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声明>> 文学>>正文内容

宝相赞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7日
来源:不详   作者:能海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宝相赞
  能海上师集
  序
  学习佛道始终之要,必依於三宝之体系学习。初中后时,义有所归,理不离乱。本宗传承修学次第之方便者,总分四门:
  一 法相门。即今所学之宝相赞,总释三宝之体相名数故,不致笼侗。
  二 法性门。依弥勒菩萨《宝性论》,了知自性三宝一切有情平等之理,鼓励向上。
  三 次第门。依菩提道次第,明此入修之理事紧要作法,摄理归宗。
  四 止观门。依三皈依观法,为皈依始终摄修之总境,成就戒定慧等五法蕴之最初方便大路,免得流浪无家可归。
  三宝总赞
  — 赞佛宝
  诸一切种诸冥灭,大悲三智十力身。
  法界虚空一切种,如其所有尽所有。
  无上正等正觉知,观诸众生同一子,
  我今皈依永皈依,皈依佛道誓愿成。
  二 赞法宝
  佛说三藏十二部,教证名言诸轨持,
  流转还灭体相用,名诠旨趣等随行。
  诸乘道地一切证,能依所依因果等,
  我今皈依永皈依,皈依法门愿修证。
  三 赞僧宝
  三贤十地四果向,剃发染衣具戒者,
  三乘四部八大子,从佛转轮圣比丘。
  龙树无著执金刚,法王第二露桑札,
  大悲法流恩师众,出家得戒传法尊。
  具戒定慧解脱等,度生大愿流无尽,
  我今皈依永皈依,愿断烦恼度有情。
  宝相赞 即是皈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之体相赞广解,亦名圣教法相初基。
  南无文殊师利菩萨
  一 赞佛宝
  诸一切种、诸冥、灭 [(一)解诸(二)解一切种冥(三)解诸冥(四)解灭]
  (一)解诸
  诸谓诸如来,具足三德者,由能破暗昧,故称为冥灭。
  (二)解一切种冥
  一切种冥者,诸于诸境界,极远时处等,及诸法义类,
  无边众差别,智所不及愚,能覆于实义,及障真见故。
  不识赤盐等,如来永对治,一切境界冥,究竟证无生。
  (三)解诸冥
  诸冥贪嗔痴,慢疑身边见,见取戒禁取,邪见等使十。
  (四)解灭
  是烦恼根本,随流又二十,如是惑等尽,乃至习气离。
  大悲、三智、十力、身 [(一)解大悲(二)解三智(三)解十力(四)解四身]
  (一) 解大悲
  一
  悲者言拔苦,生法缘无缘,生者从他生,凡外等皆具。
  二 三
  法缘观无量,从佛言教生。无缘无所藉,不忍非希冀,

  大悲尽有情,等心不差异,遍空际时间,悲流恒无尽。
  (二)解三智分三
  声闻一切智,菩萨道种智,圆满大觉尊,一切种种智。
  一 一切智
  一切谓内外,唯有十二处,诸声闻缘觉,依一切法体,
  修无常苦等,作十六观行,乃至断我执,证三道体智。
  二 道种智
  云何道种智,凡诸声闻道,及成如来道,一切道生起。
  一切道现证,如是断证门,道所作之愿,及满众生愿。
  庄严净佛刹,至正等现边,诸道种种智,是菩萨所作。
  依于一切乘,定出离成办,证未究竟成,度他苦为果。
  三 一切种智
  圆满大觉尊,一切种智者,若一相一名,或一抉择者。
  尽其所有法,此何相何名,应云何决择,如来同一时。
  不待少思维,各各现量知,而无有错失,是为如来智。
  依诸法无生,悲心利有情,于正等现边,究竟无加行。
  以何因缘故,如来有所为,若起一切智,即如声缘等。
  若起道种智,即同诸菩萨,或起一切种,一一智所应。
  (三)解十力
  一 三世因果名为处,我等自性为非处,
  能悉了知真实义,第一处非处智力。
  二 过去未来现在世,所有一切善恶业,
