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身心智慧>>正文内容

大陆高校中的基督徒现状报告(上)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24日
来源:凤凰周刊,第252期   作者:屠明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国大学生选择基督教

比起大量存在于农村的基督徒,这是一个逐渐庞大而日益惹人注目的群体。他们多数人20岁出头,几乎人人都接受过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唯物论以及共产主义是他们现时学习生活的主旋律。但这些年轻人选择了信仰基督。

每个周六晨9时,海淀区一个单元房里,50多张显得年轻而又稍显兴奋的面孔聚集在一起。他们来自附近的高校,聚集到这里是为了参加每周一次的礼拜活动。

9时30分,小小的一室一厅已坐满了大学生,身着深色西装的主持人走上讲台,礼拜开始。先由主持人低缓地诵读赞美诗,接下来,唱诗班的歌声响起。

赞美诗后,布道者走上讲台,拿出圣经开始讲道,这是基督徒们集体学习的时间。在这一个小时里,除了布道者平静而低沉的声音,客厅里悄无声息,手机也被大家自觉调成静音,一切井然有序。

集体学习结束后,主持人再次走上讲台,又给大家唱了一首赞美诗。有5分钟的祷告时间,除了在心中默念,每次都会有几个人顺次上台将自己的祷告说与众人。



在这之后,主持人对各位信主的兄弟姐妹说一些关于教会的事情,比如一些活动安排的情。他们之间会有一个短暂的分享,交流各自对信仰的感悟,请求其他人的帮助,或者招募信徒从事某些工作,介绍有关神学的书籍。按照惯例,新加入教会的信徒也被要求进行自我绍。

11时左右,礼拜结束,一些人离开,另一些人留下来。留下来的人中,有人自愿和大家一起读读圣经,另外一些人去参加小组课程,内容也都是有关教义的学习。这时,教会的做饭小组,已经在为大家准备午餐了。这些人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信徒,每周轮一次23个人。

12时多,留下来的人要一起享受午餐了。“感谢上帝赐予我们粮食和衣物”的祷告仍然是惯例,教会的新成员还将享受收费午餐的优待,以后每次吃饭每人要5元钱。

当日的主持人、6名唱诗班成员都来自附近一所大学,布道者实行每周轮换制。由大家从被认为是成熟、对圣经有较深理解的基督徒中推举出来,执行布道。有时,校外的布道者也会以专职或者兼职的身份来参加团契。

“我们是很正式的礼拜”,一名大学生说。

上帝欲与政府和谐共处

“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阿门。”一如往常,北京某著名高校的杨姓硕士研究生开始了自己晚餐前的祷告,她双手合握,嘴里念念有词,动作熟矜从容。

“我信仰基督已经好多年了。” 2006年,杨参加了一个家庭教会,3个聚会地点位置都在海淀,成员也以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主。最多一次聚会有100多人参加,“都是大学生”,她说。

“光我认识的大学生基督徒就有40多个,本科生硕士博士都有,女生偏多些。”24岁的杨来自山东青岛,眉清目秀,戴着眼镜,看起来很腼腆,但提起自己的信仰,却滔滔不绝。

据中国无神论协会主持的《北京市基督教现状调查》报告显示,1998年北京市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占5.2%,明显超过其他宗教。

该课题组估计,在当代大学生中宗教信徒的比例,约在3%——20%之间。其中基督教发展的势头最猛,成为信徒最多、影响最大的宗教。

2003年秋季,几名党务工作者据北京10所高校的本科生、硕士、博士的抽样调查结果,将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比例上调到了9.2%。

“我的很多同学因受家庭影响而接触基督教。”北京另一著名高校一王姓大三学生说,他的父母都是基督徒。王来自河南,有资料称,这是中国基督教传播较广的一个省份,另一个基督教兴旺的省份是浙江。

王的家乡的小县城有2个教堂,离他家最近的教堂,一到周末就有一两千人聚集,“40岁以上的多些,但是现在也有不少年轻人参加,还有高中生。”

“在学校里没有太多聚会,主要还是私人的。”来北京上大学以后,王不再坚持一些固定的仪式。但是,当学习、生活遇到一些困难,他仍然会跪在地上,双手合握,祈望得到上帝的指示:“祷告是信徒与上帝在对话”。

王称自己也接受了正统的唯物论教育,曾挣扎困惑过。但是母亲和外婆一辈子都信基督教,这对他的影响很大。对于母亲外婆这样文化层次不高的人而言,基督教本来就是一种精神寄托,何况劝人向善也没有坏处。

王的叔叔得了胃癌,去郑州医院做手术,郑州教会负责人带领一部分信徒去医院看望王的叔叔,在礼拜上对全体信徒讲了这事后,当时众人都为这位“兄弟”(他们称男性为兄弟,女性为姐妹)祷告。

“我还没有受洗,不算真正的基督徒,但是,有机会我准备受洗。”王说。“这件事让我很感动!”

和王不同,杨坚持每日3次祷告和每周至少去一次教会。

杨小学二年级时,母亲从国外带回一本圣经,杨被吸引,后来又跟亲戚去过教堂做礼拜,再后来,杨受洗成了真正的基督徒。

“大学生信仰基督教更多的还是倾向于一些困惑,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去寻找另一种精神上的东西。比如基督教。”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系教授何光沪认为,大学生基督徒与农村因生活贫困,疾病等原因而信仰基督的弱势信徒有很大差别。

何光沪教授说,大学生虽然长期接受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教育,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比较脱离社会现实,提不起大学生的兴趣,教条化和老口号缺乏说服力,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何况是对这个方面有更多要求的大学生。

“有信仰总比没有信仰好!”在何教授看来,有信仰对自己的行为就会有所规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而且,宗教社会团体经常会组织一些公益活动,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这也给政府减轻了一些民间的压力,增加和谐气氛。

大陆高校中的基督徒现状报告(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