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台湾—霹雳布袋戏
什么是布袋戏?布袋戏源于明末清初,起于泉州。又称作布袋木偶戏、手操傀儡戏、手袋傀儡戏、掌中戏、小笼、指花戏,是一种起源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流传的一种用布偶来表演的地方戏剧。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出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布袋戏偶身之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进行操偶表演。而正因为早期此类型演出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通称。
布袋戏自从清代发展以来,日趋普遍,尤以泉州、漳州一带为甚,无论仔戏偶,戏曲、戏台都自成一格,艺师辈出,将原本的江湖小艺,蜕变为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民间娱乐。直至十九世纪中期,布袋戏仔福建一带蓬勃发展,泉、漳、潮俨然成为掌中戏重地,戏班的组成也渐由个人转为师徒相承。此间,有不少福建艺师或自台湾前来习艺的艺师返台,将掌中戏流传到台湾,广受民间欢迎。自此,布袋戏更加发达,演出形式更为丰富,直至今日,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偶戏。
布袋戏与傀儡戏有千丝万缕干系,上可追溯,为传统的偶戏脉流。可以说布袋戏是地方戏,又兼备中国传统戏曲特性,盛行闽南语地区。像布袋戏这样的区域性戏曲在那个年代遍地都是,至今流传下的仍有“昆曲”、“黄梅戏”等等。而相较这些已经成为高雅艺术的代名词的戏曲,布袋戏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它在台湾毅然与商业传播结合,运用新的演绎手法,使得布袋戏更生在电视连续剧的世界里,并由此发展出包括霹雳布袋戏在内的一系列精彩作品。
霹雳布袋戏于1980年代被开发出来,因其每部戏都以“霹雳”二字打头而成名,如早期《霹雳金光》《霹雳紫脉线》,至如今的《霹雳兵燹》《霹雳皇龙记》。自其上演后就一发不可收,连续播出十多年,迄今一千多集,剧中仅有名有姓的主要人物不下数百,宏大直逼三国,细致堪比红楼。剧情亦真亦幻,既环环相扣,又可独立成章。
开创世纪
霹雳布袋戏的崛起有两个灵魂人物,黄强华与黄文择这对在性格与专长上互补的兄弟档,一个心思细密、饶富文采就负责企划与编剧统筹事宜,另一个擅长布袋戏最重要的口白绝学,以一人配上所有戏偶的旁白,这是掌中戏精神亦是家训。黄文择说:“这是父亲(黄俊雄)希望即便是盲眼人也能靠旁白达到听戏的效果……最高曾经配上一剧戏里的二十几个角色。”
从小就生长在布袋戏世家的两兄弟,自小即耳濡目染地接受种种布袋戏的熏陶。阿公是鼎鼎有名的五洲派布袋戏创始人、与李天碌齐名的国宝级老艺师黄海岱;父亲则是轰动江湖、惊动万教的电视布袋戏教父黄俊雄。身为黄家的第三代传人,黄强华与黄文择并没有太多的其他选择,虽然年轻时也很想耍帅搞乐团,可是终究布袋戏还是选择了他二人。然而,他们并不墨守着日趋式微的传统布袋戏,等着时有时无的野台戏演出,相对地他们随着时代快速的转轮,积极地开创布袋戏的春天,就这样创造了霹雳布袋戏。
如果认真算起霹雳布袋戏的源头,可追溯至一九八四年黄俊雄发行的第一套录影带(霹雳城)开始,原本黄俊雄的电视布袋戏也曾经红遍三台,缔造多项空前的收视记录。并捧红了史艳文、黑白郎君等正反“偶”像明星,但是受到新闻局三十分钟内只能演出五分钟武打戏的禁令影响,使得黄俊雄的电视布袋戏渐渐做不下去,后来就改成发行录影带,靠着中年族群史艳文迷的捧场,还勉强混得下去。早期虽然输给港剧一点点,但在黄强华接手后情势就慢慢改观了,加快的节奏与金光闪闪的拍摄手法,加上贴近现实的剧情及平易近人的对白,渐引人瞩目。
