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佛教圣地楹联(2)
---------------------------------------------------
〖龙庵楹联〗
猿啼古洞落烟月;
龙下天池醒水云。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龙庵
相看法雨慈云得大自在;
验取晨钟暮鼓其广设施。
——佚名安徽省九华山龙庵
无事渡溪桥,洗钵归来云满袖;
有缘修法界,谈经空处雨飞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龙庵
肯□出家心,说什么万缘皆断;
欲求超世法,除非是一念不生。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龙庵
抚掌笑春风,丈室间中空世界;
抬眼望明月,九霄高处见禅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龙庵
----------------------------------------------------
〖净土庵楹联〗
上佛堂光明世界;
净土庵乐在其中。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净土庵
----------------------------------------------------
〖接引庵楹联〗
〖接引庵〗 从回香阁缓步上坡,沿悬崖上的石板山道拾级而下,至龙溪,便到了接引庵。庵前有亭,亭东南有横跨龙溪的“通天桥”。过了通天桥,一路漫步有莲花庵、心愿茅篷、潮音精舍、安乐堂、观音峰下院、光明茅篷、大悲篷社等10座庵堂精舍,接引众人。接引庵殿堂虽小,但庙内极其清净,佛像庄严,从早到晚,钟鼓交参,法器长鸣,经声不断。
面山筑佛殿;
背水立观音。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
接上修行路;
引开方便门。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
接君来佛地;
引尔入三昧。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
云封天际路;
烟锁梵宫楼。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
松柏掩古寺;
祥云绕佛城。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
知足心常乐;
无私梦亦香。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
欲上天台由此起;
休惊梯道辍其登。
——方在华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
有意烧香,何须苦朝南海;
诚心拜佛,此处即是西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
接雅士文人,绘书凤凰古松;
引善男信女,朝拜天台宝刹。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接引庵接引亭
----------------------------------------------------
〖通慧庵楹联〗
〖通慧庵〗 通慧庵座落于九华山东崖西麓,九华街东。今住持尼圣初。通慧庵的右侧是通慧禅林,住持尼思尚。通慧庵的后面是通慧寺,住持僧本旺。相传明末一进士入清后至九华山为僧,法号诵林,于此筑室禅修,不事募化,自食其力。与东崖“天籁轩”吴文简公(即吴襄)十分友契,酬唱诗文。
佛法深似海;
禅门第一家。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通法界,无边际;
慧真如,究竟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不用三祗修福慧;
但将六字出乾坤。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两酌苍煌秋放鹤;
一籁凉月夜扬琴。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通篇妙理虚空小;
慧契真如法界宽。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念而无念归真念;
心不住心即净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守口修身常摄意;
精勤念佛报诸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念佛宏名,无念而念三摩地;
悟空法界,非空即空九品莲。
——释本旺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通道上天台,过此勇攀万佛在;
慧才皈地藏,于彼先看一心诚。
——刘子荫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通观今古慧才,一代风骚百衲本;
慧审古今通理,百年世事一天罗。
——刘子荫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名山独冠东南,无点善心难列坐;
胜境常留宇宙,有些诚意许来朝。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通慧庵
----------------------------------------------------
〖莲花庵楹联〗
深山野谷习芳性;
枯木寒林见禅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莲花庵
会祝长生,十宝花添十样锦;
朝临福地,九郎香荐九华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莲花庵
菩萨纵慈善,善恶一毫难假借;
冥王虽猛烈,死生历劫尽公平。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莲花庵
----------------------------------------------------
〖回龙庵楹联〗
九里春风香宛宛;
六桥夜雨意绵绵。
——吴襄题安徽省九华山回龙庵
列五行而炎上,居八卦而虚中,当年攒木利民,回禄祝融俱降福;
披六泉之清霞,浥名庵之回龙,此日拈花献佛,荷池莲沼尽生辉。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回龙庵
----------------------------------------------------
〖大桥庵楹联〗
悬水古寺喧溪鸟;
野花峭壁倚云松。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大桥庵
