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人文杂话>>正文内容

清莲飘香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清莲飘香》   作者:道证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清莲飘香》乃道证法师入山修行后,首次之录影说法,其摄制过程之艰辛,由道祥法师所述之《摄影见闻记》即可见一斑。道证法师出家前,以郭惠珍医师之身份,演说了《学医与学佛》、《倾听恒河的歌唱》、《朝圣之旅》等一系列感人至深之佛法,近年来由《明伦月刊》陆续连载、出书,获得海内外读者极大之回响。而《清莲飘香》乃其出家后另一番心路历程,由其长年病中念佛之亲身体验,更明示“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之理,阅后思之,实足发人深省。

 

首先请师父慈悲,允许弟子在这里,向您和义德寺所有的师父们顶礼三拜。感谢师父和老师们,每一点、每一滴的辛劳,每一个慈悲的微笑,每一句诚恳的提携。这一切就犹如一双强有力的手,引导着弟子,走过人生中,所有困顿坎坷的路途。

假如不是您们曾经辛勤的播种、耕耘,今天弟子一定会和大部份“癌病”患者一样,在哀怨痛苦中,辗转难眠,也许早已成为荒郊野冢里的一堆枯骨;以弟子的恶业,可能已经在地狱里麻烦地藏菩萨,辛勤救度。由于大家慈悲的赐予,今天弟子才能一直保有一种心境——“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清风明月下,我仍要在园中种满莲花”,阿弥陀佛。

敬爱的学长们,阿弥陀佛。请原谅,末学不能亲自到清凉山去为大家效劳。我们的忏公师父,吩咐拍个录影带,给大家勉励、勉励。其实这是师父慈悲,勉励末学,要在痛苦中坚定用功的一番苦心,末学也只能惭愧接下这一份宝贵的勉励。

以往,每次站在斋戒学会的讲台上,望着下面一双双虔诚纯洁的眼睛,眼泪总是充满着眼眶,好久都说不出一句话来。现在不能面对面,只是对着像影机,更是感触良深。末学没有什么可以奉献给大家,只愿您珍惜这一段斋戒学会的日子,珍惜您能和佛菩萨的大慈大悲面对面的时光,珍惜师父及老师们殷殷教诲的每一句话,珍惜可贵的时光及殊胜的因缘。

假如您能倾听这一位因为骨癌锯去一条腿的勇者,她所说的话——“我很庆幸,因为我失去了一条腿,而闻到了佛法,假如我没有听到佛法,我不知道还要造多少业、受多少苦。”您便会相信,这是您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三年中,末学几度经历了生死的考验,深深体验《弘一大师传》中的一句话:“人身难得,是万古一瞬的因缘;佛法难闻,是历劫不遇的际会。错过了,没有人能承担这一份过失。”

不知道您是否曾经想过:假如有一天,您活到像忏公师父这样的年龄,是否会在夜半三点钟,大地还沉寂的时候,就起来朝气蓬勃地上大殿,领着几百位年轻人,一起迈向朝圣的道路,朗声诵念着“南无阿弥陀佛”;不厌其烦地教导年轻的学子们——如何效法佛陀的精神,在内心的心炉里,点起心香,让觉悟慈悲的芬芳,化成一朵朵的香云,普熏一切众生,共同进入佛陀大智慧的光明中。

您也许能够如此,但是末学却很惭愧,可能没有这个机会。因此,也更加地敬仰和珍惜。假如我们细细体会师父庄严的一拜,便会发现——远在我们尚未来到这山上,甚至远在我们还绑着小辫子,吵吵闹闹的时代,我们就已经在师父静默的回向中;也在佛陀不断关照的慈眼中,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总有一双眼睛,不断地望着我们,然而,我们总是傻傻的、背对着他。

“如一众生未得度,我佛终宵有泪痕。”而今天最可珍惜、最可庆幸的是——我们在这生命突然的一转头中,竟和他相见了。这才发现,原来佛菩萨,已经等待了我们无数、无数个千年!再细细体会老师们的慈悲,学长们背地里虔诚的奉献,也许您会奇怪,他们为何会如此关怀素不相识的我呢?让末学来告诉您,这其中的奥秘,就是——“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是故于此中,缘起大悲心。”

末学在短短生命中,侥幸能了解佛经的一些道理,明白念佛的重要,亲自体验到念佛美妙的滋味,这是许多人用血泪和生命换来的。在末学成为身患肿瘤的病人之前担任的是肿瘤科医师的职务。您听到这句话,也许会觉得好笑,世间无常,每一位医师,都不可能永远是医师的,末学自然也不例外。那时候,一位位的肿瘤患者,正有如一尊尊的菩萨,现身在眼前,用血淋淋、活生生的示现,来教导我,让我了解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抛弃王位,到菩提树下修行,寻找拯救一切众生的方法。让我了解许多在经典上常看到,却不相信的话,更让我了解为什么师父和老师们,会这样子掏尽心血,一次又一次的,设法要送给我们一张“阿弥陀佛大愿船”的船票,不怕我们怀疑的眼光,也不怕我们还打着瞌睡,只怕我们有一天,会受不了生死苦海中挣扎、溺死的痛苦。

