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国中的诗僧
佛国中的诗僧
洱海地区是滇云除滇池地区以外的又一个文化发达地区,南诏大理五百余年的统治,使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一直在滇云处于领先地位,在这种文化积淀雄厚的人文氛围中,到明代,苍洱间又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学者、诗文作家
。蒙化府有左氏家族中的左正、左文缘、左文臣、左明理以及雷应龙、朱光霁、丁昶、张壁、胡大观,刘维藩、陈佐才等;大理的杨黼、杨士云、李元阳、吴懋、董难、赵汝濂、苏必达、苏升、苏正、杨和、李嗣善、洪久思、梁佐等;邓川的杨南金、樊相、艾自修、高桂枝、杜峨、周机、阿子贤;浪穹的李霞、包玉、杨嵘、何邦渐、何鸣凤、何蔚文;剑川的杨应科、罗星、赵炳龙、赵必登;鹤庆的赵子禧、张时宜、张学懋、张载宗、张启贤、吴尧弼、李闻诗等;云南县的史旌贤、胡桐、周臣;宾川的曾高捷,云龙的李琼等等。有诗作传世的文人达七十余人,他们中有的是少数民族。在众多诗人中,杨士云、李元阳存诗最多,水平较高;杨黼的《山花碑》别具一格;陈佐才、赵炳龙的诗在明末诗坛上有较大影响。且苍洱间历来有佛国美誉,感通、鸡足一直为佛教盛寺,也产生了以法天、担当、大错等为代表的诗僧,其诗文成就也不容忽视。
法天,号无极,原为大理府城杨氏子。16岁出家,拜荡山寺海印为师,学有渊源,受禅宗影响很深。法天游学归大理后,为感通寺僧。主要著述有《朝天集》。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军初平云南后,法天便率僧徒入京朝觐,献山茶一株、龙马一匹、诗二首、赋一篇。其诗云:“锡杖飞来自点苍,心含葵赤向春阳。叶榆置县初由汉,南诏封王却是唐。世祖北来还宥段,天兵南下便除梁。累朝未有今方有,万国来朝仰圣皇。”在其所献的《征南赋》中,对明大军平滇,取大理的赫赫战绩赞叹不已,“既正兵而阻于前兮,驷铁辚辚;复奇兵而蹑其后兮,火羊燹燹”,“遂令玉洱澄清,苍峰皎洁;铁桥铜柱,尽作藩篱”。法天的朝觐,令明太祖朱元璋大喜,赐衣赠名,授之为大理府僧纲司都司,总管大理的佛教寺僧。并御书《乘春诗》二章赐法天。等他归来时太祖又赠《望岳阳楼》、《僧过巫山》、《僧归云南》等诗18首,而当时的翰林院中的李冲羽、王来仪等人也题诗20首相赠,法天又作《谢恩诗》、《辞朝诗》进呈。法天以一僧人,在云南刚刚平定时,就能朝觐天子,扬诗赋于京城,并得到皇帝的特殊礼遇,写下了云南宗教史上的显赫篇章。法天归来将御赐诗刻于石碑,立于寺门之前,拓地建寺,感通寺盛极一时。法天还将此行的有关诗、赋、敕书等,编为《朝天集》,作镇寺之宝。法天的诗文,表达了边疆各族人民向往中原,维护国家统一的共同愿望,应该说,他的诗更具政治色彩。
担当也是明代苍洱间的又一著名诗僧。担当(公元1593—1673年)原名唐泰,字大来,法名普荷,号担当。担当生于晋宁唐氏儒宦之家,其曾祖唐琦,与杨慎相得甚欢,为“杨门七子”之一,其祖唐尧官,能文章,工吟咏,为滇中一名诗人,其父唐懋德,中万历间举人,官陕西临洮同知,著有《十海诗集》。唐泰从5岁起,一直受祖庭训,其诗学得力于其祖五龙山人唐尧官,志在复古,以致唐泰自幼落笔便古,有祖父风。13岁时,父亲唐懋德北上应选,携之同往,得以游历各地。33岁时,受推荐入京应试不第,南游吴楚,拜董其昌、陈眉公为师。38岁时,至会稽,参谒湛然云门禅师于显圣寺,受戒,名普荷。39岁归滇,居家养母。明末沙定州败亡,担当便结茅鸡足,往来苍洱间,或住感通寺,直到81岁时,书偈曰:“天也破,地也破,认着担当便错过。舌头已断谁敢坐?”便寂然而化。担当的诗作,生前刻印的有《悠园集》八卷,收录他13岁至50岁作品;《橛庵草》七卷,收录他50岁至70多岁的诗作。前者可窥见他青壮年时期的思想发展脉络,后者代表他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两本诗集所录诗作约千余首,足见其生前诗作之富。就在他81岁时,还诗兴浓郁,连作《拈花颂》100首。此外,他还有对联集《罔措斋联语》。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