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历史传记>>正文内容

民国习俗史之信仰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民国习俗史之信仰

  信仰

  信仰习俗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信仰观念和崇拜心理所形成的习俗。中国民国时期的信仰习俗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从形式上看,有占卜、祭魂、命相、风水、择吉、驱煞、烧纸、焚香、供奉、禁忌、诵经、符咒等;从内容上看,不仅存在对于各种各样神灵的崇拜,而且存在对于自己数代祖先的祭祀。

  (一)神灵崇拜

  1。概说

  中国信仰习俗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盛行多神崇拜,崇拜的神灵即包括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神以及天神、社稷神等,也包括山川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神以及土地神、门神、灶神、财神、喜神、龙王、药王、关帝、鲁班、河神、海神等民间神。这与西欧盛行的一神崇拜明显不同。在多神崇拜的信仰习俗下,一个俗人可能今天崇拜道教的神,明天崇拜佛教的神,其他场合又崇拜其他神,全以自己的实际目的和不同需要为转移。

  崇拜神灵的目的和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有的是为了解脱现世的苦难,有的是为了得到心灵的宽慰,有的是害怕神灵降下灾祸,也有的是祈求神灵带来幸福。后面让我们看看北京人、太湖渔民、辽宁黑山人、河南淮阳人、四川金堂人和湖南醴陵人是如何崇拜或祭祀神灵的。

  2。北京北京人的神灵崇拜主要表现在庙会和常年供奉神像等方面。庙会往往和人们祭祀土神、各行业祭祀祖师以及佛教和道教的宗教活动紧密结合,到处可见烧香礼拜之人。

  常年供奉神像是绝大多数北京人的习俗。将近年关的祭祀比较隆重,除了供奉各种美味食品外,神桌前还要设香炉、蜡扦、花筒或香筒等。蜡扦上插大型素蜡 ,有些烫以金字,如 花开富贵,云现吉祥 等。蜡扦下压黄钱、千张、元宝等,称为 敬神钱粮.花筒内插上金银佛花。神桌前地下摆蒲团,供礼拜用。家宅六神,如灶王、财神、土地等均须上供、烧香。

  如果家中没有常年供奉的神像,一般要在除夕日临时设天地桌,也要摆祭器、陈供养、挂钱粮、烧香秉烛。只是所供的神像和神码不一,大致有天地爷和诸神木刻版的像册,福、禄、寿三星的画像或瓷像,除夕日接来的财神码和 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 的全神码等。据说除夕夜至初一晨为诸神下界,考查人间善恶,所以届时人们都须恭谨行事。同时在院内正中要设香炉点上檀香和芸香,富室要烧藏香,以迎接诸神的光临。接神仪式一般由尊长主持,首先查好当时喜神、财神、福神以及阳贵、阴贵诸神的方位,然后主祭人才正式举着高香到院中向各个方位依次叩首,表示恭接诸神。礼毕举香回到堂上,插入香炉,再三叩首,全家按尊卑长幼次序三叩首。然后请香根,将神像和黄钱、千张、元宝等一起请下,拿到院中钱粮盆里与松木枝、芝麻秸同时焚化,最后燃放鞭炮,表示接神仪式完毕。①

  ①   常人春:《老北京的风俗》,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25-130页。

  3。太湖渔民太湖渔民崇拜神灵的方式有庙会香汛、神像出巡、赕老爷、烧香等。全湖性的庙会有大渔船和小渔船之分,大渔船的庙会有正月平台山禹王庙 祭■ ,三月西山元山五老爷庙会,三月廿三西山衙里天妃庙会,正月十二和七月十二浙江南皋桥大王庙会;小渔船的庙会有清明和八月十三嘉兴连泗荡刘王庙会,八月十八苏州市郊上方山太母庙会,正月十二和七月十二东山杨湾四亲伯庙会。至于一船一户的赕佛和烧香活动则更为频繁,民国时期有 小赕三六九,大祭月月有 的说法,还有渔民的钱 水里来,火里去 的说法。

  祭祀神灵有时由 先生 主持,有请神、唱神歌等仪式,稍识点字的人可在家中祭祀时当 先生 , 先生 只限于主持祭祀,不能代表神灵说话。

  而 童子 除了主持祭祀外,还能代表神灵说话,并会 驱鬼 巫术。影响较大的 童子 在死后可升为 先锋 ,在渔民供奉的神轴中占有一席之地。

  今选择民国时期太湖渔民祭祀神灵的几种代表性方式予以介绍。

  (1)平台山 祭■ 平台山又称北■或■上,位于太湖中央,属吴县太湖乡管辖。全岛面积仅0。01平方公里,有禹王庙一座。每年从正月初八开始,大网船以 带 为单位(每带四条船)陆续到平台山 祭■ ,每带船祭祀一昼夜,都抢先 烧头香 ,也有抢不到头香而放在最后的,称为 收大元宝.祭祀完毕后,正殿供桌上的一个猪头、一只鸡和一只连脚蹄子及一条鲤鱼干被放入正殿上的桶内,是留给看管庙宇的庙祝吃的。四条渔船各分得 猪头三牲 一份,其余的供品由大家一起吃。祭祀的费用由四条船平摊。每年祭祀前,四条船通过抓阄的方式来决定承办祭祀的顺序,分为 祭■ 、 接太宝 、 早出利 等,四条船的集体祭祀以 祭■ 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

