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绚丽的文化景观——回顾藏传佛教的东向发展及传播(之一)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6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绚丽的文化景观——回顾藏传佛教的东向发展及传播(之一)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

  今天很好的因缘,学诚法师命令我给大家介绍一点藏传佛教的情况。我这个人,虽然今年八十多岁,但自己所知、所学、所做都很有限,但我愿意给大家贡献一点我所知道的情况。

  由于工作的因缘,自己能够长期在藏区工作。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就拜贡嘎活佛(为师),接触了藏传佛教,长期受佛光照耀,在藏区亲近了很多仁波切,进行学习。当然,藏区的人民大众也丰富了我的藏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后来,我在海外又更广泛地接触了很多藏传佛教人士,在我所接触的这些海外人士中,有一些人已经不在了,其中有很多人我们一直保持着很好的联系。总的来说,到现在为止,我的一生为中华民族,为中国佛教尽自己的力量。

  刚才我与学诚大和尚说过: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到了今天,我们这辈人都有一种使命感,我们要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尽量做我们能够做的事情。我到了这个年龄,看到我们中华民族未来充满希望,深知中华民族一定有一个美好的光明前景。这种使命感赋予了我们宗教界、佛教界神圣的责任,我们要认真做,我们要好好做,努力做,我们要把它做好,尽量做的完善,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承担我们应该承担的任务。今天要跟大家谈藏传佛教,我原来准备的题目是“千江映月”,现在改为“绚丽的文化景观——回顾藏传佛教的东向发展及传播”。

  佛教传入中国,传入汉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广大信众中逐渐产生影响,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家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儒释道,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汉地佛教已两千多年了,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大会在西安举行的,我也参加了,现在又十多年过去了。除了汉传佛教以外,还有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印度佛教到了公元七世纪的时候,其发展向印度教靠拢,逐渐的密教化,并向我国的藏区传播。从印度翻过喜马拉雅山的南边或西边,很方便的传到藏区,而藏地也有不少的人士到印度学习,或者旅游,或者其他的种 种原因接触到佛教,接触到佛教的密教部分。

  佛教进入藏区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物——文成公主,她是大唐王朝的一位公主。唐朝是我国发展最为辉煌的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国力国威是相当强盛的时代,佛教文化在唐朝已成为中国思想灿烂文明重要部分。唐朝把一位公主远嫁吐蕃——当时的西藏地区。那时的藏区由许多部落联盟,逐渐向奴隶制的军事联盟转化,这个联盟的称号——吐蕃。当时吐蕃的领导人要求与唐王朝通婚,派了他们的使臣——禄东赞到了长安求婚。求婚的这段历史,唐朝有记录。当时的宫廷画师就把求婚的这段过程,包括宫廷的接待,唐太忠面见使者……画了一幅画,这幅画留了下来了。这幅画叫《步辇图》,是宫廷大画师——阎立本所作。这幅图我们没带来,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网上搜索,能够找到。使者的藏语发音与禄东赞接近,藏语的“禄”是大臣的意思,汉语的“禄”就是它的发音。路东赞是代表吐蕃王来求婚的。吐蕃王藏语就叫“赞普”,唐朝记载“赞普”就是“雄强丈夫”的意思,雄强丈夫就是“赞普”,就是吐蕃王。接到他们的求婚,唐太忠皇帝决定嫁一位公主——文成公主。文成公主虽然不是皇帝亲生的女儿,但也是宗室之女,当时只有十八岁。文成公主对藏区文明发展,对汉藏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西藏有很大影响。我在藏区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我深深的感觉到,我们的先人中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她以佛教中的慈悲情怀,肩负着历史的责任,远涉千山万水,从长安以王室公主之尊远嫁吐蕃。

  松赞干布——文成的夫君,接受文成公主的建议,也顺应了当时的民情,接受了佛教,自此,在藏区,在青藏高原有了佛教。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么两位伟大人物——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藏王——松赞干布是公元650去世的,关于他的生年现在有几种说法,但去世年份有明确记载,唐太忠驾崩时他曾派使臣到长安。太宗陵墓有一批边疆领袖的头像,其中就有松赞干布的。文成公主由公元641年启程去吐蕃,这一年是贞观十五年(这是有明确记载的),路上耗时三年,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在西藏又耽搁了3年,与松赞干布成婚后只共同生活了三年,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作为女性的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30多年,近40年的时间。这段历史在唐朝的文献,无论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都有明确的记载。

