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科举第一人
在清朝,汉人以汉文参加科举考试并夺魁,虽甚艰难,但不稀罕,若蒙古人与汉人同应科举而夺魁,则堪称空前绝后,这个人就是崇绮。
崇绮(?~1900年),字文山,蒙古阿鲁特氏,原隶八旗蒙古正蓝旗,后奉旨入满洲镶黄旗。他的父亲即大名鼎鼎的赛尚阿(?~1875年)。赛尚阿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参加翻译科乡试,得中举人,后任军机章京、主事,升员外郎、郎中、内阁侍读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曾担任户部尚书、满洲正红旗都统等职。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赛尚阿奉命到天津、江浙治防,抵抗英军。崇绮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自然对清朝忠心耿耿,且仕途坦荡,少有波折。史载他端雅方正,颇有儒士之风,显然与他精通汉学、事事以儒家思想规范自己是分不开的。
崇绮自幼习汉文,在当廪生时,即以捐输军饷获八品笔贴式,不久参与修撰皇族系谱,升任工部主事。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崇绮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咸丰元年(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其父赛尚阿前往镇压,因督战不力,一度被革职问罪。崇绮也因此受到株连,废举人,丢掉了工部主事一职。但他很快复出,参与截堵太平天国北伐军成功,因此被恢复举人身份,并补七品笔帖式。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被付之一炬,他为保护内皇城昼夜不怠,事后以功加赏五品衔,迁员外郎。
崇绮仍念念不忘继续参加科举考试,同治三年(1864年)他参加了会试,与众多汉人举子同堂较量。清朝虽在顺治年间(1644~1661年)即已恢复科举取士制度,但主要是针对汉人而设,对于满蒙八旗子弟,则认为应以骑射为本,右武左文,故不大提倡八旗子弟应科举,八旗考试时举时停,即使考试也是满洲、蒙古为一榜,汉军、汉人为一榜,考试内容亦有区别,满、蒙生员乡试为满文或蒙文一篇,会试增为两篇。后来因满人入关既久,满洲学子和蒙古学子都长期接受汉文化的熏陶,熟谙儒家经典,赋诗为文,不让汉人。于是康熙之后规定,八旗子弟可以与汉人一体应试,只是在考试前要先试马步骑射,合格后方可参加考试。就这样,崇绮与汉人同场同题参加考试,以出色的答卷而中一甲一名进士,成了状元。此事轰动了朝野,成为人们议论的中心,因为在此之前从未有过任何一名满族或蒙古族人在汉文考试中夺魁。慈禧太后为此颇感犹豫,为免招致非议,竟一度想取消崇绮的头名状元。后她将此事交军机处会同阅卷大臣讨论,讨论会上,大家惮于慈禧的权威,有人附和慈禧的想法,有人干脆不表态,最后有人说了一句公道话:“但凭文字,何论满汉!”慈禧对此亦表同意,崇绮的状元郎才算坐稳。新科状元崇绮得授翰林院修撰,后充任庶常馆提调、侍讲、河南乡试正考官、日讲起居注官等。
同治十一年(1872年),崇绮的女儿被册立为皇后,父以女贵,从此崇绮的官运更加亨通。先被封为三等承恩公,后又任内阁学士、户部侍郎 、吏部侍郎等职,光绪二年(1876年)充会试副考官、正黄旗汉军副都统、镶黄旗汉军副都统、镶红旗护军统领等职,光绪三年,又管理镶蓝旗满洲新旧营房,任专操大臣。当时清朝国势日衰,灾害频发,地方吏治败坏,民不聊生,崇绮出于对国势的担忧,很想有所作为。有御史弹劾河南官员借连年酷旱之机,不但不体恤民情,反而“捏造虚户,冒领赈银”,从中渔利。崇绮也立即上书,陈述河南灾情,恳求蠲免百姓,整顿吏治,被命偕同侍郎邵亨豫赴河南查核实情。他查核到“藩司刘齐衔贻害地方,巡抚李庆翱玩视民瘼”,上奏朝廷交有关部门议处。