  (2)西山 天妃庙会 太妃宫位于太湖西山岛。每年从三月廿三天妃生日开始举行天妃庙会,香客云集,热闹异常。其间天妃按例出巡,当地称为 娘娘出会.天妃出巡前夕,出巡者聚集在天妃宫神像前跪拜,祈求天妃保佑,并宰牲祭祀。然后排道出巡,其顺序为:开道队、行牌队、旌旗队、神轿队、音乐队、提香队、娱乐队。沿途设祭棚迎神,天妃到达祭棚时,当地要放铳四响,并设供祭祀。三只香案排成 品 字形,天妃入坐正中,晏大元帅、洞庭福主、都城隍诸神分坐两边。

  (3)赕老爷指渔民中经常性的小型祭祀活动,既有凑份子的集体统一赕,也有一家一户的单独赕。可分为香汛赕老爷、总家路头、过长年、烧香等。其中烧香是敬神的最普通形式。不分庙宇,不拘形式。在心理上可分为生意香、愿心香、太平香等。①4。辽宁黑山黑山人的祭神之礼,除不烧纸钱外,其仪式大致与祭祖相同,只是所祀之神各有所异。一般在家所祀者为门神和灶君,每月的初一及十五必焚香致敬,并以腊月二十三为灶君的祭期。此外还有祀天地和观音菩萨的,每日早晚必焚香致敬,并以二月十九为观音菩萨的祭期。商人祭关帝、财神,一种祭期是六月二十四;一种祭期是九月十七。各行手艺也各有祭期祀其祖师。

  在庙中祭祀的是七圣或九圣,七圣以火神为主,配以牛王、马王、药王、苗王、虫王、财神,火神以六月二十三为祭期;九圣以龙王为主,祭日为六月十三,配以山神、土地、药王、虫王、苗王、马王、牛王、财神。以上祭祀均属私祭,只有孔子、关公、岳飞等属于国祀之神,每年定期由地方文武官致祭,与民间私祭无关。①

  ①   陈俊才:《太湖渔民信仰习俗调查》,《中国民间文化》第五集,学林出版社 1992 年版。

  ①   《黑山县志》,1941年铅印本。

  5。河南淮阳淮阳人常以神为人类最高主宰,认为神可以知人所不能知,为人所不能为。而且人的日常活动无时不受神灵的支配,作善事受赏,作恶事受罚,此理绝无例外。自这种认识产生,大家更觉神的种种神通确属不可思议,因而信仰神灵之心益坚,薪尽火传,相沿成风,几乎无家不供奉神。

  淮阳人所供奉的神甚多,大约有天神、灶神、财神、火神、宅神、棚神、门神、井王、土地等,而以天、灶、财三神为最上等。淮阳人所以敬奉这些神的理由是:天神调风雨,灶神主家政,财神司财源,火神司烽火;宅神保院庭,门神掌门禁,井王管水泉,土地司五谷。各司其职,各掌其事,对于人类的祸福和生活的安危有极大的关系。敬奉神时需用礼品,以香纸炮类最为普通。不过较为高尚的神,如天神、灶神、财神、火神、土地等,则除了普通礼品外,还供以食肉、果品之类,以示有别。

  此外,农具有农具之神(如车、套、犁、耙、石磙等),工具有工具之神(如斧、锯、钻、凿等)。甚至老树、旧窑、古墓、巨坑、大桥等也各有其神。只是对于这些神的敬法与上不同,其礼仪比较简单。如农具神、工具神等,除了石器以外,均在旧历正月初一以后第一次使用时敬奉,仅仅供以香纸即可。至于老树、古墓、旧窑、巨坑、大桥等神,则不是向其问病,即是向其求药,而在平常时间并无任何敬奉的举动。在致敬时的敬礼,除用与天神相似的礼品外,也有供之匾额以传其名的。①6。四川金堂金堂人祭祀的神灵很多,当地有 祭百神 的说法。祭祀的方式一般是在各神寿辰时设会庆祝。例如,正月初二祭祀福、禄、财三神。二十日为谷神生辰,人们祭祀谷神。二月初三为文昌生辰,人们祭祀文昌,但相戒勿演戏,恐怕渎神。十六日为火神会,四月二十八日为药王会,五月二十八日为城隍会,六月二十四日为川主(李冰)会,人们分别行祭祀之礼。七月初七都祭祀中霤. 七月二十二日为财神会,商人于此日祭祀财神。十月初一为牛王会,农家大多以米糍悬于牛角上,这是一种乡间的俗礼。腊月二十三日祭祀灶神。除夕作为一年的最后一天,人们于这天要遍祀百神。②

  ①   《淮阳乡村风土记》,1934年铅印本。

  ②   《金堂县续志》,1921年刻本。

  7。湖南醴陵经商户除了在公庙祭祀其行业先师外,各户也在家内进行祭祀。如豆腐及粉行祭祀淮南先师(即汉淮南王);铁匠祭祀太上老君(即周李耳,以有八卦炉故);食品旅游业祭祀关帝;药材店祭祀孙思邈;木工、石工、砌工等祭祀公输子;笔业祭祀蒙恬;纸业祭祀蔡伦;酒业祭祀杜康;服装业祭祀轩辕;刻字印书业祭祀文昌帝;靴鞋业祭祀孙膑;剃头业祭祀罗袒(一称安清道友);印染业祭祀葛翁;伞业祭祀鲁班妹;饼业祭祀眉公(即白眉神);木牌业祭祀杨泗将军(与祀洞庭神同);茶业祭祀陆羽;道士祭祀张道陵等等。在祭祀行业先师的同时,都祭祀财神,而且互相封锁,因此有偷盗财神的习俗。每年正月初二,商家皆以牲醴祭祀神灵,称为 起牙 ;十二月十六日为 倒牙 ,皆备酒食宴饮,十分丰盛。

