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像熊十力那样做教师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4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红秀 冷学宝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像熊十力那样做教师

  李红秀 冷学宝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号子真,晚年号漆园老人,著名哲学家。先后在武昌文华大学、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全国解放后,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家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其学说影响深远,《大英百科全书》称“熊十力与冯友兰为中国当代哲学之杰出人物”。

  在终身学习已成为教师当然选择的今天,如何既当好教师,又做好学生,还能和同事开展真诚的交流和有益的探究,以打造高质量的人生。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近代学人熊十力的做法,应该能对我们有所启示。

  熊十力到欧阳竞无的支那内学院学佛,一年后就写《新唯识论》,挑玄奘大师的毛病,惹得欧阳大师的弟子们斋饭都吃不香,做《破新唯识论》攻之。熊十力再写《破破新唯识论》应战。估计对方如果再应战的话,熊十力也会一直坚持破下去。

  熊十力的学术品质令人钦敬。要想不当知识的传声器,不做权威的解说员,我们就要努力学习。但学习不是照搬全收,而是要能独立思考,自主辨析,深层感悟。这就要求我们咬定率真做人这一目标不放松,以赤子之心直面现实,舍圆滑,弃阿谀。对权威,不顶礼膜拜,将专家的言论放到教育教学中检验;对同事,不以假面示人,开展富有意义的学术论争,敞开心扉说话,亮亮堂堂行事,光明磊落做人,将为师者的骨气、正气、勇气尽情彰显出来。

  对待学生,熊十力则是十分严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北大的学生很是张狂,学校聘教师,学生参与并提意见,如果学生不答应的话,学校就要重新考虑。因此,没有教授敢在课堂上训责学生。学生上课缺席,随便挑教授的刺。是家常便饭。可是,熊十力不吃这一套,学生有了错就训,急了还上手去打。说来也怪,张狂的学生还真就不敢将他轰出去。

  熊十力的“斗士”精神,其实是他那孩童般率真性情的自然流露。而这,正是我们今天许多教师所缺乏的:把真心藏起,将诚意掩住,看到学生犯了错误也不予纠正,更不思如何能站直身子、做顶天立地的人,只求得能跪着教不痛不痒书,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柔若无骨、左右逢源的“伪教育”,其实只会让自己遭遇尴尬。要想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教育,真诚对待学生,不虚与委蛇,不文过饰非,不搞搪塞瞒哄那一套,不用哄小孩子的手段来敷衍应付,挺起脊梁给学生树立人格楷模,以守住教育的底线,捍卫教师的尊严。

  一个深悟教育之道的教师。并不会看重自己教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会关注自己是不是教给了学生有用的求知方法。追求“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教学境界,凭借点铁成金之术,让学生体验到“醍醐灌顶”的快意,是教育的极致。借助自己的睿智,给“朽木”以灵气,让其发新芽、抽新枝,甚至开花结果,是教师的极致。

  上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陆军少将徐复观听到友人对熊十力的推崇和介绍,又看到了《新唯识论》,不由得大为佩服,就写了一封信,想得到熊十力的指教。熊十力回信时,讲了一番治学做人的道理。后来有一次,徐复观穿着少将军服去拜见熊十力,请教该读些什么书。熊十力叫他读王船山的《读通鉴论》。徐复观说自己已经读过了。熊十力说:“你并没有读懂,应当再读。”过了一些日子,徐复观再去,说《读通鉴论》已经读完了。熊十力问:“有点什么心得?”徐复观觉得自己已经读得很仔细了,不免有些得意,就说,书里有很多地方自己不同意,接着就一条一条地数落起来。还没等他说完,熊十力就怒声斥骂道:“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像你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要先看出它的好处,再批评它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读通鉴论》,这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那一段,理解得多么深刻。这些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是太没出息!”这一通骂,直骂得陆军少将目瞪口呆。

  后来回忆起这事时,徐复观说:“这对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骂。”正是这起死回生的一骂,才让徐复观改变了读书的方法,帮助他成为一位著作等身的学者,为弘扬中国文化做出了出色的贡献,在台湾、香港等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熊十力对读书的研究和对学问的理解不可谓不深刻。而反观我们的某些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所谓创新精神,专门让学生挑书中的刺,甚至以此来标榜自己,虽不能说是肤浅。但至少可以看出认知上的差距。要想给学生以终身有益的教育,我们就要练就点金之术,在引导学生时,能够一语醒人,助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在廓清阻碍他们视野的迷雾时,能够一语中的,拔云见日。当然,点铁成金靠的是大学问、真见识。要想练就点铁成金之术,我们既要努力修好内功,强化底蕴,也要学会洞幽察微,因材施教。

  有人慨叹做教师难,但化难为易也并非无路可寻。本着一个“真”字,求得一个“实”字,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出自: 《红蕾·教育文摘 》 2009年6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