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台湾社会转型与人间佛教运动
当代台湾社会转型与人间佛教运动——李尚全
毋庸讳言,台湾人间佛教运动的发生是当代台湾社会转型的产物。美国亨廷顿(Huntington)认为,民主政治发生的原斟,土要宵:1、合法统治权威的衰落和政绩困局:2、经济发展与经济危机:3、宗教变迁;4、外来势力的新政策;5、示范效应与滚雪球。台湾的民主制度正是伴随着“党凶”威权体制的衰落和政绩园局而来的。经过1950年代的刚性威权时代,特别是“两次金门炮战”后,两岸关系进入“冷战”对峙待变时代,中因国民党在岛内开始加大“中国化”的力度,去“日本化”和“本t化”,标志着刚性成权体制向柔性威权体制转型,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岛内的存在具有合法性和强制性,为“中幽佛教会”的合法化提供了政治保障。于是白圣K老领导的传戒运动在岛内如火如茶的开展起来。从1953年到1989年,一共举办了38场传成法会,使台湾僧尼由1949年的3000多人飙升到8905人,寺院有401所,佛教徒人数达到了4485600名。兹把这38次传戒法会的概况表列如下,以资参考。
1953一1989年白圣长老主导下台湾各寺院传授三坛大戒法会概况
资料来源:李尚全:《当代中国汉传佛教信仰方式的变迁》,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177一184页。
表中所列举的传戒活动,虽然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实际上是明末之际南京宝华山的戒脉传承在台湾岛内的延续。如果透过民国时期兴起的人间佛教理论的视角来看,完全符合人间佛教理论框架结构。众所周知,当代两岸学术界所说的人间佛教理论,是太虚大师在1930年代提出的汉传佛教的“去鬼化”理论+1940年代印顺导师提出的汉传佛教“去天神化”理论,”因此也可以概括为“去鬼神化”理论。换句话说,人间佛教理论=汉传佛教“去鬼化”+汉传佛教“去天神化”。因此,白圣长老主导的当代台湾佛教的传戒运动,不但完全符合人间佛教理论框架,而且还具有清除当代台湾佛教的日本殖民化佛教和台湾本土鬼神化佛教色彩,回归大陆佛教根本的正本清源的现实意义。
二
1953年9月3日开始的第一次金门炮战,持续了十来天,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共解放台湾的立场和决心。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第二次金门炮战,中共试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从而摸清了国际形势的总趋势,采取了攻而不取的战术和政治策略,而国民党也报以守而不撤的战术与政治策略,一直持续到1978年12月31日,共同挫败了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维护了海峡两岸人民坚持只有“一个中国”的共同利益。国共两党开始分别在台湾岛内和大陆致力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开始了旷日持久的“软实力”竞争,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在台湾开始由刚性威权体制向柔性威权体制转型。大陆赴台僧人和台湾比丘尼顺应这一历史潮流,积极配合国民党政权,开拓民间外交,去除台湾民间宗教信仰的本土色彩(地域性的封建迷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世界佛教华僧会:白圣长老领导的汉传佛教全球化运动
1958年金门炮战后,国民党在台湾岛内采取复兴中华文化的策略,在意识形态上对抗中共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文化大革命”在大陆去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图也日益明显,尤其是佛教,更是大遭其殃,汉传佛教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这就促使在台湾的赴台僧人有了忧忠意识,他们把保存佛教信仰的希望与国民党的反攻大陆的政治意图捆绑在一起。身为国民党党员的白圣长老,长期担任“中国佛教会”理事长,拥有丰富的政治资源,他在1965年11月5一11日在台北召开第一届“世界佛教华僧会”,把抗战以来流落在菲律宾、香港、美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儿国家的江浙沪的僧人代表召集在一起,总共有230多人,结成在国际华人圈复兴汉传佛教联盟。