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大乘百法明门论》学习回眸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6日
来源:龙泉之声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通过近两个多月对《大乘百法明门论》的学习,对该论的大致内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结合曾经写作的心得文章,对该论的框架,再作一简要的梳理。

  一、心法的主体性地位:百法总共分了五类。在五类里面,心法被列为第一位,其重要性是首当其冲的。在《重塑生命的精神主体性》一文中,概略地阐述了心法在百法中的这种主体性地位。心法本身又包含八种,这八种心法又可以根据特点分为四个层次,在《佛法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以及《儒家与佛法之互通》两文中,比较详细地说明了心法的这种层次性。

  二、心所有法的从属性地位:心所有法从属于心法,是百法五位中种类最多的一位,共有五十一个。针对心所有法中五遍行心所有法,有文《佛教的科学认识论》,以此来说明生命认识外在器世间的过程与特征;针对心所有法中五别境心所有法,有文《佛教的生命认识论》,以此来说明生命认识自身的过程与特征;针对心所有法中其余心所有法,特别是十一善心所有法和六种根本烦恼心所有法,有文《佛教的生命实践论》,以此来说明改造生命的方法和途径。

  三、色法对心法及心所有法的增上作用:色法是心法和心所有法的外在显现,包括了根身和器世间两个方面。心法和心所有法依托根身发挥能缘的作用,而所缘的境界便是器世间。因此生命的主体性虽然是精神或心法,但却要依托色法而存在,并在与色法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增长,此中的关系,在《生命与环境的交融》中有大略的说明。

  四、心不相应行法对改善无限生命的启示:与前三法相比,心不相应行法并不独自存在,也不能独立发挥作用,它是生命与环境耦合的产物,或者说是心法、心所有法、色法相耦合的产物。在《勾画无限生命的蓝图》一文中,将二十四种不相应行法,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对应着生命的状态、生命的过程,及改善生命应努力的方向。

  五、无为法是在有为法中方能显现的真谛:无为法在百法中看起来更为本质一些,却不能离开有为法而存在。有为法是能显,无为法是所显。离开能显的现象,那么所显的本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体悟无为,要从有为处做功夫。其中的关系,在《体悟生命的真谛》一文中,有大略的介绍。

  六、总结-佛教的生命哲学体系:回顾《百法》的整体内容,发现短短的数百字里面,蕴含了一整套生命哲学的体系,包括世界观、生命观、方法论,以及实践论。《佛教的生命哲学体系》对各部分内容,做了粗略的开演。

  为了帮助读者朋友对《大乘百法明门论》有一个形象而又概观的了解,下面附有一张表格,用以表征百法的基本定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大乘百法明门论 学习心得 百法 总纲 重塑生命的精神主体性 世界观 有为法 心法 前五识 各别境识 眼识 佛教是唯心论还是唯物论 佛法与儒家的互通 生命观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第六识 分别事识 意识 第七识 染污识 末那识 第八识 执持识 阿赖耶识 心所有法 遍行 前行 作意 佛教的科学认识论 方法论 加行 触 受 想 正行 思 别境 戒 欲 佛教的生命认识论 胜解 念 定 三摩地 慧 慧 善 资粮位 信 佛教的生命实践观 实践论 惭 愧 精进 无贪 无嗔 无痴 加行位 轻安 修道位 不放逸 行舍 无学位 不害 烦恼 修惑 贪 嗔 慢 无明 疑 见惑 不正见 随烦恼 小随烦恼 嫉 忿 恨 恼 害 悭 覆 诳 谄 骄 中随烦恼 无惭 无愧 大随烦恼 无信 懈怠 放逸 失念 不正知 散乱 昏沉 掉举 不定 恶作 睡眠 寻 伺 色法 有对 清净色 眼根 生命与环境的交融 耳根 鼻根 舌根 身根 染污色 色尘 声尘 香尘 味尘 触尘 无对 法处所摄色 极迥色 极略色 定果色 受所引色 遍计所执色 心不相应行法 生命的状态 得 勾画无限生命的蓝图 命根 众同分 异生性 生命的过程 一生的过程 生 住 老 无常 次生的过程 流转 定异 相应 势速 过程的衡量 次第 时 方 数 努力的方向 增上的凭借 名身 句身 文身 修定的层次 无想定 无想报 灭尽定 因缘的观待 和合性 不和合性 无为法 心法所显 真如无为 体悟生命的真谛 世界观 心所有法所显 择灭无为 非择灭无为 色法所显 虚空无为 心不相应行法所显 不动无为 受想灭无为 无我 人无我 法无我 总结 佛教的生命哲学体系

标签:佛教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