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信仰的传播特点——曹智频 盛艳
民间信仰是一种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它是一种根植于普通民众生活的信仰及文化表现,在整个文化系统中有着鲜明的特色,这种特色从其独特的传播方式中可以略窥一斑。
一、地域偶像是民间信仰传播的符号特点
偶像是信仰活动中的重要标志。偶像作为民间信仰活动的符号表达,尽管其产生具有随意性,但大多是应需而生,是即生即用地创造出来的。《礼记·祭法》有云“ 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日神。” 古人认为各种自然现象,包括日、月、风、雨、雷、电、树木、鸟兽等都可以成为偶像。这些自然物象表达了老百姓对外在自然的认识,蕴含着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对象化理解。对普通民众而言,只要是能够为自身带来福社,对生活中的问题能够做出解释或者产生影响,不论是何种对象都可以成为崇拜偶像。
由于各地出现的具体问题不同,对现象进行文化解读的角度也迥异,所选取的偶像也就彼此不同。与各大宗教中的偶像具有广泛的共通性不同,民间信仰的偶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如黄大仙、妈祖等的偶像崇拜,便是不同地域文化主题的不同传播诉求。
二、仪式化是民间信仰传播的组织形式
仪式是民间信仰活动的重要载体。民间信仰通过各种仪式激活人们对符号的想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并通过仪式表达崇拜和敬意,以此维护某些道德规则、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民间信仰的仪式侧重于结论性提示,它贴近日常生活,反映人们心中的疑虑,几乎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诸如家宅、疾病、寻物、官司、谋位、升学、婚姻、生育、辟邪、延寿等等,几乎任何个性化的信众需求都可以操作。它通过仪式化方式,用一些技巧来表达对支配彼岸世界的主动性,从而成为老百姓用以理解人生意义的参照。它超越了宗教中偏重文本传播的局限,以通俗易懂的传播方式,根据信众的祈愿,通过仪式中强烈的视觉效果,实现了各地特色文化的有效传承,通过仪式,个性目标在活动中得以升华。
三、人际传播是民间信仰传播的活动方式
人际传播是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民间信仰的仪式化传播形式表现了其满足性人际传播的着眼点。它通过自发性的仪式活动,能够实现参与者的内心交流,并得到一种自我满足感。另外,民间信仰传播在很多情况下也属于手段性人际传播,尽管信众的目的是为了克服非人力因素,事实上也不可能实现,但其功利性是不言而喻的。信众把祈求视为工具,从中寻求满足感和功利性结果。如送子观音的信众通过对偶像顶礼膜拜的行为,祈求早生贵子。
由于民间信仰拥有共同的主题,使各行各业的人走到一起,获得并交流各自的认识、体验和心理满足感。民间信仰的仪式,因为其非组织化传播方式而明显偏向于人际传播方式。
四、功利指向是民间信仰传播的内在动因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宗教中的很多斋蘸仪式和道场法会都含有祈愿性质。民间信仰的传播常常将一种根深蒂固的功利性目的作为其发展承续的动因,这也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
功利性指向在民间信仰传播活动之中包括两种情形其一是其产生具有强烈的社会支撑,这当中有着浓厚的潜在功利性意图,或补充主流,或重塑价值观念,不一而足。如明清时期北京碧霞元君与东岳神崇拜就反映了民间神灵在特殊条件下与国家权力的依存关系。其二是各类偶像承载着人间所有的美好愿望。民众在祈求中渴望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信心,给自己的生存增加依托感,使其期盼的理想细化为一个明晰的行为目标,实现自我展示,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快乐。
这表明民间信仰的传播目的常常是围绕现实问题展开的。以民间信仰兴盛的福建为例,无论是自然崇拜、祖先与祖师崇拜、女神崇拜,还是道教俗神崇拜、佛教俗神崇拜,神灵的来历不为民众所关注,只要有灵验的名声就香火鼎盛,这是民间信仰具有的功能性与实用功利性特征的典型反映。
五、双向延伸是民间信仰传播的文化走向
作者单位为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责任编挥张华文化延伸是文化传播中的文化与其资源体系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结合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民间信仰的仪式化特点和功利性动因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文化结构的上层看,民间信仰的功利性指向合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实用的价值取向。人们在选择信仰时,并不看重偶像的内涵,而在乎偶像的许诺。这种功利性取向与传统文化的功利性取向正好对接,形成了民间信仰向上层文化的依托与延展,也为民间信仰的持久存在开发出了一个适宜的文化生态圈。
从宗教文化看,自发产生的民间信仰,在传统主流文化的影响下,也为自己与传统宗教对接创造了条件,为传统宗教在特定环境下适应新的形势,强化自身的生命力而培补新的内涵提供了资源。如道教的神仙系统含括了天地人三个资源圈,其中人间神如孔子、颜回便被陶弘景纳人《真灵位业图》,关羽也被道教封为“ 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 等。可见民间信仰对传统主流文化的影响虽然是潜在的,但却是深远的。
此外,民间信仰仪式化传播的特点,使信众通过对祭祀仪式的理解,强化了他们对于日常礼仪、道德规范和民间习俗的认知、理解和使用。民间信仰的仪式通俗易懂,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传播效应,能够将社会道德贯彻到老百姓的认知系统中,仪式对潜在的现实社会秩序的合理性解读,对民众行为观念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
民间信仰的传播特点表明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文化功能。一方面它能够强化传统文化体系,维护文化生态,对现实生活具有条理化的稳定功能另一方面,现实的民间信仰活动的主观因素较多,受众面广,背景复杂,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解偏差或者为人利用,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我们需要强化民间信仰传播过程中的监管,规避其消极的方面,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作者:曹智频 盛艳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