光绪四年(1878年),崇绮兼署刑部左侍郎,一度暂署吉林将军,办理地方案件,次年授热河都统。为此有一位御史上疏说,崇绮“忠鲠亮直”,应留在朝廷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仅使效用边疆,未免可惜”,但未获批准。光绪七年(1881年),崇绮调任盛京将军,总管奉天地区军政。盛京(今辽宁沈阳)东界朝鲜,西南濒海,对外贸易频繁。崇绮整顿吏治,充实军队,并且严格限制边民私相交易,卓有成绩。次年,法国图谋占据越南,中国边境危机加深。崇绮虽然身在北方,亦及时添练军队,加强各海口的警戒,随时提防可能出现的险情。光绪十年(1884年),朝廷以崇绮在盛京将军任内“捐廉添购洋枪”而“下部优叙”,将之调回朝廷,任户部尚书。同年,安徽凤颍六泗道任兰生被劾“盘距利津,营私肥己”,崇绮奉命偕同内阁学士廖寿恒前往查核,弄清了情况,奏请朝廷将任兰生议处;同时还了解到安徽关局的动支和外销等问题,要求朝廷给予审核。崇绮效忠清廷,怀有济困扶危之心,虽然他不可能在清朝江河日下的形势下真正有什么作为,但他能殚精竭虑,以有限的力量整治贪官污吏,巩固国防,其精神值得称道。
从光绪十一年(1885年)起,崇绮历任武英殿总裁、吏部尚书、考试阅卷大臣等要职。青云直上的殊荣,使崇绮对慈禧太后更加感恩戴德,他积极襄助慈禧“己亥建储”即是一例。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后,慈禧幽禁并企图废黜光绪帝,另立皇帝,一时未能如愿。次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向慈禧献计,为同治帝载淳立子嗣,借以废黜光绪帝。慈禧采纳了荣禄的计谋,这一年是己亥年,因称“己亥建储”。随后慈禧召开王公大臣会议,决定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为大阿哥,预定在庚子年元旦(1900年1月31日)由光绪帝让位,改元“保庆”。在此过程中,崇绮完全顺从慈禧的意旨,积极参与废立之事,深得慈禧信任,为此慈禧特意任命崇绮为翰林院掌院学士、弘德殿师傅,专门教授溥读书,还下旨给崇绮以“在西苑门内乘坐二人肩舆”的特权。不过这次建储未能得到各国公使的承认,国内一些绅商和维新人士也通电反对,最后建储计划付之东流。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华北、东北各省迅速发展,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仅北京城内的义和团即设坛八百余所。义和团运动引起西方列强的恐惧,要求清政府限期将义和团“剿灭净尽”,并以“保护使馆”为名,派兵进入京、津。为此清廷数次召开御前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慈禧决定利用义和团,对外宣战。崇绮自然站在慈禧一边。史载诸大臣对义和团在北京的蓬勃之势,“朝贵尊奉者十之七八,而崇绮亦信仰之”,实际上崇绮只不过也是如慈禧一样,希望借义和团之力帮助以慈禧为首的权贵们渡过危机而已。但义和团的英勇并不能改变清政府腐败、军事装备落后、指挥无能的现实,1900年8月,英、法等八国联军还是攻下了北京城,义和团不得不退往农村。情急之下,慈禧太后只好携带光绪帝和一些王公大臣仓皇离京,经太原、大同,逃往西安。忠心耿耿的崇绮担心八国联军尾追慈禧一行,特地与荣禄等组织了一支南下队伍,伪装成皇帝乘坐的车辆,以遮敌人耳目。这支队伍到达保定后,崇绮痛感清王朝的命运已危在旦夕,为了表示对王朝的忠心,他留下遗书:“圣驾西幸,未敢即死,恢复无力,以身殉之。”之后,在保定莲池书院自缢身死。死后,谥文节,入祀昭忠祠。
综观崇绮一生,他是学识淹贯、值得蒙古人骄傲的族人,同时也是为垂死的清王朝殉节的悲剧人物。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