----------------------------------------------------
〖松树庵楹联〗
〖松树庵、天台寺下院真身显现〗 继九华山脚下青阳县杜村乡龙村松树庵于2002年冬启缸出现一尊真身菩萨释宽德后,2003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廿二日)天台寺下院关圣殿又出现了一具真身,真身名叫释普文,是迄今为止九华山出现的第十四尊真身。释普文,俗名方长生,籍贯福建省六安人,生于1923年,因父亲出家为僧,他于1931年8岁在青阳县庙前关圣殿出家,10岁随父到九华山天台寺常住,1940年日寇入侵,他毅然报名参加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前线担任战地卫生员,抗日战争胜利后,释普文仍回天台寺为僧。随着年龄增长,释普文主要以医为主,广结善缘。年近80岁仍常回天台寺常住。释普文2000年农历正月廿二日在庙前关圣殿圆寂,享年86岁。按照佛教礼仪封缸3年6个月之后,于2003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廿二日)启缸,发现释普文栩栩如生,启缸时近万人到场观光,目睹了释普文真身菩萨的真容。据史料记载,九华山开山以来共有14尊真身,这些真身享年最小的是62岁,最大为110岁,其中80岁至90岁为其中最多。
夜静林涛传天语;
月明山春动画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松树庵
空中阴雾呈云海;
塔顶晴光映紫霞。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松树庵
----------------------------------------------------
〖长生庵楹联〗
僧房画留客;
佛炉篆炼香。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长生庵
身藏法术救冥国;
座拥莲花拂尘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长生庵
----------------------------------------------------
〖一宿庵楹联〗
鸟寂林中三更月;
涛声山外十里雷。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一宿庵
----------------------------------------------------
〖双峰庵楹联〗
山顶茅庐月;
案图佛国诗。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双峰庵
----------------------------------------------------
〖复兴庵楹联〗
云连螺髻岩前碧;
天在芙蓉顶上青。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复兴庵
乐邦易到、净业易行,一念横超,各教乘推为胜异;
人生难得、佛法难兴,三心圆发,诸善信务要惟真。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复兴庵
----------------------------------------------------
〖德永庵楹联〗
禅关尘埃浅;
佛门功德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德永庵
----------------------------------------------------
〖九莲庵楹联〗
赏花醉幽径;
枕月卧青松。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九莲庵
轻拈琴弦,叮咚有声弹一曲,共足下五溪和唱;
净燃檀香,灼灿生光点三炷,与眼前九华同芳。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九莲庵
----------------------------------------------------
〖翠云庵楹联〗
法力无边三乘妙谛;
龙光普照四方善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翠云庵
法相长留,大乘功成九转;
龙神默运,真空道证六通。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翠云庵
卅六层刀剑森严,仗法雨三乘永超苦海;
四十里袈裟围绕,借昙云一朵长护名山。
——徐大章题安徽省九华山翠云庵
----------------------------------------------------
〖大厦庵楹联〗
竹带南海露;
花沾极乐香。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大厦庵
说来有法原无法;
参透非空却是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大厦庵
心台圆明涵慧镜;
法语精通生莲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大厦庵
----------------------------------------------------
〖观音庵楹联〗
〖东崖钟楼——观音庵〗 东岩方舫旁即东崖钟楼。东崖钟楼又称“幽冥钟亭”。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座落于斗鸡岩峰顶,1983年重修,为六角形两层楼阁,底层悬3吨重的巨型钟楼,有僧人住在亭内,昼夜撞钟。每当僧人撞钟祈祷时,钟声似在天上轰鸣,震动八方,响彻方圆几十里。东崖钟楼临近,有东崖禅寺、观音庵、九子寺等景。观音庵又称“天柱庵”,始建于宋,庵内存摩岩观音大士石刻像,即“飞来观音”。朝过观音,继续前行,可到百岁宫及新建的五百罗汉堂。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
如能转念,无须我大慈大悲。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观音庵
----------------------------------------------------
〖天池庵楹联〗
心清水现月;
意净天无云。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天池庵
清净庄严超众圣;
慈悲善舍度群伦。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天池庵
天上人间,暮鼓晨钟空黑障;
池旁涧侧,春花秋月况红尘。
——刘子荫题安徽省九华山天池庵
----------------------------------------------------
