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曹溪寺、螳螂川
云南昆明曹溪寺、螳螂川
云南昆明曹溪寺、螳螂川,位于昆明安宁葱茏山(又名葱山、凤城山)山腰,螳螂川西畔,与安宁温泉隔江相望,距安宁市城区西北5公里,距云南昆明市区西约40公里,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葱茏山泉壑深幽,云气蒸腾,峨岩碧藓,林荫蔽日,古寺其中,风韵别致。明清之际,昆明人王琦有<曹溪夜月>诗云:“葱茏山半古招提,石秀泉香宝树奇。一曲清江萦玉练,四周翠岭界琉璃。微风徐动闻天籁,惊鸟时鸣起宿枝。景旷神怡何所以,恒月且咏介眉诗。”
云南昆明螳螂川,曹溪寺前临之螳螂川,系金沙江支流,全长252公里,为滇池之唯一出海口。其南起海口,流向西北,经云南昆明市之安宁、富民、禄劝,于禄劝与东川交界处注人金沙江。其上游称螳螂川,过富民称普渡河。螳螂川安宁、富民一带河道较宽,流速较缓,多河曲阶地;禄劝普渡河水流湍急,高山夹峙,河流深切,“v”型河谷广布。<华阳国志·南中志>记滇池县“有泽水,周回二百余里,所以深广,下流浅狭,如倒流”,即指此河。
云南昆明螳螂川灌溉田畴,膏沐乡民,两岸“柳市村村接,松灯点点明。家家倾蚁酒,夜夜烩鱼羹”。其江水如带,潆绕群山,风光清丽。须晴日,但见“一片螳川水,纡回人大江。浮将碧鸡色,飞上木兰艘。我甫来京口,人先去石淙。风流两地尽,惟有浪舂撞”(清·袁文揆<过安宁有怀>);夜则“月游浑似昼,水泛不知寒。星罾惊鸟跃,双枝起鹤盘”(明·杨慎<螳川独泛>)。两岸又多名胜,是为历代文人游咏之地,泛舟螳螂川,登山曹溪寺,尤为文人一大乐事:“螳螂川水青如苔,曹溪寺花红满台。韶光满眼莫惜醉,几个扁舟乘兴来。”(明·杨慎<新春始泛歌>)
曹溪禅寺
曹溪寺之得名,按明<重修曹溪寺碑记>,“衡六祖之云席,分一勺之法流,邈乎远矣!”据佛教传说,南朝梁天监元年(502),智药和尚泛舟至广东韶州曹溪水口,发现溪水味香,认为上游必有胜地,于是在曹溪建宝林寺,并预言一百七十年后,当有人在此演传无上法宝(<景德传灯录>)。后至唐代,果然有慧能大师在韶州宝林寺大兴佛法,曹溪便成禅宗一大圣地。唐仪凤二年(667),惠能至韶州曹溪宝林寺,弘扬顿悟法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成为宝林寺六世祖师。其学说因寺得名,称曹溪宗。此后,慧能派弟子至滇,传布曹溪宗法,于是有“衡六祖(慧能)之法席”之说,又因云南昆明螳螂川有河有泉,有曹溪之韵,建寺则仿韶州宝林寺,为显“曹溪一脉同”,因名曹溪,于是又有“分一勺之法流”之论。简言之,禅宗之寺,因祖寺之名,日“曹溪禅寺”。
天涵宝月
云南昆明曹溪寺始建于唐,宋元时迭经修葺。明嘉靖二年(1523),僧人道成得众人之助,使“祖灯重耀,法鼓再朗”。清康熙三十年(1691)再次大修,方奠定今日之规模。
云南昆明曹溪寺高踞半山,殿宇三进,寺院建筑有山门、左右庑廊、钟鼓楼、大雄宝殿及后殿等。山门正中,悬红底金字大匾。中书“曹溪寺”三字,劲秀兼长,为民国初年昆明市长张维翰所书。院中两厢回廊,有大小圆通二十五圣塑像。其前即为大雄宝殿,游曹溪寺而不可不十分留意者。
大雄宝殿坐西向东,为重檐歇山式,琉瓦放彩,游龙护顶,檐牙高啄,以斗拱为梁柱支撑点,全系木结构,古朴庄重。经古建筑学家梁思成考证,其寺院布局、梁架结构,斗拱支撑。为典型之宋代建筑,存有宋元风格。20世纪50年代维修时,曾于梁柱上发现宋朝年代的字迹,证明大殿建筑仍保留宋元建筑构件,时人多称“南宋古殿”,为云南现存最早和比较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古刹。
