漉水囊——佛观一钵水 八万四千虫
漉水囊——佛观一钵水 八万四千虫
漉水囊,梵文叫做钵里萨寿伐拿,又可称为滤水袋、滤水器、滤囊、水滤、水罗等等。漉水囊既是大乘比丘十八物之一,也是小乘比丘六物之一,是比丘在使用水时,为了保护水中的生物而必须携带的护生用具。
漉水囊是佛家的护生用具
佛家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因此是严禁杀生的,即便是水中那些非常细小的、眼睛都看不见的小虫子等微生物,也要爱护,不允许伤害。所以,佛陀制定戒律,比丘们在僧完或是外出时,如果要用水,无论是河水、江水、湖水、泉水,还是井水,在用水之前,必须先用漉水囊进行过滤。使水中的小虫等生命得以放生。佛经中规定,“不应用杂虫水,听作漉水囊”,就是说,比丘一旦受具足戒后,就要准备漉水囊,按照规定的戒律进行洗浴盥漱。比丘如果外出历乞食,也应该携带上漉水囊。
漉水囊的种类
按照经佛经记载,漉水囊的种类不是一样的,“其滤物有五种,一谓方罗,二谓法瓶,三君特迦,四酌水罗,五谓衣角”。
其中,“方罗”是用细密绢布制作的方形过滤器,长度大约一至三尺,也可以根据需要决定大小;“法瓶”是布萨时用来盛香汤及香水的瓶子;“君持迦”就是澡瓶;“酌水罗”是把滤水器放在勺面上,在舀水时使水过滤;“衣角”是用一柞手大小的方形密绢,系在瓶口上或放在钵盂中,以便滤水。
漉水囊的制作方法
漉水囊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它是怎么做成的呢?中国唐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义净在从印度取经归来以后,写有《南海寄归内法传》一书,其中就描述了漉水囊的制作方法和形状。
他说,在印度佛界中,漉水囊是用上等白布做成的;而在中国佛界中,因为怕生绢布不足以完全过滤,所以还要在生绢布上挂浆上糊,使绢布增强密度,以充分过滤出水中微小的虫物。又因为单层的绢布阻挡小虫仍不够彻底,所以还要把柔软的绢布以笏尺(古代的中国尺)量四尺,持其两端,叠为二层,缝成网袋形状。网袋的两角附上带子,两侧附上轮子,以宽一尺六寸之棒把它撑开。做好之后,把漉水囊的两端挂在立柱之上,F置接水盆。在注水的时候,要把水罐的底部完全放在水中,以免过滤出来的虫物和余水一起落在盆中,或者掉在地上死亡。
另外,漉水囊在使用过之后,还必须把它再放入水中,轻轻地摆动,以使沾在绢布上的小虫,重新回归到原水中上。
上面说的漉水囊,是在寺院中使用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所以义净又指出,如果比丘出外游方乞食,则要“作勺形洒袋”,用来滤水。假如没有带滤水的东西,就要用衣服的衣角来过滤水。
漉水囊也是古代比丘们使用的护生用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使用的滤水设备不断的改进,特别是到了现在,大部分佛教寺院中都已经用上了自来水,所以古代僧众们所使用的漉水囊,在现代寺院中基本上也就放弃了。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