〖聚龙庵楹联〗
山行天地气;
水藏日月光。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聚龙庵
烟笼五色云;
佛照九华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聚龙庵
世间百样人,必行善恶事;
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聚龙庵。
----------------------------------------------------
〖西天竺庵楹联〗
抖落江南千树雪;
托出佛国一片春。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西天竺庵
画帘萧声偕燕语;
春山花影追莺歌。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西天竺庵
----------------------------------------------------
〖净修茅庵楹联〗
一轮圆具;
万法总持。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净修茅庵
慈云护宝幡;
宝筏渡迷津。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净修茅庵
境寂闻天 籁;
山空转法 轮。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净修茅庵
难把尘凡皈法界;
提将苦海入香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净修茅庵
----------------------------------------------------
〖九华莲社楹联〗
〖闵园景区——九华莲社〗 闵园景区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中心部位,紧邻九华街景区,由上闵园、中闵园、下闵园三部分构成,面积约6平方公里。清澈见底、蜿蜒流淌的龙溪河纵贯闵园,景区遍生松、杉、毛竹,珍贵树种有青钱柳、金钱松、珙桐、楠木等,富产灵芝、黄精、何首乌、丹皮、石蒜、黄莲、还魂草等野生药材,尤以大面积的“闵园竹海”和“天下第一奇松”——凤凰松最为诱人。从祗园寺南行便是回香阁,由回香阁到慧居寺这一片为闵园景区。这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有山庄田园的秀美,又有莲花佛国的神秘。深山密林之中,九华莲社、大悲莲社、心愿茅篷、接引庵、香山茅篷、净修茅篷、莲宗精舍、慈佛精舍、潮音精舍等20余座尼庵群或隐或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环境十分幽静,四季凉爽,空气清新,是疗养、度假、著述的佳境。主要景点有龙溪、怪石、竹海、凤凰老松、华严洞等。
黄金臂昼夜常垂,惟许行人独委;
白玉毫古今不味,全凭愿者承当。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九华莲社
----------------------------------------------------
〖百岁宫楹联〗
〖百岁宫〗 百岁宫又名万年禅寺,坐落在九华山海拔871米高的插霄峰上,殿宇巍峨,可容纳5000人。明代万历年间,无暇禅师在此结茅而居,摘食野果,寿百余岁,逝前入缸,嘱弟子三年后启之。如期揭视,颜色如生,时人建建纪念。百岁宫五层高楼融山门、大殿、肉身殿、库院、斋堂、僧舍、客房和东司(厕所)为一整体,没有单体建筑的配置,远观恰似通天拔地的古城堡。这种形制在我国现存寺庙建筑中极为少见。百岁宫的布局,充分利用由南向北下跌的坡势,楼层由低爬高,层层上升,形成曲折幽深、恢宏多变的迷宫。从山门正面看大殿,它只是一层楼,而大殿东侧的厢房是两层楼,通高只有10米。但从它的后门看,东侧墙高达55米,为五层楼。而屋顶只是一个完整的皖南民居式有天井的四落水顶。大殿宽19米,进深14米,中有“九龙戏珠”藻井;佛龛则因地就势筑在长4.5米、高2米的岩石上;由大殿侧门可进入同一楼层的肉身殿,殿前有一天井,下建蓄水池,兼作取水灭火之用途;肉身殿后则为佛堂和僧舍。它的4个楼层内有巨岩横陈,有磐石镶嵌,岩石与建筑、建筑与山峰有机结合,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百岁宫建于明代,清末民初屡次修葺、扩建。为九华“四大丛林”之一。建筑面积2987平方米。属全国重点寺院。
护国万年寺;
钦赐百岁宫。
——明崇祯皇帝·朱由检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
百炼见道果;
岁久现佛身。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
百岁光阴尘梦短;
九华香火佛缘深。
——潘力生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
钟声传三千界内;
佛法扬万亿国中。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钟殿
大道无私培福德;
悲心救苦降吉祥。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是大英雄能觉悟;
为诸菩萨振刚维。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永护僧伽登千地;
长持宝杵应三洲。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体抛世谛求真谛;
须识凡心即佛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享念理念唯一念;
佛心人心无二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宝幛时护曼陀雨;
金界常涵般若珠。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养成大拙方为巧;
学到真愚始知贤。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地藏殿
明珠照彻天堂路;
金锡振开地狱门。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地藏殿
香阁峙中流,万众恒河自在;
慈灯悬彼岸,千年报答常明。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谢;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客堂
睡到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影;
