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的源流
浅析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的源流
胡洋
摘要:藏传佛教绘画艺术中的唐卡艺术,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唐卡,是用彩缎装裱成的一种卷轴画,主要内容是藏传佛教内容的佛像、菩萨像、度母像、佛教经典,以及西藏的社会历史、生活风俗、藏医藏药等等方面。本文主要讲述了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的起源和几个阶段的发展,以及当代唐卡艺术的概况。
关键词:藏传佛教;唐卡艺术;渊源;兴起;成熟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6-026X(2009)-14-0111-02
一,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的起源
1. 西藏早期的宗教历史背景
在佛教传入吐蕃之前,有一种原始的宗教——本教,流行于当地。本教,也称本波教,是藏族地区固有的一种宗教,是根生于原始公社时期的。藏文史料记载,本教崇拜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星辰、雷电、山川,甚至土石、草木,一切万物包括在内,是一种万物有灵信仰的原始宗教。
西藏佛教史籍对佛教最早传到吐蕃的记载,估计在公元5世纪,吐蕃王朝拉托多聂赞的时代。在《青史》这部著作中说,当时的印度人将四件东西带入吐蕃,这四件东西分别是“百拜忏悔经”,舍利宝塔,“六自真言”,“法教轨则”。其实这四件东西都是印度佛教密宗的东西,被称为“四宝”。而佛教正式传入西藏,是在松赞干布时期。松赞干布建立了奴隶制,藏文被创立起来。佛教被大规模、正式的传入。
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联姻就是佛教从印度和汉地两个方向传入的例子。赤尊公主带了一尊不动像的佛像入藏,而文成公主则带了一尊觉卧佛像入藏。至今,这两尊雕像分别被收藏在小昭寺和大昭寺。
随着赤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佛教寺庙开始在吐蕃兴建。寺庙壁画和佛教造像艺术丰富起来,为唐卡艺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唐卡的渊源
唐卡,《藏汉大辞典》将它解释为“卷轴画,画有图像的布或纸,可用卷轴成一束者”。巴勒在《西藏绘画》中解释说:“西藏的宗教绘画有三种,画在寺院庙宇墙上的壁画,书籍经卷的插图和唐卡。唐卡,是一种画在棉布上能够卷起来的绘画,所以唐卡是卷起的图像或画卷。然而,唐卡是垂直定位的画卷而不是水平展开的汉人所用的长卷。……西藏唐卡尊奉的是印度样式而非汉地样式。”
有关于唐卡的起源,图齐教授30-40年代在《印度-西藏》和《西藏画卷》中提出,西藏唐卡起源于印度。作为唐卡原形的绘画,在印度叫做pata,是一种画在棉布面上的宗教画。这种绘画常常用在宗教仪式中,并且信教者也可以绘制它作为善业功德的积累。关于这种布画的解释,有一种说法是迈克尔?理德利提出的:将这种布画pata作为可以移动的神像供养着,因为当时佛教传入西藏后,并没有固定的寺院用以崇拜,所以这种可以移动的神像就产生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西方艺术史界认为唐卡起源于尼泊尔纽瓦尔的绘画,这种绘画的梵语也叫pata。“绘制pata时总是使用棉布,而且用做绘画的棉布是根据画面尺寸为每幅画特别织造的,所有的纽瓦尔布画都是用树胶水彩画法完成的。直到18世纪后半叶,纽瓦尔绘画才开始使用纸做画布。”
但是这以上几种说法都只是代表着他们各自的见解,而实际上唐卡真正的渊源由于时间的久远和历史上西藏地区的灭佛活动,可以考证的文物几乎不存在了,所以要确证西藏唐卡是起源于印度的或是起源于尼泊尔还是起源于其他地方,是需要进一步考证研究的。
3. 第一幅唐卡
在藏族自身的文献记录中,五世达赖喇嘛所著的《释迦佛像记.水晶宝镜》记载,藏族的第一幅唐卡,是法王松赞干布曾经用自己的鼻血绘制的一幅白拉姆女神像。后来蔡巴万户时期,果竹西活佛在塑白拉姆女神像时,将此物作为核心装藏于此神像中。由于西藏本身地理环境的特殊化和藏民的游牧生活方式,携带佛像搬迁非常不方便,又没有合适安放佛像的地方。后来人们试着将佛像绘制于布匹上,纸张上,丝绸上,动物皮革上,用五色的彩缎拼接成边缘以替代原有的固定行式佛龛。因为,这样的方式更加能够满足游牧民众的要求,易于收藏,随时随地想要顶礼膜拜或观膜佛像,只要将唐卡取出悬挂起来接开覆在上面的面纱就可以虔诚礼佛了。这个记载与上面所述的迈克尔?理德利提出的将印度布画作为移动的神像供养的说法很接近。