现在我们抛开当时的政治情结,就传播中华文化的“软实力”的视角来看,实事求是地说,白圣长老是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他促成了世界华僧的大团结,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发扬光大。正如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在2005年9月15日在香港出席“第八届世界佛教华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所说:
四十年前,以白圣长老、觉光长老为代表的长老大德们,共同创立了“世界佛教华僧会”。四十年来,华僧会在世界范围内积极开展各项弘法利生事业,保持与广大华人僧团的密切联系与友好合作,为在全世界弘扬中国大乘佛教文化,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创立人间净土,推进和维护世界和平事业作了许多功德,取得了重大成就。自1992年华僧会第五届大会推举净心长老就任会长以来,制订了组织章程,明确了宗旨与任务,以“团结世界佛教华僧,发扬大乘佛教精神,建设人间净土,普利群生”为宗旨,把“促进华僧间之合作,促进国际性之佛教活动,促进华僧与国际僧伽间之合作,透过僧伽维护世界自由与和平”作为华僧会的基本任务。近年来,华僧会年年有进步,年年有提高,规模不断壮大,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国际佛教组织之一。
中国佛教协会与世界华僧法乳一脉、血浓于水,天下华僧是一家。让我们中国大陆佛教与华僧会紧密团结起来,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华僧们携起手来,以佛教的一体同心、平等不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理念,以悲、智、愿、行的博大精神为依止,积极开展世界范围内的弘法利生事业,用佛教慈悲、智慧、和平的理念“共创人间净土”,为维护祖国统一、世界和平做出我们积极的贡献。
这说明,白圣长老创办的“世界佛教华僧会”,在国际上促进了华僧的团结,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并“透过僧伽维护世界自由与和平”。
2、佛光山:台湾资本主义的精神家园
台湾的旅游业在蒋介石执政的刚性威权体制内就开始了。1956年,蒋介石曾明确指示台湾省政府,“应切实研究办理”台湾的“旅行观光事业”。随后数年,台湾社会过渡到柔性威权社会。1967年7月,蒋介石倡导成立“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简称“文复会”),并亲自担任总会长,全力推动传统文化复兴。星云大师借台湾发展旅游事业和复兴传统文化的“东风”,在1967年创立佛光山,推广人间佛教信仰。后来伴随着蒋经国在台湾执政,台湾社会也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商业社会,在蒋经国主导的“十项经济建设”的促使下,将1000多美元的人均所得,提高到5000~6000美元,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为了满足富裕以后的台湾人的精神需求,星云大师巧妙地把国民党政府主导的“中华文化复兴——三民主义实践——儒教资本主义伦理”的台湾现代化发展模式,改换成“大陆汉传佛教复兴——台湾资本主义社会生活——人间佛教伦理”的现代化发展模式。1977年4月,51岁的星云大师经过30多年的佛教体验,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在台南以《如何建设人间佛教》为题进行演讲,从建设生活乐趣、财富丰足、慈悲道德、眷属和敬、大乘普及、佛国净士六个方面为人间佛教信仰定位。因此,这次演讲是蒋介石逝世后,蒋经国为J,“革新保台”,推行“本土化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时期,正在崛起的台湾资产阶级的佛教伦理宣言,也使佛光山逐渐发展成台湾资本主义的精神家园。
3、“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佛教伦理的现代化转型