别具匠心
播出迄今,剧情寿命最短的该属6集的《叶小钗外传》剧集,而寿命最长的属60集的《霹雳狂刀》剧集,至于目前霹雳国际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所推出的最新剧集名称是为《霹雳天启》。
随着剧情的发展,早期黄俊雄所塑造出来的角色如史艳文、藏镜人等逐渐退出剧情,而改以《霹雳金光》、《霹雳至尊》、《霹雳异数》等剧集时期新创的人物素还真、叶小钗、一页书作为主角,仅保留了早期的丑角秦假仙作为重要人物之一。
剧情不同于云州大儒侠时代标榜正直好人史艳文的风格,而以诡谲多变的权谋斗智和江湖争霸为主轴。剧情编排和谋略运用,也较金光布袋戏缜密长远。然而重视正义与道德的朴实价值观仍能在剧中见到。另外,剧情的重心也从外向内推展。从史艳文时期堆砌大量武戏与许多角色快速出、退场的风格,演进为更重视不同立场人物在矛盾中的心路历程。人物的思考和抉择也更臻复杂。
其剧情的特色,在于除了传统布袋戏中剑侠戏的基调,以及文戏里诗词文采和诙谐搞笑的特色之外,更发展出许多天马行空的剧情,包括回到过去的「时空圣战」、日本忍者、妖魔鬼怪、异次元世界(如灭境、集境、苦境、道境)、外星人(叶口月人)、吸血鬼(西蒙等人)、机器人(紫霹雳)、人造人(诡龄长生殿精华作品无名)、生化人(奈落之夜宵),以及许多类似现代科技的武器、道具(例如飞船九霄铁龙帆、潜舰瀛幡御龙艇)等等。
推陈翻新
其表演手法与传统布袋戏有所不同。其特色是在金光布袋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包括加强声光爆破效果、使用电脑特效、戏偶的加大与精致化、改进操偶方式等等。这些包括:
布景演进:从早期的平面背景或小规模布景、单一操偶师地道,演进至今有大型布景、隐形地道、动画合成背景,甚至实景拍摄。
木偶改良:木偶的眼睛部分,从早期的笔画眼演化为玻璃眼;毛发部分,就传统的塑胶假发演进为真实的植发;尺寸与造型方面,戏偶尺寸加大、造型俊美化与拟真化;双手从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手指只能弯不能动的木手,演进到五只指头皆能自由抓握的塑胶活手;双脚从不能弯曲的传统布腿,改良为装设关节后可以飞踢或跪坐的活脚等等。
近年开始引入BJD系统的娃娃制作技术,便是所谓的“可动关节人形”的高度拟真技术。日本著名的Volks公司就是早期的BJD市场先驱。随着“可动关节人形”的成熟进步,市面上开始出现大量的BJD娃娃,霹雳也有开始学习的倾向。
操偶革新:除了基本的文、武戏、甩偶等等,更加入了电影特有的吊钢丝效果。又如在层次布景里,操偶师得面临看不到戏偶却得演活戏偶的状况,甚而应需要潜水拍摄等。2000年上映的电影《圣石传说》里,操偶师为了拍摄主角傲笑红尘和剑如冰乘船的画面,而潜水操偶,就是典型的例子。
传奇人物
素还真
霹雳化身最多的首席男主角,温文儒雅、器宇轩昂、超凡脱俗、武学莫测高深、足智多谋、博学多能、谦虚有礼,处世圆融冷静、慈悲亲和、关怀众生;以武林和平、天下大同为已任,“谋为天下谋、利为天下利”无我、无为!为武林风尘默默承受一切,多次以绝顶智慧化解灾厄,置之死地而后生,为天下苍生应现各种精彩玄奇的身份!幽默风趣的随机教化,难舍能舍、忍辱负重、不计毁谤、无怨无悔,默默付出,不遗余力、不求回报,真乃具足大慈悲与大智慧的凡圣一体,反璞归真“素还真”。其他称号:清香白莲。身分:日月星三才子之日才子、紫龙天、天虎八将之一、造世七侠之一、五方主星之中麒麟。
诗号:半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脑中真书藏万卷,掌握文武半边天。根据地:翠环山、黄山、百棺机密门、九死一生洞、琉璃仙境、六十四个求生站、云尘会。