自此开始,唐卡作为藏传佛教绘画的一个重要形式,便广泛的传播下来。
二、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的兴起
1. 佛教在西藏的建立的历史背景
从7世纪初松赞干布时期佛教传入吐蕃到10世纪藏传佛教的形成,这期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从最初佛教的传入到朗达玛灭佛,在西藏佛教史上称为前弘期。11世纪到12世纪,吐蕃王朝分裂,西藏地区相继出现了北部扎布让古格王系、南部拉萨雅隆觉卧王系及亚泽王系、茫域贡塘王系、西夏王系等,这一时期在西藏历史上称为古格时期。这时的西藏的唐卡艺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吸收外来营养的同时,又于本土传统相互融合,是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的早期发展和综合形成阶段。公元978年,佛教进入了后弘期。
公元13世纪起,元朝统一了西藏。藏传佛教得到高度尊崇,艺术的发展也更具规模化、群众化、作品大量的普及,唐卡的绘制也趋于精致、华丽。公元15—16世纪,西藏的帕木竹巴地方政权,是相继由帕木竹巴噶举教派和贡玛第司藏巴的地方政教合一统制的。这一事时期的文化思想更加繁荣,美术上藏民族的艺术特色逐渐浓厚。
2. 14-17世纪主要的唐卡流派
勉塘派:14世纪末,大画师勉拉顿珠嘉措早期到日喀则地区拜多巴扎西杰巴为师,刻苦钻研绘画,后成为一个技艺高超的艺术家。他在绘画艺术领域取得了很深的造诣,并根据《续部》编写了绘画和雕塑理论专著《造像量度如意宝》,从而创立了勉塘派,并传于后世。其理论专著一直是后人奉为藏族绘画艺术的经典著作。
钦则画派:形成于15世纪中叶以后,主要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创始人钦则钦莫,出生在贡嘎岗堆地区。他早期师从多巴?扎西杰巴画师门下,风格自成一体,创立了独具风格的钦则画派。
噶玛噶派: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后走向繁荣。创始人南卡扎西活佛,先后师从于贡却班丹等著名画师,在贡却班丹的门下学习勉拉顿珠嘉措画派的绘画技艺。南卡扎西用一尊用印度合金材料“利玛”制成的雕像作为绘画时临摹、写生的模特儿,并且把藏画的度量和汉族绘画上色、景物布局结合在一起。用这种画法所形成的画派就叫噶孜派,也叫噶尔派或噶玛噶派。
3. 这一时期唐卡的艺术价值
这一时期的唐卡艺术,品种繁盛,不仅有绘画形式的唐卡,而且还有刺绣,镶缎,串珠,缂丝等工艺形式和不同风格的唐卡。在构图形式上,有中心构图法,平面散点构图法,分格式构图法等。画风追求严谨、精致、华丽。最为生动的是关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倾注了艺术家独具匠心的情感,表现了人间理想化的美,在美学形式上有很深邃的象征学意义。由于这一时期唐卡绘画艺术的丰富,以及它在人民群众中传播佛教精神的重要性,使它越来越民间化,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三、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的成熟
1. 历史背景
公元1642年,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固始汗用强大的武力统一了全部藏区,支持格鲁派(黄教)势力集团建立了以五世达赖喇嘛为首的以拉萨为中心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藏族美术通过佛教美术得到了全面的提炼。这一时期是藏族美术的民族风格完全形成的时期,美术的民族性和宗教性完全融合到一起。许多的古建筑得到保护,寺院得以扩建。唐卡艺术更是以其特有的风貌成为了唐卡艺术发展史上的代表。
2. 画院的建立
在甘丹颇章时期之前的唐卡作品,都是民间艺术家绘制好唐卡后供奉给寺庙的。从五世达赖喇嘛起,出现了相当于画院的机构,唐卡创作进入了以专业组织为依托的、以提高创作质量为目的的新时期。民间的绘画或雕塑协会、画坊也相继出现。