  普通人所祭祀者有三:①天地君亲师。即用红纸写上 天地君亲师位 六字,贴而祀之。后来把 君 字改为 国 字。

  ②中霤. 用红纸写上 中霤神位 四字,贴于袒堂壁上近地处,朝夕燃香,岁时致祭。

  ③司命。普通人家或立户祭祀,或立灶祭祀。一般于厨下设位,用红纸写上 九天东厨司命 ,贴而祀之。相传八月初三为灶母李氏夫人生日,二十四日为灶君张冶相公生日,届时要斋戒沐浴,延师巫诵司命经。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司命上天的日期,至除夕而返回。司命会将一家善恶奏明天地,善多则降福,恶多则降殃,其意在惩恶劝善。①

  (二)祖先祭祀

  1。概说

  由于中国是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中国人不仅认为自己来自于祖先而不是像西欧人所认为的来自于上帝,而且认为每个人都是祖先系统中的一环,死去的人是现在人的祖先,现在的人是将来人的祖先,所以中国人十分重视祖先祭祀,甚至认为它是 人生第一吃紧事.祖先祭祀如从祭祀方式上看,有牌位祭祀与坟墓祭祀之分;如从亲属范围上看,有宗族祭祀与家庭祭祀之别;如从祭祀时间上看,有节日祭祀、季节祭祀,忌辰祭祀与朔望祭祀之异。

  民国时期的祖先祭祀一方面在知识阶层中有所淡化,如据1927年《学灯》编辑部在以知识阶层为主的抽样调查,赞成维持并加强祖先祭祀者仅占14。5%,不赞成者占85。5%;赞成用其他纪念方式代替祖先祭祀者占81。5%,不赞成者仅占18。5%。①另一方面在大多数地区和阶层中仍然存在,请看以下分地区的有关描述。

  2。辽宁安东汉族一般无宗祠,祭祖时大多奉木主及宗谱或书牌纸位于家。自元旦、上元、清明、中元、十月朔、冬至、除夕,皆设祭,或祭于家,或祭于墓。

  祭品丰啬有所不同。惟除夕、元旦为特祭,陈木主,悬宗谱,祭品特丰,至三日始撤。其他如上元荐灯,清明、中元、十月朔上坟添土,备香楮、酒醴、供馔祭于墓,无论那个阶层都是如此。

  回族信奉一神教,对于祖先无正式的祭祀之礼,只是在父母既葬之后,礼拜真主,讽诵天经,祝告真主福庇先灵,以为祭祖之礼。葬后七日、四十日、百日、周年、三年等,供礼拜诵经,以尽孝道。有的富者在父母去世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四十年,最多者五十年,俱延掌教诵经、炸油香送礼以作纪念,寄托孝思。

  满族祭祖则设神杆,名 素摩杆 及为板,以各色绫条代祖像,长约一尺,藏木匣内,置神板上。祭祖时先置活猪于位前,全家皆跪,家长灌酒于猪耳,猪鸣振者,俗谓 领牲 ,表示祖先乐意享用。乃杀之,去毛、去脏、去蹄,按规定零割八块,煮熟以荐,仍合为整体陈于俎上,于是灭灯。家长跪于位前,摸索斟酒,高举过顶,子弟立后接饮者三,这是孙子代替祖尸饮酒。然后,家长作满语数百言,族人助祭者以箸击碗作声应之。不久又点灯如前,男女老幼都跪行三叩礼。

  ①   潘光旦:《中国之家庭问题》,新月书店 1928 年版,第 45-46页。

  蒙古族祭祖时供奉四位祖先像,高约一尺,宽二寸多。初用青布折叠为身,白绫裹绵缝为头,面长二寸有余,宽与身称,以新笔净墨开写眉目,开始时发须用貂尾,眼珠用佛珠,后以购办困难,概施墨写;后又用绫一幅,画像四位。黄布一方,折还取均,半为前幔,半为后靠,以像就靠,上下缝固,复将靠之下幅折还三四寸遮像下体,幔乃垂下。上以竹杆横穿之,以备悬挂,名曰 影神.在屋之西墙,别名 佛祖.每焚香叩首,男脱帽、女摸鬓。每年食新,须登盘向之三举,瓜果、蔬菜皆然。其大祭不轻举,如有外姓妇生子其家,或分娩未满月冒入门内,则为秽污影神,乃祭,并换新的。也有兄弟析居而自立佛像行祭礼的。祭时,先考、先妣以次受飨。如父母已亡,子为立像供奉,及子妇也亡,孙撤祖位为其父母立像。像与佛像同,以有无胡须别男女;藏之木匣,名 影神匣 置神板上,在佛像位右而稍低。

  凡立父母影神,必同时祭佛,于冬至后立春前择吉行之。晨起,去佛及祖父母像,净地火化,取新席一张铺向西炕,炕皆窄,折席半面附墙悬新佛像及父母像,前陈黍饭数碟,按神位拈香。先祭天地,设香案于庭东西向,案之一角缚草盈地,中插双桠木枝,以公猪献之。家长跪向耳内浇酒,如摇头领牲,则杀而剥之,取其膀胱挂木枝上。移时取置箕内,撒以细米,高置神树给乌鸦食,余纳入釜,供宗族来拜者食。然后祭佛及先考先妣。初于佛位前献牲,即领去毛、去脏、去蹄,按规零割烹熟,块块登俎合为整体。当献牲祭佛时,祭父母之牲也同样宰杀,割烹以荐。荐时须热气腾腾,初出于鼎。