想起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地藏殿
三洲感应难思,汝有志修我必护法;
一杵威神可畏,人无邪念自能降魔。
——佚名题安徽省发和华山百岁宫韦驮殿
教有万法,体性无殊,不可取法舍法非法非非法;
佛本一乘,根源有别,故说下乘中乘上乘上上乘。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地藏殿
庵超摘星,继改万年禅寺,终以百岁宫称,间峭壁岭楼,历尽沧桑几许,看芙蓉捧日,竹海堆云、飞瀑弄珠、神光显像、天心留胜赏,又奚必宝藏莲花,为善最乐、敕封匾濒、血写经方,盛世此登临,入画前途,不念弥陀堪解脱;
人攀绝顶,频呼几壑松涛,了却三生梦幻,蹑钟亭崖迹,搜来往事如何,叹宴坐阳明、结茅海玉、洞中伏虎、鱓穴炊泥、佛意在苍生,莫若去十王峰上,一剑锋横、家国为怀、风霜砺志,闲情快收拾,玩山今日,且凭南无颂清平。
——刘子荫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大殿(84+84=168字)
----------------------------------------------------
〖百岁宫下院楹联〗
〖百岁宫下院〗 《九华山史话》书中明确写著“清末时被战火毁坏”,有八处已半废,如百岁宫下院、阴堂、立庵等,通慧庵仅存部分屋舍,回香阁仅存角屋,而东岩下院仅存后殿。2002年9月1日上午,在九华山九华街化城广场举行了庙会开幕式上,同时进行了百岁宫下院落成典礼暨开光仪式,开始牟外接待佛教信徒、香客和游客。
一朵异香留客久;
满窗清气逼人多。
——吴襄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下院
进来都是有缘客;
归去何须别看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下院
东阁吟风香满座;
西湖踏月影横桥。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百岁宫下院
----------------------------------------------------
〖旃檀林楹联〗
〖旃檀林〗 旃檀林又称旃檀禅林、旃檀林寺。在九华山九华街化城寺西南,是十九世纪末期兴建的规模宏大的寺庙。据传,初建寺时,代附近古树,见其木质异坚,纹络纤细,酷具其香,僧人喻之为佛家珍品旃檀树,故建寺名曰“旃檀林”。寺内斗拱、窗棂上遍刻唐僧取以和佛经神话故事,精美而生动。主楼山门内两层佛殿,楼上前进为弥勒殿,后殿为韦驮殿。楼上西方三圣殿,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殿后两侧楼房上下为僧人禅房静室。今主持僧慧深。旃檀林北侧是大悲楼。大悲楼古朴典雅,雄伟壮丽,主殿高六丈三尺,殿内长、内宽、内高均为19米,以与菩萨二月十九日诞辰、六月十九日出家、九月十九日成道的三吉日悉心相应。殿堂正中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高二丈八尺九寸,四周供奉84尊全堂佛像。大理莲花宝座,慈眉善目,四周回廊大理石柱栏杆护持,上方雕龙刻凤,金碧辉煌。另附属斋堂、客房等设施。寺内梁栋、门窗、佛龛雕刻精美。1993年8月6日,大悲楼上正梁剪彩,正梁刚一落位,便下起了滂沱大雨,此正巧应对了俗话所说的雨淋“万年梁”,为大吉兆。现存建筑物主要为清代光绪十二年(1886年)遗构,后又有扩建。殿宇壮观宏伟。内藏名僧、名人匾额及碑刻、法器等大量宗教文物。建筑面积达2849平方米,院中泉石点缀,曲径通幽,布局精巧。为全国重点寺院。
一念无生归净土;
反本归真登莲池。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地藏殿
慧能说法花常笑;
深慕名师客远来。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地藏殿
能受苦方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地藏殿
六道三涂闻妙谛;
四生十类沐慈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客堂
佛法如春宏普渡;
众生奉教仰慈航。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客堂
诞中花下叙祸福;
崖畔松前论醒门。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花厅
路远七阁归海口;
山近九子出云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
林下相逢,只谈因果;
山中作伴,莫负烟霞。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
(上联谈佛:谓树下相遇,只应谈因果之之事。“因果”,《涅槃经·遗教品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佛家认为因者能生,果者所生,因必有果,果必有因;而善因有善果,恶因招恶果。亦即俗语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下联写景:结伴而行切莫辜负山中烟霞。“烟霞”,指山水。九华山多溪流、瀑布、怪石、古洞、苍松、翠竹。此联高度概括了九华山“佛地”、“秀山”的特点,慧眼独具,出手不凡。)
门前青山绿水都成画稿;
槛外松声竹韵悉是禅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
相看法雨慈云,满大自在;
验取晨钟暮鼓,具广设施。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地藏殿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谢;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客堂
睡到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影;
想起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地藏殿
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时了;
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地藏殿
把臂入林,可复有太白联吟、阳明打坐;
现身说法,恍然悟新罗月满、南海波澄。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
(“阳明”,即王守仁,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主张静坐悟道。因曾讲学阳明洞,故世称阳明先生。“新罗”,即古朝鲜之称。)
