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让阅读成为全民时尚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商丘日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国历来有“盛世修典”的传统,不仅有专门刻书、卖书的书坊、书肆,更有专门讲书、读书的书院,“洛阳纸贵”生动记载了西晋好书畅销的盛况。在中国,“读书人”从来都是受人尊敬的,过去中国人把有学问的读书人称为“先生”。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文明追求中积累了很多读书格言,留下很多刻苦读书的故事,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囊萤映雪”、“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等。正是这些读书格言、读书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

培育公民的阅读习惯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推动全民阅读,弘扬中华民族热爱读书的优良传统,培育新一代公民的阅读习惯。

  首先,在全社会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社会氛围。200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到商务印书馆和国家图书馆,与编辑和读者交流读书心得,并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推动全民族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温总理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这是一个大国总理来自内心的声音,也是一个具有悠久阅读传统民族迎接伟大复兴的深切期盼。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使全民阅读的理念深入人心,使热爱读书的习惯蔚然成风。

  其次,出版界要多出好书,为全民阅读提供精品力作。现在,我国年出书品种已达20多万种,图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出版界盲目跟风炒作、低水平重复、粗制滥造的现象还很严重,特别是我国原创优秀图书还不够多,提高原创出版水平的任务还很艰巨。要从人文社科、少儿文艺、科学技术三个方面,切实提高我国原创出版的水平,努力改善出版物的市场结构,为全民阅读提供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俱佳的作品,引导广大公众不断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品位。

  第三,要为基层公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为了解决8亿多农民读书难的问题,自去年开始,我国政府开始建设一项庞大的公共阅读设施——农家书屋工程。该项目计划在全国64万个行政村,每个村都建立一个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至少藏书1500种、报刊30种、音像制品100种,计划10年内做到村村有书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国已经建立起6万多个农家书屋,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与此同时,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等面向基层公众的公共阅读场所,也在快速地兴建。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今年开展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在去年止跌回升0.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今年又继续回升了0.5个百分点,达到49.3%。阅读率的回暖,反映出近年来有关部门连续几年大力推进全民阅读工程,加快农家书屋建设,以及社会各界倡导读书等方面的合力效果开始显现出来。

  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以“向青少年推荐100本好书”等方式积极引导青少年阅读,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不仅推出《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品三国》等几百万册的畅销书,更是开创了电视与图书互动的新模式,激发了国民的阅读热情。要进一步整合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的社会动员机制,特别是发挥各种民间团体和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把全民阅读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广泛开展读书征文比赛、优秀图书推荐、作品朗读会、图书捐赠等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使全民阅读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卓有成效。

  第五,分层次为广大公众提供阅读指导。婴幼儿是奠定阅读习惯的基础阶段。要真正从娃娃抓起,像关心孩子身体成长一样关心孩子的精神发育,多让孩子接触图书,多陪孩子朗读图书。青少年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要让青少年切实从繁琐的各种考试中解脱出来,多读经典,多读自己喜爱的图书,使读书成为生活、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公众是全民阅读的最广泛基础。要使广大公众明白“活到老,学到老”,多读与本行业密切相关的书,多读培育个人高尚情趣的书,并在家庭中带头读书,形成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领导干部要做全民阅读的表率。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凭借的不是权力,也不仅仅是业绩,而是工作业绩背后展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良好修养。思想和修养的取得,要靠读书才能得来。要从具体事务和各种应酬中抽出时间多读书,多读反映世界大势的最新图书,多读提高思想境界的优秀图书,多读有益于提高工作能力的专业图书。

  第六,认真研究并积极推广数字阅读等新型阅读方式。目前,手机阅读、手持阅读器阅读、在线阅读等各种方式的数字阅读迅速发展,并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数字阅读不是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否定,而是对传统阅读方式的有益补充。要紧跟各种数字阅读的新趋势,研究新情况,迎接新挑战,在坚持不懈扩大纸质图书阅读的同时,促进数字阅读健康发展。