素还真本身的个性揉合了许多领袖人物的特质,打破了旧有的英雄神话,深刻的描述正义的背后,其实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私心,一些些的不择手段。在霹雳戏中,素还真拥有一人三化的能力,这满足了英雄神话的需求;但是素还真也常常以易容的姿态来进行一些离间的工作,事后又死不认帐,让人直觉这不是光明磊落的行径,于是又推翻了英雄必须用正当手段来取得胜利的不二法则。此外,他还是个专业演说家。面对舆论,他可以声泪俱下的为自己辩解。大敌当前,他可以满口仁义道德滔滔不绝。谈文论武,集百家之精华令人张目结舌。更教人惊叹的是他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完成任务,甚至要别人为他而牺牲。从他身上我们警觉到时代潮流瞬息万变的今日,素还真的处事哲学,即怀柔作风、权变的领导风格,较能顺应时势,这就是布袋戏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最好证明。
一页书
与素还真并列为霹雳的两大支柱,亦名“梵天”。高深的禅修大般若与武学修为,法相庄严、胸怀无私、正气凛然,出道以来屡次帮助素还真或携手共同弥平武林狼烟、扭转乾坤化解危机。身为佛门高僧,行事作风果决明快、妒恶如仇,铲奸除恶绝不手软,故有“邪心魔佛”之称!为正道的精神指标及领导者之一,如一页天书渡化迷航众生,与众不同的百世经纶,半阖眼眸看尽世俗庸人,微扬嘴角笑尽天下英雄。称号:百世经纶、邪心魔佛梵天、创世者。身分:梵天、创世者。诗号:世事如棋,乾坤莫测,笑尽英雄。根据地:云渡山、连天峰回元洞
叶小钗
耿直专一、守信重诺的侠客,虽为侍童出身,但不屈不挠的个性,丰富的人生阅历,让其成为中原武林不可或缺的一员,享有“刀狂剑痴”之盛名,披肩的白发和脸上的英雄疤,搭配沉默无言的特色,营造出该角色独特的风范。其他称号:刀狂剑痴。身分:佛教传人、造世七侠之一。诗号:征衣红尘化云烟,江湖落拓不知年,剑痴刀狂世纷云,今将衣钵卸双肩;踏尽千山无人识,当初枉受盛名牵,东风吹醒英雄梦,笑对青山万重天。爱落红尘心已死,持刀抱剑了一生。根据地:天南山、半驼废小屋、琉璃仙境、天机湖、水月两忘轩
乱世狂刀
性情刚烈霸气、豪迈奔放,为爱执着不悔的血性男儿。刀法精纯、气势惊天,以一口狮头宝刀、一套狂龙八斩法扬名天下;用情至深,为爱妻慕容婵可堪任何牺牲、甚至一日三千斩亦在所不惜。因缘际会下得道尊相助,成为道教传人,在历经诸多波折和淬炼下,心性也更为成熟、圆融,体悟出无心无我的刀锋境界,蜕变再出的狂刀,其修为、造诣更上一层楼。身分:道教传人。诗号: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箫中弦音藏柔情,剑下腥血寄恨仇;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向缠绵可付箫。根据地:悟剑亭、枫桥、镜花水月台、苦竹篱。
秦假仙
名人榜上天下第一辩、霹雳戏中的活宝。急公好义、脑筋灵活、辩才无碍,鬼点子永远用不完,一手包办武林中大小琐事,是正道最重要的情报贩子。个性自私小气、欺善怕恶,出门总带着一群跟班小弟,但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好运,加上过人的机智以及不择手段的行事风格,每每于关键时刻小兵立大功,对武林和平的贡献,有着不可磨灭、取代的地位,乃人不可貌相的最佳典范。身分:名人榜上天下第一辩、造世七侠之一、巧慧之星、三口组老大。诗号:众生云云难貌相,海水滔滔难斗量,平凡不识平凡客,世情百态掌握中。根据地:千邪洞、悬空棋盘、猜忌园、二重林。
傲笑红尘
