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图诗艺术《十牛图颂的意义》(三)
十牛图颂(二十三)
忘牛存人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前面虽然已经‘骑牛归家’,但是还有能骑之人、所骑之牛,也就是有能证之心、所证之境。有能有所,仍属于有出有入、有修有证的相对境界,还是落入‘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的无明妄境中,所以进一步要‘忘牛存人’。
‘骑牛已得到家山’,指已经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回到自性灵山、菩提涅盘的家。此时,已明白原来牛也是自己,心外无别牛,牛即是当下这念心。这念心是本具的,根本无牛可牧、无牛可得,不必再藉相对的境界来用功,连牧牛的这念心也要放下,只要做个闲道人就好了,所以说是‘牛也空兮人也闲’。
既然已经骑牛归回自性之家,更契悟到连牛也是不可得的,当然就不再需要牧牛的鞭绳,可以把它们通通都扔掉。这时,就可以悠闲地一觉睡到日升三竿,所以说‘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此时,无论穿衣吃饭、行住坐卧都是道。但是,这必须经过一番努力,有了工夫才做得到;否则,一觉到天明,就全是颠倒梦想。
正如《永嘉证道歌》所说的:‘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既不用除去妄想,亦不另求一个真心,这念心保持了了分明、寂照一如,即是菩提妙明真心。
十牛图颂(二十四)
人牛俱忘1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
前面‘忘牛存人’的境界,已了达无牛可牧、无牛可得,能牧的这念智慧心,也随之放下。现在则‘人牛俱忘’,更进一步明白,原来这念智慧心也是本性本空;牛不可得,人也不可得,心境俱空、人法双亡,达到一个绝对的境界,所以是‘鞭索人牛尽属空’。
‘碧天辽阔’形容这念心,无边无际、无始无终。虽然这念心广大无边际,但是在这个绝对的境界中是绝一切音信的,即所谓的‘妙高峰顶,从来不许商量’,因此说‘碧天辽阔信难通’。能通音讯,表示这念心还有一点点消息、念头,例如想到‘圣’是一个念头,想到‘凡’也是一个念头,无论是凡、是圣,都还是音信,还是落入有能有所的相对境界。所以在‘碧天辽阔信难通’的境界中,这念心不作佛想、不作魔想,如同禅宗祖师所说的:‘佛不可得,魔也不可得。’达到一念不生,就是真正的佛。
十牛图颂(二十五)
人牛俱忘2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红炉焰上争容雪’,就是形容这念心无有一切美丑、善恶等对待差异,达到能所一如的境界,有如火炉上炽热的火焰,怎容得下片丝雪花!在这个绝对的境界中,无有一物可得,正如《心经》所言:‘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此即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境界。
‘合祖宗’,即契合祖师意,也就是契合十方诸佛所传的心印。修行至此,无言无说,无能无所,契入心境俱空、人法双亡的绝对境界,当下即与诸佛的心印相契合。
八万四千法门,最后都是要回归于这念绝对的智慧心地,此处离一切对待,并且绝一切言说,这是心之体,也是吾人的本来面目。
十牛图颂(二十六)
返本还源1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就是说:从‘寻牛’开始,历经种种的磨炼及熏修,费尽心力,方契合诸佛之心印,而得返回心之本源。到了此刻,才知道连‘返本还源’也是多余;因为一切都是本具的,本无生灭,本无去来,法尔如是。此时,再说‘返本还源’,也是浪费唇舌;倒不如当下这念心见而无见、闻而不闻,任他外境千变万化,都如盲若聋,始终安住在心之本源,始终安住在这个绝对的境界上。
身在庵中,却不见庵前之物,是形容这念心已经超越相对,达到绝对的境界;因为若有所见,即落入有能见、所见的相对境界。超越能所的这念心,正如同江水的苍苍茫茫及花红柳绿,不假丝毫造作,本自天然,一切都是现成的,所以是‘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到‘返本还源’时,一切万法都归回心之本源,这念心达到能所一如的绝对境界,整个世界既是真空,又是妙有,也是实相;一切时间、空间都在这念心当中,当下这念心就是法王。
