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海法师:大学生活的五个天平孰轻孰重?
明海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编者按:又是一年开学时,各路学子已纷纷准备新学期的校园生活,此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那些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高考幸运儿们,他们是对新环境最期待也是最陌生的一群人。本文作者明海法师,现任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赵州柏林禅寺方丈,他通过对学业比恋爱重要,未来比现在重要,别人比自己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走路比找路重要这大学生活的五个天平的精彩讲座,使这些即将进入大学的学子能更快地适应大学环境。
我讲的题目是叫“大学生活的五个天平”,这个题目应该说也与我个人的经历还是有关系的,就是我曾经也是大学生,后来做过老师,然后就是做和尚到现在,所以我概括了大学生活的五个天平。
天平你们知道了,天平是一个秤,哪一个重?哪一个轻,轻重缓急。那么,我们大家经过小学,中学,特别是经过高考的鏖战,到了大学以后很多的人包括当年我也是一样,多少都会有些迷茫。就是没有到大学以前还不迷茫,为什么不迷茫呢?因为有目标,考试。就跟我们走路一样,那边有一个目标,有一个山头,我们就冲那个山头过去,等到爬到那个山头以后,往哪儿走,没有想过,所以有一段迷茫的时候。再加上远离父母,远离家乡。那么,到大学刚开始都有一段适应,有一段适应期,在这段适应期里面,你会感觉到有些茫然,学习方面会茫然,因为自由支配的时间比中学要多。还有在情感上,因为周围都是陌生人,所以一时三刻还难以融入,怎么跟你同学,跟你校园的人能够互相地融入,找到一种家园感,归宿感。可以这样说,还有就是更重要的是因为你上了大学要就业,上大学相当于意味着说你是一个成年人了。按照我们的岁数也是这样,十八岁法律上就成年了,可以是公民了。过去,人到了十八岁男子要举行冠礼,成人礼相当于。既然是成年人你就会想到说以后我要做什么呢?我想做什么,我想从事什么事业,我想通过什么样的工作来体现我的价值呢?首先是谋取生存的物质基础,然后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想做个什么样的人,做什么工作,以及做什么样的人,一下就成了可能是要想的问题。在中学的时候总觉得是个小孩子,父母和老师也把自己当小孩子看,到了大学则不然,是大人了,所以也是茫然。那么这一段适应期过去以后,可能因人而异,有的人没有这种适应期,有的人有,有的人长,有的人短,有的人早熟,在中学就已经就很成熟了,到了大学,继续前进,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会有的。有一些困惑经过适应期以后,会自己明白,那么,也会有一些困惑贯穿在大学生活的从头到尾,从始至终。所以我想我今天跟你们分享的大学生活的五个天平,就是一个是根据我个人的大学生活,过去,将近二十年以前,我八七年上大学,二十年以前的大学生活,再根据我们佛法的智慧,我认为在大学里面处理五个问题,这五个问题比较重要,是一个天平,你要有一个选择,天平就是哪一个重,哪一个轻,你要有一个抉择。我的五个天平是这样的,学业比恋爱重要,未来比现在重要,别人比自己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走路比找路重要。下面我就分开来一个一个跟大家分享我的这五个天平的轻重。
第一个,学业比恋爱重要
现在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它有一个历史背景,中国经济在腾飞,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比较开放,逐渐的开放,人生观价值观也多元化,相对于以前来说整个社会更重视人的个性,注重人性的基本的需求,我觉得这个是一个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价值观的变化更大,也表现在文学艺术上,表现在文学作品。文革以后的文学作品你看有伤痕文学,那么后来有各种各样的,寻根的,也有描写那些市井的生活,迷茫的一群,一代,那种痞子文学,所以说这个是整个社会多元化的一种趋势。可能社会的多元化,比较以前来说应该是一个进步,但是在这种多元化下,有些东西就极端了,走向了极端。这个恐怕也是事物发展的一个规律。那么,以这个男女的情爱来说,好像我觉得现在就有一些矫枉过正,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人们的思考,这个东西大家会知道,应该怎么做会更好。在社会多元化,思想更加开放,人们的生活空间自由的情况下,每一个人要更多的对自己负责任,也就是说我们的责任,要通过自己来负,以前可能很多责任是社会来负责任:家长,老师,领导,还有党,组织上。那么现在,你要对你自己负责任。你要按照这个社会所说的可能就给骗了,你就会蒙了,你自己会亏了。十八岁以上了,它从法律上就是说因为你们是成年人,所以说有这种自由,那么有这种自由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也要为你这种选择负责任。
