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津寺的名称由来
觉津寺的名称由来
□范成泰
清江浦在明清五百余年中,一直是黄、淮、运河道治理中心,是“南船北马”的交通枢纽,随着封建文化的发展,宗教文化也相当发达。据调查,在原清江浦范围,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各种宗教的活动场所,如:寺、庙、观、坛、堂等不下200余处。直到建国以前,仅闻名于世的佛教寺庙,就有普应寺、慈云寺、觉津寺、诞灯寺等六大寺。
觉津寺位于里运河北岸的圩门外,从今天的圩北路南行至运河边,沿着原越河街一直向东行,离原东圩门外的铁路头(老的扬清公路转弯处),这里俗称臧家码头。觉津寺的遗址,在码头西约50米。觉津寺,又名檀度寺,民间俗称龙坛寺。建于明万历年间,寺内有水漂韦陀像,殿角有石刻吴道子漂海观音像,殿中又有旃檀佛瑞像,称为觉津三宝。过去,寺中佛事活动繁忙,香火旺盛。清宣统元年(1911)建成的杨庄、西坝至运河边的小铁路,绕觉津寺东墙外,1928年小铁路拆除,后铁路的路基被改建成清江浦到扬州公路,称扬清公路,今天的淮海东路直到臧家码头的铁路头,是该公路市区一段。两淮路建成后,由水渡口至铁路头的路基沦为一段小道。
传说,清朝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曾临幸过该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南巡,十月二十日到达清口(今淮阴区马头镇)天妃闸登岸,视察高家堰等河工后,又去江宁、苏州等地巡视。十一月从江南回鸾,到臧家码头登岸,再坐轿经陆路,再去清口视察河工。登岸后,见到码头不远处,有一座寺庙,雄伟壮观,随即去庙中看看,进门时并未留意庙门顶端的匾额,即进了山门,方丈闻言皇上驾到,即慌忙率领僧众跪接圣驾。此时康熙正抬脚行进,即问方丈庙名,方丈平时也习称龙坛寺,心想皇帝是真龙天子,若报龙坛寺名,意为龙钻入坛中,怕触怒圣驾而遭至杀身之祸,慌乱中看皇上抬脚将落地,慌乱中答道,万岁“脚勤”。皇帝误听为觉津寺,康熙随即命笔亲赐匾额“觉津寺”。十一月十日,康熙皇帝又巡视了高家堰(洪泽湖大堤)的武家墩等险工后,十一日即启驾回京。觉津寺,因系皇帝的赐名而名扬海内外。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