福泽本无穷,羡鸟革翬飞,五社咸歌真佛地;
星辉原不昧,听松涛竹韵,九华到底是名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
佛本一乘,根源自别,故说下乘中乘上乘上上乘;
教有万法,体性无殊,不可取法舍法非法非非法。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地藏殿
奉双亲参礼九峰,喜今日旃檀林中,即便是极乐世界;
愿一心长持半偈,想当年菩提树下,用何等刻苦功夫。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旃檀林
----------------------------------------------------
〖念佛禅院楹联〗
锁住蛟龙归性海;
养成雨露润心田。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念佛禅院
发菩提心,胜天人福;
念南无佛,获金刚身。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念佛禅院
寂念不虚,十地广觉才知极乐;
禅净堂上,一丝不苟便是家乡。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念佛禅院
宝杵镇魔,慈心护大 法,三宝□□;
灵山受记,慧眼分善 恶,毫厘不差。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念佛禅院
----------------------------------------------------
〖观音峰楹联[圆通庵]〗
〖观音峰[圆通庵]〗 观音峰,寺名称圆通庵。位于吊桥上方,拜经台下边,如空中遥台一般。因寺宇临峰而建,久而久之,峰名便取代了寺名。寺庵造在万丈峭壁之上,建筑奇特,工程艰巨,有人把它比作宋代建造的“妙高台”。今主持尼宏成。圆通庵殿宇两层,前殿上下6间,后殿楼阁20余间。后殿南有小院,一条石小路蜿蜒通向涧底,为僧人汲水之径。两殿之间有一小巷相通,从巷道小门俯视,下临万仞深渊,十分徒险。门前,一奇石耸出峰端,酷似佛寺塑绘的“白衣观音”形象。长袍、宽袖大领,风帽披至肩头,左肘微曲,襟袍使两足不露于外,轮廓很清晰。在无边无际的云海上,又似“水月观音”。尤其是在晚霞放彩时,夕阳残照里,显得愈加绚丽多彩。这便是九华奇景之一的观音岩。观音岩旁有一石竖立,底部是空的,并有多孔,名为“烂心石”。其石上有小石,形状酷似猴子,身上毛茸茸的,名为“猴子观观音”。观音岩下,石峰如柱,古松挺秀。其间有一“观音洞”,又名“圆通古佛洞”,相传为神仙栖止之处。此外还有“太极洞”、“犀牛望月”等胜景。离庵沿阶而上,可至古拜经台。
雪下几枝春有意;
水边一树夜无情。
——吴襄题安徽省九华山圆通庵
飞来峰前,大士威灵赐赤子;
九华山上,众生显应救苍生。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观音峰
----------------------------------------------------
〖华严洞楹联〗
〖华严洞〗 华严洞,位于中闵园,深藏在峭壁下的幽壑之内。巨岩北端上翘,呈窝掌形。傍临小溪,幽篁遮天。洞前筑墙成屋,进门见古洞,深丈余,高七尺,宽二丈五尺左右,隔成内外两间。外间供佛像一尊,内间筑成小楼,下铺地板,窗明几净,幽静异常,别有洞天。西侧相连的是华严海慧寺。寺外是远山、近壑、山泉、幽涧,宛如世外桃源。华严洞周围的高峰深谷,嘉木繁盛,灵草丛生,有石斛、石耳、灵芝、黄精、首乌、丹皮等贵重的野生药材,是著名的“药谷”。在药林、灵草之间,飞鸟从多,舌簧悦耳。其中以捣药鸟为珍禽之一。它又名“叮噹鸟”,与金钱树(即青钱柳)、娃娃鱼并称为“九华三宝”。其喙红色,羽毛有黑白两色,尾也略长,体略大于画眉。晓伏夜出,多在夏季出现,其声“克叮噹”,如杵臼药声。
清华真佛地;
庄严古洞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华严洞
华严多胜境;
海会广生机。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华严洞
蹊路上宜防失足;
迷途中及早回头。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华严洞
龙归法座听禅偈;
鹤傍松烟养道心。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华严洞
华严佛地苍茫外;
古洞烟霞感慨中。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华严洞
永驾慈航,普渡众生出苦海;
森严戒律,精培僧侣证菩提。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华严洞
丈六金容,在游戏名现出神通三昧;
百千妙法,至精微处顿超最上一乘。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华严洞
----------------------------------------------------
〖永兴茅篷楹联〗
〖九子岩景区——蕴空茅篷、定西茅篷〗 位于九华后山,有青云庵、九莲茅篷、蕴空茅篷、定西茅篷等大小寺庙10余座,双溪寺背山依水,两股清溪环抱,寺前利园,花开似雪;寺后层峦叠翠,峭壁倚天。垂云涧似蛟龙伸腰展背,从十里高的云谷中奔腾出山,吼声如雷。涧口长200米的梯形悬崖上,有瀑飞跌,辗转七折,如七匹白练垂空飘舞;由涧口缘石板道上行,斗鸡石、二斧石、象鼻石、“龟兔赛跑”等巧石扑面而来。这一带洞穴之中,峭壁之上,是猴群经常出没的所在。至山顶九子寺,有唐叠石古塔,屹立山门。清溪抱寺流过,竹木荫翳蔽天。寺后的九子岩,高托巨石,回环向背,状若九子团聚。岩东北为盆地俗口,山泉汇集成涧,东注而下,泉敲陡壁,滴沥澄鲜,形成“九子泉声”一大名景。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永兴茅篷
----------------------------------------------------
〖定西茅篷楹联〗
庙貌垂千古;
威灵振四方。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定西茅篷
门外鸟啼花落;
庵中饭熟茶香。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定西茅篷
现慈悲法身,多方济渡;
作广大教主,到处津梁。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定西茅篷
----------------------------------------------------
〖心安茅篷楹联〗
发慈悲心,乐我无闻;
是清净地,轮奂一新。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心安茅篷
