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佛学院86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赤耐副局长,诸位老师,诸位同学:
在为86届本科生举行毕业典礼的时侯,我首先要向大力支持我们办学的国务院宗教事务局表示感谢!向诸位老师这些年来的辛勤培育表示敬意和感谢。同时向诸位毕业的同学表示祝贺。
你们这一届同学在学习方面很努力,多数人取得了优良的成绩,这是很可喜的。无论对个人来说,对佛教来说,对国家对人民来说,都是一件喜事,所以我说应当表示祝贺。
但是,毕业,拿一张毕业证书只不过是标志着一段时间的学业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刚才我们在大殿里念诵“四宏誓愿”,不是有一句“法门无量誓愿学”吗?法门既然无量,学习当然不会终止。普贤“十大行愿”当中有“常随佛学”一愿,《普贤行愿品》上说,我此随学是无有穷尽的。我国有一句成语:“学无止境”。所以无论从世间法来讲,从佛法来讲,“学无止境”都是真理。
诸位同学毕业之后,就要分配到各地去从事工作了。工作也是学习,不过和在佛学院学习的方式不同。工作要认真做好,要越做越好,精益求精,这就少不了学习。我们从事一项工作,要从外行成为内行,从内行成为能手,就必须做到古代哲人所说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博学,就是说,我们要成就一门专业,就要把所有与这门专业有关的知识学到手,这就要博学。能博才能专,不博就不能专。“审问、慎思”,就是分析、研究,不分析研究,也就不能明辨是非,明辨其所以然,明辨应当怎样工作。经过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之后,就要认真不苟地、坚韧不拔地、不怕艰难险阻地去工作,这叫做笃行。能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才是善于工作,善于学习。
最重要的是,要问自己:学习、工作是为什么?这是关系到“立志”的问题,关系到有什么理想的问题,你学习和工作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还是为了报众生恩、报国家恩、报三宝恩?最近有一位日本朋友请我写“知恩报恩”四个字,我认为他的请求很好。我们要知父母的恩、众生的恩、国家的恩和三宝的恩,知恩才能报恩。所以我写了给他。没想到,他将这“知恩报恩”四个字刻了两块铜牌,送到中国。一块送到天台山(因为他是天台宗的一派日莲宗的信徒),他的用意是报祖师恩,也是报三宝的恩。这个心情值得赞叹。他把另一块送给我,恰好送来时,传印法师在我家,法师便向我要来作为佛学院的纪念,也作为大家努力的目标。说到这里,我顺便谈一件我自己的小事。我的书斋有一个名,字叫做“无尽意斋”。最近有人问我为什么取这个斋名。我说,做为一个人,就应该报人民大众的恩。“无尽意”三字是说报众生恩的心意无有穷尽。我是用这三个字来提醒自己、策勉自己,作为努力的目标的。这并不是说我就能做到。“虽未能之,愿学焉”嘛。
我认为作为一个佛教徒,尤其是各位现比丘相、现大丈夫相的菩萨,就应当立大志,怀抱伟大的理想来学习和工作。“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能发这样的大心,也就是种下了无上的善因。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善因,必然能获得崇高的善果。如果不立大志,不发大心,那么你学习得再好,业务上做得有成绩,毕竟不能成为大器。我们要成为大器,不成小器,这很重要。如果专为个人的名闻利养来奋斗,不仅成就不大,可能还会招致不好的果。
何以故呢?从历史上和当前的社会上,我们看到不少有才华的人堕落下去,以至陷于刑戮,在报纸上,不是常看到有人被判死刑,有人被判无期徒刑吗。这正如孟子说的那样,“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这些人虽然有才,可是缺德,由于只顾自己的利害,争权夺利,贪嗔痴三毒熏了心,加上自恃有才。才足以济其奸,聪明反被聪明误,终于走到了自己愿望的反面。不但害了自己,而且也危害团体,危害国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上叙述智伯灭亡的故事时说“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智伯灭亡的原因,是由于有才缺德。
所以学习和工作,不仅是增长才智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增长德行的问题。“福德、智慧二资粮,菩萨善备无边际。”这两句话用俗语来讲,就是要“才德兼备”。
