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修心养性>>正文内容

茶是木中大丈夫----生命有根之八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7日
来源:陈敏博客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茶大雅大俗。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情场,染几分脂粉气……  

  上篇讲述了今日之茶非古茶,茶毒从何而来;这篇讲讲何为好茶以及茶道。

  曾为此赋诗一首:“喝茶之事,人人会得。然品物流形,人文之际,鉴别之裁,圣化神功,在于悟性。故曰:从来名士能品水,未有高僧不斗茶……一沙一世界,一乡一茶仙。”


  戒茶还是喝茶?

  好茶珍鲜馥烈,必有七个要点:产地务正,择时务准,选料务纯,工艺务专,火候务足,气韵务究,开汤务俭。还有三个标准:不利尿,不伤胃,不失眠。

  好茶不利尿。

  很多人喝茶,老要上厕所。这很可怕。利尿就是细胞脱水, 细胞渗出物增加,逐渐蔫掉,进而血液粘稠度增加, 导致高血粘稠度进而高血压。同时还增加肾脏负担,加剧老化。喝好茶并不如此,喝了几斤,也会像平时一样,小便次数并没增加。茶水到哪里去了?摸一下后背,一片潮热,头发根也微微湿了,但不会大汗淋漓。不管冬春都是这样。这叫升督提阳,还精补脑。说个典故:汉代有一个江湖派别天道教,擅长喝茶。段位越高的长老,小便次数越少,比肾气,也比内功。好茶利肾嘛。

  好茶不伤脾胃正气。

  《黄帝内经》记载:胃气升,百病除。胃气等于生命力。伤胃气等于伤全身。好茶护胃,养胃。一泡好茶,在最饥饿时喝下去马上就有能量。哪怕一天不进食,吃喝好茶也能充满生机。好茶还能帮助消化,再油腻也不怕。如果一泡茶空腹喝下,觉得搜肠刮胃,很不舒服,就要当心。这种茶会让人越喝越虚,胃疼,反酸,长期喝下去胃肠都会萎缩。说明茶毒素阻塞肠胃血管,影响血液代谢,减弱吸收能力。发酵过的东西本来就有湿热,湿热蕴藉,就会产生痰症,便秘、肠炎、痛风等慢性病……福建早期一批茶友都有此症,怎么对治?简单一个“戒”字,不喝毒茶。

  好茶不失眠治失眠。

  茶不是兴奋剂,兴奋剂是毒茶。茶的重要作用就是打开末梢神经、血管,促使这些末梢通道畅达。科研表明: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提神益思。茶叶咖啡碱含有天然蛋白质茶氨酸,可以防止咖啡因的副作用,如血压上升、头痛和乏力等。这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其实是双向性的,神经衰弱可变强,亢奋可平静。神经的强弱与睡眠并无直接关系。前几期也说过,失眠是果,源于缺氧。

  很多人从茶叶的成分来写去其功效,如果这样,一个苹果、一支烟、一粒狗屎就能治百病,因为其中也含有很多有益成分啊。好比养一辈子马你是马夫,而研究一下马尾巴的功能,就成了专家。研究茶叶,当从整体,不能如此“专家”。

  是毒草还是茶药铺?

  极品的好茶,具有不可思议的药性。这种茶具备五行,可以借助水,遁入人体所有器官角落。自然界能具备五行的东西很少,生命力都极其旺盛。上千年的茶树,会具有金木水火土五种颜色。花是黄色,属土;叶是绿色,属木;茶叶的芽是白色,属金;芽心是红色,属火。树干是黑色,属水。

  这种茶树如果生长在自然条件很好的地方,主根跟着地脉在走,会不断吸收优质微量元素,上面的树冠有多大,下面的根系就有多大。如果旁边是毒草,它也吸毒。旁边是药草,茶树就成了药草铺。据记载,四百年以上的茶树才有保健价值,八百年以上的茶树才有药用价值。茶加药物,好者更好,毒者更毒。

  中医三大药引,就是麝香,酒,茶。而茶叶对人的根本功效,是通过水,而非所谓五百种成分。《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生命就是水体, 人体中水无处不在,水能进入人体最深的部分。

  人体是有保护屏障的,任何一个器官都遍布着许许多多的微细血管,最细的仅2微米,最粗的也不过100微米,平均直径只有3.5微米,刚好可以通过一个红细胞。红细胞还得学会“缩骨术”,表皮光滑,圆润饱满,才能自由出入;如果已经变异畸形、干瘪灰暗,很难抵达毛细血管末端,就会造成微循环下降。微循环障碍是百病之源,一方面氧气和营养供应不足,另一方面排毒不畅,就好像秧田的水渠被堵塞,禾苗怎么生长?风湿病,肾衰竭,都是寒毒积累,末梢血管萎缩,再好的药也进不去。

  人体衰老的过程,就是毛细血管逐步被堵塞,好比水垢越来越多,自我活埋。你看看住上几十年的老房子,不好好清扫是不是很脏?