----------------------------------------------------
〖蕴空茅篷楹联〗
檀信皈依增福慧;
山门清净绝非虞。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蕴空茅篷
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
请看座上佛,亦不过认识田自心来。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蕴空茅篷
----------------------------------------------------
〖香山茅篷楹联〗
〖香山茅篷与性妙师太〗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政府的宗教政策,对于宗教界人士实行争取、团结、教育的方针,为了提高僧尼的政治觉悟,九华山贯彻教育与劳动与结合的方针,组成三个佛教生产队。性妙师太在1950年收了个徒弟,叫常定。常定整日里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性妙师太则在茅篷内种菜、烧饭。20世纪70年代初,常定得了肝腹水,肚子胀得如鼓而人瘦如柴,不久去世。文化大革命时,九华山佛教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以扫四旧为名对全山寺庙多次采取“革命行动”,寺庙中佛像、菩萨像被砸,法器文物被毁,僧尼被迫改装蓄发,而性妙师太则成了全山唯一不改僧装的出家人。因为她不改装,多次被批斗。质问她为何不蓄发时,老师太面带愁容,慢慢地向他们求情:“我这人没用,常年头昏脑胀的毛病,戴帽子就头胀疼痛,没办法留头发呀。你们慈悲就算医治我的头疼病吧。”“哪你怎么还穿僧装?!”“我有时候心口闷,被憋得喘不过气来,和尚衣宽大,不捂心口,小领衣闷胸。”别人开始批斗,他就低下头来,默念佛经,一两个小时的批斗会,她就这么过。当主持人宣布批判会结束,性妙师太又习惯地念一句“阿弥陀佛”。主持人气得哭笑不得。一天,山下红卫兵又来扫四旧,当到香山茅篷时,已经很累了,性妙师太道:“你们上山来这么远,很辛苦了,你们住一夜,我自己动手,明天你们再来看,保证不会有佛像。”红卫兵就找地方去住了。性妙师太连夜在茅篷后面砌了一座土坯墙,佛像就藏在了里面。这样,香山茅篷的玉佛像得以保存至今天。文革时没有佛像,但师太仍天天对着西方念佛经。现在,条件都好了,但师太仍然过着朴素的日子。还用着一个1960年买的脸盆,她得到的供养都用来修桥补路、印经书等。香山茅篷前的石阶路就是师太出资修的。性妙师太初来九华山时的小孩子,现在也已经是老人了,他们为师太的风节所倾倒,渐渐把师太的名声传了出去,便得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拜访,他常赠来访人的话是:“苦是乐因,乐是苦果,先有人缘,后有佛果。”
竹深照寒月;
峰破漏明霞。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香山茅篷
斜阳楼阁外;
芳草江天边。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香山茅篷
赏花醉幽径;
倚楼吻青松。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香山茅篷
观物观心观自在;
性天性海性真如。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香山茅篷
香焚小楼绕经语;
鸟唤翠林闹春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香山茅篷
----------------------------------------------------
〖拜经台楹联〗
〖拜经台〗 九华山拜经台又称大愿庵,相传地藏菩萨当时在此处拜经,岩石上尚有基拜经留下的脚印。该寺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重修,光绪年间再建,20世纪50年代后又经多次修整。现住持僧圣明募化全部规划重建。拜经台位于天台峰下,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座落在山峰峭壁之间,以大殿为主,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周围有“老鹰扒壁”、“金龟朝北门”、“观音飘海”、“十王朝圣”、“仙人打鼓”等奇景怪石,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大雄宝殿是宫殿式建筑。中供三尊大佛。后面海岛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塑有诸多菩萨。两旁有十八罗汉和普贤、文殊、观音、地藏四大菩萨。西为灵官殿,自人行古道上山由此进庙。内供奉灵官菩萨。据传其为地藏菩萨从道教请来的护法菩萨,手拿钢鞭,足踏风火轮,三眼观遍天下事。后为地藏殿,中间是玉石雕成的地藏寄两位弟子像。两边是“十王朝地藏”圣像。大殿东侧为万佛殿、客堂、禅堂和念佛堂。万佛殿中供有万尊铜身佛像。再往东便是斋堂,下为僧寮和高、中、低档客房。拜经台整座庙宇雄伟,佛像庄严,“晨钟暮鼓”,是香客和游人向往之处。
沙饭当年来佛子;
石床随处结灵山。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拜经台
朝开四野香风远;
暮听山岭画鼓鸣。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拜经台
阳世所为,越理欺天皆由己;
阴间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拜经台
松根插层崖,似飞朝阳丹凤;
云气弥洞窟,犹见听经大鹏。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拜经台
台灵皆佛性,教修善、教改过,冀群生勃发天良,圣愿极宏深,欲质幽冥清罪孽;
阴恶在人心,即蛇蝎、即虎狼,问何日能空地狱,迷途须觉悟,莫教沉溺负慈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拜经台
----------------------------------------------------
〖钓鱼台楹联〗
来到半山坐一坐;
再行五里天上天。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钓鱼台
----------------------------------------------------
〖莲宗精台楹联〗
无人无我观自在;
非空非色见如来。
——佚名题安徽省九华山莲宗精台
----------------------------------------------------
〖佛国圣地陵园楹联〗