所以我相信不会有一个结婚的大学生他的学业会多么出色。为什么?因为结婚这个事,他的精力和时间就给他占了很多了,他的学业想好是不太可能的,所以这里我想要讲的就是说在大学里面把学业弄好比谈恋爱要重要,我说的是要重要,我并没有绝对反对你们谈,有个轻重的问题。大学生谈恋爱,有很多幻觉,这种幻觉,它来自于自己还没有太清楚的一些情绪在后面支配自己,比如说前面我说的刚到大学,人生地疏,这个迷茫,孤独,寂寞,这是一种。所以在这种可能是刚到大学的这种寂寞和孤独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你很想找一种情感上的依赖,那么这个东西是短暂的,这是一种。还有一种,是一种青春期的萌动,一种好奇,这个也是短暂的。因为男女在一起,如果你是为了以后在一起生活的话它是有责任的,所以说首先是责任,在恋爱的关系里面,那么大学生,往往对这种责任的一面,就看到得比较少,对他那些好奇吸引你的那一面就看到得比较多,所以在这种盲动之中影响学业是肯定的,影响你的学业和未来的前途是肯定的。如果做一个调查的话在大学里搞对象的未来能够稳定的在一起生活一辈子的这个比例肯定是非常少,有人做过这项调查,肯定是非常少,为什么?它有规律,它是因为你在一个不成熟的年龄做出的选择,往往就是偏于不成熟。还有我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社会的人就是有责任,另外人和人在一起生活它要有条件,包括你的经济地位,你的其他的,这些东西也是大学生在年轻的时候不太容易看到的,也不愿意看到的,甚至觉得这些东西亵渎了什么,实际上这个未必就是亵渎,就是说有那些东西不一定亵渎。因为人,他有大脑,但是他还有身躯,还有肚皮,还要吃饭穿衣,还要住房等等,所以人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面的。我想在大学里面这个我觉得是第一个,学业比谈恋爱要重要。即使你要谈恋爱刚才我也讲了你要控制,你要有刹车,有方向盘,要用智慧来指导,来掌握,可能就是会好一点。实际上人类的学习是有它的规律的,这一点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听过一句话,我师父跟我讲,后来我不相信,现在因为我过了三十岁了,我相信了。我师父讲,他说人到三十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就定了,这一辈子就很难再突破三十岁。我那个时候不太相信,我觉得不会,我一定要与众不同,实际上年轻人都是这个样子,都觉得自己就是比别人强,过了三十岁以后我发现是这样的。你会发现你在记一些什么新东西,你言谈之间或者写文章做学问,你言谈下手之间你引用的这些东西你三十岁以后背的很少,多半会是在初中高中背的,特别是在初中背的,初中背的东西最容易引用,随口就来,大学背的就已经是很少了。这时讲知识,还有思维方式,你的那种逻辑方式,思维方式也是基本上三十岁以后,你很难发生大的突破,根本的变革很难,不是说不可以,不可能有,那当然是比较杰出的人,人里面比较杰出的分子。如果你在大学的这个阶段没有把这段时间充分利用的话就是一个很大的资源浪费。
第二个天平,未来比现在重要
你们可能也都听说过,佛法讲把握当下,所谓当下直觉的理解就是现在,但是当下并不等于现在,从佛法来说,当下是正在进行的每一念。但这里讲的未来比现在重要是指什么呢?就是佛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圣贤跟凡人的差异在哪里。凡人可能更多的只是想到眼前利益,眼前的满足,比较少的想到未来的后果,长远的后果,那么所以这里讲的未来比现在重要就是我们要想到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在未来是要负责任的,这就是佛教讲的因果,现在是因,未来是果。佛教有个重要的思想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畏惧的畏。这个圣贤比较重视因,就是我应该怎么付出。那么从把握付出,从把握现在,谨慎的把握现在,由此来创造未来。那么众生呢?可能比较重视得到,因此比较重视得到他就不会去考虑未来,不太去考虑未来的后果,兴许现在他感觉到是快乐,可是同时在播种未来苦的因。
有一句名言大家知道,法国有一个国王,叫“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我们那时候上学时经常拿这句话来开玩笑,这是法国的一个国王,这个国王我记得是路易十四,路易十四,他讲:“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是,他死的时候没有洪水滔天,但是到路易十五的时候洪水就滔天了,所以法国的国王路易十五在法国的大革命中最后被推上断头台,他的皇后也被处以绞刑。这就是一种不管未来,所以说因为我们大学的时间,正是一个如我前面所说,正是一个创造和决定我们未来人生的走向,未来人生在事业在各方面的成就的关键时期。因此你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要多想到你的未来,想到未来意味着说,未来你还有很大的前景,很大的天地,因为你不知道,有的时候你很难想象你未来会成为什么,在座的各位,也许有一天会在联合国的发言席上代表中国发言,也许会在中南海的办公室里面决定中国的命运,也许会在一个摩天大楼上面呼风唤雨,指挥你这些旗下的那个千万员工,这个都说不定的。所以你想想这个黄金时期,究竟会怎么样就决定于你这个黄金时期,你的这个付出。因此着眼,在这个黄金时期要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未来的时候,你就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度过,人的自由与他的忍耐力是有关系的。心理学家有一个研究,他们最后通过这个研究,他们得到一个概念,一个描述人和人素质的概念叫“延长满足的忍耐力”。“延长满足的忍耐力”称为一个概念,一个描述人的素质的一个概念。