是方江琴老师带孩子,看看书,下下棋,聊聊天。方之前是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算是团队里的元老了。汉旺镇工作站主要由她负责。

罗钊更多的工作是统筹协调团队下辖的10个工作站,常常绵竹、德阳几个地方跑。最近还忙着洽谈一些可能的项目。“本来没想过,但我们快弹尽粮绝了。”去年法鼓山基金会给他们投入了一笔经费,罗钊自己大概也花了两三万。

“用我的杯子承接你倒出来的泪水”

最让罗钊自豪的是团队的工作模式:计划扎根板房区3年,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共同体会板房生活,以社工身份帮助灾区恢复生产生活。“说心理援助会产生距离感,他们会觉得是不是我们有问题,要你们来援助我们。就会有抵触情绪。”社工身份做家访,就很容易被接纳了。

这是悟出来的。

7、8月份给北川中学截肢的孩子们做心理辅导,触动很大。近一个月的心理辅导,专家们“差不多招儿都使遍了”,作用很微弱。孩子们甚至激烈地抵触:“你们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也截肢试试?就知道什么滋味了。”

有心的罗钊观察发现,去德阳装义肢时,一路上谁也不搭理的孩子们见了医院的残疾人,立即活跃了起来。之后他便联系德阳残疾人工厂的工人们做联欢。当拄着拐杖的工人们来到学校,“真的像炸开了锅,欢声笑语啊,从没见过孩子们那么兴奋的表情!”

这便是罗钊反复强调的同理心,连同情心都不能有。同情心就说明了我是强者你是弱者,存在一种不平等的对立面。 “因为心理疏导说到底是一个沟通问题。当双方处于一个高度,沟通和疏导才有可能。甚至你要比他更低,情感宣泄才有可能。通俗点说,就是用我的杯子承接你倒出来的泪水。”

“就是你们不当我是正常人,我不当你们是残疾人。但要做到平等非常难。因为他们很爱强装成正常人,越不表现出有问题,其实问题可能越大。就像一直在吹气球,一旦吹破就是爆炸。”

“一年了,大家的心理创伤不是很尖锐,而是会变成一种无形的恐惧弥漫在空气中。不表现不代表不存在。就好像我们刚走进厕所,闻到很刺鼻的臭味,呆一段时间就没感觉了,但实际上仍然被臭味侵袭着。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成年人们的生活压力,像一块块大石头压着,下面的草虽然暂时不会长出来,但它的根在往土里深深的扎根,以后一定会疯狂地长出地面的。”

“领导人总是鼓励说要坚强,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实际上把大家推到一个不能表达和发泄的极端,反而容易造成一种心理障碍。所我常说,看到别人掉进坑里,通常人们会丢根绳子下去,让他们顺着爬出来。但我们的团队要做的是,跳进坑里去和他们并肩战斗,甚至让他们踩着我们的肩膀,先上去。”

这些理念贯彻在社区工作的微小细节里。相比孩子们,成年人的心理援助工作要难一些。“成年人都有一副铠甲,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罗钊想出来的办法是,像村民一样在板房后院种菜,无形之中消除了距离感,村民们开始不拿他们当外人,还很亲切地传授种菜经验。

渗透在琐碎生活里的沟通、陪伴、鼓励,需要时间、爱心、同理心。

“我的心,被埋在了东汽中学废墟下面” 从IT项目经理、“机械的理科生”,到日臻成熟的社会工作者,罗钊颠覆了自己的人生。拐点便是2008年5月14日,绵竹市汉旺镇。

5月13日,罗钊在成都红十字会报名,得知都江堰的救援部队和志愿者已经很多。绵竹汉旺镇受灾严重,亟需人手。5月14日,罗钊到了汉旺。

被分配到的主要工作是给遇难者遗体以及给救援人员消毒。战士们一旦挖出遗体,他就背着喷雾器,在废墟上给遗体喷洒环境消毒液,然后再挖出来,避免遗体上的病菌传染。还要给遗体洒石灰,再把遗体放到装尸袋里运送,以避免传染病。战士们作业完,还要用生物试剂对他们做全面的消毒,保证战士们的安全。一切都是为了防止灾后瘟疫发生。