  能悉了知无不尽,第二三世业报智。
  三 诸禅解脱及三昧,杂染清净无量种,
  能悉了知入住出,第三诸禅解脱智。
  四 随诸众生根力钝,如是种种精进力,
  能悉了达分别知,第四诸根胜劣智。
  五 一切众生种种解,心所好乐各差别,
  如是无量能悉知,第五种种解智力。
  六 众生诸界各差别,一切世间无有量,
  能悉了知其体性,第六种种界智力。
  七 一切有为诸行道,一一皆有所至处,
  悉能了知其性实,第七至处道智力。
  八 一切世界诸众生,随业漂流无暂息,
  能得天眼皆明见,第八天眼无碍智。
  九 过去世中曾所有,如是体性如是相,
  能悉了知其宿住,第九宿命无碍智。
  十 一切众生诸结惑,相续现起及习气,
  能悉了知究竟尽,第十永断习气智。
  (四)解四身
  一 自性身
  能仁自性身,无漏法为体,得、成、称遍净,本自性具有
  云何净转净,许性不异故。
  二 智法身
  法性不异本,安立种种异,以无戏论智,无漏净念体。
  共菩提品及无量,种种解脱解脱竟,
  四禅四空灭尽等,十尽或云遍处定。
  威势镇伏生处者,最极分辨胜处八,
  烦恼灭除愿智满,各各神通正等明。
  一切种等四智体,十自在及十智力,
  众中说法无畏四,唯佛不共法十八。
  身口意无失,心无有不定,异相不知捨,不灭法六种。
  欲念勤智慧,解脱解脱智,三业随智行,了三世无碍。
  习气正真净,心生唯大悲,一切种智性,称为法性身。
  法性身所作,最极广大故,如是遍圆满,世尊更立名。
  三 受用身
  能仁受用身,以色法为体,相好三十二,随形好八十。
  为地上菩萨,或乐受用身,净土修行者,随彼而显现。
  四 应化身
  若凡诸有中,尽种种有情,作种种利乐,应化不同伦。
  无染大贪流,相续恒无尽,复由修持力,般若佛母等。
  胜义等三身,俗智受用身,作所依显现,是为应化体。
  尽轮转所有,于中无贪爱,及善解脱者,而兴于四摄。
  令彼诸烦恼,行相净或证,尽有情义利,施等彼岸净。
  佛道自性空,二无我之证,安立所缘无,圆满众生愿。
  菩提道不谬,证得大菩提,佛刹土严净,决定利有情。
  四无量等心,佛所依功德,任何菩提支,谛见断颠倒。
  彼体无之理,及行相清净,调伏非调伏,二者无差异。
  示现佛涅磐,利他及自利,二利等事业,名法身大用。
  法界虚空一切种 [(一)解法界(二)解虚空(三)解一切种]
  (一) 解法界
  法界即此心,所缘诸现相,有情界及器,有情界有十。
  六凡四称圣,由诸界圣凡,心力缘所生,无始亦无作。
  九有有情居,说名器世界,是惑业之果,凡夫莫能外。
  (二) 解虚空
  一 有法不生灭,豁虚无障碍,性常属真实,名虚空无为。
  二 又由无漏智,择别于诸法,断除诸障染,曰择灭无为。
  三 性一真法界,本自性涅磐,或缘缺不生,说为非择灭。
  (三)解一切种
  一切谓眼耳,鼻舌身心意,色声香味触,法处等十二。
  种种谓性、相、体、能力、作用,诸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
  如其所有尽所有
  十二处随一,性相等遍了,如其所有性,尽其所有相。
  无上正等正觉知
  凡夫无所知,邪外颠倒知,诸声闻缘觉,非正真净等,
  菩萨知有上,如来无与等,能知能正知,等知亦无上。
  观诸众生同一子
  悲眼观众生,不了法真实,误失由我痴,继生于我见。
  我爱我慢等,断常诸计执,怨亲起嗔贪,取捨造众业。
  随苦乐诸趣,浮沉无已时,惑业苦如系,动转力唯识。
  车轮上复下,有顶又阿鼻,上难就下易,连缚十二支。
  乐众苦火宅,耽湎而嬉戏,不畏蛇虫毒,魑魅猛火起。
  佛世间之父,愍诸六道子,善恶贤愚类,等念无差别。
  大悲方便语,四十九年说,制律建伽蓝,修行诸轨仪。
  令诸众生类,知三世极苦,悉究竟皈依,明黑白业道。