所以,我们佛学院对同学们的要求是学修并重。这就是在学知识的同时,要注重“修德”。如果能经常的怀着“知恩报恩”之心,常存“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之心,一定会增长福德,减少过失。爱因斯坦是一位科学家,他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这就是报众生恩的思想,好得很啊!这些话虽然不是佛说的,也等于是佛说的。佛曾经和弟子们路过树林,他拾起一片叶子问弟子,是我手上的叶子多,还是林子里的叶子多?弟子说,如来,当然是树林里的叶子多。佛说,如是如是,我所说的法如手上的叶子,我未曾说的法如树林中的叶子。有一次佛同弟子在路上走,他抓起一把土问,你们看,我手上的土多,还是大地上的土多?弟子回答,世尊,是大地上的土多。佛说,如是如是,我所说的法如手中的土,我所没有说的法如大地上的土。所以说爱因斯坦的这种嘉言就是报众生恩的思想,等于是佛说的真理。能知恩报恩,才能真正地自利利他,自他两利。实际上自利利他,就是利他。若专为自利,就不是自利而是自害了。利他才能自他两利。
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在迅速进步,这几年可以说是在腾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在日新又新,突飞猛进。我们佛教徒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要报国家恩、报众生恩,确是大有可为。我们佛教徒应当发挥我们的优势,尽我们的心力,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贡献。“优势”这两个字,用另外一种话讲,就是特殊的有利条件。用佛教的语言就是“殊胜因缘”。我们佛教的优势是什么呢?佛教在历史上对中国的文化作出过伟大的贡献,这是可以当仁不让的。这不仅是在国内,对朝鲜、对日本、对东南亚许多国家,都有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中国人要研究中国文化史,离不开佛教。有一位历史学家,过去没有研究佛教,他的书上批判了佛教。不过他声明由于自己不懂,书中有关佛教的部分是找别人代写的。后来到文革初期,他才研究佛教,看佛经,认为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太深了,不懂佛教就不懂得中国文化史。现在不仅国内,就是外国人研究汉学,研究藏学,都离不开佛教。欧美一些国家设立了相当多的汉学、藏学研究机构。最近听说一位美国教授能够在时轮金刚灌顶法会上将藏语译成英语,这个任务不仅需要通晓藏语,而且需要通晓佛学。我们过去的法尊法师,现在的观空法师,佛学和藏文都很精通,笔译和口译都非常好。现在就极需要培养象这两位法师那样的人才,以上说的是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是其一。另一优势是全世界信佛教的人有许多亿,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日本也算半佛教国家吧,一亿多人中就有八千七百万佛教徒。现在欧美的佛教徒也很多了。我们要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佛教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在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中,佛教徒大有文章好做,此其二。还有其他,现在就说这两点。那么我们怎样发挥我们的优势呢?归根结底,要有才,更要有德。要具备“德和才”这两种资粮,就要学修并重,这就是我们佛学院对学僧的要求。这样才能够做到佛所教导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对你们出家菩萨来说,能够这样,特别能够受到大众的敬重;能够为大众所敬重,自然就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弘法利生,起到别人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我们国家领导人提出“四有”的号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我上面所说的,也不外乎“四有”。我们做为一个公民,要有把我们国家建设成具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理想;做为一个佛教徒要发大心,立大志,要有“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理想。二者是相通的。我们要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就是有道德。我们说“法门无量誓愿学”,提倡“广学多闻”,提倡“尽一切学”、“难学能学”,这就是有文化。我们除了遵守国法之外,还有我们的教规,要遵守五戒,特别是你们这些出家菩萨“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还要守更多的戒,这就是有纪律。具足这“四有”的人一定能够成为好公民;佛教徒具备这“四有”的话,就一定能够成为好佛教徒,一定能够为国家、为佛教、为世界作出贡献,乃至很大的贡献。
上面所说的话虽然是很粗糙的,可能是缺少条理的,但我是以至诚的心来供养诸位毕业的同学的。不恰当之处,请诸位老师、诸位同学指正。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