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仁爱关系日益疏远。台湾东部花莲比丘尼证严法师创办的“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就是为了改变这种金钱式的人际关系,发扬佛教慈悲济世的情怀。1966年,证严法师在一诊所门前看到地上有一位高山族产妇因缴不起医疗费与保证金,而被迫无奈抬回去时留下的一滩血,引起了无限深思。这件冷漠无情的人间悲剧,促使她在同年4月创立了“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以证严法师和四位出家弟子为核心,由四名弟子和两位老人,每人每天加工一双4元的婴儿鞋,一天增加24元,一个月平均有720元,并吸收30位信仰佛教的家庭妇女参加,在不影响她们生活的情形下,每天节省5毛菜钱,以作为急难的救助金,逐渐发展成今天台湾最大的民间慈善机构,拥有遍布40个国家的400余万的会员和慈济分支会,己援助了全球61个国家,横跨欧、美、亚、非、大洋洲等五大洲,以慈善、医疗、教育、人文为四大志业,加上骨髓捐赠、环境保护、社区志工、国际赈灾四大社会活动,称之为“一步八脚印”。就现在慈济会员的结构而言,包括大企业负责人、公司老板、公务员、教师、小商贩、出租车司机等各行各业各阶层的有心之士,全部义务无酬工作。
如果我们从汉传佛教的伦理观来透视证严法师领导的慈济现象,就会发现这一现象标志着佛教伦理的现代化转型。众所周知,汉传佛教自明清以来,经忏佛事活动是最基本的信仰方式。这种信仰方式可以追溯到梁武帝时代,但以清朝最为发达,几乎断送了整个汉传佛教的前途。所以民国时期,所有的高僧都对这种佛教信仰方式有所批判,其中以太虚大师批得最为彻底,并主张建立以人为本的人间佛教。大陆赴台高僧印顺法师是太虚大师的学生,在台湾积极传播人间佛教的种子,证严法师就是印顺法师的学生,她把人间佛教信仰朝着社会慈善事业的方向发展,这则具有现代性。传统的经忏佛事活动,是围绕着超度祖先亡灵活动而展开的,实际上是为儒家的“慎终追远”的孝道观服务的。证严法师领导的慈济功德会与此恰恰相反,把服务的目标锁定在为活着的人服务上,也就是说,人间佛教的价值观是关心现实人间的事情,而把死后的事情悬置起来了,标志着佛教伦理的现代化转型。
三
台湾的群众运动,在学术上习惯地称之为“街头政治”。它是台湾反对派在柔性威权社会里领导的群众性社会运动(或称为“党外运动”)。1977年发生的“中坜事件”,标志着台湾街头运动的兴起。1979年的“美丽岛事件”(又叫“高雄事件”之后,街头运动一度沉寂,但进入1980年代,“街头运动”又热闹起来,仅1987年一年,台湾岛内共发生1835件群众运动。1990年爆发的“野百合学运”,促使李登辉加快了民主改革的步伐,群众运动逐渐平息,所以1992年民进党领导的“四一九运动”,引起台湾民众的强烈不满,使民进党的形象和士气受到极大打击。与这些反国民党执政的“党外运动”不同的是,与国民党有亲缘关系的佛教界,却掀起了维护社会秩序,树立佛教在现代社会新形象的人间佛教运动,兹据拙著《当代中国汉传佛教信仰方式的变迁》第四章的相关内容,就具有代表性的人间佛教运动,简单例举如下:
1、国际佛光会:星云大师领导的新一波汉传佛教全球化运动
伴随着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主题,星云大师继白圣长老以后,发动了新一波汉传佛教全球化运动。1992年5月16日,星云大师在美国洛杉矶创立“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由于没有威权社会的“反共”色彩,再加上以弘化汉传佛教信仰为目标,致力于两岸和平统一,并朝着文化、教育、慈善、修持的方向发展,积极开展台湾民间外交活动,扩大台湾的民间社会空间,传播中华文化“软实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响应环保,加入废纸回收运动,配合台湾当局反毒运动或进行国际救援及赈灾,举办两岸学术交流、国际互助会、国际学术会议,设立奖助学金,并在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的法国、英国、德国,亚洲的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香港,非洲的南非、刚果等60多个国家或地区成立分会,并建立汉传佛教寺院,剃度本土僧尼,使之本土化(国际化)。
2、“预约人间净土”:证严法师领导的环保运动