刚正不阿,对于所认定的事物,有着超乎常人的坚持。坚信公理正义的存在,不容许任何奸诈之徒为恶。剑法高深,身在诡谲武林,仍坚信自身的理念。虽有隐士之心,穷极一生寻找武林中之净土,却卸不下对武林的责任。身分:方界六弦之一。诗号:半涉浊流半席清,倚筝闲吟广陵文,寒剑默听君子意,傲视人间笑红尘。根据地:蒿棘居、浊世江畔。
营运及出演
影音出租
将最新出的剧情录制成DVD(早期是录影带、VCD),分送至出租店出租。目前维持每周五发行两集新剧集的进度,代理商则为巨邦国际公司。
电视播映
较旧的剧情于霹雳卫星电视台(已于2005年10月01日改名为霹雳台湾台)播出,每周日播出一集,目前新旧剧情之间大约差了约90集左右。电视剧集目前播至“霹雳神州二之苍玄泣”,出租剧集目前为“霹雳天启”。
为拓展至国际,霹雳布袋戏亦曾拍摄成电影。2000年上映的《圣石传说》便是以傲笑红尘为男主角所架构的霹雳布袋戏电影,号称票房打败同期于台上映的好莱坞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2》。而2001年的作品《霹雳英雄榜之争王记》,亦曾改编为英文版,在美国的卡通频道(Cartoon Network)上映。
台湾次文化之一
历年来,台湾曾有数起因艺人(例如大S、小S)对霹雳布袋戏发表过于随性的意见,而遭到大量戏迷发声抗议的事件。目前霹雳在台湾已成为重要的次文化之一。剧中人物素还真、一页书等偶尔也会被政治人物引用,作为比喻。
霹雳曾于近年陆续夺得数项国内重要荣誉,例如:2005年霹雳布袋戏作品《霹雳九皇座》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并为导演王嘉祥夺得“戏剧类导演奖”。2006年,霹雳布袋戏击败玉山、台北101大楼等强劲对手,在“台湾意象”票选比赛中夺冠。
文化之重
霹雳之所以为众人追捧并常年不衰,主要是其饱含了传统文化内涵这一独一无二特性。
其一语音。八音才子黄文择长于布袋戏世家,他为霹雳布袋戏配音,秉承了传统偶戏一人配饰众角音的特性,男女老幼,善恶忠奸,各种特性人物都可拟声。一千多集剧情数百人物个性,都出自其口。更具特色的是霹雳布袋戏是闽南语发音,如今标准普通话仅有四声,而闽南语可达十五声,且保留古音平仄,加之剧中多有诗文辞赋,用古韵读来,古色古香,恍若重回故时。但语音虽好,却似门槛,阻碍了闽南方言区之外的人群。但更似任督二脉,一旦打通,便可畅快淋漓,遨游于一个全新的认识世界中,会感受到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体验。
霹雳布袋戏能够摆脱中国文场域中历史地理因素,建构起属于它自我的故事。以“苦集灭道”四境为地域环境,时间上则因人物的几近永生状态而无法归结到任何一个历史朝代。而这些因素又不能把它划分到现今流行的奇幻一类,在时间起点上霹雳布袋戏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便站立着。想象合理性上更不是奇幻类可比拟,四境背后有着佛家思想的依据,《般若波罗蜜心经》既有“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句。
它又是完全依附在中国文化上,例如剧中主要人物都有各自的出场诗,以首席男主角素还真出场所吟之诗为例:“半神半圣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贤。脑中真书藏万卷,掌握文武半边天。”人物出场吟诗无疑继承了传统戏剧的特色,而诗中所咏的内容,“神、圣、儒、道”等都是中国文化中最大最广的一些概念范畴。因此主人公素还真不同于一般武侠题材中的侠客,他有儒道释的底蕴,儒者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道家的谦和怀柔,佛家的慈悲。当这些集于一身后,有时看霹雳布袋戏,似乎在看另一部《三国演义》,又感觉像演绎诸子百家的学说。