就是他们做了一个实验,它通过一个观察室,有一些小孩子在观察室里面,然后放了一些糖果,很好吃的糖,然后老师跟小孩子说,这些小孩子只有三四岁,跟他们说等一下老师就出去了,那么等老师回来的时候你们再吃这个糖。然后老师就把门关了以后出去了,其实他出去以后通过一个观察孔,一个窗户在观察这些小孩子的反应。那么,这个老师出去以后,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小孩子的反应就开始了,有的就开始拿一拿这个糖,闻一闻,再放下;那么有的人,就还是无动于衷。慢慢的骚动就开始了,出现分化了,有的人就终于忍不住了,有的人剥开以后又放下了,因为老师说了,说如果你们要是等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那么我会给你们有奖励,有的人自己剥开不敢吃掉让别人吃,希望别人吃了开头他好跟着,就有很多情况。那么有的自始至终就是坚持按老师说的不动声色,然后最后慢慢的就开始出现有的人就吃了,管他三七二十一,带头吃的;有的是有人带头他才跟着;有的就是中间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也有的人就是最后到底也没有吃,不动声色,就是按老师说的话。后来老师进来,然后当时他都做了记录,张三李四,做了记录以后作跟踪,它是一个长时限的一个实验。作跟踪以后,发现那些没有控制力的,就是拿起就吃,这些全部不成材,不行,长大有很多糟糕的,甚至犯罪;而那些坚持,忍耐,虽然很有诱惑,那么最后都是很有出息,很有成就在事业上。所以最后他们提炼出一个概念叫延长满足的忍耐力,就是你的那种满足感你能不能够忍耐它。
因为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有很多东西诱惑我们,那么刚才讲的是一个方面,还有其他的,比如上网聊天,泡网吧,跟那些不认识的人海侃,还有吃自己想吃的东西,女孩子把时间用在描眉画眼,穿戴这些上面,或者其他非常感性的那个生活方式上,所以说有的人比如说爱玩一个什么东西,迷在里面等等。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样就是说使你的整个学习生活,没有平衡的话,未来可能会透支,未来会透支。我注意到一个规律,我们人基本上一个人一生都有一个活动半径,一个活动空间,这包括身体和心灵,就是心灵的活动空间和身体的活动空间。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活动空间大,对不对,身体活动空间大,比如说一下我到美国去了,然后说我到那去看足球,我到德国去看足球,然后我到美国去度假,我又到澳大利亚海滩上去玩儿,如此等等的,你看这个身体活动空间多大,是不是,然后接触很多的文化,很多的风土人情,看到很多原来没看到的,吃到很多食物等等的活动空间。那么,心灵也有一个活动空间,对人类文化的理解,各种知识的掌握,各种精神的享受,也有一个活动空间,我们可以总的把这个活动空间称为人的自由度。人的这个自由度,人和人不一样,大家注意看,人和人不一样。凡是活动空间大的,特别是心灵活动空间大的,都是在延长满足的忍耐力比较强的;如果延长满足的忍耐力比较弱的人,他的活动空间就会很小。
大家想一想,你们能够上大学,你们过去也是忍耐了很多东西,很早要起来,非常想去玩那个东西,但是就是没有去玩,还是去上课了。可能也许当你很小的时候,你就能够有一个自由度,到处走走逛逛,到了终点我不一定非要去干什么,对不对?但是你都忍耐住了,然后就坚持了学业,于是你们就到了一个更大的活动空间,你就有了一个更大的制高点,会有一个更大的空间。那么,现在这个空间对于你们的这个人生在你们一生的格局里面还只是一个起点,所以未来你们还有一个更大的更广阔的活动空间,这一点就取决于你们现在的忍耐力。你非常想去泡网吧,当然你们每天都接触电脑,电脑它诱惑很多,随便一瞟,随便手指一动,可能你就进入到一个世界里去了,那你能不能够控制自己,能不能够刹车,能不能够管理住自己,那这就会决定你们未来的人生的自由度,人生的自由度就现在就要决定。现在如果说你非常着迷踢足球,一天到晚光是踢足球,好了,当然你除非成为一个球星,现在看来可能性不大了,因为你要成为球星的话不会是在这个年龄,那就完了,那反正就是说你就成为一个足球爱好者,球迷吧。赶到英国有足球赛你很想去,但是你没钱,你弄不着票,因为你的活动空间有限,你的自由度有限。总的来说,现在我们人类的生活普遍的存在一个透支未来的问题,我们把未来的资源透支了。现在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GDP增长百分点增长一个百分点所消耗的能源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很多,高出两位数的倍数来,实际上这是透支未来,是在透支我们的未来。那么透支未来的人他的心会不安,他的心会潜在的不安,为眼前的如路易十四所说: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他眼前有快乐吸引着他,其实他内心深处呀是不安的。这个佛教有一个心理学,就是说我们的心,我们的意识有一个层面,有一个很深层面的意识,把我们的活动都记录下来了,而且也会有它自己的评判,所谓良心。所以说我们现在透支的时候其实内心是不安的,当我们现在忍耐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是充满希望的,因为有盼头,为了有希望。我们现在要是说我们完全放开了这种制约了,你就会发现你就,其实你心里会不安,因此我希望你们在大学的时间能够不要透支未来,这是第二个天平。(未完待续)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