  好茶能够打开末梢血管的末梢神经,清洗最细微的肮脏管道,清除病灶。

  茶是能伸能屈的木中大丈夫

  如何喝茶?茶不过是烧火点茶,其中却自有深意。现代人发明“108式茶道”,但本质上也是茶艺,讲究茶具之美,泡茶姿态之正,都是“术”的范畴。

  中国茶道源远流长,文化背景不同,形成四大茶道流派。贵族茶道生发于“茶之品”,旨在夸示富贵;雅士茶道生发于“茶之韵”,旨在艺术欣赏;禅宗茶道生发于“茶之德”,旨在参禅悟道;世俗茶道生发于“茶之味”,旨在享乐人生。

  但茶道都强调“道法自然”,分为物质、行为、精神三个层次。

  物质上,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产出好茶。

  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要以自然为美,以朴实为美,动则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绝无造作。

  精神方面,返朴归真,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清静、恬淡、寂寞、无为,升华到“无我”的境界。

  吃茶去,原本是一句偈。有和尚拜访赵州禅师,禅师问:“以前来过吗?”对方来没来过,赵州都是一句:“吃茶去。” 南怀瑾说三妙:第一是兵法诡异之事。第二是诗人偶得妙语。第三就是赵州的接引手法。赵州根据当时当境,让人突然悬空,顿悟发现。吃茶去,就是破人的执着心,一念结束,下念未生,正是一念断处的了了灵知。他用不相关的语言,把你引到此处。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准备喝茶时,内心需要安详宁静,完全专注地焚香、煮水、涤器等等,若将尘世喧嚣带到茶室,散乱、这碗茶是没有味道的。日本说“茶人孤独”,正是让人在喝茶中静心、清志,把烦恼摒弃,留下自在、平常之态。

  茶大雅大俗。进入世俗社会,行于官场,染几分官气。行于江湖,染几分江湖气;行于商场,染几分铜臭;行于情场,染几分脂粉气;行于社区,染几分市侩气;行于家庭,染几分小家子气。

  茶的历史也可圈可点。唐代,茶叶沿丝绸之路输往海外,打开外交局面,都城长安能成为世界大都会,茶也有功劳。文成公主和亲西藏,带去了香茶,从此藏民饮茶成为时尚。明代,朝廷将茶输边易马,作为杀手铜,茶成为重要的政治筹码。清代,左宗棠收复新疆,趁机输入湖茶,茶又变成一项固边的经济措施。

  当今之人喜欢以茶送礼。所谓“一杯茶,一包烟,一张‘参考’看半天”。不喝茶,何以遣有涯之生?茶道虽清雅,茶礼却势利,种种变换,皆在人心。

  茶在商场,也别有洞天。在广州,“请吃早茶”是商业谈判的同义语。推杯换盏,虽无酒香,却有茶醉,边饮边谈。讨价还价,暗中算计的商场厮杀,在袅袅茶香里终告结束,倒多了一缕诗意。

  茶入江湖,便添几分江湖气。江湖各帮各派有了是是非非,不诉诸公堂,请双方老大出场,在茶馆喝茶,能挣得一方和谐。

  茶已成为俗物,日行必需品。客来煎茶,联络感情;家人共饮,同享天伦之乐。有博友写道:

  “茶道进入家庭,贵在随意随心,茶不必精,量家之有;水不必贵,以法为上;器不必妙,宜茶为佳。富贵之家,茶事务求精妙,夸示富贵、夸示高雅,不足为怪;平民家庭纵粗茶陶缶,只要烹饮得法,亦可得条趣。茶不孤傲怪僻,是能伸能屈的木中大丈夫。”

  茶中有官气、有霸气、有匪气、有江湖气、有市侩气、有脂粉气、有豪气、有小家子气。喝茶时忘掉自己的肉身,忘掉自己的聪明,能让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境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