1990年,证严受吴尊贤文教基金会的邀请,于全省举办7场演讲会,大力呼吁“惜福”、“爱物”、“再创资源”的环保观念,并且提倡“用鼓掌的双手做环保”,许多慈济委员和会员们开始注意周遭的垃圾问题。1991年3月,慈济基金会与金车教育基金会、“中华民国”女童军总会联合主办“预约人间净土”——心莲万蕊,美化社会的系列活动,主张净化人心、家庭、社会,历时3个月。此活动被《远见》杂志评为1991年台湾最大的群众运动,慈济会员也在这一年内增加近80万名,并获得岛内第一届社会运动和平奖。在此基础上,证严又从1992年3月起与金车教育基金会合作,举办第二次“预约人间净土”系列活动,主题为“延续原活动改善社会风气的工作——思想的净土,到以环保绿化工作为主题——生活的净土”,通过人们普遍关注的台湾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公开呼吁慈济会员回收资源,使垃圾变黄金,在台湾全省推动大规模的环保运动。3月12日慈济护专举行“净心树木造福田”的植树活动,慈济功德会还在这一天举行“育苗成林心传薪”活动,把树苗无偿地提供给各公私立机关学校;4月3日,慈济功德会举行“亲子有情树有爱”的植树活动;4月19日,证严正式提出“消费就是消福”的新主张,呼吁资源回收。证严透过这种声势浩大、持续广泛的环保运动,把佛教信仰理念渗透到许许多多的信众及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扎根于社会下层,到1996年5月11日慈济功德会成立30周年时,拥有会员400万人,使花莲成为慈济功德会的“圣地”。
3、“建设人间净土”:圣严法师领导的心理矫正运动
自1989年起,圣严法师选定台北县金山乡面对北方海洋的山坡地约60甲,定名为“法鼓山”,并以此作为推动涵盖学术、教育和提升人品修行的全面教育基地,其远程目标是,把法鼓山建设成不仅是海峡两岸的,也是国际的佛教教育中心。于是他乘李登辉提倡“心灵改革”运动的机会,发动“建设人间净土”运动,“以心灵环保为主轴,以安心、安身、安家、安业的四安为行动;又以提倡礼仪环保、生活环保、自然环保,来配合心灵环保,成为四环运动,”把禅宗的修行经验向台湾高等院校扩散。2002年1月20日至2月8日,圣严法师在接受了永丰余企业提供的万坪苗栗三义法鼓山DIY心灵环保教育中心,举办有3000人参加的“教师禅修营”(1月20—25日)、大专生“禅修生活营”(1月26日一2月1目)、“大专青年禅七”(2月3—8日),目的是把禅宗的传统禅法经过现代化包装以后,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正如记者梁玉芳在台北报道的那样:
以禅修闻名的法鼓山指出,法鼓山过去未曾举办千人的禅修营,今年是创举;为吸引更多人能在禅修中安定自我,……凡参与这次“教师禅修营”的教师可以折抵进修时数。……为教师举办禅修是希望透过轻松的禅修教学,引导教师达到自我放松、压力纾解、开发多元化潜能、提升教学品质;进而把禅修内涵应用于教学,让学生也能藉此了解,开发自性是生命最珍贵的力量。
这段文字表明,圣严试图把禅宗远离政治的禅堂打坐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既关心政治,又不参与政治。用圣严的话来说,就是关怀社会是为了减轻大众的苦痛,增加幸福,而非随波逐流被世俗同化。
4、“打禅七运动”:惟觉禅师把禅宗的修行方法群众运动化
1953年赴台的灵源是大陆禅宗一代宗师虚云老和尚的嫡传弟子,他在基隆开创的十方大觉禅寺,是禅宗开台重镇。第二年惟觉禅师就在大觉禅寺出家为僧,成为灵源禅师的禅法传人。1987年,惟觉禅师剃度了四个出家弟子,成为他领导的第一批僧众,在家居士发展到两三百人。惟觉禅师亲自带领这些弟子,在灵泉寺第~次举办“禅七法会”,虽然前来参加的僧俗弟子只有20多人,但揭开了禅宗在当代台湾佛教史上的新篇章。1992年,一连49天无间断的七期禅七,震撼了岛内外佛教界。从此以后,惟觉禅师在竞争剧烈的工商社会,兴起使人精神放松的“打禅七运动”,亲自主持禅七近百次,参加人数逾lO万人次,涵盖行政、工商、教育、司法、文化、科技、艺术、医学、传播等各界。岛外僧众及居士返台参加者也不乏其人,并恭请惟觉禅师前往美国和加拿大主持禅七。明末以来的台湾佛教界,世俗化的斋教盛行,1949年以后又盛行净土宗信仰,禅法隐没。惟觉禅师以禅七指示禅修的传统修行方法,在台湾佛教界和国际佛教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使禅宗传统的人间佛教信仰在1990年代的台湾和世界华人圈里再次盛行起来。除了禅七之外,惟觉禅师每年举办的无遮法会、弘法大会,吸引成千上万的社会人士前来参加,许多人踊跃布施房舍供作道场,全台湾各大都市有70余处精舍,对于转移台湾社会风气、净化人心发挥出巨大的社会功能,因为台湾有80%的民众信仰佛教,正是有这样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惟觉才能借助1990年代的社会运动,积极传播禅宗价值观,提出了“三环一体”的教育理念、中台四箴行、佛法五化运动、三种教育并举、中台行愿偈,并以“中台拈花,众生微笑”的愿行,从茅棚一灵泉寺一中台山寺一70多家精舍,以及创办普台中小学、普台高中和推动“中国世纪佛教协进会佛法五化运动”,把禅宗的传统价值观在台湾现代社会乃至全世界普及开来。