  神位前黍饭碟内皆插灯心,并两则神灯及牲头之上齐燃之,光明如昼,一家长幼皆跪,宗族来拜者随之。初家长尚作蒙古语数百言,以示敬意;后专用通蒙古语者一人以助祭,名 百艺.后皆失传,惟按位礼拜而已。及起,家长手掀猪头,口啮气管者三,便令撤俎。各影神或垂幔,或入匣,悉复定位。以所供黍饭赐给男孩食。并割肉两方,各穿肋骨三条,分置佛祖及考妣神板上,名 克食肉.越三日乃撤。至春节、上元、清明、中元、十月朔各祭,仪式与汉族相同。①3。河北张北张北县的祭祖可分为时节祭、生辰和忌日祭、墓祭三种,以下分别叙述:①时节祭。各家每逢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祭灶节等,都在祖先或神灵牌位前供馔、焚香、焚表、叩首,举行祭祖或祭神活动。

  ②生辰和忌日祭。即在祖先或父母的生日和死日举行祭祀活动,供品比时节祭时更为丰富,而程序基本相同。

  ③墓祭。各家每逢春节、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等,都到祖先或父母墓前供奉酒肉、点心等,并焚香烧钱,叩首祭拜。①4。四川安县安县的大族皆立祠堂祭祀祖先,其堂门匾额一般书写某氏宗祠,堂的正室奉祀其始祖的木主,注明某氏历代高曾祖考妣之位,左右二室则序昭穆,而奉其木主。每年的大祭一般于冬至举行,届时全族人一起祭祖。祭祀完毕举行宴会,人少的宗族有一二十席或三四十席,人多的宗族达一百余席或二百余席。平时由宗族中贫困无力者看守宗祠,以奉香火。除了宗祠外,每家都有祖先的牌位,朝夕奉其香火。另外,每逢重要节日或祖先的诞辰、忌日等也要举行祭祖活动。安县人也十分重视墓祭,一般在清明节前后和冬至之后,必准备牲仪、酒醴等到历代祖先的墓地进行祭祀,称为 挂坟.还有些宗族的祭祖活动是这样安排的:三月祭祀于野,七月祭祀于家,十二月合族祭祀于祠。②

  ①   《安东县志》,1931年铅印本。

  ①   《张北县志》,1935年铅印本。

  ②   《安县志》,1938年石印本。

  5。湖南醴陵醴陵居民宗支繁衍,皆有宗祠。由族众选举族长、总管、值年人等,以掌其祭祀及田产等事。清明节例必祭扫祖墓。值年人提前数日入祠,集议某公墓当修培,某公墓多荆棘,皆按次序葺除之,于是焚香化楮,剪纸为标插坟上,此即所谓拜扫者。冬至例为祭祖之期,各宗祠之值年人、总管皆提前数日入祠洒扫内外,备办祭品,全族人皆提前一日取齐。若系子午卯酉之年,则谓大祭 ,例须验谱。又有族中添损人丁,也报明而书于册,以备修谱时纂入。其祭法,先一夕迎主省牲,次日黎明行正祭。赞礼者读戒词、训词,初献读祝文,三献后饮福授胙,读嘏词。衣冠跪跻,鼓乐喧阗,极一时之盛。

  祭祀完毕,宗族的尊长集子弟晓以国法家规,互相惩戒。如有败类,则合族惩之,不待官府来督责,这也是维持风俗的成功经验。①6。广西凌云凌云人在某些重要节日一般要祭祖,每家中堂板壁上半截设龛座如骑楼,先人的神主在此,或仅书红笺,衔列昭穆,佐以联额。正中为受姓之祖,以次由始迁迄近代,多数乃起于直系高曾至考妣,而无嗣的外祖则别一龛奉之,未服阕的尊亲也另设灵座。旧历元旦,皆陈香茗、糕粽、蔬果、焚香烛、冥镪、纸炮,子孙祭拜。正月初二,除了上所陈之外,添具熟馔、杯箸,如生人之宴。三十日与初二同。三月上已,具馔及各色糯粽,以茜草、黄姜、枫叶或青螺染制,并率家人至墦间聚饮。五月端午,具馔及角黍、粉蒸肉。

  七月中元,夜馔用灌饲鸭,并制蕉叶糍,焚纸帛。八月中秋,具馔及馎饦、瓜果。除夕则用鸡豕之丰硕者为馔,加以米花糖、糕粽、生果之类。以上各种祭祀都用香烛、酒醴。立有宗祠之家于春秋两祭,或婚丧秉告宗庙,并兼有祭告之文。

  至于瑶族的祭祖则无神位,只是香火堂上横架一板,板上置小方竹簏,系弓弩于其上,内贮茅蓍若干段,即其去世祖先的人数。又建茅亭于村边,无陈设,谓社王所居。祭皆用鸡、羊、豕之类,有时也膜拜,但只是在其逢疾病灾咎时卜祷,或者借此聚族醉饱而已。①

  ①   《醴陵县志》,1948年铅印本。

  ①   《凌云县志》,1942年石印本。

  7。西南民族的祭祖歌西南四川、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非常注重祖先崇拜,每逢春节都要举行祭祖活动,有时还唱祭祖歌。这种歌词完全没有格律的限制和韵脚的束缚,字里行间充满了朴素而诚挚的情感。例如:新年唱歌便唱歌,继续赶着把猪喂,腊月赶着酿喜酒,日里赶着把柴破。

  宰得猪来献祖尝,酿得酒来供祖喝,灵牌喜欢欢,子孙恭恭敬敬。

  拿柴祖前烧,祖父笑眯眯,儿子儿孙恭恭敬敬。

  老祖的长子,说出大人话。

  森林的老树,吹成大块板。

  老祖辟天地,儿孙把树烧。

  老祖被狗咬,儿孙叱一声。

  老祖砍猪肉,儿孙各分肥。

  老祖的签筒,儿孙拿来藏。

  老祖的戴笠和卜签,儿孙拿来用。

  老人的说话是否真实么?①

  ①   杨成志:《川滇蛮子新年歌》,《开展月刊》第 10 、11期,1931年。

  (三)其  他

  1。满族的跳神

  跳神 是跳舞降神的意思,属于一种宗教舞蹈。满语称跳神者为 萨吗 、 萨玛 或 萨满 ,其中既有男也有女。跳神的仪式一般在祭祖、敬神、求晴、祈雨或祛病的场合中举行。实行的范围十分广泛,无所不及,只是举行的频率有所不同。一般说来,与祭祖、敬神有关的跳神,富贵人家大多每月一次,或春秋二季各一次,寻常百姓则每年一次,多在年终举行。

