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声明>> 文学>>正文内容

题破山寺后禅院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7日
来源:不详   作者:(唐) 常 建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清晨时分,诗人入得山门,只见阳光照射在高高的林木上,周遭幽深清寂,全然是一座超尘出世的古老禅林。诗人带着探幽的逸兴,循着曲折的小径,信步来到禅寺后院的禅房。这禅房隐藏于树木花丛深处,实在是出家人静心修炼的好地方。这头四句表面上写的是客观环境,其实诗人以简练的笔墨,营造出一个滚滚红尘之外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佛家所向往的空境。或许是受到在一境界的感染,宋代大文豪欧阳修非常喜爱“竹径”两句。他屡次想仿作一联,却始终未能如愿。晚年,他在青州山斋休息,对常建诗句中描绘的境界有了些许体会,想写出那样一联,还是 没有办到,足见此联之工之巧。
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中,诗人开始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只见山中阳光和熙,林间的鸟儿正在阳光下飞翔,轻灵而自由;走到水潭边,发现自己的身性倒映其中,顿时感到通体澄澈,心境空明。于是有了“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古人评论这一联时,颇注意句式的特点:“鸟性之悦,悦以山光;人心之空,空因潭水。此倒装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其实值得深究的倒并不在这里。诗人固然是在写景,但更是在写深悟佛理的心境。最可注意者是“悦”、“空”二字。禅家以为,入禅定后心情会特别喜悦,名为“禅悦”。《华严经》说:“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维摩经·方便品》说:“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后人解释说:“禅定释神,名之为悦。”这里虽然讲的是饮食,但对于进入禅定境界后的人来说,“禅悦”应该是无往而不在的。他们能够摆脱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忧愁,身心得到最大的放松,精神极其纯净而自由。就像那山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一样。而一个“空”字,原本就蕴含了佛学的精髓。佛教认为,一己并非实有,称为“我空”,而一切诸法亦非实有,称为“法空”。因此,诗人看见水中自己的倒影而心为之“空”,可以说本身就包含了对禅境的一种独特体悟。有了这种体验,诗人眼中之景、耳中之声,似乎也最终归于空寂,因此才有“万籁俱寂”之感,而从远处传来的,也只有那禅院中的钟磬之音了。
需要补充的是,坐落于江苏常熟虞山脚下的破山寺,原本是南齐时郴州刺史倪德光宅舍。后该建为寺院,取名“大慈”。相传唐贞观年间,有黑白二龙相斗,冲逆成溪,遂成破涧,故又名破山寺。至唐懿宗咸通九年,因敕赐大钟及“兴福寺”额,故破山寺改名兴福寺。至今寺内有一块“三绝碑”,上面镌刻着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由北宋书法家米芾书写,清代名家穆大展刻碑,堪称镇寺之宝。徘徊于寺中,流连于碑前,小声吟咏,你大概也能体会诗人常建作诗时的“禅心”吧!

—— 摘自《上海佛教》第九十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辋川集·辛夷坞
下一篇:云水僧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