有一位乳癌的老妇人,当她来就诊时,已经是开完刀又复发了,胸壁上长了两颗小结节,劝她治疗,她觉得自己又穷、治疗又麻烦,就错过了治疗的时间。后来这个肿瘤烂掉了,烂到整个胸壁都穿过去,成了一个窟窿,下面的肺随着呼吸一鼓、一鼓,一涨、一缩的,都清晰可见,脓水也不断的流出来。她住在员林,员林的几家诊所不方便为她换药,所以她每天就从员林坐着车子,来到我们医院,为的就是换这个伤口的药。由于她家境不好,没办法住院,只好天天如此来来往往,想不麻烦,也不可能。为了维持她伤口的干净,我们每天给她换两次药,第一次换了以后,她就在医院里,或走或站,有时候躺在门口,等待下午第二次的换药,这样子,足足有一年的时间。有时候连吃便当的钱也没有,有时候有钱有便当,却吃不下去。直到她去逝前几天,才没办法来。她去逝后,她的女儿打电话来,哭着说:“我的母亲在去逝前,想见你一面。”那天晚上,还记得是一个下雨寒冷的晚上,我搭着车子到员林她家里去看她,为她念佛。望着车窗外凄冷的风雨,心里想着:这么一个老人家,忍受着肿瘤已经侵蚀骨头的痛苦,每天独自坐这趟车,来来往往,一年中七百多趟,她何尝不希望她的儿女来陪陪她呢?但是她的儿女不去工作赚钱,又怎么生活呢?回想一年中,她从来不敢看她的伤口,只是看着我的脸孔表情,猜测伤口的状况。所以,虽然我很心痛,但也只好露出笑容,一边说故事或念佛给她听,她便放心一些。直到有一天,当换药的时候,恰好有一个人跑进来,一看到伤口,不由自主惊叫了一声,使她回去以后,几天几夜哭着睡不着觉。

当末学到她家里的时候,一看,一座土墙房子,一口棺木摆在中间,家徒四壁,几个孙子在旁边玩耍,就这样子过了一个女人的一生。她也有着像大家一样年轻貌美的时候,也有当新娘的时候,她的青春,辛辛苦苦的奉献给儿女,到末了,胸前一个窟窿,加上一口棺木,结束了平凡的一生,虽然孝顺的孩子流着眼泪,却也是无法代替一死。

现在台湾死亡原因第一位,就是“癌病”,保守的说,每四个死亡的人当中,就有一个是患肿瘤,而无可奈何的是——“人人都会死”,所以等于是三至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可能患上此病,因此也很普遍,也很平淡。根据末学观察,患者多半是恐惧、不满、忧虑而死。末学曾经做了一个调查:以前医院里面放射治疗室里,墙壁上是很美的壁纸,不但有山有水,而且还有七匹漂亮的骏马,但是末学常在整个治疗过程结束后请问病人说:“您天天进去治疗,有没有看见墙壁上的马?”而那么多人当中,竟然只有二个人看见墙上有马,其馀都是愣愣的说:“哪儿有马?”他们进去那治疗室,有的多达三十六次,您可以了解,那种恐惧不安到什么程度,他们已经不知道这世间有鸟语花香了。

其实,许多肿瘤,早期发现再做治疗,都可以治疗好的,很多人都能恢复健康,在工作岗位上,服务人群。譬如长庚医院的陈明宪医师、台大医院的李丰医师,他们都是很伟大的菩萨。然而很多人虽然早期治疗好了,却抹不掉心中的阴影,摆不掉痛苦的感觉——曾有一位子宫颈癌的病人,她已经治好又活了十四年了,可是她告诉我:“十四年来,我每天都担心,每天都过着痛苦的日子。”令末学感觉到肿瘤虽然可以开刀,可以用放射线或化学治疗、中医药治疗,把他治好,可是假如没有佛法,则内心的烦恼、害怕却割不掉,治不好。佛告诉我们三世因果,现在所受的苦,是来自以前,甚至前世所种的苦种子,最严重的是来自于贪欲、生气、愚痴,而做出种种不好的行为。我们没有一个人不曾贪心、不曾生气,既然曾经在心田中种下这样有刺的种子,在因缘成熟的时候,走路就不可能不被割伤,假如在割伤的时候又埋怨、愤怒,等于又种荆棘,未来就有走不完的荆棘路,流不完的血泪。

佛教我们走过荆棘路,不要再撒播荆棘,应该改种莲花,在生前,转烦恼为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明,念一声阿弥陀佛,一转念,就开一朵莲花,以后园里,自有莲花朵朵开放。念佛时,不但当下就活在欢喜中,未来生命结束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会接引我们,到那极为快乐清净的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圣号,虽只有四字,应是不难念,人人会念,难的是无论遇到人生中何种考验都还能坚持地念,体验弥陀的大悲心继续地念,向来只有我们辜负弥陀长垂的手,佛绝不会辜负我们的。

每每想到“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菩萨精神,眼泪不禁充满眶中……我们想和一切受难者,共享二首小诗:

当您哭泣时,应知我也在流泪,

当您高兴时,应知我也在欢喜,

不论何时何地,

在信心念佛中,我们永远在一起,

和佛菩萨在一起。

当您独处时,不应想是自己一人,

应想有两个人,

当您们二人共处时,应想是三个人

还有一位就是阿弥陀佛,

您走到那里,他就跟到那里……

——本文节选自《清莲飘香》

【道证法师专栏】

由价值观谈忍辱放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