  阅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文化权利。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科学引导下,愿阅读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鼓励青少年培养阅读习惯

  有关方面确定,2009年4月23日至2010年4月23日为“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少年儿童阅读年。以一年为时间段,以少年儿童为年龄段来特别营造一个读书的“生态环境”。

  不读书的家长,不理想的课外阅读现状

  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公布的结果显示, 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阅读率为81.4%,其中9-13岁少年儿童的阅读率为93.5%,远远高于49.3%的成人图书阅读率。成人图书阅读率比少年儿童阅读率低了近一半,这个数字背后的情形很值得关注。49.3%之外的那一大半的人群是否身为家长呢?如果身为家长,他们如何保障自己的孩子获得足够时间和足够质量的课外阅读呢?

  各种信息表明,近年我国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十分理想,课外阅读的时间常常得不到保障,内容也常常出现选择上的困惑。这些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与家长们阅读率的高低有关系。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成年人,他可能体会不到,“一个晚上用来阅读名著对心灵所受的益处,就好像一个假日用来游山玩水对身体所受的益处一样。”([法]安•莫洛亚:《书卷长留伴一生》)更体会不到赫胥黎所表达的那种深层境界——“每个知道读书方法的人,都有一种力量可以把自己放大,丰富他的生活方式,使他的一生内容充实,富有意义,而具兴味。”读书如此有魅力,不读书真是件遗憾事。当下一代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时,阅读率低的家长们可能会遇到较多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是两种情况。一种是,许多少年儿童渴望听凭心灵召唤的阅读,他们会想方设法看到他们想看的图书;一些家长又非常反对他们的课外阅读,认为读那些闲书是浪费时间,分散精力,还影响学习成绩。为此有些家长每天都要检查孩子的书包、抽屉、衣柜等,将教材教辅之外的图书统统没收,而且把时间安排得满满的,不让孩子有一点自由阅读的机会。很多少儿对父母的这类做法很无奈。某刊“老编热线”每周末都会接到孩子们抱怨的电话,责备家长的“无知”,“自己不读书,也不让我读书”。做父母的也有苦衷,“我们没上过大学,又不能给孩子辅导作业,如果不紧盯着他们的学习,成绩上不去,大学上不了,那我们的辛苦不是白费了吗?”为了能让孩子比自己有出息,这些家长往往自觉地成为应试教育的拥护者和实践者,也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权利,耽误了少年儿童时期培养阅读习惯的大好时机。他们认识不到“书籍对儿童是多么重要,一本好书能改变他们的一生,影响他们对于事物的感觉和看法。”“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仅能带来乐趣,同时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增进他们对周围世界和人们的认识。”( [美]福德曼:《改变孩子的一生》)许多孩子深知其中大意,许多家长却未必明白这个道理。当各界努力营造有利于少年儿童培养阅读习惯的方方面面时,如何使家长成为少年儿童阅读的助力而不是阻力,也应该进入活动组织者的视野,并制订配套的读书计划,互动的项目设计,以使少年儿童在家长的支持下获得真正自由宽阔的读书空间,否则,来自于家长的“不配合”将成为某些少年儿童课外阅读的重大障碍。

家长读书,才能给孩子选好书

  第二种情况就是选书,这是家长和孩子们都很看重的大事,它检验的正是家长的阅读功底和对图书的判断力。有些家长有长期读书的积累,对所需书目已具备了特殊的敏感度和自信心,他们一般不会受各色图书广告的诱惑,对专家的推荐也仅只作为参考,在该读什么书和想读什么书的问题上又常常与孩子们沟通商量,因此在为孩子选择书目时把握就大一些,孩子对家长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也高一些。曾经与一位家长探讨过选好书的问题,他说《尼赫鲁家书》中有段话对他很有启发性:“关于推荐好书,我乐意为之。……一般规律是应该避开新书。很多书乍看起来很吸引人,但只是一时轰动,而后便被遗忘了。能够接受时间检验的书才可能是好书,成为经典。”如果有人要选好书,这段话不妨作为参考。