  依四谛等法,求决定出离,使发无上心,得究竟菩提。
  我今皈依永皈依
  一切法无我,我随世立名,表能皈依者,补特伽罗位。
  皈依如来竟,世世不舍离,直至菩提座,永不皈依余。
  皈依佛道誓愿成
  由何故皈依,为断诸烦恼,学法度众生,佛道誓愿成。
  二 赞法宝
  佛说三藏十二部 [(一)解三藏(二)解十二部]
  (一)解三藏
  素怛缆曰经,毗奈耶曰律,阿毗达磨论,摄多无尽藏。
  以次第贯串,表人事缘起,显真实相性,论心戒慧道。
  流出由佛力,大悲及无畏,杂说及学处,别诸法自共。
  令初种善根,令善根相续,相续得成熟,分别说三藏。
  始业入正法,串习令受持,通达超作意,增上三学处。
  弟子天等说,佛忍符法印,从一智海生,同一悲源流。
  等力无畏故,故皆称佛说,三藏随依一,皆互摄余二。
  (二)解十二部
  一 法本为契经,直说种种义,如缕贯众花,契机亦合理。
  二 令经义更明,受持易坚固,忘失诸晚来,故佛复重颂。
  三 广造众恶业,必当堕恶道,弟子当作佛,是等名授记。
  四 如来常随众,解甚深法义,直说略前后,便讽诵孤起。
  五 若有深妙义,欲宣无问者,佛自开端由,称无问自说。
  六 因何说是经,以何事结戒,起佛语之缘,说明为因缘。
  七 世间相似语,柔软意浅深,由此入深法,说名为譬喻。
  八 说过去人事,说名为本事。
  九 若现在人事,而起先因缘,说名为本生,未来从现过,
  是故不别说。
  十 方广广大说,诸法性相等,初中后次第,具足满分说,
  如大般若等。
  十一 放光劫变易,希有诸了义,凡小不常闻,说名未曾有。
  十二 广析法相性,问辩入深微,佛说或弟子,皆称为论议。
  教证名言诸轨持
  教体说及闻,自他修果证,名句并言文,法义之所依。
  法者谓轨持,能持执自体,令他解不异,诸言摄无余。
  三藏总聚集,文相分十二,内体唯证教,修行之所依。
  流转还灭体相用 [(一)解流转(二)解还灭(三)解蕴处界(四)解四圣谛(五)解十二缘起(六)解六度]
  总解
  江河急驶,往而不回,出无明渊,成三界流,
  欲流有流,见流痴流,漂溺有情,恋莫能住,
  十二因缘,河身宛转,惑业苦果,流势洄旋,
  三苦六道,转变不停,思反彼岸,涸无明源,
  息诸流注,不随洄旋,离苦漂没,说为还灭。
  (一) 解流转
  名 体
  流转亦有为,生住异灭故,或苦集斗诤,蕴处界为体。
  相 用
  三界九有情,是流转苦相,惑业苦互兴,是流转之用。
  (二) 解还灭
  名 体
  还灭息众流,或称为灭道,其体即涅磐,或谛缘度等。
  相 用
  五道十地阶,果向等为相,道品诸方便,说为还灭用。
  (三)解蕴处界
  说蕴唯有五,色受想行识。色蕴分能所,能造属大种,
  名地水火风,性坚湿暖动,持摄熟长用,遍而能作种。
  所造谓五根,五境及无表,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
  根者自在义,主宰或增上。对根者属境,所缘各各分。
  无表从身语,表业之所生。善不善无记,业或种子称,
  或说法处色,意所缘之境,极迥微定果,受所引遍计,
  能所犹父子,造者生因义。受蕴性领纳,随触苦乐捨,
  苦生时欲离,乐灭时欲合,捨不生离合,或说六受身。
  能增胜取境,安名曰想蕴。行蕴又分二,相应不相应,
  相应名心所,各从心王命,遍行五谓触,作意受想思。
  别境起不起,欲解念定慧。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
  勤安不放逸,行捨及不害。烦恼贪瞋痴,慢疑不正见,
  不正见复五,身见及边见,见取戒禁取,四馀名邪见。
  随烦恼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与害憍,无惭及无愧,
