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清热消暑多拍“窝”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健康网   作者:王金山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炎热的夏天来到了,由于盛夏气温过高,体温调节受到限制,热量积蓄在体内,从而易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抽风等。为了预防“夏季高温病”,若有闲暇不妨多拍打拍打自己的腘窝以及肘窝。

腘窝

位于膝关节的后方,屈膝时比较明显,呈菱形。其上外侧界为股二头肌,上内侧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外、下内侧界分别为腓肠肌的外侧头和内侧头,窝底是股骨下端后面和膝关节的后壁。此窝内充满脂肪,其中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此窝也是囊肿好发的地方。

  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不断地拍打两侧腿弯部(即腘窝处)。经常拍打腘窝有行气活血、散瘀提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的功用。用于一般保健可反复拍打100~200次;如用于中暑发痧,必须多拍,直到拍出紫印。若用于缓解腘窝痉挛疼痛以及消除身心疲劳等,可反复拍打数百次,以自己能忍受为度。

肘窝

位于肘关节前方,为三角形凹陷,底向上,尖向下。底界为肱骨内、外上髁间的连线,内侧界为旋前圆肌,外侧界为肱桡肌。窝的浅部有肱二头肌腱膜,深部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并有血管、神经干通过。

  取坐位或仰卧,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100~200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拍打,可两侧同时进行。拍打肘窝有行气活血、散瘀提毒的功用。如用于中暑,必须多拍,直到拍出紫印。如果配合针刺出血,轻症中暑可愈,重者可明显缓解。

腋窝

俗称“胳肢窝”,位于肩下方,上臂与胸臂间凹陷处。为颈部与上肢间血管和神经通路,是腋窝动脉、静脉、臂丛、腋淋巴结群组织的集合处。腋窝处还有一个重要的穴位——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的极泉穴。拍打腋窝有宽胸宁神以及清热解暑等功效。

  左手上举,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肚脐窝

人体腹白线中部皮上一个圆扣形凹陷,向后平对第三腰椎。腹白线是从人体的剑突到耻骨联合由两侧阔肌的腱膜,在腹前壁正中线交织形成的线。此窝上的肚脐,又名气舍,是真气的宅室,如果经常按摩,可起到培元固本、安神安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作用。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拍打腹部圆扣形凹陷处100~200次。操作时,腕关节固定或微动,以肘关节的屈伸活动为中心,操作者可用腹式深吸气后进行,拍打之力由轻而重,身体健康者还可适当增加拍打次数和力量。

腰骶窝

即人体腰骶部形成的“窝”,肥胖者以及孕妇此“窝”更加明显。腰骶窝是人体最“忍辱负重”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平时多拍一拍这个地方,大有裨益。

  取屈肘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虚掌着力,纵向或横向连续拍打腰骶部,反复3~5遍。尤其骶骨两侧,用力可稍重。操作时,上下拍打要有节律,力量由轻而重。此法有通调气血、促进循环、疏松筋肉以及清热消暑和消除疲劳等功用。

  注意事项

  操作者拍打的力量应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连续反复几次即可终止。另外,在用虚掌拍打体表前要注意沉肩垂肘,腕部放松,掌指关节微屈成虚掌,五指并拢。在拍打时要平稳而有节奏,拍打后迅速提起,拍打的部位要准确一致。孕妇以及月经期女性要慎用此法,尤其是腹部和腰骶部的拍打法最好不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