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摩崖石刻 看英德历史
黄振生:赏摩崖石刻 看英德历史
英德,历史悠久,山水奇秀。境内不仅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丽山秀水,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其中摩崖石刻当数该市历史文化瑰宝。据有关专家考证,现有摩崖石刻500多则,主要集中在该市的南山、碧落洞、观音岩等名胜古迹区。这些摩崖石年代久远,内容丰富,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南山石刻讲述南山远古的故事
坐落于英德市南郊1公里处的南山,是英德驰名久远的名胜古迹。由18座大小不一、错落突兀的山峰组成,东临北江。从北面远远望去,南山犹如经过能工巧匠精雕细刻的山水盆景峻峭。
相传,上古时候,舜帝南巡狩猎,曾率领宫廷乐队登上南山的最高处,奏起《望鹅》之曲,唱《薰风》之词,越唱越喜,连奏九遍,奏得山欢水笑,百鸟齐鸣,远近百姓凝神倾听,此后,地灵民幸。百姓为纪念舜帝,献劳于南山峰上垒石建一峰尖,命名“鸣弦峰”。现此峰犹存。
古南山古木参天,山峦叠障,四时花放,百鸟喧哗,泉水叮咚,是天然锦绣之地。远古时代就是游览胜地。到了汉代,这里设有不少有亭台建筑,供游人观赏南山风光。
南山有许多摩崖石刻,这是历代名人墨客游赏南山风光时写下的诗文。目前发现的有130多则,第一则始于唐代元和六年(公元811年),由浈阳县(英德最早的县名)令侯著为南山景点“涵晖谷”的题名石刻。最一则石刻刻于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前后跨度达1114年。这些摩崖石刻文体多样,有记叙文,有诗词,有题咏,有文告等;据考证,宋代大文豪东坡、清代诗人刘清等曾到南山游览,并写有诗文。南山的摩崖石刻,虽然年代久远,但大部分保存完好,成为游人不可多得的观赏游览胜地。
碧落洞石刻广东石刻最集中的景点
碧落洞与著名风景区宝晶宫近在咫尺,同为省级名胜。碧落洞虽然没有宝晶宫那样富丽堂皇,但却独具山水神韵。
碧落洞穿山透石,前洞口向东,洞上方峭壁如屏,洞顶钟乳石悬空倒挂,形态各异,欲坠欲飞。洞长100多米,宽20多米,高10多米,洞内有一条小溪自后洞流入,因前洞口筑一堤,蓄水为潭,令该洞平添了几分清幽,“仰可呤啸放歌,俯可濯足清流”。
由于碧落洞环境僻静幽渺,古时,被先人奉为神仙居住之地。相传东晋道士葛洪,曾在洞中炼丹;南汉王刘晟,也曾到此“探道寻玄”。
碧落洞有摩崖石刻127则,是目前广东省百米之内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方。最早的一则与南山的年代相同刻于唐和六年(公元811年),最后一则刻于民国36年(1947年)历经六个朝代,跨越1136年。这些摩崖石刻字体有楷书、篆书、行书等。著名的有唐代周夔的《到难篇》、南汉王刘晟命侍臣钟允章著的《盘龙御室记》、北宋苏东坡与幼子苏过游洞后写下的《碧落洞--英州下十五里》等。这些摩崖石刻有描绘碧落洞景色的,也有的诗文与仙道有关,给碧落洞赋予浓浓的文化内涵。
观音岩石刻记载的是道教遗风
观音岩位于英德北江坑口咀河畔古贞山上,依据洞形筑成三层搂阁式的寺庙,下临北江。洞外山水清幽,风光秀丽,洞内石笋悬空,清静雅致,一直与金鸡岭、飞来峡齐名,是粤北名胜。这里历代香火鼎盛,是佛门道教圣地,亦是历代达官贵人、骚人墨客游览胜地。游人信士朝拜之余,往往感兴抒怀,题字作诗。观音岩有摩崖石刻63则,大部分保持完好。较著名的有清代康熙年间南王尚可喜题刻,名臣赵执信和诗人李调元诗刻,以及文豪廖燕题刻等。观音岩石刻是英德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英德摩崖石刻记载的是文人骚客的千古风流,留给后人的却是沉甸甸的文化瑰宝。1996年英德被评定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使本来就山水奇丽的英德“发展旅游业,构建广东旅游大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展示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