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逝去的风韵——杨泓谈文物》蓟县独乐寺辽塑十一面观音像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2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杨泓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逝去的风韵——杨泓谈文物》蓟县独乐寺辽塑十一面观音像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图1)为辽代建筑,矗立在阁内的十一面观音像,是目前保存的辽代佛教塑像体态最为巨大的一躯,高达16米。它也是保存在佛教寺庙之中的中国古代最大的塑像(图2)。一走进观音阁,迎面就可看到他那立在莲台上的高大身躯。由于塑像的体高约当一般人体高的九倍,因此只有抬头仰望,才能看到观音的面容,这更增强了庄严崇高之感。为了充分显示这尊巨像的仪容,古代匠师在构筑这座高阁时进行了别具一格的设计,图1图2

  在阁内槽的第一层楼面上开有矩形洞口,又在第二层楼面上开了呈六角形的洞口,形成上下贯通的空井,使大像矗立在其中,头部直伸达第三层明间,几近阁顶,上面覆有一仅遮盖住十一面观音头顶的“斗八藻井”。为了使信徒在礼拜时能仰观全像,所以不像一般小型佛教立姿造像那样,采用挺身直立的姿态,而是特意地将大像塑成身躯微向前倾,这自然增加了塑制的难度,让塑像那硕大而沉重的躯体,既向前倾又须保持平衡和稳定。但是这样的体态,不仅使人们自下仰望时可看清全像,特别是可以看清他的面孔,而且微俯的神态又令人产生慈祥亲切之感。由于大像的头部(图3)直伸达阁内第三层明间,故此明间前檐门窗射入的光线,照亮了大像的面庞,而且自上下射,当人们自较暗的阁的底层仰望时,似乎巨大的十一面观音像沐浴在下泄的光焰之中,增强了庄严神圣的气氛,也散发着一种超自然的宗教神秘感。

  图3当人们自下仰望大像以后,自然产生想要更清晰地瞻仰巨像面容的企望,观音阁的设计者充分注意到这一点,作了周密精巧的安排。这座木构殿阁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上覆单檐歇山屋顶。从外观来看是两层,中有腰檐,但在阁内实为三层,于底层和最上的明间之间,还有一暗层。阁的梁架结构,有内外两围柱,与后来的宋《营造法式》中的“金厢斗底槽”相似。由于这座建筑是专为供奉巨大的十一面观音塑像而设计建造的,故此一切都以巨像为中心,殿阁中央是前已提到的穿透第一层和第二层楼面的天井。循阁侧的阶梯登上暗层,可以回绕矩形井口四周,礼拜观赏大像,但光线颇暗。再循梯向上,登至全阁最高的第三层,由于这是前檐设置门窗的明间,人们从较暗的二层刚一登临,先是面对门窗看到阁外一望无际的天空,即是豁然开朗的感觉,似乎目前一片光明。带着这样的感觉转身向内,十一面观音的巨大头像,似乎就在这一片光明中从中央的六角形井口升起,呈现在人们目前。他面相庄严,弯眉长目,丰颐重颔,略带笑意。在主面的上方,又分四层呈现出另外的十面,下层四面,第二层三面,第三层两面,最上一层一面,呈塔形配置,全高大致与下面的主面高度相当,因此显得比例协调,无上重下轻之感,显示出十一面观音与其他佛教造像不同的独特仪容。在井口的六面都安有栏杆,人们可以围绕井口对大像礼拜观赏,并可向下俯瞰阁的底层。由于大像主面之上的十个小面中,有的是面向斜侧或左右两侧的,而且所呈现的容貌和表情又各不相同,据佛经所载,或作慈悲相,或作瞋怒相,还有的作白牙上出相,暴恶大笑相,最上一面作佛面。要想看清各面的不同,也只有围绕井口,才能达到目的。可惜今日大像因遭后代,特别是清代重新妆修,除巨大的主面仍保持原貌外,上面的十个小面均粉饰得一个模样,呆滞无神,无复原来的形貌。本来各面的冠上皆有佛像,也被涂饰得无迹可寻。幸而主面未遭损毁,还保留着原塑风貌,并显露着颇为浓郁的唐代遗风,是辽代较早的艺术杰作。

  大像的身躯,也大致保持原塑形貌,只是屡被后代妆修,衣纹等较显臃肿,并施加粗俗的近代彩绘,致使大像丧失了部分光彩。但像体自两肩下垂的披帛,横于腰腹两周,并转绕两臂而下垂,仍为原塑形态,同样保存着唐代遗风。据佛经所述,十一面观音左手应下垂执内出莲华的军持瓶,右手作施无畏印。但现大像左手下垂,并未持物,因未能仔细观察,不知是否原塑即如此。

  在十一面观音所立佛坛上,左右两侧还各塑有一尊协侍菩萨立像,它们的立姿大致与中央主尊大像相同,不过由于后代妆修对它们的破坏较大像严重得多,致使两像已丧失了原塑的形体美,并将衣饰改得不伦不类,再施有极为拙劣的彩绘,几使辽塑风貌丧失殆尽。幸而其面相还保留着辽塑原貌,使它们尚能残存一些辽塑的艺术光彩。

  据文献记载,独乐寺内原存有辽统和四年(986年)刘成碑,记观音阁为统和二年(984年)为辽“故尚父秦王”再建,阁内十一面观音菩萨亦为同时重塑。尚父秦王为韩匡嗣,蓟州玉田人,其父为韩知古,韩氏一门在辽代颇为显贵。但观音阁营造时,韩匡嗣已死,当系他的子女追匡嗣遗志而营建的。因此可知这尊巨大的十一面观音是于984年重塑的,至今已逾千年。如以其与大同下华严寺内辽重熙七年(1038年)建薄伽教藏殿内的辽塑菩萨像相比,可以看出十一面观音像更多地保留着唐代遗风,而薄伽教藏殿内的菩萨像,面相虽仍基本沿袭十一面观音面相的传统特征,但体态更加生动,塑工也更趋精美,达到辽塑艺术的高峰。

  图4

  目前在独乐寺中,除观音阁外,还保存有另一座辽代建筑——山门(图4)。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庑殿顶。明间开版门,其比例与寺内正对着的观音阁的轮廓近似,由其间望去,它的柱和阑额恰可作为阁的景框,可见古人营建时匠心之所在,令人赞叹。在山门两次间内外,各塑有一力士像,遭后代妆修,仅能粗略辨识出辽塑原貌。这两座珍贵的辽代建筑,已于1961年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