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五福文摘>> 身心灵>> 修心养性>>正文内容

《牧牛图颂》讲解——南怀瑾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09日
来源:网络汇集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编者按】在佛典中,以牛作喻者甚多。如《阿含经》中有牧牛十二法,唐宗意禅师著有《牧牛十诗》,宋师远大师著有《十牛图颂》,《放牛经》中有比反十一事,《五灯会 元》中有福州大安禅师拜见百丈怀海禅师时以牛比佛性的问答。《景德传灯录》记马祖问石巩:汝在此何务?答曰:牧牛!同书记长庆懒安称自己在沩山三十多年不学沩山禅,但牧一头水牯牛。这些牧牛公案后来逐渐形成图卷,并由许多禅师依据图卷作成偈颂,从而成为图文并茂的禅门心法著作。

  在中国流行最广的牧牛图颂有二种:一为廓庵禅师所作,一为普明禅师所作,此二图和颂词都不相同。

  普明禅师生卒年不详,但从万松行秀禅师(1166—1246) 《请益录》中“太白山普明禅师颂牧牛图十章”的记述来看,当是宋代僧人。

  南怀瑾先生以修息法门作为例子,说:“我们的情绪妄想,就是这一条牛;你的牧童是什么?就是意识;你的绳子是什么?就是气,出入气,安那般那。”


鲁迅和牛

  现在给你们讲这一条牛了,这是禅宗渐修的心地法门,《牧牛图》是普明禅师的作品。什么是牛?鲁迅有两句诗很好:“横眉冷对千夫指”,他当年在上海写文章, 大家指着骂;他“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己低头做一个牧童。我对鲁迅觉得马马虎虎,但这两句诗蛮有意思,可以看出来吧,他满肚子怨恨之气。横眉,气得眉毛都 立起来,冷冷的,你们骂我就骂我,格老子我才不怕你们骂,阿Q的精神,宁可做一个小牧童。这是讲与牛有关的诗。算不定将来国内年轻一代,出来一位好诗的人。鲁迅这两句是好诗。

乱跑的牛

  《牧牛图》讲渐修法门,我们的心念就是一条牛,乱跑。这个图在明朝禅宗很有名的,当年是木版的画,日本人更捧这个《牧牛图》。一条黑牛,发疯一样到处跑,这个牧牛的小孩子拿着绳子在后面追。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这个心,思想情感就是这一条黑牛,到处乱跑。这个牧牛的小孩拿绳子在后面追不上,拴不住。我们打起坐来心念第一步就是这样。他写了四句诗:

一 未牧
  
狰狞头角恣咆哮
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
谁知步步犯佳苗



  “狰狞头角恣咆哮”,牛的那两个角,威风得很,我们形容一个人很聪明,就是头角峥嵘。恣是放任自己,咆哮是发脾气乱跑乱叫,到处吹牛。“奔走溪山路转 遥”,这一条牛在山上田地里乱跑,越跑越远,我们的情绪妄想就是这一条牛。“一片黑云横谷口”,天黑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第四句话是自己的反省,这个 妄想情绪到处乱跑,“谁知步步犯佳苗”,自己把善良的根都扯断踏平了,挖了自己的根,好的种苗都不发了。这是《牧牛图》的第一步,就是我们打起坐来,平常 情绪思想乱跑,想了很多的花样,要做这个,要做那个,或者要做生意发财,要做官,都是妄想在乱跑。这个题目叫“未牧”,拴不住自己的妄想心念。

把牛套住

二 初调
  
我有芒绳蓦鼻穿
一回奔竞痛加鞭
从来劣性难调制
犹得山童尽力牵



  第二步我们只好学打坐,自己观心了。十六特胜讲“知”,知道了,犯了错误,要把这个心拉回来。“初调”,总算找到了思想念头,把这个乱跑的思想拴住 了。 “我有芒绳蓦鼻穿”,拿个绳子把这个牛的鼻子套进去。现在我们用佛法的修出入息,用这个气;呼吸这个气是条绳子,把心性这个牛套进去。“一回奔竞痛加 鞭”,这个牛再发脾气乱跑,就抽它一顿鞭子。所以你打起坐来修安那般那就是一条绳子,把这个心念拉回来。“从来劣性难调制”,乱跑了,就重新来过。像修呼 吸法,安那般那,一下又忘了,又是别的思想来,心息没有配合所以又跑了,这是自己的习性,爱向外跑。“犹得山童尽力牵”,要靠这个牧童拉回来,牧牛童子是 我们人自己的意志,用意志把思想念头拉回来了。这是第二个图案,你看画的这一条绳子,穿到牛鼻子上去了,这个牛要走,这个小孩拼命拉。