十牛图颂(二十七)
入廛垂手1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前面‘返本还源’,在这念心之体上站得住又站得长,这是自受用的绝对境界,唯属自利之行。此处‘入廛垂手’,则更进一步,以大悲心倒驾慈航,不畏劳顿秽垢,涉足众生烦恼住处,广行利他之菩萨行。
‘露胸跣足’,即坦胸赤足,形容这念心从体起用,不假丝毫造作,举手投足皆是慈悲喜舍的自然流露。‘廛’,是指居住的宅地,用来比喻三界火宅。‘露胸跣足入廛来’,指菩萨修行已得身心自在,了达‘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不住着涅盘寂静之乐,以大慈悲心,化身千百亿,视众生火宅如乐邦,在三界中行六度万行,利乐有情。
‘抹土涂灰笑满腮’,形容菩萨与众生‘和其光同其尘’,内所证得之清净圆妙境界,与喧嚣杂染之尘俗融合无碍,即使逢苦亦不忧,能忍人所不能忍,亦无有忍相。此时,菩萨已能善开无量方便门,即使灰头土脸,乃至一哭一笑,皆为了度化众生,引领有情脱离烦恼的缠缚,步向解脱自在之路。明朝的布袋和尚,常着粗衣,身肩布袋,游化人间,无论遭遇顺逆境,皆笑口常开,这就是菩萨‘抹土涂灰笑满腮’,度化有情的示现。
十牛图颂(二十八)
入廛垂手2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花’,代表人人本具的心性;‘花开’指开悟,即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众生在迷,不识自己本具的妙明真心,所以这念心腐朽如枯木;今遇菩萨以大悲慈心来此三界,用法雨甘露滋润众生,令其开悟,如同枯木逢春而绽放花朵。这念心花开绽,就是禅宗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净土宗所说的‘花开见佛悟无生’。
真纯不二的这念心,本自具足慈悲、禅定及智慧。悟了这念心,这念心性就是神仙,涵摄一切灵妙要诀,不用再向外他求神仙秘诀。契悟了这念心,即能从体起无量的妙用,随缘度众,令有情均能明悟心性。所以说是‘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因此,菩萨不仅能‘返本还源’,自得佛法受用;更能‘入廛垂手’,以大慈悲广度有情,令众生得到佛法受用。
十牛图颂(二十九)
结语
露地白牛,在禅宗则用以形容契悟本具的妙明真心,
而且经过一番保任,这念心已达到真纯不二、
净无瑕秽、了无牵绊、自在无碍的境界。
‘十牛图颂’,是以牛譬喻这念心,说明修行心路历程的十个层次。修行人对于每一颂都要了达其中的义理,以契悟这念心性,也藉此反省检讨,了解自己现在修行境界的层次,进而明白‘更上一层楼’的用功之道。如此,修行就不会走远路,也不会以凡滥圣或是心生卑微。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头牛,若不牧牛,这头牛始终是一头到处吃草的野牛,将来就会被人宰杀,苦不堪言;也就是说,若是这念心追逐声色名利等尘缘,起贪嗔痴等烦恼,继而造恶业,就得受苦报。若想超凡入圣,就必须时时刻刻鞭索不离身,勤于牧牛,当驯伏了牛脾气,野牛就成了‘露地白牛’。露地,为门外的空地,喻出离三界火宅,到达平安稳当的地方;白牛,为清净无染的牛,喻最究竟的一乘教法。露地白牛,在禅宗则用以形容契悟本具的妙明真心,而且经过一番保任,这念心已达到真纯不二、净无瑕秽、了无牵绊、自在无碍的境界。
牛是现成的,人人都可以骑牛归家,但要有功夫,才骑得上去。骑牛归家以后,还须心境双忘;当返回心地之本源,更得发大慈悲心,‘入廛垂手’化导众生,令皆能明悟心性。
所以,依着‘十牛图’﹙寻牛、见迹、见牛、得牛、牧牛、骑牛归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还源、入廛垂手﹚的次第用功,如是‘降伏其心’、如是‘护念其心’,就能够圆满自利利他的菩萨行。
【惟觉长老专栏】
【禅宗图诗艺术《十牛图颂的意义》(一) 】
【禅宗图诗艺术《十牛图颂的意义》(二)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