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佛教圣境——天柱山三祖禅寺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圣境——天柱山三祖禅寺

  三祖禅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内天柱山上,南朝时属庐江郡。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在中国的一个大发展时期,尤以梁武帝时期为最盛。梁武帝对佛教信仰甚笃,影响所及,沿江各地皆盛行佛教,僧寺众多。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咏的就是这时的盛况。三祖禅寺即在此时开山建刹。

  禅宗三祖驻锡山谷寺

  齐梁之交,达摩法师渡海将禅法带到中国,被誉为中国禅宗初祖。达摩与梁武帝萧衍应对不契,于是一苇渡江,来到北魏少室山五乳峰石洞面壁9年,参禅打坐、伺机传法。后遇慧可“断臂求法”,达摩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禅法、衣钵传给慧可,慧可因此被尊为中国禅宗二祖。

  僧璨(公元510年—606年)被称为禅宗三祖。他到二祖慧可处请开示佛法的典故,见于《祖堂集》记载:北齐天保初年(公元550年)有一居士,不言姓氏,年逾四十,到二祖慧可处请开示佛法。求曰:“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为我忏罪。”慧可说:“把你的罪对我说,我为你忏。”来者沉思片刻说:“我还说不出我的罪究竟在什么地方?”慧可说:“我已为你忏过,你最好皈依佛法,出家僧住。”居士说:“今日见到和尚,已知自己是一个僧人了,但不知何为佛法。”慧可说:“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居士领悟地说:“今日始知人的罪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在于其心,佛法也是如此。”慧可闻言,十分喜悦,深器来者,即为剃度,高兴地说:“是吾宝也,宜名僧璨。”

  这一年的3月18日,僧璨在光福寺受足具戒。后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僧璨随二祖慧可南遁隐居,往来于司空山和皖公山(今天柱山)之间长达15年之久,后接衣钵,是为禅宗三祖。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僧璨正式驻锡山谷寺(今三祖禅寺),公开弘扬禅法。

  在禅宗发展历史上,僧璨是一个重要的坐标。禅宗初祖达摩在南朝时将禅法带到了中国,当时人们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时,人们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时是有信有修。他对禅宗的汉化改造发展,有几个明显的表现。其一,变面向达官显贵为面向下层群众。佛教初入中国,信仰接触者多为贵族,僧璨改变靠上层弘法的方略,变为在村夫野老中随缘化众;其二,变在都市城廓建寺院为在深山僻壤布道场;其三,变居住无常的“头陀行”为公开设坛传法;其四,变“不立文字”为著经传教。禅法初传,有“不立文字”之说,主张静坐安心渐悟法门。僧璨在公开弘法的同时,精心著述《信心铭》。《信心铭》以诗体写成,146句,四字一句,584字,从历史与现实,祖师与信徒、教义与修持的结合上,阐明义理,大开方便,应机施教。有人称《信心铭》是中国禅宗史上第一部经典,为禅宗以文字总结其修习经验开创了理论先河。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支派,自达摩西土东来,二祖慧可断臂求法,传至僧璨,方使之中国化,畅行于世,成为汉传佛教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之一。

  因三祖而得名“三祖禅寺”在山谷寺的历史上,还流传着一个三祖僧璨为四祖道信解缚的“公案”。

  佛教典籍记载,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沙弥道信来到皖公山山谷寺,礼谒三祖僧璨,求曰:“愿和尚慈悲,为我解缚。”三祖问:“是谁将你缚住了?”道信答:“无人缚我。”三祖僧璨大师又问:“既无人缚你,那你又求何解缚?”道信闻言大悟,后又随三祖修学九载,接法是为禅宗四祖。

  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三祖大师说法时合掌立化。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舒州别驾李常取僧璨的遗骨火化,得到五色舍利300粒,用其中100粒塑造三祖像,又拿出自己的俸禄,为其建造一座三祖舍利塔,把三祖的塑像放置于塔的底层。

  唐乾元元年(758年,)肃宗李亨赐山谷寺名“三祖山谷乾元禅寺”。公元772年,唐代宗李豫谥僧璨名“鉴智禅师”,赐三祖舍利塔名“觉寂塔。”后来,寺院和塔多次被毁和重修。现在的塔,塔宫里珍藏有三祖百颗舍利子,唐代的塔基、宋代的塔刹、明代的塔身。宝塔为楼阁式塔体,砖木结构,飞檐翘角,斗拱相乘。塔为5层,外旋中空,螺旋而上。每层4门相对,两虚两实。游人登塔,常被虚实所迷。塔顶置有相轮,由8条碗口粗的铁链牵制,链上系有400余只风铃。风吹铃动,叮当悦耳。

  三祖禅寺变迁

  北宋时期,三祖禅寺的香火达到鼎盛时期。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舒州山民柯萼遇一老僧指点,于万岁山(今天柱山风景区的玉镜山)古松下掘一石篆,上镌南梁高僧、三祖禅寺开山祖师宝志手书“圣祚绵远”四字,进呈于朝。太宗赵光义为此石篆取名“瑞石”,并遣使至舒州三祖禅寺,颁诏臻谢,谥宝志名“宝公”,赐号“道林真觉禅师”。

  宋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三月,为给仁宗赵祯增寿,朝廷选舒州三祖禅寺为道场,建“资寿宝塔”一座,并赐佛牙舍利,监藏于塔座之下。同期,三祖禅寺也高僧辈出,宗风大振。时有“禅林谁第一,此地冠南州”之誉。

  此后,三祖禅寺几经损毁,历经沧桑磨难。南宋末年,元兵南侵,寺院被毁,直至明朝中叶,方得以重建,史称中兴。明末再毁,整个清朝时期乃至民国,仅得以维持香灯不灭,呈衰败状态。

  1979年后,历经近30年的建设,寺院整体结构得以逐步恢复。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佛教塔寺
下一篇:佛教胜地翠峰山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