大殿中供奉木雕华严三圣像,造形庄严肃穆,雕造精美,又经佛学专家鉴定,为国内有数的宋代造像。佛龛背景及窗栏扇阁,亦雕工精湛,嵌空玲珑,层次分明,为我省罕见。
大殿前上下檐正中,有一木质圆窗,外方内圆,直径42厘米,圆内凿为空洞。据传每逢甲子年中秋之夜,秋分节令在酉年中秋之时,皓月东升,高至五十度时,月光透过圆窗,直射释迦牟尼佛像,其圆如镜,先悬额端,随月亮渐渐上升,光影渐渐下移,沿鼻梁直下,嵌于大佛胸前,又移至肚脐,顷刻。倏然而逝,极似“金碧交辉”景致。<萍踪识子>日:“金碧光辉之时,是正值月印佛像之日。”此情此景,据说也和“金碧交辉”一样,60年一遇:“八月曹溪寺,圆光照佛陀。如遇风雨时,甲子等闲过。”
今殿门之上有“天涵宝月”大匾,即谓此“曹溪映月悬宝镜”奇观,或名之“曹溪映月”,誉称“天涵宝月”,民间则称“月映佛肚”,为我国古代建筑学与天文学结合之奇葩。
“佛卉”优昙
大雄宝殿两侧,有钟楼,有鼓楼,有“楼台高挂月,钟声远飞空”之景。还有古梅,有优昙,有护花山房之雅。
梅在大殿东侧,相传为元代僧人所植,是谓元梅。其树身斜卧,如龙盘蛇曲,老态龙钟,干枯枝弱,但背出青枝,仍吐萼浮香,是为稀品。
尤可称奇者,为此中优昙,其为常绿乔木,难花无果,相传为西天竺和尚用念珠所种。<安宁州志》亦谓其“皆元时物”。明人杨慎曾写<宝华阁记>,称其“计年百稔”,为“优昙琪树,钵罗宝华,天宫分种”,“琼珠凡质,颜如白毵,香彻紫霄”。明末徐霞客游寺,“观优昙树,其树在殿前东北隅二门外坡间,今已筑墙版中,其高三丈余,大一人抱,而叶甚大,下有嫩枝旁丛,闻开花当六月伏中,其色白而淡黄,大如莲而瓣长,其香甚烈而无实。”(<徐霞客游记>)古人赞优昙“异色异香,殆非凡品”,誉之为“宝花”、“佛卉”,云南昆明曹溪寺中宝华阁,亦由此得名。徐霞客游此,亦“摘数叶置囊中”,以为纪念。
元昙原株“屡经兵燹,憔颧殆尽”,毁于明末、清初之时,其原株根部又萌发一枝,长为今之优昙。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云贵总督范承勋“斩除草菜,恢复旧观,更作小屋三间于其上,即名之日‘护花山房’,并作有《护花楼歌>”,后更为其建亭,重修殿后宝华阁,立<护花山房记》石碑,这株优昙就更具风骚,名噪一时。范承勋又自述其意,诗云:“吾于泉石有奇缘,邂逅名花岂不然。看花真到海之滇,灵苗一种芳且妍。”现株优昙高一丈五尺,阔叶斜披,状如菠萝,郁郁苍苍,亭亭如盖。优昙花开初夏,朵大瓣密,形如磬槌,花瓣白色,花心深绿,幽香彻院。<安宁州志》谓其“花朵如莲,有十二瓣,闰月则多一瓣,色白味香,其种来自西域,亦婆罗花类也。”
珍珠泉
云南昆明曹溪寺北数百米,箐弯之中,有山泉一泓,有水珠不断涌起,晶莹透亮,如串串珍珠,因名珍珠泉,明清时又称沸珠泉,旁有一亭,可资游人歇息。
珍珠泉池圆形,直径丈余,水深三四尺,清澈透底。凭栏观水,但见泉水甘冽清澈,串串水泡,扶摇而上,如百斛珍珠,冉冉升腾,又似“碎玉分萍锦,明珠认荇钱。水盘翻细细,鱼目漾圆圆。咳破波心月,随风上九天。”更有游鱼摆尾,游曳其间,饶有情趣。
此泉浮水甚大,若得镍币数枚,轻置水面,可经久不沉,投于泉中,则泉池之中,币若碧玉,徐徐晃落,泡若珍珠,缓缓上浮,一上一下,交相辉映,令人赞叹不已。前人范青有<沸珠泉>诗写道:“松风洒面乱山秋,谁把明珠此暗投。遍觅鲛人捞海底,不知抛撒在高楼。”
据考察,珍珠泉出露于距今6亿年前之寒武系白云岩中,水中“珍珠”气泡,为二氧化碳,本自地层中析离而出。地下水流动于裂隙、溶隙之中,处于受压状态,二氧化碳即溶于其中,又被地下水运移至泉口附近,压力骤减,二氧化碳逸出,随地下水一起涌出地面,便成了冉冉升腾的“明珠”了。
三潮圣水