除了这些,霹雳布袋戏在细节处理上也处处显露了它的文化气质。“琉璃仙境”、“耶摩天”“耆老林”是其中一些地点场景,“水波动莲华”“庐山不动一剑痕”“君子风”是一些武功招式,“汗青编”“天外方界”“天荒不老城”是组织派门,再配合古琴、笛子、琵琶等乐器的渲染,一个中国式的传统新世界浮现眼前。
霹雳布袋戏的成功,可以说是完美地结合了传统与现代,传统戏剧样式与现代故事的结合(新武侠小说本身是现代的),传统文化由电脑特效表现、传统器乐和西方乐器(现代音乐也是霹雳配乐的重头戏)的组合,再加上现代商业模式的运作,这一份现代传统文化大餐使人欲罢不能。
但其实,霹雳布袋戏能够打动那么多国人的心,能够引得人们对它如痴如醉。归根究底还是它的传统性在发生作用。在传统缺失的当下,国人远离了赖以生存的文化准则,但在潜意识里对国故还是亲近的,这是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当亲眼看到吟诗作对的场景,看到儒雅风流的模样,在内心都有难以言表的激动,而事实上我们在此之前几乎都没有这样的经验,或许只是在梦和记忆里,那定是曾经阅读的文本和接受的中文教育时留下的影子。在对霹雳布袋戏,蓦然回首的刹那,终于找了那个在灯火阑珊处思念已久的人。
这便是霹雳布袋戏,假如你未曾知晓它,这是一个契机,了解它的存在,即使把它当作一个消遣,因为文化本身没有那么沉重。假如你已然对它熟悉,那么可以看得更多更深,因为文化确实有重量,霹雳布袋戏的分量也不轻。
类似现实
以往的布袋戏(仍是指传统及早期的电视布袋戏,以下通称「古典布袋戏」。)角色都分得很清楚。由于中国传统戏剧精神极富于社会教化的意义,对于善恶忠奸之辨一向十分重视而且强调,这种精神发扬的结果,便是喜欢朝“类型”方面发展,无论是角色的安排,衣服的规定,长相、说话等,莫不希望在木偶一出场时,即让观众能一眼看出。所以,看传统布袋戏很明显可看得出来,正派主角就必定是面庞开阔、天庭饱满,眉清目秀、神色安详;而反派角色、坏蛋不是獐头鼠目、尖嘴粗眉,就是眉骨突出,颧骨高耸,整张脸变化多端、丑恶而复杂。
但是现在的布袋戏(指霹雳布袋戏)可不是这个样子,生旦净末丑等分类已经模糊了,我们常可看到这种情况是一名气宇轩昂、眉清目秀的角色,看到最后竟然才渐渐发现他其实是个反派,如大家熟知的魔域的‘花香’、儒教的‘圣贤诸’;或神情慈祥之老者,其实却是心中坏点子多多的奸邪人物(如:道境高人孤愁先生);这种情况从早期的霹雳系列到现在晚近的霹雳系列大家可看得出这种趋势。而相反的,面恶心善的角色也是时有出现(如:命七天等)。而这种剧情表现的方式,往往采用让观众惊讶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在给观众错愕感的同时,常也为剧情增添了趣味及悬疑的可看性。
由于现在的布袋戏已摆脱传统“印象式”的表现手法,而以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十分类似的“写实式”、“社会化”表现。这种形式使得角色分类由原本的基本分类越分越多,终至今日模糊的情况。我们更可以发现:现在的布袋戏将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缺点、弱点的真实情况,也纳入了其角色分演的紧密思维之中。因此,布袋戏角色在每个木偶的作为上或多或少产生了可批评点,一个角色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对某一个角色,有人可能会直接切入观察,有人可能会横向剖析角色,将一个角色担纲的世俗命定,化成如现实一般的情、缘、恩、愁,这和我们现实生活人际关系可以说是非常的类似,故“霹雳布袋戏”能引人入胜也往往在于此。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