三 受制

渐调渐伏息奔驰
渡水穿云步步随
手把芒绳无少缓
牧童终日自忘疲



  第三步叫“受制”,“渐调渐伏息奔驰”,这个牛给绳子穿惯了,渐渐乖了,小孩子轻轻一拉就带走了。

  这里我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抗战的时候我有两个师长朋友,一个带兵笨笨的,胖胖的,他的部队很散漫,不大训练的,可是打起仗来他的兵都会拼命。另有一个带兵非常精明,没有哪一点不知道。有一天我去看他,正好看他的部队经过,有一匹在跑,他就骂那个管马的马夫,笨蛋!把那匹马拴住。马夫跑过去拼命地拉,反而被马拉着跑。这个师长跑过去,两个耳光一打,把绳子接过来,一转一转,转到马的旁边,轻轻一带就拉过来了;然后把绳子交给马夫,又打他两个耳光,笨蛋!马都不会带。

  牛也好,马也好,发了脾气,你把那条绳子转一转,转到鼻子边上,轻轻一拉,它就走了。你看佛教我们修安那般那,你心念乱跑,心性宁静不下来,所以佛教 你眼 观鼻,鼻观心,只要把呼吸管住,慢慢那个心念就调伏了。所以我讲这个故事是亲自看到的,看到“渐调渐伏息奔驰”,这个牛不敢乱跑了,鼻子拉住了。“渡水穿 云步步随”,这个牛跟着小牧童,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跟着他一步步走,乖乖的不敢动,因为绳子在牧童手里,气已经被控制了。“手把芒绳无少缓,牧童终日自忘 疲”,牧童手里拿着芒绳,一步都不敢放松。所以你用功做呼吸法调息,自己不感觉疲劳。你看这个图案,黑牛的头发变白了,呼吸已经慢慢调柔了,自己看住它。你的牧童是什么?就是意识;你的绳子是什么?就是气,出入气,安那般那。
  
呼吸调柔

  你的意识心念专一把心息合一调柔,这是第三步了。你看他画的图案,这个牧童很轻松了,拿着鞭子,随便拿个树枝。牛呢?头开始白了。白代表善良,黑代表恶业。受制了,你的工夫心息能够合在一起了。

四 回首

日久功深始转头
颠狂心力渐调柔
山童未肯全相许
犹把芒绳且系留



  第四步“回首”,这个牛回头了,就是心念给呼吸、给绳拴住了。“日久功深始转头”,这个牛不乱跑,心归一了。“颠狂心力渐调柔”,平常那个乱跑的心性 软下 来了,跟着呼吸的来去,就是数息以后随息了。“山童未肯全相许,犹把芒绳且系留”,可是我们的意念不要放松,心息固然可以合一了,心念专一还不能放手。这个图案画得很有意思,牛的头颈这里都变白了,个性柔和得多了。本来这个放牛的孩子站在牛旁边的,第六意识不用心了,不过拉牛的绳子还要拉住。

心息合一

五 驯伏
  
绿杨荫下古溪边
放去收来得自然
日暮碧云芳草地
牧童归去不须牵



  再进一步“驯伏”,“绿杨荫下古溪边”,这个放牛的孩子不拉绳子了,意念不再那么用力,自己的心性思想也不再乱跑,随时跟出入息合一了。这就是六妙门 的随息快到止息的阶段。“放去收来得自然”,舒服啊,这个牛乖了,思想不乱跑,随时在做工夫的境界里。“日暮碧云芳草地”,这个境界自然舒泰,“牧童归去 不须 牵”,牧牛的孩子手拿牛绳,自己回家了,牛也不拉了。我们乡下小的时候看过,那个乖的牛,到晚上自己会回来的。画的牛已经三分之二都变白了,善良了。

六 无碍
  
露地安眠意自如
不劳鞭策永无拘
山童稳坐青松下
一曲升平乐有余



  第六步“无碍”,这个牛差不多全白了,都是善良,心性调伏了,只剩尾巴那里一点还黑的。牧牛孩子在哪里呢?吹笛子去了,自己去玩了,牛归牛,小孩子归 自己 了。这个图案叫“无碍”,工夫差不多打成一片了。“露地安眠意自如”,露地就是旷野空地,白天夜里工夫自然上路了,永远在清净定的境界里头。意识不用心, 自然都是专一清净,就是我们第一次讲的,已经是四瑜珈到“离戏”阶段了。“不劳鞭策永无拘”,这个牛都不要管了,心性妄想自然不生,清净了,也不要鞭子打 了,也不要注意了。这个第六意识自然清净,妄念清净了。“山童稳坐青松下,一曲升平乐有余”,身心非常安详。这个牧童什么都不要管,这个第六意识、意根已 经清净,稳坐青松下面,无事吹笛子玩。宋人的诗“短笛无腔信口吹”,随便了。这个牛呢?到家了没有?还早呢!

