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者与盂县》之二:李长者与《华严经》
《李长者与盂县》之二:李长者与《华严经》
作者:侯讵望
李长者以注释《华严经》而著称于世,《华严经》究竟是部什么著作呢?
《华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另称《杂华经》。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辑,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有人认为,在梵本《树严经》及《大方广佛华经》(第58卷)中都提到 ysa 一字,这是于阗文而不是梵文。因此,该经出现的年代和传播的地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的译本汉译的有3种:①东晋·佛陀跋陀罗译,60卷34品,称《旧(晋)译华严》或《六十华严》;②唐·实叉难陀译,80卷39品,称《新译华严》或《八十华严》;③唐·贞元中·般若译,40卷,称《四十华严》,为经中《入法界品》的别译,全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此外,传译该经中某一品或一部分的亦不少。从东汉支娄迦谶译此经别行本《兜沙经》(《如来名号品》)开始,至唐时止,据法藏《华严经传记》所载,这类别行译本有35部之多。各译本中,以唐译《八十华严》品目完备,文义畅达,最为流行。
其中重要的有支谦译《菩萨本业经》(光明觉品)1卷;聂道真译《诸菩萨求佛本业经》(净行品)1卷;竺法护译《菩萨十住行道品》(十住品)1卷;祗多蜜译《菩萨十住经》(十住品)1卷;鸠摩罗什译《十住经》(十地品)4卷;竺法护译《等日菩萨所问三昧经》(十宝品)3卷;竺法护译《度世品经》(离世间品)6卷;圣贤译《罗摩伽经》(入法界品)3卷;地婆诃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1卷。藏文大藏经丹珠尔中亦有《华严经》,共45品,原本来自于阗,译者胜友、智军,校者遍照。
《华严经》的梵文本目前只发现《十地经》(相当于《十地品》)和《树严经》(相当于《入法界品》)。在印度,这两本经是单独传播的,在尼泊尔则列入“九法”之中,中国也有单译本。
在佛教里,如果能明了《华严经》,就是得到佛的全身。若是明白《楞严经》,就是明白佛的顶。若是明白《法华经》,就是明白佛的身。但这还不算完全,若能融会贯通《华严经》的道理,便将佛的全身和慧命都明白了。《华严经》譬如大海,而其他经如河流,小小的河流如何与大海可比呢?现在世界上能讲《华严经》的少之又少,有人学佛法学了一辈子,连《华严经》的名字也没有听过!《华严经》不要说讲,就是能念一遍的也很少,念一遍最快也要二十一天。
《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法界。所以,一切法没有不是从《华严经》流出来;一切法也没有不是归回来到《华严经》这个法里边来。所以这是法界之法。法界之法———包罗在法界里边的一切法。学《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法,也就是学我们自性里边的法。《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法界之法,它没有离开我们的自性。我们自性和法界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学佛法,必须要学《大方广佛华严经》,因为它是法界之法。
这部经的内容主要是发挥辗转一心,深入法界,无尽缘起的理论与普贤行愿的实践相一致的大乘瑜伽思想。汉译实叉难陀的80卷本,主要讲菩萨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法门行相和修行的感果差别,以及依此修行实践证得广大无量功德等,最后宣说诸菩萨依教证入清净法界、颂扬佛的功德海相等。中心内容是从“法性本净”的观点出发,进一步阐明法界诸法等同一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无尽缘起等理论。在修行实践上依据“三界唯心”的教义,强调解脱的关键是在心(阿赖耶识)上用功,指出依十地而辗转增胜的普贤愿行,最终能入佛的境界即清净法界。所提出的十方成佛和成佛必须经过种种十法阶次等思想,对大乘佛教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此经在隋唐时弘传极盛,终于出现了专弘《华严经》教观的华严宗。7世纪中,新罗僧人义湘来唐受学于智俨,回国后成为朝鲜华严宗初祖。8世纪中,此经在日本已有流传,后有唐道睿东渡弘传《华严经》,为日本华严宗初祖。
现广为流传的是唐朝实叉难陀翻译的80卷本,这部佛经在汉传佛教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历来有“经中之王”的美誉。
那么,它的特殊之处有哪些呢?
第一,它是释迦牟尼成佛后宣讲的第一部经典;
第二,它义理丰富、逻辑严密、准确无误,用佛教的话说,便是“了义、圆融无碍”的经典。在《华严经》中,有一个妙喻贴切地表达了“圆融”的概念,这便是“帝释天之网”。这个故事取材于印度神话,说天神帝释的天上宫殿装饰的珠网上,缀联着无数珠宝,每颗都映现出其他珠影。珠珠相含,影影相摄,重叠不尽,映现出无穷无尽的法界,呈现出圆融和谐的绚丽景观;
第三,它直接导致了一个宗派的兴起。唐朝时,对《华严经》的传播和研究空前兴盛起来。从杜顺和尚开始,“华严宗”开始倡导,而贤首大师,即法藏法师将其发扬光大,集“华严宗”之大成。从此,“华严宗”成为汉地八大宗派之一,绵延至今。
第四,从文学角度讲,《华严经》体系宏博,意蕴深刻,气势恢宏,妙喻纷呈,机语隽发,而在某些章节中,更是有着空灵美妙的语句,令人读之如嚼橄榄,回味不尽。
第五,从哲学角度讲,在《华严经》基础上形成的华严宗,构建起四法界,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等哲学体系———这成为华严宗最大的特色。
在印度有龙树的《大不思议论》(一部分汉译为《十住毗婆沙论》),此外有世亲菩萨的《十地经论》和金刚军、坚慧的《十地品释》等。中国的注疏甚多,最主要的有隋吉藏、杜顺、唐智俨、法藏、澄观、宗密等人的著述和李长者的《华严经合论》等。此外还有新罗元晓、太贤、表员等人的注疏。
华严宗可分为五台山和终南山两个派别。终南山一系以法藏、澄观等人为代表,以如来藏思想为根本。五台山系以李长者为代表,重空观、解脱观,认为“无即一即一切”。佛学界通常以法藏一系为华严之正宗,以李长者为旁支。
来源:阳泉晚报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