罗钊记得特别清楚的是,5月16日早上,海军陆战队探测到东汽中学一幢楼里有生命信号,在预制板和墙体的斜角处。战士们从早上9点开始挖,一直挖到晚上8点半。几乎所有人都在期待生命奇迹。着急没有用,“坍塌的预制板就像要剥洋葱一样,小心地一层层取开,吊车吊起的预制板上也沾满血迹,触目惊心。那种情境之下,大家特别需要挖出活人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

但结果最后挖出来2个男孩已经死了,没有坚持住。这件事情对罗钊的打击特别大,一下子觉得心如死灰。“就好像我自己的心,被埋在来东汽中学的废墟下面。”

工作的最后一个遇难者遗体,也不时煎熬着他的心。战士用床单包好遇难者头颅,在墙的另一面,找到遗体躯干,才看清楚是个小女孩。罗钊背着喷雾器跟上去,看到小女孩的整个躯干和头已经被蛆吃得只剩下一张皮。法医根本不用手术刀划开胸膛,很容易就剪下她胸腔里的一段软组织做DNA鉴定。小女孩叫张月,10岁。

再后来,汉旺封城。“死人太多太多,估计也救不出活的了。”罗钊回成都休整,却再也无法安宁。

“为死者活着的亲属做点什么”

每晚做噩梦,半夜两点时惊醒,再也睡不着。经常梦到面目狰狞的遇难者跟他说话,拉住他不让回成都,求他帮忙。什么也不想吃,哪儿也不想去,谁也不想见,每天就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哪里又死了多少人,然后不停地哭。“差不多是万念俱灰,好像自己从空中坠下,看不到救命稻草,也不想伸手去抓什么。”

“最深的是愧疚感,觉得对不起他们,活着没什么意义。”

不只罗钊一个人,队里好几个志愿者都有奇怪的梦境,幻听屋子里总有人哭,幻觉看到沙发上很多人要跟自己说话。有来自成都的两个女心理咨询师回去后就自杀了,还有的就去成都四院(精神病院)了。“有一线工作经历的人,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罗钊后来反思,挖尸体时团队作业,给遗体消毒却是单兵作战。而且基本上一个活人没见到,全是死人,士气很容易低落。志愿者本来就是散沙,互相之间没有情感支持,不像部队战士们内在的情感归属和慰藉。还因为介入时间早,头三天每天都要处理二十多具尸体,一时间承受了太多。

复旦大学的一支心理援助团队帮助了他,由给911、印尼海啸做过心理援助的美国著名心理咨询师杰夫做团体辅导。每次团体课后,罗钊都会单独找杰夫聊上一两个小时。杰夫的劝导是种转移,把罗钊对死者的愧疚感转移到“为死者活着的亲属做点什么”。

这样的经历似乎唤醒了罗钊心里的某种情结。他渐渐和四川大学、复旦大学赴灾区做心理援助的教授们多学习,多交流。经过学习和心理援助工作的实践,罗钊觉得西方心理学就像西医一样,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很难根治。而心理问题是复杂的社会、家庭、工作、学习乃至生命意义等等问题交织而成,盘根错节,地震的创伤是引发心灵地震的诱因。所以罗钊后来在灾区努力推动社工工作,希望能从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以关爱,就象中医治病一样,给人以全面的调理。

关爱社工发展联盟的工作站,便是这样一个一个“潜伏”到灾区各板房。因为他们不想声势浩大地成为板房区的外来人,而是要自然地融入到板房群众的生活中去。

现在的罗钊已经把四川当成了家,这次颠覆人生的起点。3年项目做完后会在哪里?罗钊也不知道,网名是“行者”,就和随身带着的背包一起,随时随地随处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