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时,西藏有了以官方名义供养的画师组织机构,这个画师机构后来又发展成为 “拉日白吉社”,它推动了唐卡艺术的向着专业化和高水准方向发展。院内的画师都有职称,画艺最高的称为“乌钦”。技艺突出者任命为“乌琼”,为“乌钦”的助手。一般画师称“居玛”。
3. 唐卡成熟时期的艺术价值
17世纪以后的唐卡艺术出现了全社会的繁盛局面。在有的大寺院里,唐卡的数量可以达到成千上万幅,悬挂的唐卡以示了藏传佛教的庄严。“如:布达拉宫、藏东德格八邦寺,均珍藏有较珍贵的各类唐卡万余幅;大昭寺、扎什伦布寺、德格更庆寺等寺庙均藏有上千幅之多。各寺都以珍藏唐卡数量之多来召示佛事的兴盛。”并且,各个画派也得以继承,形成了新勉唐、新噶玛噶孜派等,并且在作品上都有相互影响,相互贯通的特点。
这一时期唐卡艺术的成熟,绘画技术高超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于“线”的运用。由于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频繁,唐卡显然受到了中原绘画艺术的影响,中原绘画艺术以求对“线”的把握,要让线有高度的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对情绪的表现能力。而这一时期的唐卡十分讲究对线的运用,或刚劲有力、或舒缓流利、或朴素古拙。另一方面,由于藏民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所以不仅只有寺院或社会中的贵族阶层收藏和供奉珍贵唐卡,平民百姓也要请专业艺术家绘制唐卡,并给予供奉,以寄托整个藏族人民的希望和祝福。因此,这一时期的绘画又增加了对现实生活的描述,以及百姓喜爱的历史人物题材和含有祝福和美好象征意义的题材。题材的丰富也使唐卡艺术走向全盛时期。
四、当代藏传佛教唐卡艺术的新局面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西藏废除了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人民翻身成了社会的主人。当代西藏的唐卡艺术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其深厚的传统进行延续的同时,也对新的绘画方式进行理性的探讨,在风格技巧上不拘一格,在内容题材上突破宗教题材,在审美观念上更加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意义。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美术家,他们的艺术实践对推动唐卡的发展,甚至整个藏民族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中主要的代表有:安多强巴,代表作有壁画《殊胜三界图》及《藏汉大辞典》插图500幅等。在80多岁高龄时,还创办了“安多强巴美术学校”,对传播藏族艺术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扎西次仁,他18岁时就成为了画院的专职画师,接着就获得“乌钦”的头衔。其作品留存于拉萨各大寺院、宫殿。尼玛泽仁,致力于将一千三百年的藏传佛教绘画发展成现代艺术,新藏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重要美术展览,并多次获得大奖。英国剑桥和美国国际人物传记中心把他选入《世界最著名五百名人录》和《二十世纪最杰出贡献人物传》并授予金质奖章。格桑益希,自幼受藏传佛教美术熏陶,致力于探索藏族绘画风格的创新,作品《吉祥路》、《雪域圣火》等,为藏族绘画的创新作出了积极的探索,《藏王松赞干布》、《莲花生大师》等作品,多次获得各种奖项。
参考文献:
[1]谢继胜著.西夏藏传绘画黑水城出土西夏唐卡研究[M].河北教育出版社,P280.
[2]意大利东方学家、藏学家.
[3]谢继胜著.西夏藏传绘画黑水城出土西夏唐卡研究[M].河北教育出版社,P294.
[4]西藏分为三部分:阿里,在最西部;后藏,在中部,首府为扎什伦布寺,班禅所在地;前藏,在东部,首府为拉萨,是西藏地方政府所在地,也是达赖居住的地方.
[5]康.格桑益希著.藏族美术史[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P387.
出自: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 2009年7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