  文成公主在藏地做了很多事情,传播大唐文明。这在当时吐蕃那样的奴隶制部落联盟,那样的政体,那样的社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佛教,松赞干布接受了佛教。当时一个最重要的文献记录,文成公主带去了释迦摩尼12岁等身佛像,是一尊铜像,这个铜像就是文成公主带到西藏去的,带到吐蕃的首府,就是现在的拉萨。当时文献称拉萨为逻西,逻西的汉文意译拉萨,拉萨这两个字最后成为西藏首府的名字。当时王室所居住的地区,现在是拉萨的中心。拉萨市与别的城市是不同的,它是先有佛像,为了安放佛像建了一个殿堂——“角康(Jokhang)”,就是现在的大昭寺,“Jok”翻译为大昭,“Jok”的藏语是王子。释迦摩尼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所以“Jok”释迦摩尼就是释迦摩尼王子的意思,藏人有个习惯,称释迦摩尼为“Jok”释迦摩尼,安放佛像的地方叫“角康(Jokhang)”,汉译大昭寺。后来,蒙古地区兴建了“易克昭”,“易克”的意思是蒙古语的大,“昭”就是大昭寺的“昭”,是供奉释迦摩尼佛像的地方。从此,佛教在西藏高原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这是一张文成公主入藏图。

  当藏王接受了佛教之后,又派了16位青年去印度去学习佛教(众所周知,佛教是由印度传来的),这16个人去西藏学习佛教,学习创立文字。藏民族当时没有文字,原来的宗教也没有形成像今天佛教这样的完整体系。原来藏地有一个苯教,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不如现在的佛教高层次的发展。藏王派到印度的16个人不能适应印度的热带气候,只有一个活下来,并成功的回来了。回来的这位就是西藏的圣人——通力·桑不达创造了藏文。他根据印度梵文的体系结合了藏语,学习了梵文的字母的形式,创造了一种拼音的文字,就是现在使用的藏文。

  通力·桑不达在公元7世纪中叶完成藏文创作,另一项任务就是翻译佛经,因为佛教是一个有高度思想内涵的宗教,它有经典传世,经典是需要翻译的。我们汉地是用汉文来翻译,藏区讲的是不同的语言——藏语,但是没有文字。藏王当时指派他们去学习印度是怎么样记录佛陀思想的。他创造的藏文,一直到今天,藏民族还在使用。你们注意看一下人民币,人民币上有几种少数民族的文字,其中就有一直在使用至今的藏文。可以说,自从有了佛教,有了佛教的传播,使藏族这个民族进入了一个更加文明的阶段。因为他们有了文字,文字的使用,开始翻译经典,由一个奴隶制的、部落联盟的政体统治下的民族进入了一个更加文明阶段,成为了一个有文化、有哲学理想传播的民族,可以说,佛教使藏民族的历史光辉灿烂。文成公主作为唐王朝派出的这么一位远嫁边疆的公主,一位女性,她完成 了自己伟大的历史任务。

  她是公元7世纪中叶,具体说公元641年,远嫁到吐蕃去的,她个人在西藏生活了就有40年,过世了。她去世的时候,报到朝廷里来,当时皇帝为她不上班,黜朝了三天,为悼念这位伟大的女性。

  从这以后,到公元709年,唐朝又嫁一位公主到吐蕃去,这时吐蕃王是赤松德赞。赤松德赞是松赞干布以后第五代,又和唐朝加强了联姻。唐中宗时期,公元709年, 又嫁了一个公主——金城公主到吐蕃,唐朝第二位远嫁吐蕃的公主。这个公主,她在藏区又做了什么的贡献呢?她生了一个儿子。文成公主没有孩子,这位公主有一个儿子——赤松德赞。大家记住这个人,是松赞干布的第六代传人。他是非常重要的佛教事业的拥护者、推行者,使佛法发扬光大。

