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术数与儒、释、道思想的兼容性
论术数与儒、释、道思想的兼容性
桑娟喜
[摘要]关于术数与儒、释、道思想的兼容性众说纷纭,大多数是从人的角度去分析,但最根本的还是术数自身的独特性,术数与儒、释、道思想的这种兼容性更加固了儒释道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并使其一直成为封建思想的主流。
[关键词]术数 ;道教;佛教;儒家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04-0025-02
术数,又称数术,所谓“术”是指“方术”,所谓“数”是指“气数”,即俗称的命运。术数是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并以此推知人事,趋吉避凶,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命运的方法或技术、手段。
术数所包括的内容,根据历代史书的记载也略有不同。《汉书·艺文志》把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等方术置于术数列。《后汉书·方术传》的序文称卜筮、阴阳推步之学、河洛之文、龟龙之图、箕子之术、师旷之书、纬候之部、钤决之符为方术,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乃望云省气,推处祥妖。唐《艺文类聚·方术部》有养生、卜筮、相、疾、医五类。宋《太平御览·方术部》包括养生、医、卜(蠡卜、虎卜、鸡卜、鸟卜、十二棋卜、竹卜、牛蹄卜)、筮、相、占候、占星、占风、占雨、望气、巫、厌蛊、祝、符、术、禁、幻。《四库全书·术数类》有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有医部、卜筮部、星命部、相术部、堪舆部、选择部、术数部(太乙、六壬、奇门遁甲之术,这是狭义的术数)。《丛书集成·术数》涉及易占、筮占、奇门遁甲、六壬、占候、星命、相术、堪舆、占梦等书目。
由于年代的关系,清代以来所记载的术数内容也更接近于现代民间所流行的术数内容。术数大致可以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长生类,有养生术、医药术、气功术、炼丹术、房中术、服食术、辟谷术;第二部分是预测类,有卜筮术、易占术、杂占术、择吉术、三式术、占梦术、测字术、勘舆术、占星术、占候术、相人术、算命术;第三部分是杂类,有幻术、招魂术、禁咒术、巫蛊术。这三部分中,以第二和第三部分的使用推广在民间最为常见,可能是由于第一部分长生类术数民间方士不易掌握,以及老百姓对其精神需求并不大,所以第一部分在民间流传较少。
诸多术数中,被认为神奇从而民间最为信奉的要数奇门遁甲。奇门遁甲简称“奇门”或“遁甲”,通常与太乙、六壬合称为“三式”。“三式”的构成均离不开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八卦、象术,都源自易学,在古代常用于军事。按时间又分为年家奇门、月家奇门、日家奇门、时家奇门;按推演方法又分为活盘奇门遁甲(排宫法)、飞盘奇门遁甲(飞宫法);按用途又分为数理奇门、法术奇门。数理奇门主要用于预测,法术奇门将奇门与道家法术相结合,夹杂了许多神秘和虚妄的东西。前者流传下来的代表作是《烟波钓叟歌》,后者是《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简称《六阴洞微真经》。
封正耀先生研究发现,奇门遁甲的预测过程实质隐含着一个寻求和充当逆(反)对策问题中最佳局中人问题,其预测过程就是把四个分别被八等分且刻写有不同数字和卦象的同心圆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旋转,这里包括着预测过程中复杂的定时、布局、演局和局象分析等过程,就可以推演出一系列综合信息,也就是一系列解,其中也包括有最佳解和最劣的下下策,以及最佳局中人应处的有利位置。人盘八门可说是八种设想的局中人,其中休、生、开等门为吉门,可说是最佳位置,也就是一种特定的解,结合天盘九星(蓬、芮、冲、辅、禽、心、柱、任、英)和地盘八卦(乾、坤、震、艮、离、坎、兑、巽)以及按不同季节使用的顶盘九神(值符、腾蛇、太阴、六合、勾阵、太常、朱雀、九天)阴、阳两面之一,再结合时间等可变因素,还包括一副写有三奇(乙、丙、丁)、六仪(戊、己、庚、辛、壬、癸)的18枚棋子的繁杂布放以及奥妙的旋转过程,就可布演出各种局势(综合信息),每种布演中都包括有许多相互交织的解,即部分综合信息供选用。历代奇门专家已归纳出许多典型局象供推演者选用,分吉格和凶格两大类,最重要的吉格有奇门九遁、八门旺相、九星旺相、三奇得使等,另外,还有许多凶格。占有吉格的人就占有有利的时、地、人、事,就可充当逆(反)对策问题中的最优解或满意解。
尽管奇门遁甲中有部分科学的算学、天文知识,我们在充分肯定其科学成分的基础上,也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正如杨树喆先生所讲,奇门遁甲不过是一种古老的军事预测地形、方位、时辰的方法。考察奇门遁甲术的实质,其中天干、地支也好,休、景、生、死八门也好,九星、七曜也罢,阴阳五行也罢,原本都是一些毫不相关的概念,例如天干、地支是古代计时的符号,八卦、八门是用于战争的术语,九星、七曜则属星相天文,阴阳五行则是古代的哲学观念,它们各有各的用途,术士们将它们拢在一起,赋予其神秘色彩,以构拟奇门遁甲预测吉凶的体系。所以说,我们不能盲目地加以迷信。
道教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长期演变之中孕育出来的,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以“人天沟通”即“人神沟通”、“天人合一”为其核心教义。它吸收了殷周时代的巫祝祭祀鬼神、先秦的方仙之说,又吸纳了春秋时代的阴阳五行家、道家及儒家等学派思想,逐渐构成了以鬼神崇拜、神仙方术和古代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相结合的道学,东汉末年形成了有组织的宗教,尊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元代道教正式形成为正一和全真两大教派,流传至今。正一派从事符箓斋蘸,驱鬼降妖,祈福消灾,道士可以结婚,非斋期可以食酒肉。全真派重修持,主张“全身炼气,出家修真”,道士蓄发留须,守斋出家,不婚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学,虽然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主张以人为本,重人不重神,但是却对鬼神抱有回避和存疑的态度。中庸主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中庸主义在本质上是功利性极强的调和主义、折衷主义、迎合主义,对鬼神抱无所谓的态度,有了难事才“临时抱佛脚”。功利主义信仰动机使人趋利避害,人们只要觉得对自己有好处,不管多么荒唐的事都可以信,可以干,谓之“心诚则灵”。
中国佛教具有与传统思想文化的调和性,它传入中国后,在努力调和与儒、道等思想矛盾冲突的同时,不断地吸纳儒、道等传统思想,并极力论证佛教与传统儒、道在根本宗旨上的一致性,从而形成了显明的调和性。在依附神仙方术的同时,佛教还十分注意对灵魂不死、鬼神崇拜等中国传统宗教观念的调和,入宋以后,佛教更加强了与以儒、道为代表的传统思想文化的融合,许多教内人士大力宣扬三教一致,特别是曲意迎合儒家的思想。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术数与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思想长期融和,相互兼容,正好符合了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心理,这种兼容性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对心中存有鬼神观念的人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也成了儒释道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王玉德, 林立平.神秘的术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5~6.
[2]张荣明. 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366.
[3]封正耀.逆(反)对策问题与“奇门遁甲”预测理论(术)[J]. 经济数学,1996,(6):82.
[4]杨树喆,徐赣丽,海力波. 神秘方术面面观[M].济南:齐鲁书社,2001, 232~233.
[5]周志俊,汪长城.道教思想的基本主张[J]. 武当论谭,2004,(12):27.
[6]洪修平.试论中国佛教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人文精神[J]. 南京大学学报,2003,(3):67.
《丝绸之路》2010年第4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