  至于求晴、祈雨、祛病则随时举行。

  跳神仪式开始时,萨满头戴五佛神帽,遍身系满响铃,舞时叮叮作响。

  主人从旁击鼓,应合铃声,以此作为节拍。萨满一面在神前跳舞,一面喃喃作咒。初跳时节拍较慢,以后越跳节拍越快,如醉如狂,最后颓然若昏迷,倒于地上。主人见此,深信鬼神已降临,于是停止击鼓,扶萨满坐于椅上,并向他(她)叩拜,然后奉上供品。一般是将一头活猪缚至神前,用酒灌其耳鬣,如耳鬣动,便视为神灵喜悦接纳的吉兆。然后在神前将猪杀死,取其肠胃,以手拼之,也有吉凶之兆。满族一般家庭必立一竿,称为 子孙竿 ,祭祀时以肉置杆上,如有乌鸦啄食,便说神灵已享;如没有乌鸦啄食,便说神灵不高兴了。供品中还有粘糕、鲤鱼、羊、鸡、鹅、酒等。凡是跳神的供品,不论哪种,都应吃完,否则不祥。所以跳神仪式结束后,供品除了家人共享外,还请亲友共食。①当然,在跳神祭祖时,也有亲友主动来的,来后主人不迎不送,也不特别招待。一般是炕上铺好油纸,客人围坐炕上,也有坐在地下的。主人家的仆人切肉待客,肉薄如纸。除肉之外还有汤碗,一般为十二碗或八碗,也有烧酒、米饭等,请客人尽量多吃多喝。民国时期北平、新京、奉天等地的白肉馆,就是由吃跳神后的祭祀肉推演出来的。②

  ①   黄石:《满洲的跳神》,《民俗学集镌》第 2辑,1932年。

  ②   武田昌雄:《满汉礼俗》,大连金凤堂书店 1936 年版,第 319-320页。

  2。江南的求签求签是人们在神佛前以抽签来占卜吉凶祸福的活动。 跨进庙门两件事,烧香求签问心事 就是民国时江南民间主动设法求助神灵预示事物凶吉的习俗。当时人们以为命运无法自己把握,而签语则是神灵对凡人的指点。因此人们凡遇婚娶生育、功名利禄、疾病丧葬等无不到寺庙求签问卜。江南各寺院道观神佛前都放置签具,以备占卜者所求。签一般用竹或木削成长片制成,大多分为上上、上中、中中、中下、下下五等,根据签上的标志印成签诗。

  签诗多为七言绝句,由旧诗拼凑而成。如 春光明媚遇东风 之类的吉语; 白虎当头坐命宫 之类的凶辞;较多的是语意含混,模棱两可之言。求签者先跪拜于寺庙中神佛像前祷告,说明欲问之事,然后持签筒摇晃数下,使其震出一签,再根据签上的号码,从司签者那里取出签诗,凭其内容析解吉凶。求得上上签者,认为升官发财,福星高照,于是笑逐颜开;求得下签者没有不万念俱灰,垂头丧气的;求得中签者,司卜人则根据求签者所卜事项和心理状态,随机应变地解释签诗。见求签者愁眉苦脸,便告之先有祸后有福;见求签者年少气盛,便预言将高中榜首;见求签者财大气粗,就说可能要破财,必须请司卜人禳祈才能逢凶化吉。一些寺庙为迎合人们爱听好话的心理,尽量减少下下签数量。有的还夹带写着 来意不善,罚香油三斤 的签子,制造神意,使人乐意解囊,以增加神庙的收入。而求签者对求得的签子并不都是虔诚笃信,有些只是试试运气,图个吉利而已。①3。西康的祓除西康人迷信鬼神,凡遇斗殴、口角、疾病、死丧及谋求不遂等,都认为是鬼在作祟,必要请喇嘛为之祓除,驱逐鬼魅。祓除的方式很多,除请喇嘛外,还有击锣鼓或鸣爆竹的,也有故作大声惊噪的。祓除的方式按译音的不同有以下四种:①蒙则乍哩。意即求神治病。西康人患病不求医药,只卜于喇嘛。如谓鬼祟所致,即请禳送。以糌粑彩塑鬼像,盛稞粮、布片、盐,茶等物于沙锅之内,掷于野外,即相信病可痊愈。

  ②清果。意即凶日人死。人死如逢凶日,也请喇嘛卜之。一般以狗头骨一具实粮其中,鼻插竹签,仰置屋顶,以避凶煞。

  ③蒲波。意即丧后安宅。西康人在丧事之后,遇家宅不安,问卜于喇嘛。

  如谓死者作祟,即请诵经,遍打粉火,以避鬼邪。

  ④哩。音即亡魂为害。村内有与死者同名的人,一般要请喇嘛占卜。如谓死者生前作恶,殃气未消,将会为害,则与死者同名的人要以马头枯骨一具,画眼九只,请为诵经,反手抛之于野,不稍回顾。邻家则用黑白碎石、稞粮和之,也请喇嘛诵经,撒石遍室,以免遭殃。①4。贵州定番的放蛊蛊是一种神秘的巫术,主要流传于中国南部或西南部的某些少数民族中。有人认为蛊是人工喂养的毒虫,有人认为蛊是由多种毒虫曝干而制成的毒药,也有人认为蛊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精灵。

