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亮节 典范永存——回忆敬爱的周总理视察洛阳龙门石窟二三事
高风亮节 典范永存——回忆敬爱的周总理视察洛阳龙门石窟二三事
作者:张文彬 梁树根
今年3月5日,是全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生110周年。
每当忆及敬爱的周总理对文物事业的关怀和视察洛阳龙门石窟的日子,总是让我们激动不已,感慨万千。其时我正在洛阳博物馆工作,为了接待周总理和加拿大贵宾,市文化局临时把我们几位专业人员抽调到龙门石窟保管所参加接待讲解工作。想到这是我大学毕业离开北京之后,第一次能有机会见到日夜思念的周总理,心里感到格外的激动兴奋。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风和日丽的日子。1973年10月14日上午,敬爱的周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即将来龙门石窟参观了!人们争相站在龙门石拱桥下石窟保护所门前,翘首以待。这时,人们很自然地议论着周总理对中国文物事业的关怀:是周总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针对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古建筑、古遗址的保护产生的矛盾,提出了文物工作“重点保护、重点发掘,既对基本建设有利,又对文物保护有利”的“两重两利”方针,从而使西安、洛阳、开封、南京等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建筑、古遗址得以较好地保护下来,这些城市的国民经济建设也从而得到相应的顺利发展;是周总理在建国初期我国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亲自指示,将抵押在香港一家银行的法书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不惜重金收购回国,彰显了我国政府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是周总理不顾个人安危,顶住“打倒一切”“怀疑一切”“砸烂一切”的极左思潮,批准颁发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保护文物图书的几点意见》,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一批重要古建筑、古遗址、古图书被保护、传承下来;是周总理冒着炎热酷暑,亲临团城考察,让团城南面中南海的国务院围墙后移,道路向南扩建,既解决了金鳌玉蝀桥(北海大桥)交通拥堵问题,又保护了团城这处金代重要遗迹,一时传为佳话;也是周总理在北京地铁工程要经过建国门元代天文台之时,明确指示“这个天文台不要拆”,要求地铁工程绕道施工;在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汉初长沙国丞軑侯利苍墓)等重大考古发掘中,都有周总理简要、明确、周到、细致的批示和热情鼓励。一桩桩,一件件,桩桩件件无不浸透着周总理在国务繁忙、日理万机的岁月里对祖国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我们也在议论着一个月前,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视察大同云冈石窟的动人情景……
洛阳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龙门,古称“伊阙”这是由于两岸青山对峙,湍湍伊水中流,形如门阙,故名。“龙门”,始于唐,沿袭至今。这里的石窟开创于北魏迁都(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各朝,北宋至清续有雕琢,绵延千年之久。现存窟龛2100余个,造像10万余尊,以唐代造像为最,北魏次之。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丰富多彩的龙门石窟艺术,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建筑、宗教、民俗乃至音乐、舞蹈、服饰和医药都提供了重要的文物资料。栩栩如生的一躯躯佛造像、供养人像及其题记铭刻,多彩多姿,包罗万象,充分再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在雕刻艺术上的睿智和创造才华,它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对中华文化遗产“要保护好,研究好”
“总理来了!”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总理的车远远在保管所门前停下。只见总理身穿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脚穿半新的黑皮鞋,神采奕奕地走过来了,他慈祥地微笑着,向大家示意打招呼,大家拥上去,总理和站在前边的同志一一握手。
总理走到“禹王池”边,用手试了试池水的温度,问旁边的同志,“是泉水吗?多少度?”
“是泉水。24℃。”一位同志回答。
总理端详了一会儿,见泉水突突地向外冒着,聚起的泉水瀑布般地流淌而下,十分高兴。
接着,周总理陪同加拿大贵宾登阶而上,参观遍布在龙门石窟西山的石雕文化艺术。在宾阳洞前,一位讲解员等候在洞口,总理主动上前同他握手。这位讲解员兴奋不已,感受到巨大的幸福和温暖。他讲解说,“宾阳洞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宣武帝(元恪)为孝文帝(元宏)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营造的……”听了讲解员的解说后,周总理停立在介绍碑前,又认真看了说明,总理说:“要研究好,保护好!”
总理依次看了宾阳三洞、古阳洞、万佛洞……几经攀登,上下台阶,行至奉先寺下,估计宾主都有些累了,就在奉先寺下的条凳上坐下来稍事休息。总理同外宾谈笑风生,热情洋溢。总理又转身问身边的同志,“东山(指龙门石窟东山)海拔多高?”在场的一位同志回答说:“371米。”接着一位讲解员介绍说:“龙门山清水秀…… ”听到这里,总理摆摆手说:“不能这样讲, 东山绿化还可以,西山的树木太少了!”又说:“介绍情况,对内对外都要实事求是嘛!”
随后,登上陡峭的台阶参观奉先寺。这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最具代表性的石雕艺术。在一个南北宽30~33米,东西长38~40米,200度左右的半圆形山口,九尊巨大的佛教造像就山石雕造而成。主像是一个结跏趺坐的卢舍那大佛,从佛座下唐开元十年(公元722年)补刻的“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得知,造像是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壬申九月武则天赐脂粉钱两万贯开始雕造,于唐上元二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毕功(公元675年),历时三年九个月,工程浩大,堪称人类艺术瑰宝。
这时,一个小姑娘挤到了总理身旁,她对着敬爱的总理在笑,笑得像一朵花。总理见她天真腼腆的表情,也笑了。问她:“你这小姑娘,在哪里工作呢?”