  掉举与昏沉,不信并懈怠,放逸及失念,散乱不正知。
  不定谓悔眠,寻伺等各二,日光钳取物,心用五十一。
  不相应行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无想定,无想报灭尽,
  名句文身等,生老住无常,流转与定异,相应及势速,
  次第时方数,和合不和合,无质非能缘,生灭非无为。
  依王所及色,分位差别假,识从根立名,各起了别用,
  眼耳鼻舌身,唯了自性境,有分别计度,随念称为意,
  或更说末那,阿赖耶等识。诸识生长门,立为十二处,
  种种相烦多,分别摄为界,十二加六识,故数有十八。
  聚生门种族,是蕴处界义,愚根乐三故,说蕴处界三。
  (四)解四圣谛
  解谛
  (不) (无)
  云何名为谛。不颠倒实有。无变易二行.不更起相违。
  文义亦相称,治身见断见,常见无事见,亦治四颠倒。
  执三界为乐,佛说苦圣谛,邪因自在等,佛说集圣谛。
  寿长执永生,佛说灭圣谛。裸体吞金石,投岩事水火,
  吐纳坚固身,练气调精神,解脱失方便,佛说道圣谛。
  观生死过失,观涅磐安稳,分别世出世,各各因果分。
  解圣
  离贪等自在,超常不生义,圣人之所生,亦出生诸圣。
  解苦
  观受唯是苦,苦乐行或八,苦苦谓生老,病死怨憎会。
  乐苦爱别离,及求不得苦,行苦五取蕴,相续最难知。
  生为众苦依,变坏为老苦,病苦困逼身,死苦诸根坏。
  厌恶怨憎会,可爱痛别离,希求不遂愿,相续转增胜。
  苦苦众皆厌,乐苦最难知,轻苦或变易,对苦作乐观。
  或暂乐长苦,或苦多乐微,如坏井蛇泉,刀蜜钩毒味。
  轮王乐四洲,针刺即感痛,鲜衣上味污,少苦敌多乐。
  苦属刹那性,故说苦无常,由惑业系取,不自在说苦。
  他主宰实无,故说苦为空,诸苦无自性,故说苦无我。
  解集
  信解苦谛已,显苦随属因,苦谛如机关,动力说名集。
  不出生死牢,贪爱坚锁系,求出生死狱,应断诸缚集。
  渴爱说名集,亦平等聚生,执梵天自在,时性大空等。
  邻虚合流注,不了缘生义,破邪因无因,而说于集谛。
  集谛又四相,集因诸惑种,集集说为业,如疮渐次发。
  集生痛苦起,犹如忽被刺,集缘三相助,逻卒守罪人。
  从生乃至死,逼令造众业,作众多戏弄,世智莫能越。
  解灭
  一 二 三 四
  灭有多种义,念念及相违,中间无生等。云何念念灭,
  有为刹那谢;相违谓有为,性乖用不起,由施戒定等,
  贪嗔暂不生,说为中间灭,无生灭因尽,惑等永不生。
  又无为无下,无流及真谛,彼岸及听细,难见及无伪。
  无诤斗无失,无譬无戏论,寂静不死露,极妙止安善。
  爱尽及希生,无枉未曾有,无灾害涅磐,不思议不生。
  无迹非作者,无忧住无等,无求及无边,微细及无损。
  离欲染洁净,解脱非依住,非对无等等,无害甚深细。
  难解能度彼,无上圣胜果,无畏怖不舍,遍满难称量。
  无数贞不破,为尊应赞仰,为舍皈依处,无诤无虚假。
  无垢除闇灯,乐无堕及洲,不动无所有,无作种种名。
  灭谓灭我相,断烦恼之离,解脱言苦尽,妙善阿练若。
  是境是能作,空无愿无相,离三作成就,此决定出生。
  解道
  道者趣菩提,体智之能作,道品多属用,顺理诸方便。
  戒定慧等学,心住理能行,由修解脱行,能生尽苦智。
  三十七助道,四念处正勤,及四如意足,五根五力等。
  七觉八正道,略为四念处,开则三十七,更广复无尽。
  不以一种药,而治众病故,余无量修法,皆摄在此中。
  (五)解十二缘起(出《俱舍论》)
  无我唯诸蕴,烦恼业所为,由中有相续,入胎如灯焰。
  如引次第增,相续由惑业,更趣于余世,故有轮无初。
  如是诸缘起,十二支三际,前后际各二,中八据圆满。
  一 二 三 四
  宿惑位无明,宿诸业名行,识正结生蕴,六处前名色。
  五 六
  从生眼等根,三和前六处,于三受因异,未了知名触。