  在贵州省定番县,某些苗族妇女有放蛊的恶俗。她们在行途中,如遇见小孩子,便摩擦孩子的头顶,这小孩便中蛊了。遇见任何路人也有意去碰撞,被碰撞者便会中蛊。她放蛊的对象并没有一定的人,若找不到外人,则她们的丈夫、儿子以及亲友也都有被放的危险。尤其是她要报复的仇人,被放的危险性更大。凡是娶苗族女子为妻的汉族人,若要归他的故里探亲,其妻必先和他约定归期,暗地将蛊放在食物中使他误食。到归期回来则给以解药解去;如到期不归,则蛊毒便会发作,此人立时会死。据说妇女蛊发之时,她的理智性全都丧失,情不由己地去施害他人。若放中了别人,那时她的身子舒畅,如放下了重担一般轻松。听说有蛊的苗族妇女最低限度要放一次,因被蛊缠绕,所以一定要放蛊给别人后自己才能得救。据说有蛊的苗族妇女的眼会发红,或脸上生着异样的毛,或额部格外地有光。蛊在她身上发作时,她的身子没有片刻的安宁,不停地抓痒。遇到这种情形时便可准备预防。有人为防蛊害,经常身带甘草或是蜘蛛香,据说这是免蛊最灵验的东西。蛊害有轻重之别,受蛊害轻的,会发生头晕、头痛或是腹痛的症状,若不去医治,便会身体衰弱,精神萎靡,最终成为不治之症;至于受蛊害重的,不等医治便会死去。不过重的蛊害极少见到。据说要想解除蛊毒,必须烧食放蛊者所用的手巾,或者吞吃放蛊者家中的粪便。①

  ①   刘克宗等:《江南风俗》,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408页。

  ①   《西康综览》,正中书局 1941 年版。

  ①   《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民国年间抄本。

  5。浙江温州的送瘟神

  温州每逢瘟疫,人们都要举行 送瘟神 的活动,这种活动也叫 送纸船 ,其基本程序为:地方父老先敛钱设立醮坛,并制一只大纸船安置于东瓯王庙前,其船以竹篾作骨,涂以色彩,长约丈余,宽约七八尺,中竖三桅,船舱里摆放着纸扎成的各式器具。还用桌子搭起九台,道士在上面吹起法螺,踽步作法。

  开醮前,醮坛司事先派人扮符司净街,街巷内住户都将内外打扫清洁。

  清晨六时,司事将府县城隍、勇南王、庄济王、博侯王、福佑王以及武穆王、忠靖王等塑像抬出,乘坐明銮,仪仗前导,先后来到东瓯王庙。由主法道士率领醮坛司事,向太玉洞天迎来三清牌号,由三清传令忠靖王驱逐瘟疫。于是开始巡行,到各街巷驱瘟逐疫。在东瓯庙内,道士诵经作法,开始打醮。

  道场开始,全城官员都要至庙拈香,永嘉县长还要向天帝拜表,宣读毕,由道士在九台上开了葫芦,里边放出黄色烟雾,在烟雾中焚化表文,说是上达天厅了。全城百姓则纷纷到东瓯王庙点烛烧香,所送纸锭、冥镪等堆叠如山,除选贵重的佛教经牒及好的纸钱装入大神船外,其余都运到纸炉内焚烧。

  忠靖王出巡六天回庙后,即开始送纸船。入夜,选择湖水大落的时辰,将大神船上的灯点亮,十余人把船抬出东瓯王庙经大街直奔朔门江边。大队人马手持马灯、火把,高声呐喊紧随其后。其余明銮神像按官职次序在后疾步追赶,以送瘟神离境。沿路商店、人家都熄灯静卧,不得在门缝中观望。

  行路的人也要齐声呐喊,壮胆前行。到了江边,将船安置在堆有柴草的大竹排上,由舢板船向东拖去,这时,忠靖王还派一由乞丐扮的元帅驾船送瘟神出海。大约船过永嘉七都江面,就放火将竹排和纸船烧了,然后舢板船回来,各神归庙。①6。晒神像的祈雨方式40年代这是一种把神像拿到烈日下暴晒以求雨的方法。如在河北冀县南褚官村,当遇到大旱时,村民们戴着用柳枝编成的帽子集合于龙王庙,把龙王像拿到庙前广场上进行暴晒。在北京附近的清河村,当遇到旱灾时,村里人便在露天设置神桌,上面放着用柳枝编成的神龛,再把龙王像放入神龛中,或拿出来晒太阳。在祭祀时焚香进表,许愿说:如能在三天或七天内降雨,便献一场戏或重新油漆神像。①浙江象山人将龙王像暴晒三日后,还要结队赴龙潭请 圣.如经县城,县长必须迎送。民国期间曾两次发生因县长出迎不恭而迎圣队伍闯闹县堂的事件。②浙江慈溪人在暴晒龙王像时还焚香膜拜,口中忏念: 龙王菩萨,依安安耽耽在殿里坐着,眼看阿拉,作稷晒煞,河底晒白,老少饿煞,侬都不管。依何勿得到天上玉皇大帝地方去奏个本,给我们受旱地区落一场透雨,救救阿拉白姓! ③祈雨的神像通常是龙王,也有祭关帝、玉皇、观音等其他神像的。在浙江省富阳地区,人们把菩萨像抬出放在太阳下暴晒,并击鼓鸣锣焚香燃烛,许愿说:如能降雨就将神像抬回原处。在广东省潮州地区,作为人们祈雨对象的神是 雨迁爷 ,使用的方法有恳求、贿赂和强迫三种。强迫是在其它两种方法都无效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最后手段。方法之一是将神像抬出,每走三步就鞭打一次神像;方法之二是让神像晒太阳,使它尝受烈日下,暴晒的痛苦。④甘肃省境内的张家镇也使用同样的方法求雨,在镇口娘娘庙内供奉两位女神,如持续干旱便将女神像拿到烈日下去暴晒,或将女神像抛放于能出水的泉源附近以祈求甘霖。各地几乎都有这种晒神像的活动。人们的想法是:如果把神像放到烈日下暴晒,让神身受苦,神不堪受苦就不得不降下雨来。类似于晒神像这种让神身受苦以祈雨的方式,还有广东省翁源地区的 打龙潭 和 打大河 ,即把煤炭倒入龙潭或大河。①也有些地区是将龙潭的水抽出或将污物投入,其用意与晒神像相同。②

