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天台山伍龙寺
平坝天台山伍龙寺
史继忠
去到平坝县天龙镇,举目望去,便见一座孤峰耸立在田野中。山势陡峭,南、西、北三面有如刀削,高不可攀。山顶一平如砥,没有峰巅,像是一个平台突兀插入天际,故名“天台山”。
这是一座地道的石头山,山上缺土,但却是灌木丛生、古木葱茏,藤萝倒挂。明朝万历十八年(1590年),广顺白云山僧人来此开山,在山顶修建伍龙寺,是一座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刹。古刹犹如一座石头城堡,四周的墙体均用石头砌筑,高大、厚实的石墙与山崖浑然一体,仿佛是山体向上延伸,分不出哪是山崖哪是墙,使天台山更显得高峻、挺拔。它与山下的天龙镇与平坝、安顺一带的石头村、石头寨、石头城堡在风格上是一致的,共同组成一个奇妙的石头世界,成为耸立在喀斯特地貌上的一群巨大雕塑,蔚为天下奇观。古建筑家来此考察,大为惊讶,认为它在布局和构思上天下无双,堪称山地石头建筑的杰作,被誉为“隐藏在深山中的明珠”,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面陡峭的天台山,唯南面有路可以攀登,可谓是“自古天台一条路”。山腰层林环绕,悬崖上刻有“大观在上”四字,提示人们“好景就在上头”。上山需过四道山门、两个月台。佛寺均有山门,实际上是三个门,中间为“空门”,两边是“无作门”和“无相门”。因为这里地势狭窄,不便三门并开,于是建筑家便作变通处理,将三门分作三处,布置在上山的道路上。
第一道山门在山腰,门楣上题有“黔南第一山”几个大字,算是这组建筑的前导。往上是第二道山门,牌楼式的门上有“天中之天”四字,把人一步步引入天台胜景。入门后有一座石筑的小月台,台前的云龙浮雕若隐若现,上有古松倒挂,玄妙极了。第三道为拱券门,门上有“八仙过海”浮雕,但刻的却是“印中禅院”四字,有点非佛非道。石门旁边有一副点景的对联,上联是:“云从天出天然石峰天生就”,下联是:“月照台前台中胜景台上观”。处处扣紧一个“天”字和一个“台”字,又无处不显示出这天台山的胜境。在第三道门的后面又有一个更大的月台,石壁上镌刻的是:“天山风云骤,台前色相幽。山深忘世界,寺古别春秋”。仿佛在暗示人们,来到这里便进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清幽世界。第四道拱券门上,刻有“清静禅院”四字,下面便是“伍龙寺”的寺名。
伍龙寺虽说是庙宇,但外观上俨然是一座石头建筑的城堡,与上山的四道关隘互相呼应。因为这里的佛教先到,所以按佛家的规矩建“寺”,但后来道教也把它当作“洞天福地”,在寺中修建了玉皇阁。佛寺与道观合为一体,成为似佛非佛、似道非道、亦佛亦道的古建筑。为了使城堡与山体一致,建筑师独具匠心,有意将山崖的缺失部分补平。寺前的山崖上,原有一条长长的石缝,修建时用砂石将缝大致填平补齐,然后把石墙砌在悬空的巨石上,前面提到的小月台和大月台,实际上是利用山体的凹进部分略加砌筑,利用平台后的石壁作题刻浮雕,使之与山体保持天然一致。
山顶的平面并不规整,近似一个三角形,而且中间略高,前后稍低。可进入寺内,布局却很规整,而且主体建筑均布置在中轴线上,这又是它在建筑上与众不同之处。寺庙是一个前后两进的四合院,前院为佛寺,后院为道观。佛殿就地垒起一个平台,有石阶上下,殿前的两根大柱立在两个大石狮背上,显得巍峨、宽敞、壮观。佛殿两边各有三间厢房,但仔细观察,一侧地面宽广,另一侧则很狭窄,实际上是在一块三角形的地面上修建规整的四合院。建筑师的巧妙,就是在狭窄的一端建起两间厢房,不足部分则修一假壁配成三间,保持对称的格局。后院的主体建筑是三重檐的玉皇阁,右侧为关帝殿,左侧为祖师殿,虽然它的地势比佛寺要低,但因道观为两层阁楼,正面看去反而高于佛寺,显出层次感。前院和后院的侧面,利用山崖修建一条“天街”,直达山顶。“天街”修在悬崖峭壁上,正是:“云铺飘渺最高峰,石蹬通天更几重。曾约同游孤顶寺,今来独听一声钟”。
最高处是一个“望月台”,似可“九天揽月”,有“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之感。俯瞰台下,万丈深渊,令人心悸。极目远眺,只见四周山峦起伏,又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是巧夺天工。
出自: 《当代贵州 》 2007年16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