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济南市县西巷地宫及相关问题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9日
来源:不详   作者:高继习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济南市县西巷地宫及相关问题初步研究

作者: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二○○五届硕士毕业生 高继习

2003年夏,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在济南老城内县西巷考古工地发现一座北宋砖筑地宫、两座佛教造像窖藏坑等佛教文化遗存。地宫虽然早年被盗并损毁严重,但砖雕颇为精致,而且地宫底部嵌有一方石碑,记载其建造情况。本文拟从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对其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县西巷地宫底部嵌有石碑,碑名为《开元寺修杂宝经藏地宫记》。碑文中提到“杂宝经一藏计五千四十八卷”,从卷数上看,这部“杂宝经”应是“大藏经”的一个版本;从这部大藏经出现年代上看,与宋初《开宝大藏经》有很大关联。至今能够保存下来的《开宝藏》已极为罕见,近代以来国内外陆续发现少量单本或残卷,共有十三卷,其中存有开宝、太平兴国年间雕印尾题者计九卷。从这些尾题可以看出这些卷子的雕成年代最晚到开宝九年,印刷年代最早的为太平兴国八年(此最早印刷年代和史书记载板成年代相符),雕版年代没有晚到太平兴国年间的。所以,尽管文献中没有记载证明《开宝大藏经》初版雕成年代是太平兴国八年以前,但现有的证据也不排除在该年以前已经有印本流通的可能。

齐州开元寺藏经是大藏经无疑,但是抄写本还是刊刻本,还不能断论,所以两种可能性都有:一、该藏经是刊刻本《开宝大藏经》。由于某种特殊的历史原因,初雕《开宝藏》经板在运抵京师以前,曾经有过少量的试印刷,其中的一部分放到升州。而后时任开封尹的秦王赵廷美,特别关照齐州开元寺前往取出一套完整版本。而身为皇室重要成员的秦王赵廷美用“牒”的方式来取经书,或许正说明这套经书是官版的大藏经。这套经书的名称也有些与众不同,既然隋唐时期已经出现“大藏经”的称呼,而且宋代人也普遍有大藏经的称呼,如刻于1068年《北山录》卷十外信第十六条夹注就有“今大宋皇帝造金银字大藏经数藏,雕藏经印版一十三万余板”字样,而966年就有《大藏经随函索引》的编修,但齐州开元寺对这套经书的称谓却不是“大藏经”而是“杂宝经”,原因之一可能就是这批经书并非正式刊发,而是私印,因此不便使用正式的称呼,才换用《杂宝经》来称谓。如果此说成立,则《开宝藏》雕成年代又有新解,惜目前还没有更多证据。二、该藏经是手写本大藏经。方广锠先生曾经推测《开宝藏》的雕刻曾依据一种宋初流行的手写本,可能齐州开元寺藏经就是这种性质。从卷数规格和装帧形式上看,这部经书都和《开宝藏》初雕本相同,是最接近的一种版本,则这部经书的版本可能就是《开宝藏》雕版的直接蓝本;或者可能是与雕版工作同时进行的抄写本,二者基于同样一种蓝本制作。

为了更好地理解县西巷地宫在佛教地宫发展史上的位置,笔者将全国已发现的佛教地宫及相关材料做了统计,对地宫源流以及形制和装饰技法的演变进行研究,将地宫的发展演变分成五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指石函或砖函阶段。时间上主要是北魏以后到隋代,这个阶段是直接用石函盛放舍利。

二、初步形成阶段,指石函外围砌砖墙或外石函的阶段,地宫略具雏形。时间上主要在隋代。舍利函周围出现保护性建筑,只要将周围的砖石建筑再扩大一些,石函和砖圹之间的空间增大到一定程度,真正意义上的“地宫”就会出现。

三、正式形成和制度化的阶段。初唐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地宫”正式出现,河北正定开元寺地宫正处在这个转折点上;而法门寺地宫是最早将地宫做成仿墓室结构、并用金棺银椁瘗埋舍利的实例,这些做法很快被制度化,为后来的地宫所模仿。

四、进一步发展和高潮阶段,指地宫的数量激增,形式多样化的时期,同时这也是地宫民间化的巅峰时期。时间上主要在宋辽金时期。五代和宋初是地宫结构的自由发展的时期,地宫的建造方式和形状,都突破了唐代形成的较为单一的仿墓室模式,呈现出多样性和地方风格(这种多样化主要表现在南方地宫)。同时,这个时期也是地宫装饰技法多样化的时期。

五、衰落和消亡阶段,指地宫盛极而衰,走向落寞的时期。时间上包括元代及其以后。由于密教兴起等多种原因,地宫已很少出现。

将县西巷地宫置于地宫发展史中来观察,得出结论如下:

一、其“甲”字形的结构,来源于自唐代开始的仿墓室的地宫样式,宋辽时代大部分地宫继承了这种样式,县西巷地宫也不例外。大概自唐代法门寺地宫开始,金棺银椁的舍利瘗埋制度、仿墓室结构的舍利地宫建造制度同中国传统丧葬礼仪结合起来,从此大部分舍利地宫都沿袭采取了这两种制度。县西巷地宫既然是属于埋藏“法身舍利”,属于舍利地宫的范畴,故而也采取了“甲”字形仿墓室结构。

二、其砖雕壁画的建筑装饰技法,来源于宋初开始兴盛起来的砖雕壁画墓。到北宋中期,砖雕壁画墓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而县西巷地宫建于1069年前后,正处在这个阶段,因而砖雕壁画墓中的砖雕技法得以被充分利用到地宫的修建中。所以,县西巷地宫精美的砖雕技法不是偶然出现,而是已经有了技术条件上的积累和其他地宫的运用前例;只是县西巷地宫砖雕远比其他地宫砖雕精美繁复,是砖雕技法在地宫建造领域运用的一个极至案例。

三、以往虽然没有发现如此精美的砖雕地宫,但很多地宫中的石棺、石函等舍利容器上都有与此处砖雕类似的图案和构图方式,所以在工艺题材方面,县西巷地宫能从早期地宫中找到渊源;县西巷地宫工艺图案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应是同时期及其以前的砖雕壁画墓。世俗艺术和佛教艺术在这座地宫中得到精致的结合。

四、与一些地宫中发现的《舍利塔下铭》等铭刻题记一样,县西巷地宫的《开元寺修杂宝经藏地宫记》也具有墓志的性质;其摆放位置与某些舍利地宫中舍利石函、舍利经幢的摆放位置相同,是地宫中的重要位置。因为地宫是封闭的,碑文的设定阅读者并不是生人,而是想像中的“佛”,故其摆放,面向上而碑首向南,这样的摆放方式,只有想像中处在北上方尊位的“佛”才是合理的读者。造地宫者“智全及其三世法眷”和出资者悉数刻写在碑文上,是表示一种功德,欲以此功德换取佛的保佑,消灾免祸。地宫中特殊的空间性和造地宫者的心理,共同决定了该石碑的摆放方式。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