  七 八 九
  在淫爱前受,贪资具淫爱,为得诸境界,遍驰求名取。
  十 十一 十二
  有谓正能造,牵当有果业,结当有名生,至当受老死。
  传许约位说,从胜立支名,于前后中际,为遣他愚惑。
  三烦恼二业,七事亦名果,略果及略因,由中可比二。
  从惑生惑业。从业生于事。从事事惑生。有支理唯此。
  于前后中际,为遣他愚惑。三烦恼二业,七事亦名果,
  略果及略因,由中可比二。从惑生惑业,从业生于事,
  从事事惑生,有支理唯此。
  (六)六度颂 依《大乘庄严经论》
  施
  无贪善根胜思惟,以己身物施受者,
  施物成就财增益,施身经中说五事,
  寿命容色身力强,安乐辩才皆增上,
  自他二摄圆菩提,身物苦集不坚性,
  法施自他醒愚迷,善习财法无畏施。
  戒
  具足受学诸学处,求涅磐道灭诸有,
  戒果人天无忧恼,次第住心成等持。
  任持功德如大地,止息一切烦恼热,
  远罪缘起离憎怖,福资具足慧相应。
  身口意业善净行,揭磨受得法得二,
  法得定共得定生,道共得果无流等。
  忍
  仇怨不报耐众苦,法忍智生三次第,
  依大悲因依法起,法言持戒多闻慧。
  经说忍德五果相,少憎少嫉护他意,
  喜乐临终无悔恨,往生人天善道行,
  二利速成行难行,具足最胜无上称。
  精进
  善业勤修正勇猛,信心欲乐堪劬劳,
  念力定力对治生,善法乐住离杂染,
  三学身心无间重,精进品类七种分。
  静虑
  调心内住念无忘,不失所缘巧精进,
  生起喜乐离退失,五通现得住三住。
  施戒天住无量梵,三空三乘圣者居,
  诸法上首定相应,有寻有伺唯有伺,
  无寻无伺三类地,喜俱乐俱捨念俱。
  般若
  离邪离世正择知,依定持慧如实解,
  流变垢染善脱离,抉择世出世间智。
  大出世间之慧命,无上正知慧命者,
  正说正法正缘生,诸法无匹胜中胜。
  名诠、旨趣等、随行 [(一)解名诠(二)解旨趣(三)解究竟旨趣(四)解随行]
  (一)解名诠
  能诠自性名句法,忆持不忘精刻记,
  所诠差别众法义,性相分别界地等,
  总别同异善分摄,理符三支无过失。
  (二)解旨趣
  教证法法具宗要,各各因由各各理,
  反正顺违取舍知,心善抉择不移义。
  (三)解究竟旨趣
  大乘究竟之旨归,平等普摄尽有情,
  无上正等正菩提,教证宗要各各具。
  (四)解随行
  识相明宗究竟知,依法起修次第正,
  初中后善入住转,容易不倒不迟漫,
  远离痴盲我慢行,不了次第五见等。
  诸乘、道、地、一切证 [(一)解诸乘(二)解五道(三)解十地(四)解一切证]
  (一)解诸乘
  乘者言教体,佛说如筏喻,八万四千门,依悉檀摄机。
  分大小显密,皆同法同性,同说同解脱,多乘唯一乘。
  (二)解五道
  一 资粮
  五道先资粮,资粮有十七,悲心施等六,止观诸所有,
  兼运不离道,悉方便善巧,福慧二资粮,道总持十地,
  对治行资粮,行次第应知,集积资粮富,快迅而无阻。
  二 加行
  加行煖顶忍,胜法十六现,空无我行缘,利他功德见。
  三 见道
  见道见未见,四谛忍智全,四相无所缘,了修道方便。
  四 修道
  修道指甚深,甚深般若证,若生若灭等,真如与正智。
  智行等无二,方便善巧深,四九三十六,佛最极清净。
  五 无学道
  二十种僧数,最后声缘位,体性二种分,谓有为无为。
  云何为有为,谓于彼果得,及彼应得得,谓无学根力。
  八正、正解脱、正智
  无学众尸罗,无学五善根,无学十种法,及彼种类中。
  一切无学法,有为罗汉性,无为阿罗汉,永断贪嗔痴。
  诸烦恼悉尽,超一切趣心,断一切道业,三毒火息静。
  焦渴永止息,离骄不放逸,无明窟宅破,过渡四瀑流。
  无上究竟寂,无上爱欲尽,离灭得涅磐,无为罗汉性。
  (三)解十地
  声缘地
  地说八或十,大小分合异,名位应当知,起正信胜解。