  金城公主是武则天的曾孙女,是真正的金枝玉叶,不是一般王室的女儿。这位公主有很多故事,以后我们有机会可以讲。你们诸位假如到西藏,到拉萨去旅游、参拜,或者访问,可以到一个叫“努布宁卡”的地方,在拉萨市的西郊,一个公园性质的,相当于我们颐和园,到那里看看。里面是达赖喇嘛住的宫殿,其中一个宫殿叫永安殿,当一走到这个殿的二楼迎面而来有个壁画,壁画的名字叫“宴前认舅”,是讲述王子在宴会上确认自己的舅舅的故事。在藏区,舅舅指从自己母亲那边而来的家庭关系。因为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以后,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障碍,其中特别是她的儿子出生以后,很长时间和母亲分开了,被另外一个王妃夺去了等等,公主在藏区遇到了很多困难,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金 城公主有着很长时间的痛苦经历,到她的儿子七岁的时候,唐朝派了个使者来看望金城公主,这个使团来了以后,老藏王认为机会到了,所以在盛大的宴会上,唐朝使团、臣工、百姓都坐在宫廷外等待观看这个节庆。这时,老藏王说:“孩子,你已经七岁了,我给你一杯酒,倒在酒杯里,你自己去把酒献给你的舅舅。”这就是 让他来判断究竟谁是自己的生母。这个孩子举着酒杯,高声的唱起来:“我,赤松德赞,今天要把金杯美酒献给我的舅舅!”,他走上前,到使团团长身边,使团团长是唐朝李氏,说:“那蒙(抢走王子的那位王妃)和 我有什么关系!”藏王非常高兴,全体群众鼓掌,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舅舅。这时,他的母亲——金城公主,从屏风后面披头散发地跑出来(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她那时已经近乎精神失常),一下子抱住自己的儿子,母子相认。认舅舅就等于认他的母亲了!在场的群众欢呼起来。赤松德赞从此以后就有了群众的威信,后 来登基做了吐蕃王。

  他做了三件大事,大大了弘扬佛教。

  第一件大事情,他建造了第一所的藏传佛教的寺庙,前面谈到的大昭寺,那是一个殿堂,供养佛像的殿堂。只有佛,法,僧三宝具足的地方才能称为寺庙。赤松德赞盖了第一座寺庙——桑耶寺,这个寺位于拉萨的东南方向,在雅鲁藏布江的北岸。你们诸位假如乘飞机到拉萨,我建议不要从机场后立即向拉萨市进发,而是向东走一个小时的车程过江,到扎郎县,桑耶寺就在江边上。桑耶寺是公元779年建造的(年代是确凿的),是真正的三宝具足的第一座寺庙。这个寺庙建成后,首先有7个藏人出家,藏民族的第一个僧团建立了。藏族地区的僧伽组织制度从这里开始。第一批出家的7个人,藏族人管他们叫“七觉士”,7个有觉悟的人,出家受戒。当时,藏王请了两位大德来主持受戒法事,一个是印度的“金明大师”,另一位是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是阿富汗人。由这7个僧人开始,藏人纷纷出家,逐渐的,形成了一个僧伽集团。最多的一次,曾经一下有5000多人同时出家。

  寺里面有出家人,有供养的佛像,然后又开始了编译佛经。刚才说过,在文成公主时代,就创造了藏文,创造藏文的目的,就是为了翻译佛经。佛经的翻译,又有了经典的供养。从此以后,又有大量的寺庙建造。这个庙——桑耶寺现在还在,诸位可以去看一看。这个发展过程经历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两个时代,藏王从松赞干布一直到赤松德赞。赤松德赞做的第一件大事——盖寺庙;第二件事是度藏人出家;第三件事是翻译佛经。

  当时大量的翻译佛经,组织了三大译场——三个藏文专家领导的翻译中心。三大译场分头翻译,大家齐头并进。已经翻译的东西,列出目录来,互相交流,避免重复。翻译事业突飞猛进,所以藏文佛经的翻译,从唐代赤松德赞时期,就有了长足的发展,留下来三个目录。我们今天能看到古典的藏文翻译,有些就是这目录中留下来的,这叫古译。公元7世纪到8世纪之间,由于奉行佛教,佛教的发展使藏族这个民族的文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一个最根本的事实。

  这个是文成公主带到藏地去的乐器,这是做文化传播的,这个是释迦摩尼佛的像(教授带大家看PPT),现在看到的是布达拉宫了。布达拉宫现在的规模是公元17世纪中叶以后修建的,在这之前,没有这么大的规模,这是以后的事情。在这当中,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

  到今天为止,全世界学习佛教、信奉佛教的人很多。由于印度社会的特殊原因,佛教在印度被消灭了。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从汉地东传,传到了韩国、日本;从藏区的藏传佛教,又传到蒙古地区。在中国还有南传的佛教,就是佛教向斯里兰卡、泰国传播的,其中有一支传到我们云南的,称为上座部佛教,在云南地区生根开花,这是南传的上座部佛教。

  在藏区的情况,经过历辈的翻译大师们的不停的努力,形成了藏文的大藏经,藏族管大藏经叫“甘珠尔”和“丹珠尔”,合起来就是我们汉地的大藏经,也就是经、律、论具足的佛经典藏。藏文佛经和汉文佛经,为全世界学习佛教的人,提供了最好的、最古老的、最根本的文献。梵文经典,由于时代的原因,有很多已缺失了,主要要靠汉文和藏文佛经,这是必须的语言。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