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慈善习惯传承给孩子
美国的一家慈善机构给出了一份有趣的民意调查:“为你心目中的‘慈善’一词找一个喻体”。很多曾参与过慈善的美国人认为,慈善就像一条涓涓清流。它经过的每一处,都会滋生万物,普济众生。这个比喻体现了慈善拥有的“水”一样的品质和价值。在慈善事业发展较完善的西方国家,人们除了像珍惜水一样去珍惜慈善之外,更多的,则是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将慈善变成一种习惯,传承给自己的孩子,让这汪清水长流。
善待动物
国外的家庭一般都爱养一些小动物(如猫、狗等)作为自己的宠物。让孩子们从小就亲近小动物,从日常生活中关爱和照顾它们是培养孩子保护动物意识的好方法。有时,父母或亲人会把在路边捡回来的一只流浪狗送给孩子作为小礼物,这不仅让孩子多了一个小伙伴,也让孩子有了一颗救助之心。数据显示,从小有小动物陪伴的孩子长大以后80% 都会有爱护动物的意识,57%的孩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相比于没养过动物的孩子更有亲和力。
助邻敬老
这一条几乎是每一个国家的人都十分注重的美德。在美国,社区服务是十分完善的。很多家庭会定期在离自家最近的社区服务站里做义工,维护社区环境,给社区里的老人买菜、读报、整理庭院。父母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很乐意把孩子也带在身边。这样既可以拉近邻里间的距离,又能培养孩子帮助弱者尊敬老人的品德。定期带着孩子到附近的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父母的行动远比教科书
上的说教更有感染力。
捐赠衣物和玩具
即使家庭生活水平一般,父母也不会吝啬用在孩子身上的花费。由于年龄的增长,小孩的衣物和玩具的更换速度会很快。孩子们可以将自己曾经穿过的衣物和用过的玩具,在父母的指导下,捐给当地的慈善机构或慈善商店。这样的捐赠父母最好是能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衣柜,列出清单,哪些要捐哪些还能穿,哪些玩具是要留出作纪念的,哪些捐出去后能比自己留着玩更
有快乐。一些父母会捐自己的物件,给孩子们做个榜样,并讲解捐赠流程,更多的则是把主动权留给孩子。这种方式能让孩子们清楚自己有多少“财物”和应该怎样有序管理。
为食品银行烹饪食物
食品银行(Food Bank)起源于美国并很快在欧美国家盛行起来。这是个专门为接济当地穷人发放食品的慈善组织,比利时每年都有约10万穷人受到这个“银行”的照顾。食品银行的一个原则就是,所有食品均免费收取,不付分毫。食品银行收集食物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部分的捐赠来自这一机构的曾经受益者。美国的一些家庭出于对食品银行的感恩或是对穷人的怜悯之心,会用一些闲暇时光为食品银行烹饪食物,这也是发动孩子下厨的好点子。
献血
献血不当有可能导致感染疾病,家长们若想带孩子参与献血,还是需要谨慎行事的。首先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血型和健康状况,消除孩子对献血的误解和恐惧,然后要选择一个正规安全的献血机构,才能帮孩子实现献血的愿望。
参与慈善研究
国外的机构往往会对参与过慈善活动的部分人群进行课题研究。研究的主题是非常丰富有趣的。一些研究机构会请部分家庭的父母和孩子配合研究的工作,有时只是需要提供一些数据,填写一些调查问卷,有时也会请父母和孩子一起去参观或参与到某个试验中。当这样的机会来临时,不要拒绝,这会让孩子向慈善的世界迈进一步。
给孩子一笔钱
理财是孩子们将来都要面临的问题。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和拥有得当的理财手段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与其带着孩子去某慈善机构捐钱,还不如给孩子一笔钱(数目当然由家长把握),让他们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去捐、怎么捐和捐给谁。股神巴菲特就是这样去鼓励自己的几个子女做慈善的。当然,给孩子钱的时候,家长要向孩子申明这笔钱只能用于慈善,并且对孩子的理财过程进行监督和提供建议。
组织慈善活动
从一个参与者转变到一个组织者,这种方式更能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家长在给孩子提出这样的建议后,孩子就要自主选择慈善活动的主题和形式了。可以在孩子生日的时候办一个小慈善派对,邀请朋友来参加之前,小主人会提前告知每人需带一份生日小礼物,这份小礼物将会在生日过后由小主人捐赠给慈善机构。也可以召集住在同一个街区的其他小朋友,在自己家花园里摆一个“跳蚤市场”,卖用过的二手货,用销售收益进行下一步捐赠。尝试组织一个慈善活动,孩子们需要全面的知识,懂得如何利用慈善进行宣传和做好与慈善机构的捐赠衔接。
无论最终家长们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让慈善作为一种家族习惯传承下去,而不只是一时行为就是慈善教育的初衷。孩子们从小就拥有慈善的意识,会制定计划组织活动,形成习惯并长期执行,最后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这就是我们一直最想看到的慈善良性循环。“播种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在西方广泛流传的人生哲学名言,无疑是对传承慈善习惯的优美诠释。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