〖佛国圣地陵园〗 九华山佛国圣地陵园于1994年8月动工初建。这是一座集佛教文化、人文景观、旅游风光、祭拜追思于一体的现代化园林式塔墓陵园。陵园座落在九华山十景之一的六泉口处,由佛教高僧勘察而定。陵园群山环抱,座北朝南,与九华山笔架峰相峙,清澈的九华山河似玉带缠腰,畅流其前,左有青龙,右有白虎雄踞,内有龙溪呈现万千晶珠。陵园作伴青山碧水,风景秀丽,是一块秉承天地精气的龙脉福地。陵园占地50亩,主要建筑有金刚宝座塔、六和塔、往生堂及规模宏大、造型各异的八百罗汉塔群等,充分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相统一的艺术风格,堪称国内一绝。陵园一扫传统墓地阴森凄凉之感,真正是一处难得的世外桃园,一处往生文化福地。八百罗汉塔位于陵园龙脉福地,占地10余亩,分龙脉、慧根、福海、蟠桃四区;因其建造八百座,均采用塔式结构和造型,并以八百罗汉逐一命名,故称八百罗汉塔。罗汉塔造型各异,千姿百态;将佛教理念和中西传统文化相结合,借鉴和仿照海内外存世古塔之外型和结构精心设计,并选用优质石材精雕细琢而成;按造型和选材不同,共分为48款、300多类,其规模庞大,气势宏伟,为九华山新增又一人文景观。
龙脉北来气度久;
华带东去源流长。
——宋家贵题安徽省九华山佛国圣地陵园
芙蓉九朵,历经风霜开不改;
钟磬千秋,倾倒中外法无边。
——舒庚正题安徽省九华山佛国圣地陵园
择吉日造陵园,巧合浴佛佳节;
度众生达彼岸,弘场地藏精神。
——宏缘题安徽省九华山佛国圣地陵园
于此建陵园塔墓,特具九华神韵;
这般依菩花佛国,广纳十方困缘。
——宏缘题安徽省九华山佛国圣地陵园
抬头是九子仙山,万国衣冠融佛意;
驻足有六泉圣水,一杯风月谱亲情。
——刘子荫题安徽省九华山佛国圣地陵园
大江北绕,九子南屏,论地理人文当称一绝;
万国衣冠,十方善信,间天堂圣境何必三思。
——刘子荫题安徽省九华山佛国圣地陵园
----------------------------------------------------
〖韦陀庙楹联〗
无情金刚鞭,横扫魔鬼;
慈悲菩提树,力救众生。
——江志辉题安徽省九华山韦陀庙
铁面无私,六亲不认,对事对人对理;
镜心普照,三姑难容,真诚真意真廉。
——陶少川题安徽省九华山韦陀庙
==================================================================
附录一:【旧九华山十景】
〖五溪山色〗
五溪由源于九华山的龙溪、缥溪、澜溪、双溪、舒溪汇流而成。位于九华山北大门,前人评说:“江南之山莫秀于九华,九华之秀实衍于五溪”。溪流奔泻于峰峦峭壁之间,坡徒水急,下泻剧烈,或成深涧,或为峡谷。自此处登高远眺,峰峦霁嵯峨逶迤,云雾弥漫。每当春水水涨时节,翠峦倒映水中,风景幽绝。清有诗赞曰:“二华峙河曲,莲花亦仅有。九华秀江南,芙蓉攒九九。望之如瀛洲,仰之如北斗……”
〖天台晓日〗
天台峰又称天台正顶,为九华山仅次于十王峰的高峰,上建有捧日亭,似可捧日。亭旁有观日台,是观日出的佳境。黎明,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秀过薄雾,霞光四射,气势磅礴;白云滚滚,峰峦好象波涛之中的岛屿,时陷时现;红日越来越圆,终于跃出云海,顿时天空五彩缤纷,似龙飞凤舞,瑞花齐放,忽而云飞雾散,九十九峰重新露面,若九莲映日,分外壮观。宋代吴潜有诗云:“一莲峰簇万花红,百里春阳涤晓风。九十莲花一齐笑,天台人立宝光中。”
〖化城晚钟〗
化城寺位于九华街中心,为开山祖寺。寺内原有一万余斤古钟。现存一铜钟,重约1000公斤,高约2米,为清光绪年间所铸,制作精良,音质洪亮。每当红日西沉,白云归岫,化城寺钟声一响,全山僧尼即随钟声开始诵经。击鼓鸣磬,木鱼声、僧尼诵经声,婉转悠扬,散发着浓郁的“佛国”韵味。清人有诗云:“西峰夕阳红艳,东岩暮霭翠浓。化城薄牢一杵,声满九十九峰”。每逢新年伊始,撞钟108响,代表12个月、24个节气、72候,意味着岁岁平安,时时报喜,消灾灭祸。
〖东岩宴坐〗
东岩,位于回香阁北,钟亭东之崖巅。崖顶一巨石突兀,状如苍龙昂首,具“壁立万仞”之势,即为东岩。相传僧地藏常晏坐于岩头育经修禅。故此岩又名晏坐岩。明代王守仁曾两次端坐于此,与和尚谈经论道。自此,历代文人名士争相效仿,留下了众多诗文。“独上云深处,东崖异众峰。烟中笼窈窕,天半削芙蓉。密树藏金碧,山空应鼓钟。高人当晏坐,岂是拟仙踪。”便是其中一首。登岩鸟瞰,九华街和肉身殿、化城寺等尽收眼底;极目远眺,长江如练;时而云雾从两侧峡谷冉冉升起,如入仙境。
〖天柱仙踪〗
天柱峰位于后山大古峰东北青峭湾。拔地而起,四周峭壁,如柱倚天,巍峨雄壮。云雾中其西侧的五老峰,酷似五位仙人踏云驾雾漫游天柱,西南边的列仙峰,多人形怪石,仿佛众多行者、拜者、舞者接踵厢从,如同众仙人结队去天庭赴会。相传汉代陵阳县令窦子明,独辟蹊径,常在龙游涧垂钓,后来在此做了道士,乘白龙飞天成仙。诗仙李白来此,也飘飘如入仙境,写下诗文想像着浮丘公、公子乔这两位古仙人吹着笙,骑着鹤来此与他同游。
〖莲峰云海〗
位于花台景区的莲花峰,是花岗岩垂直节理特别发育而成,由于风化剥蚀和重力作用,加速岩石分崩离析,峰巅天然雕刻得犹如莲花盛开,坐落与群山之外,突起于平原之上。又常有云气氤氲,荡漾似海。群峦浮在上面,宛如孤岛,故有“俯视白流山作岛,仰望青天岛成山”之感。而其主峰“上莲花峰”由巨崖裂嵌而成,呈青紫色和粉红色,峰顶如莲花抽蕊舒瓣。每当云铺谷壑,从下仰视,似芙蓉出水,亭亭玉立;登高俯视,云雾如波涛滚滚的海洋,变化万千,远山近峰忽隐忽现,置身其中,仿佛翱翔在云里,潜游下地海中。
〖舒潭映月〗
位于翠盖峰西麓的舒溪中段。舒溪上源又名“舒姑泉”。溪水自舒姑庙奔泻于广胜峡谷。至谷口,过青石溪床,两岸悬崖夹峙,激流跌崖撞石,阶梯落差,形成了璎珞潭、上雪潭、下雪潭。中雪潭瀑布高悬,跌入潭内,瀑帘上方有一浑圆巨石砥柱中流,俨然青龙戏珠。上雪潭深不可测,瀑布壮观。这三潭两瀑,天光水色,浑然一体,清幽迷人。每当皎月当空之时,只见月华如水,雪潭静影沉璧,呈现“一泉印月,三潭齐明”的妙景。
〖碧桃瀑布〗
乃九华山第一大瀑布,位于大古岭西北、浮桃涧上。自桃花冲而来,飞流直落碧桃岩,瀑布大而长,落差200余米。人称“翠屏横截万里天,悬水落成千丈玉”。传说唐时仙家赵知微曾在此修道炼丹,带领道徒在岭上种了很多桃树,竟开出碧绿色的桃花。被桃花飘落染绿的涧水,从百米高的危岩上飞泻而下,撞击在突起的石块上,水花四溅,如珠玉散落;宛若白鹭群集,上下盘放旋,跌落深潭,波光潋滟,雾气充谷,极为壮观。碧桃瀑布由此而名。
〖九子泉声〗
九子为九子岩的简称,在九华山后山九子峰下,高托9块巨石,回环相背,状若九子嬉聚。岩东北的盆地谷口,有七步泉,山泉从一条条石缝间涌出,汇集成涧,东注而下,冲落在岩谷之中,形成200余米的长瀑,辗转七折,似七匹白练连接垂空。泉声“滴沥、澄鲜。透沙石,涤云烟”、“夜静远闻莲漏,雨余怒作涛喧。露松风声许和,高山流水调相连”,听之有“超尘出世”之感。
〖平岗积雪〗
“九华绝险,平岗独平。四时美景,雪天最清。”这平岗,即是位于九华山芙蓉峰南麓的平田岗。相传宋代相国程篁,为观雪景,特出资在九华街附近堆土成墩。寒冬季节,雪花飘飘,平岗积雪达1米,此时登平岗望去,只见漫山遍野的冰花、冰针、冰棱、洋珠,晶莹可爱;在这银装素裹的琉璃世界中,点点红墙古刹分外醒目。入夜,雪地犹如明珠闪烁,清华四射。
