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身心智慧>>正文内容

国学老师,不是人人都够格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荆楚网   作者:罗建云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华文化五千年,即使用浩瀚烟海,也许未必能够形容。不知是因为CCTV掀起国学风,还是炎黄子孙确实认识到国学的重要,时下,大大小小的国学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是,号称国学专家、学者、大师的人也满天飞。近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小范围的沙龙,发现一些几年未见的朋友,也个个国学了。让我汗颜,让我恐惧,真想问,难道做国学老师,门槛就如此之低吗?
  
在读书时,老师曾教育我,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孔夫子的圣言,我几乎不怀疑有假。但我们细细琢磨,不难发现,“必有我师”其实是一种谦虚的说法,尊称对方为老师,对方未必真能做得了老师,即使有资格做老师的人,往往会谦虚的说:“其实我才是学生,是抱学习目的而来。”

可现在很多人,知道“为师”却忘记谦虚的另一面,或许翻了几天《论语》,或许听了几天《道德经》,或许参加了几次“国学沙龙”,回来就摇身一变,成国学大师了,动不动要讲国学,动不动要招收弟子,动不动要游学世界。角色变换之快,也许神州七号也未必能够赶超。是传统国学之福还是纯真国学之祸,不用笔者多言,脑子稍不迷糊的人,很容易分辨。
  
中华文化确实需要宣扬与传承,也需要学习与研究,但宣扬与传承、学习与研究,并不代表所有的人可以做专家、学者、大师甚至泰斗。记得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别人封其为“泰斗”、“大师”,他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他深刻感受到,在文化的时空遂道里,永远会是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既然无法保持第一,何不谦虚一些,俯首甘为孺子牛嘞?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做学问需要静心,一旦浮燥,你会发现,所谓的学问都是虚假的,或是只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扎根。而文化缺乏沉淀与积累,你会发现所谓的文化根本不堪一击,而所谓的老师,也如昙花一现,稍刻即逝。
  
以前,也有一些人叫我为老师,我美滋滋的答应了,还真以为自己有几斤几两。可当自己静下心来思考一些文化现象或与人交流一些文化理念时,很快发现,自己与老师的距离非常遥远,根本不配这个头衔。
  
我是想,学习永无止境,还是谦虚点吧。如果真的爱好国学,就好好当个学生。把位置摆正了,也许通过你,真能为中华文化的宣扬与传承做点贡献。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