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禅宗>>正文内容

金刚经研读之七十六--一体三宝之识(四)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09日
来源:不详   作者:若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自心如果没有觉悟的话,那我们就是一个众生相,这个众生相,不只是人,而是法界的众生群相;所以《金刚经》要我们不要自外于众生,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外于众生,那就有人、我、众生的差别观,一有差别观,根本上是背离佛法的。

  须知万法由心而生,所谓〝心生种种法生〞,我们的心,也就是五蕴,透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根,跟外面的尘境相应打交道之后,它产生的是一种虚妄的心识作用现象,如果我们错认这种虚妄的现象,把它认为实际的〝有〞,那么就会依于这种幻化出来的现象,产生种种造作的结果,以致这个〝有〞形成为一个结果,于是就在三界六道里面轮回了。

  造作的如果是善的,完全是善业,他就会上升到天道;如果造作的有善有恶,有理性又有感性,是一种相互交争的矛盾的现象,比方你比较有理性,能够去判断事情,但是依于有的时候缘境不好,使得你没有办法自我控制,那这个中间就有不好的造作,就形成了善中有不善,如果有这样的现象的话,受报就是人道;如果说理性都没有了,完全是感性冲动用事,这时候造作就会是贪瞋痴的恶业。如果是悭贪的恶性,没有办法调伏过来,悭贪恶作的话,它的受报将来就是饿鬼道;如果是瞋心恶作,就会是修罗果报;如果欲念横流,不知检点,所做都如畜生的行为的话,那就是畜生道;如果造作狠毒恶劣的,或尽是伤天害理的行为,没有丝毫理性,完全是感性的冲动,好比杀人放火,乃至于杀父杀母,毁谤三宝──谤佛、谤法、谤僧等的恶业,那就会到地狱道受报;这些因因果果,都是依于我们自心的造作所显现的六道轮回的现象;只不过,自心既可造作业,同时也可成就道,如果,我们的自心能够跟觉悟的道理相应的话──一念觉醒,翻然悔过;以佛法的至理开启我们心中的慧光,对整个生命做全盘的、真正的认识,透过学习觉悟的道理方法,让我们去确认自己生命的内涵,以及它的来龙去脉,如果能够搞清楚的话,那就能够掌握住自己的未来路该怎么走,如果是走正信觉悟的路的话,很可能他就会呈现修行的结果,比方声闻的阿罗汉、十地位菩萨,乃至于像佛一样的完成正等正觉的〝明妙圆觉〞。

  所以修行的路可以完成转迷为觉、转凡成圣,只是这种选择从哪里来?从自心的转化而来!

  比方,我们听闻道理方法之后,发现这才是人生的真理,而愿意接受它,觉得非常有意义,这么一来,就开启了自心中追求觉悟的种子了。于是,亲近皈依三宝,成为三宝弟子,然后愿意放下自我,去接受以佛为导师,以法为学习的宗旨的目标,以僧为熏习师法的对象,这样的学习、累积、提升、增上,总有一天,我们就会觉悟到什么,那自然就能够转凡成圣;转凡成圣不只是道德的转化,而是自己生命意义的一种觉醒,而这一切,完全是由我们自心做主宰。

  所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性,我们也曾经介绍过,它有十法界之说;除了六道凡心的轮回之外,还有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听闻佛法,主要是能够开启我们自心的智能,然后才知道怎么去做选择──转迷成觉。

  《金刚经》是大乘佛法的经典,所以在须菩提为众生请命的时候,他会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地白佛言;透过经典,我们看到佛弟子礼佛的仪节并不是我们今天五体投地式的礼拜。

  五体投地的这种礼拜,是佛法传到中国以后的事。中国是一个重视伦理文化的礼义之邦,四维八德三纲伦常早已经深植人心,所以民间礼天地君亲师常讲究三跪九叩之礼。佛教的礼仪,到了中国,自然也掺入了本土文化的色彩,五体投地就是中国式的礼敬方式。而在经典中,我们所看到佛弟子或者是菩萨向佛请法的时候,他们几乎都是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的。在印度的出家僧侣,披的是袈裟,由于人普遍都是用右手在操作的,所以袒露右肩是非常的虔诚恭敬,表示赤诚的对佛陀的礼敬,那因为他必须要披上袈裟,所以把左肩覆上,偏袒右肩;再则顺右为正,所以他绕佛,必须右旋,右绕三匝,也是表示一种虔诚的用心;因为在绕佛的时候,他要一心专注,专心一意,于右绕三匝之后,然后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在《圆觉经》中,菩萨为众生向佛请法,即是如此的恭敬;在《金刚经》里,弟子随侍佛陀身侧,就没有像菩萨一样绕佛三匝,所以一千二百个弟子,他们托了钵、用过饭,把钵洗好了之后,然后把脚洗干净了,敷展了座具,就围著佛陀坐起来;早期的出家人,他们都以一块布舖在地上隔开泥土,那就是座具。古时候的修行人──比丘,他们都是展座具舖在地上,坐在具上来听佛陀说法,演变到今天,出家僧人在受戒之后,也都有一个具,这个具,在礼佛、礼法、礼祖、礼师等最恭敬的仪式中都会用到,只不过它已经不当座具用了。

  在原始佛教中,我们从经典可以看出来,僧人对佛不行五体投地之礼,因为他讲的是皈依佛,皈依佛──两足尊,看重自性中的佛性,所以不主张对佛行膜拜礼;若是优婆塞(夷),他就要顶礼佛足,他必须要用手,两掌向上去承佛足,或行抱足礼,以示求福求慧,要福慧双修,因为佛是圆具福慧的修证者;〝皈依佛〞,可以获得佛力功德的加被;若是一个修行人,他则不著兴对佛礼拜的,因为佛是觉者,学佛要学觉悟,而觉悟是要由自心发出的,即自性之觉悟。《金刚经》里面才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此,佛陀尊重众生,宣言:众生皆有佛性!

  我们学佛的最终目标,就是必须把这佛的本性显扬出来,如佛一样!

  为了重视这个──每一众生的本体性,其佛性,所以身为比丘他不顶礼佛,他们对佛合掌行问讯礼,或者是叉手礼──双手交叉合抱于胸前,或者是十指交叉(十度万行),以示心心相印的一种、开启自性中的一体三宝之尊,重视的是自心觉悟的本能,〝一体三宝〞的本性;所以,除了有一种自我的砥励之外,还有向佛看齐的那么的一个目标和精神在。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