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农工商业>>正文内容

绚丽多彩的大理茶文化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9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绚丽多彩的大理茶文化

  大理人杰地灵,历史悠久,茶文化得天独厚。早在先秦时期,苍山、无量山、哀牢山等地就是大理茶叶的著名种植园,因而应运了各族人民的饮茶习俗和绚丽多彩的茶文化。

  远在汉代,大理就有“叶榆焙茗”之说。“叶榆”,即是大理;“焙茗”,就是烤茶;说明大理各族人民汉代就喝香酽的烤茶。南诏国初期,唐《蛮书》记载:“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这是三道茶配方的雏形,作为“宫廷御茶”款待各国使节的宫廷茶点。南诏中期的“南诏盛世”,把招待的宫廷御茶与宫女歌舞表演融为一体,成为一种礼仪,也形成了茶文化。南诏用茶不象中原内地用沸水冲泡为饮,而是加添它物烹制而饮的方法,茶味更加丰富。宋代“大理国”时佛教盛行,寺庙的兴建,寺宇周围广植茶桑,这样既符合僧人的素食需求,又满足了参禅礼佛,净心修持的佛理要求。逐渐形成“深山藏古寺,古寺出名茶”,僧者必善饮的状况。继而“宫廷御茶”发展到文人雅士,最后由宫廷普及到民间。随着我国最早南方丝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外贸发展,大理茶叶和茶饮礼仪传到了东南亚、南亚国家。

  到了明清时期,大理茶叶随着商业的发展,茶文化也得到弘扬和完善。明代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多处提到大理的茶艺,所到之处均受到“啜茗”、“沦茗”、“烹茗”和茶果接待。他特别详细记载了宾川鸡足山过元宵节时,僧侣们邀请他品茶的盛况:“宏办诸长老邀过西楼观灯……楼下采青松毛铺籍为茵席,去桌跌坐,前各设盒果,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

  在大理民间,每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宾客临门,人们均要以原汁原叶的传统饮茶方式款待“三道茶”,享受茶礼,观赏茶艺,感悟人生。除了白族三道茶外,彝族的“朝山茶”,傈僳族的“跳茶”等等,在民间也较为普遍,大理地区民族茶文化可谓丰富多彩。

  茶俗是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传统茶文化的积淀,也是人们心态的折射,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民间生活中。大理的茶俗内容丰富,如茶与婚礼:女子受聘礼称“吃茶”;男子娶亲以茶作为彩礼,结婚时喝茶等等。茶与祭祀:以茶为祭,祭天、祭地、祭灶、祭神、祭佛等。饮茶习俗:有“敬茶”、“擂茶”等,有“迎宾茶”、“祝福茶”、“留客茶”等等。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体现了大理各族人民的重情好客的美德和传统礼节,展现了“文献名邦”的风采。

  大理自古出名茶。大理是“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的交叉路口,我国西南的茶叶销售聚散地。明清时马帮为了长途驮运散茶,在下关(龙尾关)建立茶叶作坊,将散茶经蒸压制成独特形状,照“砣”形压制,便于马帮长途运输,因而称为“沱茶”。另一种说法是大理茶叶古代多运往四川沱江,再经过长江运往全国各地。于是,“沱江水、大理茶,香高味醇品质佳”之说在沱江一带颇为流行,因而被称为“沱茶”。

  沱茶以滋味醇厚、汁色澄亮、香气馥郁而著名,有解渴提神、帮助消化、降低血压、保健美容之功效,早就是我国畅销海内外的名茶之一。此外,苍山雪绿、南涧青茶、云龙春茶、巍山乌龙茶等,都是大理闻名遐迩的精品。名茶与茶艺完美结合,使大理茶文化更加绚丽多姿。

  来源:大理日报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