云南昆明曹溪寺北数百米,还有一泉,池可盈丈。每日但逢卯、午、酉之时,泉水来潮,准时不爽。起潮之时,先是风声呼呼,吼声如雷,继而涛声澎湃,龙口吐水,泉如白练,呼啸而出,水沫飞进,涌起二尺多高,一二小时之后,泉水断流,戛然无声。池水落潮,几近干涸。曹溪寺中有明代<游曹溪寺>诗碑,其上注云:“西海之水,皆日夜再潮,独此小泉,一日三潮”。古人以为神明所至,故称“三潮圣水”。
早在明代,三潮圣水即为一大名胜奇观。因池中洞穴有大蟾蜍出入,时人称“金蟾圣泉”。徐霞客至此,记“泉从山坡大树根下南向而出,前以石环为月池,大丈余,潴水深五六寸,波淙淙由东南坡泻去”。是为上午,“早潮已过,午潮未至,此正当缩时,而其流亦不绝,第潮时更涌『而大耳”。而“月池南有亭新构,匾日‘问潮亭”’(<徐霞客游记>),为巡抚张凤翮所建。明代僧人见吾至此,题有“圣水三潮美,曹溪一脉同”之句。
清初,范承勋曾建亭覆于其上。额日“吐纳灵潮”。后又于泉口处建石砌水池。在悬崖上凿石雕龙头,将泉水引至龙口之中。清人戴益曾赞其妙景,诗曰:“天一生来不定期,忽将潮汐寄涟漪。蟾光影射黄金色,龙口波流碧玉卮。吞吐清泉珠万斛,卷舒待漏信三时。个中消息谁为主,千古盈虚自有之。”
三潮圣水水温奇低,即便在盛夏,水温也只有14.5度,一水之隔,云南昆明螳螂川东有温泉,螳螂川西为“冷泉”,天工造物,令人称奇。
“三绝碑”与“胡椒碑”
云南昆明曹溪寺中,碑刻不少,名碑亦多。尊贵者,有崇祯皇帝朱由检御笔所书石匾,长约四尺,书“松风水月”四字,字大盈尺。笔力刚健,气势雄浑,一气呵成,为人所推崇,今存大殿北侧厢房内。又有<重修曹溪寺碑记>五块,有<衲子碑>、<天涵宝月>、<圣水三潮记>、<珍珠泉碑>等。大雄宝殿之后为藏经楼,楼中两块碑刻,名重一时。一为巴锡所撰<修曹溪寺后记>,一为杨慎所撰<重修曹溪寺记>,其述曹溪寺之历史沿革,论佛教之传播滇中,都有重要价值。
杨慎应云南昆明曹溪寺方丈道成和尚之请,撰写<重修曹溪寺记>,时在明嘉靖十二年(1533),其述之曹溪寺,为历代名胜,是为一绝。而杨慎行文,前状景,后书史,凡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寺庙兴衰,皆辞章简约,华采富丽,如人俗套,唯拖尾一句,突然崛起:“升庵子流戍滇阴”,无限感慨,“遗情系表”,无恨愁哀,而“俾勿坏”,则无限情钟,此中真情流露,不同郭文者流,名家性情,是为二绝。碑文之书,则集唐代书法名家李邕之字,连缀而成。李邕为唐初高宗时北海太守,其先召拜左拾遗,词高行直,三次贬官,后坐事受诛,萧)f电摘其书帖中字,连缀杨慎之文,似有深意。李邕工于碑文,本碑行书,行云流水,遒劲有力,不愧“书中仙手”之誉。是为三绝。有此三绝,该碑遂得名“三绝碑”。碑成之后,求拓者相继不绝。民间传说,若以手擦磨此碑,手中即有胡椒味,民间又称其为“胡椒碑”。
兹将杨慎所撰碑文,谨录于下:连然金方,堂川宝地,蔚何名蓝,实日曹溪。衡六祖之云席,分一勺之法流,邈乎远矣!原斯地也有异境焉,伏流上泉,潮信日三,渐至科盈,尘刹罔二,爰有金蟾,号日神泉,卜其出潜,定为潮候。林木翳荟,人境顿隔。旁列洞穴,石宇窗察,禅栖影息,时翔岁集。松籁鸟韵,旦衍鱼山之音;风柯月渚,夕湛龙湖之境。弹沐斜埃,陶铸尘想,赏洽既并,缠疴用弭。相传此宇在昔盛时,楼殿撑天,梵呗沸地,福田连陌,岁入千钟,香积食指,无虑近万。而以峰烟销其记,莉苔露蚀其青绀,并使日月湮于谁劫,名氏坠于初日,昔也。嘉靖壬辰,释子道成,择孟夏结大期,矢丹诚宏胜愿尔,时双林五众。附影成群,遂肯废烬以取,新存什一于千百,祀灯重耀,法鼓再朗,可谓克明师匠无忝宗风,即其用心亦良苦哉。升庵子流戍滇阴,遗情系表,斯地斯徒,盖数晨夕,因其恳请,而著慈记,垂后观俾勿坏。
嘉靖癸巳十一月望西蜀杨慎撰
朱提山人萧托集北海刺史李邕书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