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千年古刹经久不衰的秘密——揭秘隆山(下)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千年古刹经久不衰的秘密——揭秘隆山(下)

  ■见习记者 林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隆山寺全景 孙凛/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市民参观隆山寺 林晓/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雄宝殿 孙凛/摄

  峰顶浮图第几重,四天尘界尽虚空;县居岛屿萦回处,海在烟霞叆叇中。

  浴水垂盘晒谷日,轰雷鼙鼓怒涛风;蓬莱咫尺兰干底,平步长桥跨玉虹。

  读着宋代诗人李思衍《隆山塔院》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700多年前隆山寺周边的秀丽风景。

  当我们走在隆山寺石板路上,可能会一不留神就踏进当年诗人所描写的情景中,只是物换星移,“峰顶浮图”(代指隆山塔)依旧,可“四天尘界”(代指隆山寺)已移建至半山腰。

  本期,我们将讲述隆山寺的故事,以及离隆山寺不远的杨府庙、隆山宫。

  寺因山得名

  山有寺闻名

  初夏的清晨捎带着缕缕雾霭的阳光,透过茂密树林投下片片光斑。记者沿着山间的一条石板路拾阶而上,在一个迂回曲折处,找到始建于北宋的寺院——隆山寺。李思衍所写的《隆山塔院》就是隆山寺前身。

  在隆山寺大雄宝殿的一片香烟缭绕之中,记者见到这样一幅对联:自开宝而创法乳长流教演天台静修为泰斗,依文峰而筑骚人雅集缘交玉海诒让乃宗师。据隆山寺住持、市佛教协会会长释了证法师介绍,这幅对联是纪念儒学大师孙诒让与佛教天台宗静修法师的。

  据释了证法师介绍,清末,隆山寺是佛教名宿晓柔法师的驻锡道场,民初为天台泰斗静修法师修学处所。静修少年出家,驻锡隆山禅寺,撰著《教观纲宗科释》,太虚大师誉他是当代天台宗泰斗。谛公之皈依弟子有袁世凯、黎元洪、王一亭等十万余人,是传承天台教观三十四世祖师。

  那么,这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隆山寺还藏着怎样的别致景色呢?记者采访了市图书馆顾问陈正焕。陈正焕翻开《瑞安唐宋元明诗词集》,告诉记者,除李思衍《隆山塔院》外,还有多首描写隆山寺美景的诗文。明代诗人胡褒的《裕庵存稿》所记载:不须更觅蓬莱境,此地行观即是仙。描写的就是当时隆山寺的景致。

  胡褒的诗大意为,到了隆山寺就是仙境了,不必再去寻觅其它胜地。诗词虽有夸张,但表达了当时诗人惊羡美丽景色的心情。正如陈正焕所说,寺因山得名,山有寺闻名。

  隆山寺周围处处是茂密树林。“1996年,这里曾成片种植女贞和香樟树,还有桂花、枫香、乌桕等树木”。释了证法师说,“这些植物都是在原有自然植被完全破坏后的荒坡裸地上人工造林形成的,现在,树丛春季的新叶红花如云,夏季树荫华盖、清凉宜人,秋季桂花浓香,隆山寺周边可谓是移步成景。”

  千年古刹再现新韵

  在隆山塔下,释了证法师指着塔前一方空地说:“以前的隆山寺就建于塔边,座南朝北,面对着老城区和万松山方向。”

  据《瑞安民国县志》记载,隆山塔院建于北宋开宝八年(975),隆山塔建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塔比寺院迟建整整132年。“寺院和塔建造的规律,一般是先有寺后才有塔,隆山寺和隆山塔的建造也是如此。” 释了证法师的话印证了《瑞安民国县志》的相关文字资料。

  “宋朝寺院命名,一般以‘院’命名,比如周湖村宋代的‘观音院’,明清时改名‘观音寺’,隆山塔院也一样,后发展为隆山寺。”释了证法师向记者讲述了隆山寺历史,“自北宋初建后,曾经多次毁坏。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隆山寺毁于倭寇入侵,那次是破坏最严重的。”

  在沈克成先生所著的《温州历史年表》中,记者发现这样一个史实,即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温州、瑞安一带抗倭战事频繁,“倭儿贼”(民间对倭寇的蔑称)所到之处,皆为焦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造成人员死伤、财物损失、房屋被焚等,老百姓惨遭屠戮,流离失所。连古代温州惟一奉旨敕建的书院——瑶溪贞义书院也未能幸免。同年,隆山寺也惨遭此劫,最终毁于兵火战乱之中。

  在明嘉靖后200年左右的时间里,隆山寺历史记载一片空白,直到清乾隆间(1736-1795)开始重建,民国十四年(1925)又经修箿,当时的寺院规模有五间二进院及旁舍20余间。

  玉海文化研究会会员项永森老人今年89岁。据他回忆,青少年时期,他常到隆山寺游玩,隆山寺的大铜钟挂在大雄宝殿内左侧,每逢早晚,寺院内大铜钟撞击声宏亮,连远至莘塍九里,飞云江南岸等地均能听到钟声。那时,钟声还曾是瑞安城区百姓作息讯号,到上世纪1950年代,大铜钟在“文革”期间被毁。

  1994年,释了证法师眼见曾经的高僧道场面目全非,不禁感慨万千,发愿修复。经政府部门和民众鼎力相助,重新选址于隆山山腰,寺院以隆山塔与飞云江南岸胜菜池山主峰,构成中轴直线,倾山势龙脉逐幢升高,兴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等主体建筑,依山伴水,坐北朝南,左右建造钟鼓楼、地藏殿、伽蓝殿、僧寮、斋堂、客堂、方丈楼,均仿造古建筑。前坚九龙石碑,后造藏经宝阁,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如今,隆山寺晨钟暮鼓,般若声喧,僧侣若流,香客如云,700多年前的古刹重现新韵。

  站在隆山寺山门前远眺,海天沧溟空阔,飞云江江岸风光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声声的江潮声和着梵音,激荡着清高的空门气息。

  记者手记

  此次采访隆山,记者曾多次登上隆山,深感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古迹与人文故事,是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当记者完成此文搁笔时,隆山绝妙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仍萦绕在思绪深处,挥之不去。

  除《揭秘隆山》上、下两期文章中所提及的隆山庙会、武术表演、隆山寺、杨府庙、隆山宫等外,隆山上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隆山东麓的玉泉洞,山南的新井、月井,山脚的阿翁井、阿婆井(又称百步井)等。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