“就在这里工作。”她答着,堆笑的脸上绽放出一朵红霞。
“你能讲解吗?”总理和蔼地问她。
“我讲不好。”
“你就讲解吧!”总理平易近人、慈祥又含着鼓励的神情,很快平息了她忐忑不安的心情。她流利地讲解起来,声音清脆悦耳。这时,她指着面前巨大的佛像说:“本尊为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人在佛像下面看不见佛的顶部,佛头顶宽可以睡下一个人……”大家笑了。她又接着说:“佛像发髻为波状纹,方圆形的面容,丰满秀丽,鼻端正,耳下垂,眉弯如新月,双目稍向下凝视,含笑欲言又未启齿,昂胸挺腹又有庄严之感。一个巨佛的崇高形象被我国古代的艺术家雕刻的淋漓尽致,神奇无比……”
“你讲得很好啊!”总理鼓励她。
在奉先寺卢舍那像前,总理十分高兴地同加拿大贵宾合影留念。
“国家的财产怎么能送人!”
敬爱的周总理陪同外宾,走到宾阳南洞洞口的时候,见到洞口摆有出售的《龙门二十品》拓本,便走过去。《龙门二十品》是清代书法家集历代书法家研究之大成,从北魏造像题记和碑石中精选出来的魏碑书法的代表性杰作,也是研究北魏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对魏碑有极高的评价。所以《龙门二十品》历来为书法家所钟爱,拓本更成为人们悉心研究、争相收藏的珍品。
总理问:“多少钱?”
“500元。”负责销售的一位服务员回答。
总理思索着进洞窟继续参观去了。这时,市里一位领导走到总理身边说:“送给总理一套吧!”
总理说:“你这个同志,怎么这样讲!国家的财产怎么能送人!”
在参观古阳洞造像时,那里也摆放着《龙门二十品》拓本在出售。在看到杨大眼造像龛题记时,得知其题记铭刻也是《龙门二十品》之一时,总理问身旁外交部的一位同志,“带了多少钱?”
这位同志又问了问其他随从的同志,对总理说:“加起来不到300元,没想到出来用钱。”
总理风趣地说:“堂堂礼宾司司长拿不出500元钱,《龙门二十品》买不成了!”
总理笑了,大家也都笑了!
一位同志说:“是不是可以让他们先给一套,回去后再把钱寄来。”
总理说:“不行,那样他们就不要钱了。”总理的话讲得很认真,大家不再提了。
人们记得,西安事变后,为了促进全民族团结抗日,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同志曾在1937年5月来过洛阳,直接同蒋介石谈判,为促进国共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竭尽辛劳。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工业建设,周总理在1959年12月、1961年10月来过洛阳视察,在洛阳第一拖拉机厂、轴承厂、矿山机械厂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这些企业的老职工至今仍深深铭记着周总理亲切的问候、慈祥的关怀和热情的鼓励。而今这次来洛阳,总理虽然精神饱满,神采奕奕,但脸庞清癯十分明显,大家十分忧心。从龙门石窟参观结束后,回到友谊宾馆,医生提醒总理要按时吃药。不慎一片药掉在地上。医生说:“再换一片算了!”总理执意不肯,说:“不,不。”弯腰在地下寻找。周围在座的同志见总理这样认真,也都帮着找,搬动了沙发,才把药片找出来。
《讨武曌檄》你读过吗?
在参观龙门石窟万佛洞时,讲解员介绍说,这是唐高宗宫中女官姚神表和内道场之比丘尼智运禅师共同主持为唐高宗(天皇)、武则天(天后)、太子李显和诸王祈福建造的。尤为突出地说明:“这是唐代法家人物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一处重要洞窟。”
当时,评法批儒的声浪已甚嚣尘上。《人民日报》发表了杨荣国的文章《孔子——顽固地维护奴隶制的思想家》,各报刊上也陆续发表了梁效《儒家和儒家反动思想》、《论尊儒及法》等一系列“评法批儒”文章,因此,解说词里也照例突出了武则天是法家人物。
大家没有注意到总理当时的反应,只是在观看了洞窟造像艺术,迈出洞窟下台阶时,总理问讲解员:“骆宾王的《讨武曌檄》你读过吗?”
讲解员回答说:“读过。”
总理又问:“会背诵吗?”
讲解员如实回答说:“不能。”
总理这时边走边背,吟道:“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听着,马声嘶鸣似北风怒号,剑气冲天使南斗六星失色,胸中愤怒之气可使高山崩塌,发怒呼喊之声能使风云变色……似浩大的讨伐武则天的兵强马壮的大军在眼前浮现……
1976年10月,“四人帮”覆灭,中国人民获得了第二次解放。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中国当代历史的伟大转折点。随着洛阳市区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龙门石窟及其周围环境得到了较好整治,2000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理事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参观人数达百万之众。按着周总理对龙门石窟“要研究好,保护好”的指示,已成立了龙门石窟研究院,不仅加强了龙门石窟的环境整治、科技保护,而且已陆续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发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深深鼓舞和教育着全国文化、文物工作者。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自己既有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重温周恩来同志视察洛阳龙门石窟的指示和教导,对我们学习和理解胡锦涛同志报告精神是很有启发教育意义的。我们一定要牢记周总理对中华传统文化“要研究好,保护好”的教导,切实保护好民族文化瑰宝,努力学习和研究,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为再创新的辉煌作出积极贡献。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