5、两岸佛教学术交流:惠空主导的介绍“台湾佛教经验”运动
台湾佛教的繁荣昌盛,得益于70多位大陆赴台僧尼。有鉴于此,台湾出生的安徽籍青年僧人惠空,想反哺大陆“文化大革命”劫后余生的汉传佛教界,把人间佛教解读成两岸关系型的佛教社会运动,以台中慈光寺为基地,推动两岸僧伽教育和大陆学者到台湾参观访问,研究台湾当代佛教的现状,试图用大陆学者的笔,传递台湾当代佛教经验,突破两岸佛教关系的瓶颈,实现台湾佛教在大陆扩张的理想。1988年,他有感于青年学佛的重要,主张把台湾大专学佛运动向下扎根,推动高中生学佛活动。这就是惠空所谓的青年学佛运动。惠空认为,知识青年,尤其是高中生和大专学生,是社会人力的精英,其社会染习较浅,又对宇宙人生充满理想与牺牲奉献的精神,实在是佛教最值得开发的人力资源。佛教必须在知识青年中培养佛教未来的领导者与接班人,今日不做好接引知识青年学佛的工作,明日佛教将会缺少优秀僧才与优秀护法居士的来源,所以,青年学佛运动是未来汉传佛教在台湾发展、壮大的活水源头。惠空从小就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再加上蒋介石在1966年11月开展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对大陆“文化大革命”夸大事实的宣传,于是惠空以复兴大陆汉传佛教为己任,在1991年10月创办《僧伽》杂志,由出家人主编、出家人执笔、专谈出家人事务,并抨击“文化大革命”后的大陆佛教的混乱现象。认为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人心在经历数十年的空虚之后,亟须心灵深处的安顿,佛教得以快速恢复。但重创后百废待兴、起步艰辛,以台湾佛教与大陆佛教的子母关系,台湾僧尼有责任在此关键时刻予以扶携,让大陆上原本就是佛弟子的广大群众,重回佛陀的怀抱。同年他还创办台北文殊院讲堂、受聘接任台中慈善寺住持,开办慈善佛学院,成立文殊院图书馆。1995年,离开台中慈善寺,接任台中慈光寺住持,把慈光寺作为复兴大陆佛教的基地,积极推动两岸青年学佛运动、僧伽教育及大陆弘法工作。1996年,开办慈光禅学院、慈光禅学研。究所。同年,为更进一步推动两岸交流活动,组织“中华禅净协会”。1997年10月举办第一次两岸僧伽教育交流访问活动。慈光禅学研究所、中华禅净协会在1998年10月24—25日举行第一届“两岸禅学研讨会”,1999年举办第二届“两岸禅学研讨会”。到了2002年,惠空基于两岸佛教如同一家,为了两岸佛教共同发展,在过去几年举办的两岸“僧伽教育会议”及“禅学会议”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台湾当代佛教”系列,旨在对台湾光复以来的佛教和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佛教现状进行历史的反思。希望藉由两岸学者(以青年学者为主,实际上是惠空佛教青年学佛运动的组成部分)“台湾当代佛教”系列研讨会,对台湾佛教各方面的问题,逐步提出来探讨,以引起大家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希望有更多人来共同参与、共同面对、共同检讨与思考这些问题。
基于上述,惠空法师把人间佛教解读成重建大陆佛教版本,目的是以“草根式”社会运动方式向大陆推广台湾佛教经验。但由于惠空在两岸佛教界影响甚微,没有占有大量的佛教资源,无论从传教经验,还是财力上,都无法和星云大师等人相比拟,所以他的重建大陆佛教的理想,只能算是美好的设想,而难以付诸实践。不过,他把两岸佛教关系定位为“子母关系”,则维护了“一个中国”原则,有利于两岸佛教关系良性发展,应该加以肯定和褒扬。
当代台湾佛教是大陆赴台僧尼重建的汉传佛教,与大陆佛教同根同源,但在1949年以后,随着台湾社会的现代化变迁,具有台湾区域化的特点,这种特点是保留了汉传佛教的传统性,赴台大陆僧尼巧妙地运用台湾社会变迁的政治模式,使汉传佛教得以在台湾保留根本的信仰,并以人间佛教运动的现代化传教方式,向整个台湾社会乃至全世界传播。因此,当代台湾佛教具有台湾区域性、大陆传统性和国际性三大特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