  还有一些家长自己不太喜欢读书,也不太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应该阅读什么书,他们在为孩子选书时就容易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要么顺着孩子的兴趣走,要么顺着专家或者老师的推荐走,还有跟着广告夸大其辞的推销走的。严格地讲,这类家长实在没资格为孩子选书,即使“选”出书来,也根本靠不住。难怪有的同学谈到父母为他们选书就很难为情,“我的书还是我自己选吧,不难为他们了。”这些孩子何尝不希望在巍巍壮观的书山面前,父母是比自己更高明的挖掘者呢。

  在此我们先撇开专家的推荐、老师的要求和七七八八的广告不谈,就说当事人自我对图书的基本认知和选书的能力。前一种家长的优势摆在那里,后一种家长的劣势也摆在那里,读书多少,将直接作用于对孩子的影响和熏陶,更直接作用于为孩子提供的各种帮助和启迪,是少年儿童能否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一个关键促动力。正是基于这点认知,我们十分愿意看到,那些尚不习惯读书的家长也能有所行动,不妨借着“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的东风,给自己也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到时再去选书自然会多了一份自信和自在。当然,读书是一个伴随终生的事情,一个阅读年不过是一个起点而已。

读书也要勤动笔

  不少少年儿童不拒绝读书,但却不太愿意动笔。光靠眼睛去“读”书,快是快了,趁着年轻也能记住一些锦言佳句,但时间一长也会变成过眼云烟,无影无踪的。所以一点不动笔的读书总是不太靠谱,该记的东西不会记得那么长久,该用的时候还会提笔忘“字”,不能及时发挥读书的功效。这种读书方法其实更适合于读那些“一时的书”,图的也是“一时的轰动”,一时的满足。还有一种学习方法是梁启超提供的:“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么方法呢?是抄录或笔记。”这种方法也是历代学有所长的学者最喜欢的读书方法。俗话说:口过心过,不如手过。

  动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书中的精彩句子、重要思想做摘录,然后分类归纳,以利于日后作文时选用。另一种是写读书笔记,这就是带有个人感受和独特认知的功夫文字了,它比摘录等有大大的提升,是读书对读书人心灵的直接交流,是活读书、读活书的真实反映。常能做出读书笔记的人才是读出书中真滋味的人,是具有扎实阅读能力的人。动笔的读书方法更适于阅读那些“永久的书”,适于那些“读过一次之后还想再读,甚至再三地读”的经典作品。

  “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勤笔,这一定有许多成效。”蔡元培先生的这两点读书体会对我们今天的读书人仍有教益。这种方法越早应用于少年儿童的阅读生活之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也会越明显,越奏效。因此,当我们提出少年儿童“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时候,千万不要只顾“读”字的重要,忽略了“写”字的功能,一旦读写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阅读”的生命力才会更持久。

调查显示,中国有超过六成的成年人对自己阅读的情况不满意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表明,有61.2%的成年人对自己阅读的情况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

  调查同时指出,中国有65.1%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少或很少。参加读书活动的国民中,有47.8%的国民表示,促进自己的读书学习是选择参加阅读活动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看书、买书优惠,比例为24.4%。有5.7%的成年人习惯网上购书。

  调查还显示,中国成年人报纸阅读率为63.9%,人均年阅读报纸约88.6份,成年人杂志阅读率为50.1%,人均年阅读杂志约8.2本。

  同时,包括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媒介阅读开始普及,成年人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为24.5,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是两大主要阅读方式。

  调查还显示,中国成年人版权认知度为71.5。另外,有9.6%的老师和6.6%的家长因担心耽误学习而反对学生阅读课外书。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是为全面了解中国国民阅读和文化消费进行的一项大规模、连续性的基础工程。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于2008年10月1日开始全面展开。这次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56个,覆盖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的有效样本量为25500个。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