  ①   浙江民俗学会:《浙江风俗简志》,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216-217页。

  ①   黄迪:《清河村镇社区》,《社会学界》第 101卷。

  ②   朱永林:《龙是什么》,《中国民间文化》第五集,学林出版社 1992年版。

  ③   滕占能:《慈溪的龙王庙及求雨活动》,《中国民间文化》第五集,学林出版社 1992 年版。

  7。盗神像的祈雨方式河北邢台孔桥村的西南有一座龙王庙,人们在求雨时要成立龙王会。龙王会的会主有十六七人,他们负有到邻村盗龙王像的任务。无论盗取什么地方的龙王像都可以,都不算犯罪,而且愈多愈好。年富力强的成为会首行盗,偷回龙王像都摆在村公所,然后把龙王像抬到叫 百泉 的神池。除妇孺外,全体村民都要参加这项活动。队伍经过的村庄,当地人会准备茶水接待,因为一旦降雨,各村都能获益。

  上述祈雨仪礼由盗龙王像和组队送像到 百泉 两部分组成,但其它地方则只有盗像活动,以此作为祈雨的重要方式。如:北京附近的清河村,村里没有龙王像,在祈雨前事先通知有龙王像的邻村,某日将派人盗取龙王像,然后再去盗取。对方会准备好茶果接待,而当盗像人烧香祈祷之后扛着龙王像回去的时候,当地人又会故意作出要抢回的样子,一直追到村边。盗来的神像被露天置于本村的庙前,然后祈雨,如果真降下雨来,便将神像重新油漆一番,敲锣打鼓地送回原来的村子。

  也有借神像的。华北的许多地方可以听到那些没有龙王像的村庄到附近的龙主庙借神像的故事。浙江东阳地区大旱之时,要举行 接佛 活动,把太白山上的七姐妹、五星太祖或各都的胡公大帝像借来祈雨。十几个中年人在天没亮时就出去,他们把佛像捆好并焚香燃烛叩拜之,然后扛回放在祠堂内临时搭成的凉棚内,选出一个叫做 等名 的人来管理此像。做 等名 的人必须是妻子已死,但儿、媳、孙都在的人,他片刻不离地在佛像旁照料一切。每天要请巫师作 雨斋 的仪式,如过三天仍不下雨, 等名 就要召集村里的妇女诵读《夜经》。如果下雨了,便将借来的佛像打破,重塑一个新的,并把其送回原处。①

  ④   《潮州求雨的风俗》,《民俗周刊》第 13 、14期合刊。

  ①   《翁源人的求雨》,《民俗周刊》第 23 、24期合刊。

  ②   直江广治:《中国民俗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87-88页。

  ①   《东阳接龙接佛》,《民间月刊》第 11 集。

  ②   直江广治:《中国民俗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88-90页。

  8。抬神像的祈雨方式原来没有龙王像的村落在祈雨时必先盗或借龙王像,但本村有了龙王像之后,由于过去习惯的影响,仍要作盗或借龙王像的举动,因为他们认为盗或借来的龙王像更具有祈雨效果。②在河北沧县,人们在大旱期间祈雨,先将关帝偶像抬出庙外,盖一芦棚供奉三日。第四天出巡,意使关帝见见旱槁的景象。先一人执大锣,带黄纸符数十张,上面写着 祈雨 二字,入村粘于树上或人家门上。二人鸣锣开道,一品执事紧跟其后,接着为童子扮雷公、闪将、风婆、云童等,再后分别是:十余面鼓、四五具铙钹;再后是龙公、龙母与手车一辆,车上置大缸,贮水插柳,龙公推车,龙母挽之,故作丑态,以乐观众;再后是逢井泉或路祭者必击法器诵经的僧道及关公仆从,俭者四、奢者八;再后为赤兔马,鞍辔陆离,马童作剧场装,抡大刀,挽络缓步;再后为神案,四人抬之,关帝偶像在其上,社首四五人,长衫摇扇,安步左右;最后是抬大柳钵的,收祭品于钵中。九日内如有雨,则归功于关帝,以演剧作为酬谢。③在北京顺义县,男人们光着脚、戴着柳条帽排成队伍,手里拿着写有 风调雨顺闻笛即雨 等祈雨文字的旗子,由鼓手领头,抬着本村的龙王爷或关老爷的神像,到村外的黑龙潭去祈雨。若如愿降雨,人们便在秋后献上一场戏,称为 谢雨.在河北昌黎县的侯家营庄,人们把龙王像放在笼内,抬着它巡回于附近的村落。各村各户则在门前放一水瓮,上面插着柳枝,贴着写着 九江八河五湖四海龙王之位的黄纸,见巡回队伍过来,便将瓮中之水洒向队伍。巡回队伍如在途中看到水井,便要跪下祭拜,并叫道: 下雨罢.参加巡回队伍的都是男人,他们光着脚,头戴柳条帽。巡回完附近的村落后,便回到本村,集合在龙王庙前作夜间祈祷。