  一 二
  声缘种性地,随流八忍得,称名八人地,预流得见道。
  三 四
  称名为见地,能断三遍行,一来果薄地,多分贪等离,
  五 六
  不还离欲地,尽断下分结,得入罗汉向,名为作证地。
  声缘罗汉果,第七第八地,菩萨第九地,佛地等为十。
  决定声缘人,止第七第八,回心向大者,须第九第十。
  菩萨地
  大乘初发菩提心,即学菩萨佛地事,
  不离声缘根本学,二利互成不思议。
  一初极欢喜地
  极喜十法应修治。
  二离垢地
  离垢八法善思惟。
  三发光地
  发光五法常安住。
  四焰慧地
  焰慧十法不舍行。
  五难胜地
  极难胜十远离性。
  六现前地
  现前地法有十二,前六圆满后六离。
  七远行地
  远行应舍二十种.圆满通达又二十。
  八不动地
  不动四法应圆满。
  九善慧地
  善慧四法具足成。
  十法云地
  法云十二佛无异。
  (四)解一切证
  此诸乘道地,亲经历实践,与圣教无违,不自私蛮干,
  信戒闻舍慧,五种资粮根,亲修得证净,具力引他行』。
  戒定慧三学,能学能修成,能引导摄他,能所作殊胜。
  身依别解脱,心解脱四定,慧解脱般若,达无我空义』。
  如是诸解脱,依正教正士,依自力实修,能精勤策励,
  心安住八正,解脱知见具。若未知当知,未见见谛理,
  预流支、证净,证正性离生。云何已知根,谓已见谛等,
  信胜解见至,自身得证谛。云何具知根,得无学慧等,
  慧解脱身证,现观住法乐,此三无漏根,如法善修证。
  知遮知表诠,知中断救正,知取、舍、随、三,身经历调练
  日夜法随行,升进入深趣,随机示方道,依传习实验』。
  能依所依因果等
  能依修证位,所依教证等,初发入道心,道中经次第,
  前前等为因,后后为果证,行程知方道,前后勿错失。
  我今皈依水皈依 皈依法门愿修证
  皈依谓顺忍,法门正宗义,次第若金刚,愿获般若体。
  三 赞僧宝
  三贤、十地、四果向 [(一)解三贤(二)解十地(三)解四果四向]
  (一)解三贤
  1住位
  开发圆满菩提心 安住胜乘不退转
  2行位
  精进断修无间行,得入无尽宝藏者。
  3向位
  随事随境真俗行,学修解证福慧等,
  一切时处不忘念,回向般若众生位。
  4合说
  成就十地资粮住,加行要点难行行,
  作意极难空不空,能住能行能回念。
  (二)解十地
  地者佛地称,进入阶梯十,皆是佛行境,作菩提次第。
  (1)初欢喜地
  胜业善修治,得自他欢喜。
  (2)离垢地
  勤求善思惟,修习令圆正。
  (3)发光地
  名闻普发光,惭愧我慢等。
  (4)焰慧地
  正住阿练若,无杂无没滞。
  (5)难胜地
  正定所远离,八法必能胜
  (6)现前地
  成就波罗蜜,趣大心真实。
  (7)远行地
  更远行不易,离执怖二十。
  (8)不动地
  一切坚不动,能行四法具。
  (9)善慧地
  自义生功德,他义亦悉能。
  (10)法云地
  善生功德全,法雨遍大千,具大地功德,与佛位等齐。
  (三)解四果四向
  预流支
  一
  初果向末入,佛说预流支。以亲近善士,令疑断智生
  二
  愚人成智故。依此闻正法,四谛八正等,此威猛一趣,
  三
  如鸟路清虚,牟尼定所行。思维了实义,谛理分别知,
  四
  庆慰生欢喜,踊跃引摄心。依法随法行,入正性离生。
  预流向
  已得无间道,能证预流果,彼由世间道,断欲界贪嗔。
  十六谛现观,分得未能全,今正令修全,趣向预流果。
  预流果
  身见戒取疑,三结断遍知,灭三恶道苦,由有寻有伺。
  得正性离生,住果向上求,则名一来向,无求预流果。
  一来向
  已得无间道,能证一来果,彼由世间道,断欲界贪嗔。
  或断多分类,四谛十六行,先未全现观,令修令得全。
  一来果
  (上界修惑)
