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石刻铭文造像碑赏析
东魏石刻铭文造像碑赏析
淮安市博物馆藏有一块东魏石刻铭文造像碑,其高76厘米、宽38.2厘米、厚11.5厘米。碑的上部为一雕刻佛像,佛高45.5厘米,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覆莲花座上,火焰文背光,细密华丽,弯曲有序;佛像面容略显方圆,眉目舒朗、安详,面部除鼻部略突外,较为平坦;螺状发髻低平,双耳低垂,尚未及肩;双目微闭,嘴角上翘,唇下浅刻一道卧蚕阴线,使得下颚略略突起,面相丰满。身着圆领通肩长衫,长方形披帛,自肩披于胸前左右两侧,内着僧祗支,胸正前方有一如意状裙带结;双手置于腿部上端,拇、食指尖相触,施十指相对的手印;大裙下摆密褶向外扩张,衣裙悉垂蔽于莲花座内;莲座呈束腰形,上下分别为仰覆莲花瓣,花瓣错落有致,瓣纹精细;莲座束腰两侧分别雕刻着三叶莲瓣向左右伸展,使得构图严谨,繁缛华丽。下部连接长方形弥座,长38厘米、宽18厘米、边沿宽1厘米,饶有风趣的是弥座内雕刻有茂密的卷草纹,一只体态丰腴的大象和一只矫健的雄狮徜徉于卷草丛中,大象作回首状,双耳雕刻似木叶形,腿部粗短圆浑。雄狮昂首扬尾,口衔香草,威武挺拔,与大象左右呼应,增强了画面静中有动的韵律。
碑背铭文,从左至右,共七行153字。全文为:“唯大魏武定五年,岁次丁卯,七月己丑,朔三日壬辰,遵义乡揭岭村法仪等众,敬白十方诸佛,一切圣贤,窃惟人生无常,财非己有,咸共割舍,仰为:皇帝陛下,州牧守令,己身眷属,敬造佛像一躯,刊碑记之。缘此功德,上祝国祚无穷,三宝永隆,世界众生,咸同福庆。邑正袁滨,法仪刘文,法仪贺洛,村正康永睿,化主刘伯祥,邑子王方隽、邑子乐长恭、邑子孟蘅贵、邑子李恢、邑子刘文璜、邑子韩鸿儒。”字迹遒劲隽秀,字体介于魏碑和楷书之间。
从这块造像碑分析,东魏时佛教已相当盛行。其雕凿于大魏武定五年即公元547年,当时是北朝东魏孝静帝元善见时期。其时,战争连年不断,民不聊生,而佛教思想中宣扬“极乐净土”,对处在劫难中的人们以来世幸福安宁的精神寄托,加之“正光以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于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于是佛教兴盛,开窟造像蔚然成风。自北魏太武帝灭佛至文成帝复佛,佛教中兴至孝静帝,分裂为东魏、西魏,孝静帝迁都邺城后,十分推崇造像的铭记,正反映了统治阶级竭力提倡下佛教盛行的历史真实。从碑文上看,造碑人分别为:邑正、法仪、村正、化主、邑子等职名称谓集资刊碑,其目的是为皇帝陛下、诸天贤圣、群僚百官、己身眷属,以及主师僧和法界众生等,祈求国祚无穷、三宝永隆、家口平安等,这些又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对现世动乱、人生无常、充满患苦的失望与不满。同时流露出对美好、安定、幸福生活的企盼。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