  在北京以南的良乡县吴店村,如果到了小满节仍未降雨,人们便要求雨,到村里的关帝庙或五道庙去烧香祭拜龙王爷,然后抬出龙王像,组成队伍巡回于本村和附近的村庄,男人和能走路的孩子都得参加。队伍要到二十里地以外的玉皇庙村,在玉皇庙门外的水井里取水后再回到村里的关帝庙烧香,并发誓说,如果下雨就献戏。祈雨活动的费用按每家地亩多少征收。①9。池泉取水的祈雨方式据日本学者内田智雄描述②,在山东历城县的冷水沟庄,全体村民要在祈雨的前三天实行斋戒,不得吃肉及葱、蒜,不得沐浴,避免男女同房,以等待祈雨之日到来。并在玉皇庙的墙壁上张贴分派有关祈雨任务的公告。根据公告,任务共分为十九种,大体是按照各人的才能而分配。到了祈雨的日子,担任 请神 任务的人把神像从玉皇庙中取出放入轿中,并组织队伍。队伍的顺序是:领头的为村中的四名长老;其次是两列手持旗帜者;后面是两列跪坛者;再后又是三列人,中间一列持铜器,左右两列持旗;接着是 打伞 、玉轿,轿左右各一名道士;最后是十名轮班抬玉轿的人。除此之外的人要参加队伍,都要排入跪坛者的行列中。按照惯例,妇女不能参加队伍,也不能到玉皇庙的祭坛去,只能参加降雨后的 谢神 仪式。据说这是因为 女子身子不干净.参加队伍的人都戴柳条帽,队伍出发前要鸣枪三响,经过其它村子时,该村的人也会备好祭品,焚香礼拜,并替换抬轿子。到了白泉之后,放下轿子,焚烧纸钱作祭拜,然后由担任 抱升水瓶 任务的四个人汲水装入瓶中,同时要捉一条鲫鱼放在水瓶里。人们先把水瓶供在玉轿前,一起跪拜后,便踏上归途。而 抱升水瓶 的人则要离开队伍,抄近路迅速赶回玉皇庙。因为鲫鱼与 急雨 谐音,寓意取得急雨归来。如果鲫鱼途中死去,则不能指望获得急雨。队伍回到玉皇庙后,便把神像放回原位,道士们诵经,人们焚香礼拜,并各自说出降雨的祈愿。仪礼完毕,大家回家休息。

  晚饭后再度集合于庙前。道士烧纸焚香,诵读 三官北斗经 ,这时全村的人都跪坐在庙内外听其诵经。然后再休息一会儿。至深夜12点钟再次集合,跪坐听道士诵读皇经。这种礼仪要持续三日。献奉给神的祈愿表要在取水的当天和第二天、第三天的中午,由村长在庙前烧掉,如果下雨了,当天就要供上祭品,稍后要为神像做新衣裳,重新油漆銮驾。村民们还要组成 收钱粮去 的队伍,到其它村去收纸钱,以表示神到各村实地巡行。这种活动也要持续三天。

  ③   《沧县志》,1933年铅印本。

  ①   直江广治:《中国民俗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90-91页。

  ②   《求雨》,《中国农村的家族和信仰》,1948年版。

  山西运城附近的曲头村,人们在祈雨时要由男人们组成祈雨队伍到附近山上的桃花洞去,他们戴着一把伞和一个水瓶,水瓶用7张涂着油的布或纸严严实实地封着。桃花洞有一个池塘,人们把水瓶投入塘中,片刻再捞上来。

  如果瓶中进了水,便烧香叩头谢神。然后将水瓶带回,用红布包好供于龙王庙,时间为三天。如果这期间下雨的话,村民们便要共同出钱,献上一场戏以谢神。

  浙江东阳地区在举行以取水为中心的祈雨活动时,人们一般不戴笠帽,可带一根棍子参加队伍。只有巫师可以带伞。到了被认为是龙王住所的龙潭后,巫师敲锣打鼓,叩头祭拜。然后用捞斗捕捉浮游的鱼、龟,把它们装入带来的瓶中,再用布封好瓶口,把瓶放入麻袋,由两人扛着,其余人前后簇拥着踏上归途。归途中不得经过屋下或桥下。如遇到戴笠帽或打伞的人,则要求他们脱帽或收伞,以免瓶中的 龙公子逃回去.那瓶中的水虽不会外流,但总会有些外渗,人们便相信这是 龙公子 出的汗。瓶子带回村受到精心看管,如果下雨了,就把鱼、龟放还原处以表谢恩。①10。河南淮阳的求晴方式某年如阴雨连绵,久无晴日,人们便想出许多祈祷天晴的办法进行祈祷。

  例如:①以扫晴娘祈祷天晴。先用秫秆制作一个女人形,称为 扫晴娘 ,同时假造一把扫帚插在 扫晴娘 手中,另用一线绳将此人形系在院中的树上,于每天的晨、午、晚三时刻向它唱歌: 扫晴娘,扫晴天,绿衫红衫任你穿。如果不久天晴,则以红绿纸裁一衣形,以火焚之。

  ②以木棒打门祈祷天晴。用绳将一个捶衣用的木棒系在门上,并用手摆之,使其与门相撞,同时唱 打门歌 三遍。歌词是: 棒捶打门,晴天晒死人;棒捶打千秋,晴天大日头。 ③以木勺挖天祈祷天晴。持木勺一把凭空向天空挖去,边挖边唱: 勺子勺子挖挖天,云彩上西山,今日下大雨,明日响晴天。 ①

  ①   直江广治:《中国民俗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92-95页。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