----------------------------------------------------
附录二:【新九华山十景】
〖甘露灵秀〗
甘露寺位于九华山北麓半山腰中。清代康熙六年(1667年),玉林国师朝拜九化,途经此地,查看良久,说道:“有此山水环绕之宝地,若构兰若,代有高僧。”时居伏虎洞苦修的洞安和尚闻讯即在此破土建寺,动工兴建前夜,忽然满山松针上落满了晶莹露水,一时传言纷纷,说是菩萨显灵普降甘露,而“甘露”又是佛教术语,指永生的灵液。佛教故事中认为甘露是从忆利天降下的甘味灵液,能医治烦恼,保人长寿。遂奏报朝廷赐庙名“甘露寺”。寺依山错落而建,殿宇恢宏。寺内雕梁画栋,辉煌而凝重;曲径回廊,深邃而幽静。寺外茂林修竹,溪流淙淙。寺前路旁有石砌冰纹花栏杆,可在古木林荫下凭栏远眺,一览山色。甘露之灵秀,莫过于寺之上下气象变化的鲜明对照,有时寺以上云腾雾涌,而山下则空旷明净;有时山下雷电轰鸣,雨水大作,寺上则艳阳高照,天气明朗。仲秋季节,寺内数十株古枫与山中枫林相映,似红霞沐浴,如烈焰燃烧,景色艳丽壮观。
〖龙池飞瀑〗
龙池位于甘露寺东南、龙池庵东北的峡谷间。为千尺泉、九华溪汇合处,因龙溪而得名。民间传说:“池深莫测,四时不竭,为神龙所居。”龙池潜若万丈深渊,但闻水声,不见谷地。龙溪冲开峭壁,从梯状峡谷口涌出,若离弦之箭,万翎齐发,急湍而下,撞击到龙池垒架的磐石上,激流回旋,雪浪翻滚,声如洪钟。瀑布之下的龙潭,激流撞石,玉蹦珠跳,近观之细雨空蒙,阳光透射悬浮的水霞霰,潭面上空幻出一道迷人的彩虹,仿佛置身与仙境。常有云雾升腾,酿成云海。唐诗僧应物有诗赞曰:“石激悬流雪满湾,五龙滑溜野去间。渐收雷电九峰下,且饮溪潭一水间。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晓日浸东山。回瞻四面如看画,须信游人不欲还。”
〖祗园晨曦〗
祗园谓佛菩萨所居之地,据说释迦牟尼成佛后,侨萨罗国(古印度)给孤独长者,欲购买波斯匿三太子的花园(祗园)建筑精舍,作为佛祖说法的场所。太子戏言布金遍地才卖,长者如其言,因建精舍,称祗树给孤独园,简称“祗园”。祗园寺之名即源于此。寺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宫殿式建筑,庙宇层层叠叠,有殿、有楼、有院、回旋曲折,结构精巧,气势宏大,殿内宝气凝聚,煜然炫灿,供巨型的“横三世”大佛,为九华佛像之冠。祗园寺背依东崖摩空岭,面对虎形山。晨曦初露,香烟缥缈,诵经声、钟鼓木鱼声不绝于耳。寺侧为三级荷花池,池内鲤鱼跳跃,荷花争艳,一派生机。
〖神光异彩〗
神光异彩是对僧地藏的赞颂。僧地藏晚年,曾携众僧至南台诵经宴坐,圆寂后安厝于南台。三年启缸,颜貌如生,世人认定为菩萨应世,被尊为“金地藏”,遂立三级小浮图供奉。传说岭上空出现“圆光”,颂赞为“神光异彩”。于是以“神光岭”取代“南台”之名。后在石塔外加建木塔,外筑肉身宝殿笼扩。千余年来,殿宇屡经修葺,愈加壮观。肉身殿南门廊下,悬挂有“东南第一山”的大字金匾,北门则有“布金胜地”匾额,下面有半月形瑶台,东西两侧各矗立一座钟楼,龙珠桥下陡悬99级台阶,象征金地藏世寿99岁。肉身殿是朝圣者、观光客必到之处。尤以七月三十日金地藏诞辰日,成千上万的佛教信徒、善男信女涌至,膜拜上供,绕塔诵经拜佛,通宵达旦。每年这一节日前后,九华山都要举行为期半个月的盛大庙会,融佛事、旅游、商贸于一体,热闹非凡。
〖摩空胜迹〗
嵯峨摩天的摩空岭上,矗立一座石刹,初名“摘星庵”。明代万历年间,海玉(字无暇)和尚在此结茅禅修,110岁圆寂,肉身三年不腐,后人装金供于庵中。崇祯三年(1630年)被敕封为“应身菩萨”,赐塔名“莲花宝藏”,赐额名“为善最乐”。同年,易庵名为寺,刚名“百岁宫”。后经扩建,又名“万年禅寺”。百岁宫为五层楼阁殿宇,高踞危岩绝壁之上,气势宏伟;后殿幽深,错落有致。门额撒谎够的“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金匾,系北洋军阀政府总统黎元洪所书。游人在此环顾,九华山中心景区一览无遗。
〖闵园竹海〗
闵园位于去天台途中的一个秀美的大峡谷中。此处丘陵起伏,溪涧纵横,茶园青青;竹林漫漫,耸秀堆翠;临风起舞,绿波千倾;籁籁作响,如闻惊涛,不是大海胜似大海。清新幽静的闵园,竹林夹道,20余座尼庵相间;庵堂主要为徽式民居的建筑风格,朴实无华,庵宅合一;比丘尼起居、做佛事于其内。尼庵一般都有院落,内为花圃或菜畦,院外清溪潺流,鸟语花香。古人称这里是“山间兰若”,曾用“借问兰若深几许,再过云山又几重”的诗句来描绘。闵园声名远播,近几年来选择在尼庵和山民家中修学、著述、绘画、或避暑度假的人士与日俱增,也有脾气暴躁、性格刚烈的青年,来庵堂坐禅守静,培育德性。
〖凤凰古松〗
在中闵园回龙桥东,松高7.68米,胸径1米,主干扁平翘首,如同凤冠,两股枝干一高一低,状似凤尾,恰似凤凰引颈展翅,欲翔蓝天。根部周围绿草如茵,松尾下有很大的圆石,人称“凤凰蛋”。这棵凤凰古松,史载见于南北朝,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人称万年松。游人至此,无不争相拍照留下倩影。名画家李可染先师誉之为“天下第一松”,刘海粟大师亦为其奇特风姿所倾倒,并以妙手丹青画其美貌。李锟诗曰:“毕竟人间第一松,风姿不与众松同。田田羽叶如翔凤,矫矫鳞枝若衮龙。几度沧桑尤郁郁,千年风雨更葱葱。且看古树凌云志,振翅寥寥望太空。”千百年来,古松批阅自然沧桑,人间风情,九华人视之为珍宝,百般呵护,也是九华山各世界开放,实现旅游经济腾飞的象征。
〖观音慈航〗
在去天台的途中,有一石峭立酷似女相观音,俗称“观音峰”。峰旁有一寺院,名“观音峰上院”。传说释地藏大师在拜经台诵经闭关,观音菩萨千里迢迢赴来探望。菩萨聚首,深究佛旨。相谐之余,观音亦为灵秀九华所陶醉,离行时,观音轻点一石,是现一尊女相观音,以示教化。“石观音”面庞圆润,胸脯微挺,衣帽毕肖,襟带飘动,欲朝东北而行,酷似正在巡视人间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有摩崖偈文赞叹其神工鬼斧之精妙:“是石非佛,佛由石成。是佛非石,石由佛灵。石耶佛耶,谁真谁假?”
〖大鹏听经〗
俗称“老鹰扒壁”石。在天台峰西,拜经台寺后,一巨石伏贴于悬崖之上,高约30余米,喙啄、翅膀分明,状如大鹏。传说僧地藏在此拜诵经书,凶恶嗜杀的“大鹏鸟”飞来听经后改恶从善,紧贴在悬崖峭壁上不肯离去,最终感化为石。拜经台建于清代,寺内有块长方形条石,上有凹下的脚印,相传是僧地藏跪拜的垫脚石,日长年久而留下的足印。
〖花台春色〗
花台是近年来九华山新开壁的一个景点“大观园”。景区山花繁盛,嘉木葱茏。春和日丽时节,簇簇山花绽红吐艳,绣满山间。空谷幽兰,清香飘溢,杜鹃坞内红、黄、白、紫鹃花争奇斗妍,令人如痴如醉。花台景区,峰峦连绵,莲台峰、天门峰、罗汉峰、梦笔峰、宝塔峰、飞来峰等十九奇峰,峰峰入画;罗汉晒肚、九华睡佛、定海神针、犀牛望月等三十六怪石,栩栩如生;古佛岩、仙座岩、清凉台、回音壁等八岩气势雄浑;古佛洞、文殊洞、太极洞、狮子洞扑朔迷离;玩月涧、石鸡涧、古佛泉、文殊泉流水淙淙,清音悦耳。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