心无挂碍

七 任运
  
柳岸春波夕照中
淡烟芳草绿茸茸
饥餐渴饮随时过
石上山童睡正浓



  到了第七步“任运”,这个牛后面尾巴也没有黑的了,剩下都是善业,念念清净。“柳岸春波夕照中”,诗中的图画多可爱啊,江南的春天,水绿山青,堤岸杨 柳, 太阳照下来的那个境界。“淡烟芳草绿茸茸”,烟雨蒙蒙,淡淡的烟雾,满地都是芳草,绿杨一片青幽。这个时候有没有妄念呢?有妄念。但是处理任何事情,自己 念念空,没有烦恼,很自在,观自在菩萨了。“饥餐渴饮随时过”,饿了就吃,口干了就喝,随缘度日,一切无碍。《心经》上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 怖,远离颠倒梦想。”第六意识呢?这个牧童呢?“石上山童睡正浓”,睡了,太舒服的境界,第六意识不起分别了。你看画的那个小孩子,躺在那里睡觉,牛也没 有离开,自然在吃草。工夫到这一步叫任自在。哪怕你做董事长,做老板,或者给人家打工,开会、做工的时候,心境都是一样的。就是十六特胜的“喜受,乐受, 心作喜,心作摄,心作解脱”那么自在。

八 相忘
  
白牛常在白云中
人自无心牛亦同
月透白云云影白
白云明月任西东



  这是第八步功夫“相忘”,这个牛 不是普通的牛了,已经升天,相忘了,也没有呼吸往来,也没有妄念,也没有身体,也没有空,也没有知觉,一片清净,一片善的境界。“白牛常在白云中”,一片光明。“人自无心牛亦同”,一切烦恼都没有,一切妄念没有了,身心在这个境界。“月透白云云影白”,月亮透过白云光明出来,白云、月亮,一片光明,“白云 明月任西东”。这第八步工夫是得大自在,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心无挂碍。

九 独照
  
牛儿无处牧童闲
一片孤云碧嶂间
拍手高歌明月下
归来犹有一重关



  第九步“独照”,牛没有了,妄念杂想没有了。牧童,第六意识睡觉也走了,什么都没有。“牛儿无处牧童闲”,牛找不到了,牧童闲,就是意识清明。百丈禅 师讲 的“灵光独耀,迥脱根尘”。牧童悠闲自在,牧童就是我们自己。“一片孤云碧嶂间”,青天上面还有一点点白云;碧嶂,这个境界清明,牧童自己明白了,工夫到了。“拍手高歌明月下”,一切空了。密宗讲见到空性,空了什么都没有,你以为对吗?还早呢。“归来犹有一重关”,因为你观空了却不能起用,一起心动念就觉 得乱,那是工夫没有到家。所以我骂某人,要他工夫做到了再出来做事,那个时候就不会乱了。所以这步叫“独照”,能够出世,不能入世,还不行,不是大菩萨的 境界。

十 双泯

人牛不见杳无踪
明月光含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
野花芳草自丛丛


  到了第十步“双泯”, 能够入世,也能够出世,提得起也放得下,能够空也能够有。这个时候可以入世做事了,在家出家都可以,做男做女都可以。“双泯”,空有都没有了,人也不见, 牛也不见。“人牛不见杳无踪”,照见五蕴皆空了。“明月光含万象空”,只有自性一片光明,有也可以,无也可以;入世也可以,出世也可以;烦恼也可以,不烦 恼也可以。工夫到这一步境界,可以说修行有了成就,差不多可以开悟了。“若问其中端的意”,究竟怎么是对呢?很自然,“野花芳草自丛丛”,到处都是,不一 定出家才能做到,也不一定在家才能够修道。得大自在,就是观自在菩萨。

 《牧牛图》讲完了,我们这里这一条牛也摆在前面,怎么管它?有十步工夫,心地法门配合十六特胜,现在你都知道了。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