  断三结遍知,及断多贪嗔,灭三恶道苦,人间诸苦尽。
  欲界家家事,或余更一生,住此无进求,名证一来果。
  不还向
  已得无间道,能证不还果,于欲界贪嗔,世间道未断。
  此中永作断,补修谛现观,住一来进求,名为不还向。
  不还果
  一间中生般,行无行上流,断顺下分结,身见戒取疑。
  欲界贪嗔五,及余众随眠,种种结永断,断证遍知全。
  灭三恶人苦,天上诸苦尽,住果无上进,名为五不还。
  罗汉向
  已得无间道,能证罗汉果,三超顶解脱,色贪断见灭。
  法寂身现证,成无学诸法,不没于沉水,勇趣向果证。
  罗汉果
  诸惑皆永断,超诸趣诸道,三毒火永尽,过渡四瀑流。
  永断离骄逸,焦褐永休止,破无明窟宅,成无上究竟,
  成无上静寂,证爱尽离灭,得解脱涅磐,名阿罗汉果。
  剃发染衣具戒者
  戒宝
  住圣所爱戒,无漏身律仪,语律仪清净,正命具圣种。
  出离体无漏,亦世间希有,为劝励安立,方便亦称宝。
  三乘四部八大子 [(一)解三乘,(二)解密乘四部 (三)解八大子]
  (一)解三乘
  声闻乘
  求声缘寂灭,四谛遍知理,顺解脱无为,果向住位证。
  菩萨乘
  五道四加行,经大小十地,随顺及炽然,自他二利证。
  佛乘
  得五智三身,正等觉无畏,满空悲智云,利生恒无尽。
  (二)解密乘四部
  总说
  摄机相应故,瑜伽四部分,事部与行部,瑜伽无上称。
  事部
  乐于僧众俱,依六和共住,沐浴设檀像,供养护摩等。
  能苦行精进,如仪作诵持,修行得等引,依事法信心。
  为入道方便,不自成圣身,重戒乘身语,事修成就故。
  行部
  心爱乐正理,一部分修行,不总持五部,全分五佛义。
  得定道相应,合事修慧行,特专在意境,称之为行密。
  瑜伽部
  理事不思议,总持众缘起,空性事法合.定慧共相应。
  成就法瑜伽,三身五智身,必三密相应,而成就等持。
  无上部
  能广修总持,微细惑对治,增广大智见,成甚深分别。
  五部四瑜伽,三藏十二分,法界法性知,总持能圆遍。
  诸部诸地事,成五智三身,修无伪悲心,得善巧自在。
  众道品端严,十六空性见,受持三昧耶,必足踏实践。
  (三)解八大子
  文殊、弥勒、观自在,地藏、除盖、虚空藏,
  万德普贤金刚手,持法王教最胜子。
  从佛转轮圣比丘
  法轮比丘
  解脱指示解脱道,亲近如来圣比丘,
  一万六千四百众,饶益有情自在者。
  龙树、无著、执金刚
  两大法流众生眼,南洲无上顶庄严,
  获得总持不动尊,慈云密雨降甘露。
  法王第二宗喀巴
  显密大小一贯通,三学三慧得自在,
  指示道行摄精微,释迦法王亲生子。
  大悲法流恩师众,出家得戒传法尊。
  西天东土历代师,法流恩波得现在,
  成我戒身法身体 亲蒙法益现前师,
  具戒定慧解脱等,度生大愿流无尽;
  本师如来般若心,悲体八万四千门,
  随机传演无尽藏,各各宗系五法蕴。
  过现具德见未见,乃至未来渚正士,
  悉具悲怀愍无知,说法演教度世人。
  愿志悲流恒无尽,一戒一学一说性,
  一别解脱不二分,和敬皈礼一切僧。
  我今皈依永皈依
  皈依圣凡诸正士,各各入门应当学,
  起念随念专忆念,不忘不失不漏遗,
  不失法性心明记,以如是相永皈依。
  愿断烦恼度有情
  我欲度有情,烦恼作障阻,烦恼由无智,不识圣僧体。
  我今皈众僧,种种智功行,速断无明根,如彼度有情,

  此三宝法相赞者.在数年前已集出大半未全,今於一九五七年岁次丁酉(正月初五立春日)在五台山吉祥律院蒙
  文殊本尊加持前后圆满,以此庄严三宝,用报深恩。
  集者释迦教下比丘 能海识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狮子偈
下一篇:六祖坛经-无相颂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