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阅尽千年兴废
古塔阅尽千年兴废
姚伟 谷武民
“黄尘清水三山下,变更千年如走马。”正如李贺这句诗所言,千年以来,唐河县数度兴衰,数度发生沧海桑田般的巨变,宋代的建筑已全部无存,元明清各代建筑也建了毁,毁了建,不断更换容颜,只有这座古塔穿越千年时光,阅尽人世沧桑,孤独地守望着这片土地。
对于后来的每一代唐河人来说,高度无与伦比的泗洲塔,是他们自有记忆以来就熟悉、仰望的建筑物,在潜意识里,一代代的唐河人把这座古塔当做故乡的象征,将对故土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倾注到这座塔上。如当地文史研究者申光亚所说:“唐河人出游他乡异地者,无论显达与芸芸,回忆故土时,无不首先想到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久居北京,偶尔见到家乡人,会首先问到这座塔,年逾九十时,冯友兰忆及儿时登塔,棉靴被卡在塔阶磨凹陷的坑里的情形,仍觉历历在目。
很多久别故乡的唐河人,在重返故乡时,远远看到泗洲塔,游子之思就会涌上心头,激动情绪难以抑制。著名作家田中禾在《我心中的泗洲塔》一文中,就曾这样回忆这种感受。那是1962年,他与母亲一起重返故乡,临近县城时已是黄昏时分,“尘烟里蓦然冒出一截枯树似的黑色影子,在天与地的浑蒙中兀立。母亲用肩膀碰我一下,低声说:‘塔。’我俩一齐伸长脖颈,透过车窗外迷离的暮色盯着泗洲塔伟岸的影子,随着车奔驰移转身体和视线,握着母亲的手,很久很久,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母亲的喉间响着异样的嚅动,热泪立即模糊了我的眼睛,哽咽在胸中起伏。”
这样的心情,对外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而对唐河人,却是再自然不过的情绪。
北宋往事,早成历史云烟,这座塔却是那次唐州复兴留下的最大遗产。泗洲塔不是为赵尚宽等人而建,但恰好成为对他们最好的怀念。
泗洲塔记忆繁华岁月
赵尚宽在唐州任职五年,随后调往他处,一位名叫高赋的官员被任命为唐州知州。应该说,当时的唐州是幸运的,这又是一位极有作为的地方官,后来《宋史》将他与赵尚宽一道收入《循吏传》。
“循吏”是古代对清正廉洁、政绩卓越的官员的称谓,自司马迁首创《循吏列传》后,《循吏传》成为历代史书不可或缺、光彩动人的组成部分。史家对循吏的选择标准极为严格,《宋史·循吏传》只收入12人,赵尚宽、高赋都跻身其中,足见他们治理唐州政绩之突出。班固说,循吏“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也就是说,循吏之好,好在一心“为民”,时时处处为百姓“兴利”,并竭力“富之”,让其过上富裕生活。以此标准看,赵尚宽、高赋被列为循吏,都是实至名归。
高赋接任后,沿着赵尚宽开辟的繁华之路继续前行,《宋史》说,高赋“徙唐州,州田经百年旷不耕,前守赵尚宽垦不遗力,而榛莽者尚多。赋继其后,益募两河流民,计口给田使耕,作陂堰四十四”。赵尚宽为复兴唐州,不遗余力地努力了五年,但百多年的荒芜,不是五年时间就能全部改变的,唐州“榛莽者尚多”,高赋继续兴修水利,招募流民,政绩卓然。三年任期满后,他也像赵尚宽一样,被破例留任,并且“再满再留”,在唐州干了八九年。在他卸任时,唐州耕地增加31300多顷,户增11380,每年税收增加22257缗。皇帝专门为他下诏褒谕,“宣布治状以劝天下”,这份诏书是王安石起草,后来收入《临川先生文集》:“召杜(指西汉召信臣、杜诗)南阳,世称循吏。其亡久矣,朕尚思之。卿招怀饥流,垦辟荒梗,缮修陂 ,绩效具昭。前人之良,何以逮此?阅奏赞美,不忘于心。”这评价,大约是皇帝能给臣下的最高赞誉了。
高赋之后,苏涓继任唐州知州,此人史书无传,但其兴修水利之功也很卓著。他“委陈实修于唐州造虹桥,架过河道,引水入东召渠,灌注九子等十五陂。则二百里之间终冬水利均浃”。
在朝廷的鼓励支持下,唐州连续出现三任能力卓著、事业心强的官员,使该地走出百多年的衰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该地农业迅速复兴,人口迅速增长,并因此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和水陆交通的发达。从而出现全面的振兴,成为全国瞩目的繁华大州。至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唐州已有主户21758,客户11243;到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唐州已拥有89955户,超过唐代唐州最高户数的两倍,成为全国知名的上等州郡。就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中,规模宏大的泗洲塔得以兴建。
泗洲塔原是菩提寺内的建筑。菩提寺大约始建于晚唐,因唐州凋敝,该寺原来规模甚小,随着唐州经济的复兴,和尚们也燃起勃勃雄心,决心大举化缘募捐,扩建寺院,以宏大的建筑,展现佛法的庄严神圣。
扩建后的菩提寺拥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等大型建筑,而最宏大的建筑,就是泗洲塔。关于泗洲之名,有人说是当年淮河下游的泗州发大水,淹死很多人,有高僧哀怜溺死的鬼魂无所凭依,因此招游魂聚集此地,建塔以镇之,消禳灾殃。唐河文史研究者申光亚先生认为,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泗州与泗洲,尚有一字之差,且招游魂于千里之外,显然荒诞不经。据文物专家考证,当初募资主持修建该塔的高僧法名泗洲和尚,泗洲塔当因此得名。
菩提寺扩建后,很快名声远扬,后来曾被誉为“豫南第一名寺”。泗洲塔则另有一段奇景,塔顶不定期会出现烟雾,有时呈蘑菇状团聚,有时轻纱般随风飘荡,丝丝缕缕,环绕不去,“古塔凌烟”成为旧时唐河“八大景”之一,为人津津乐道。“古塔凌烟”近些年还出现过,一次在1990年农历八月十五,间断7天,每次半小时左右;一次在1999年农历正月初二,上午九点多,烟雾绕塔弥漫。至于该景观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