怖畏与离怖畏——说“法性中有”之一(二)
在《中有大闻解脱》中,当第一阶段的声、光、辉出现时,是这样导引的——“法性中有现前时,不应惊惧与怖畏。心识变现一切相,这即是中有现象。”(这还是“唯识”层次的导引)。
可是接着便如此说道——“善男子,当你身心分离时,清净法性的微细明点,澄明清净而发光,具有光辉灿烂令人望而生畏的自性,恰如春日草原的阳焰,火光熠熠闪耀。对它不要惧,那只是你自己法性的本来光彩。”(这已经是超越“唯识”的导引)。
又说:“从光之內,有法性的本声,它是声音强大的巨响,有如千雷同时震击。可是这隆隆而来的雷声,无非也只是你自己的法性本声,所以不须恐惧、不须畏怖、不须惊吓。”
除了色的自显现,还有声的自显现。因为“大中观”说一切色、声、香、味、触都无非是自显现。正以其为自显现所以才无本质,才可以因应环境而作变幻。例如,清净法性的微细明点,当我们在人世时,不会发出令人怖畏的辉光,可是对中有意生身却成为威胁,这便即是因应;我们生前从来没听见过自己的法性本声,可是它对意生身却有如千雷齐震,这亦同样是因应环境。依理,意生身还应该嗅到令它惊惧的气味、尝到令它怖畏的味道、触到令它吓怕的感觉,只是因为人生前惯于耽着于色与声,眼和耳的功能远胜于鼻等,所以色与声才于意生身时成为最大的威胁,而不必提到气味等等。
接着导引说——
你具有的习气意生身,不同血肉之躯,所以声光辉三者,无论现为任何形相,都不能加害于你,没理由令你死亡。只要认知它们是你自识所现,就可以了。
若不认识目前自识所现的现象,尽管在人间曾如何观修,都会因光而惊惧、因声而害怕、因辉而惊吓。若不了解此教授的要点,不认识声光辉三者的本质,便要流转于生死轮回苦海。
只须认识自显现便能自解脱,这是宁玛派大中观的特义。关于这些,前面有些篇章已经说过。其他的宗派,站在“唯识”或“中观”的立场来理解中有解脱,很难说清楚为什么知道声光辉是自己的心识自显现,就可以脱离轮回。
接着下来的两个七日周期,佛尊出现,已经说过它即是五毒(贪瞋痴妒慢)的自显现,当五毒自解脱时,便是所谓五智。
这在“唯识”,称之为“转识成智”。然而,怎样修行才能转识成智呢?宁玛派的教法,是依“反体”(ldog pa)来修。
前面说过,五毒可以向善恶两边发展,反体跟这有点相似,但却不是同一回事。它有外、内、密、密密四个层次的义理,如今我们只由外层次来说明。
譬如瓶,它就在我们跟前,我们因为它显现(具足我们能认识的相状与功能),于是我们说它是具体而且真实的存在。
但若我们由于修道,由修圆满次第而现证其明分,由修生起次第而现证其现分,并且由修“生圆双运”,从明分与现分而现证其空分,那么,这时在心识中自显现的瓶,从事相上来说,依然是眼前的瓶,可是在心识中其实已非同一瓶子,因为前时眼前显现的瓶被认为实体,如今心识中自显现的瓶却已现证其空性,这时候,我们便说后者为前者的反体。
所以,由此推广便知道“智”即是“毒”的反体。
我们也可以进一步知道,向善这方面发展的毒,寂静尊所表征的智是其反体;向恶这方面发展的毒,忿怒尊所表征的智是其反体。
落在法性中有时期的现象,即使知道一切声、光、闪,以及寂静尊、忿怒尊是心识变现而显现,亦不得解脱,一定要现证这种种现象是法性自显现,为自己的心性自显现所认知,那才能证得其反体。当现证时,那就即是转识成智了。也即是弥勒瑜伽行所说的“转依”,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大中观则说之为“自解脱”。
法性中有的义理如是,下面将谈到具体的修习。
谈锡永专栏:http://www.longquanzs.org/columndetail.php?id=94
图书信息:
《生与死的禅法》
作者:谈锡永
定价:¥26.00元
出版发行: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46242
页数: 203
定价: 26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8
目录:
我们的心要落妆
让心自在于生死
在一座中经历轮回生死
“三自解脱”和“如来藏”
认识“自显现”
——佛家修行的关键
生前死后的“六中有”
鸽子归巢 现证“本住”
——说“处生中有”之一
把禅法带人生活
——说“处生中有”之二
念念分明修“胜观”
——说“处生中有”之三
幻人离幻境
——说“梦幻中有”之一
梦中知梦与转变梦境
——说“梦幻中有”之二
“四大光明”的理趣
——说“梦幻中有”之三
“三虚空”与“四大解脱”
——说“禅定中有”
临终的解脱与往生
——说“临终中有”之一
死相·临终·死光明
——说“临终中有”之二
“往生”的修习与实践
——说“临终中有”之三
怖畏与离怖畏
——说“法性中有”之一
生起四种“现分”
——说“法性中有”之二
意生身与习气身
——说“受生中有”之一
六种遮胎门
——说“受生中有”之二
三个禅的境界
——完结篇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