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绘画>>正文内容

禅画与画禅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程狄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禅画与画禅

  程狄

  摘要:“禅”画与画“禅”中心都是一个“禅”字,那么何谓“禅”?对它的理解可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其意译为“静虑”,最早起源于古印度,具体修行做法是以瑜伽精神集中的方法,来体悟人生和自我心灵。因此“禅”可以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智慧,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追求心灵的完全自由,无拘无束,强调通过“悟”来达到心灵“空灵”的感受。

  关键词:禅;禅画;画禅

  佛教流传至中国,分为若干宗派,其中“禅宗”最为闻名。它糅合了中国的儒家、道家和印度佛家“禅”意①的精华。是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宗派,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农业社会的最高文化成就。禅宗相传在六世纪初,由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传到中国,初始于中国南北朝时代,到八九世纪兴盛起来。唐宋以来中国禅宗大师辈出,分南北宗,尤其是慧能所传的南宗更为影响巨大。南宗后期所衍生出来的教派有五家二派之多。各家各派皆有所长,代代相传,息息相循,虽标榜“不立文字,教外分别传”,但后世的禅宗文字书籍之多(如承先启後的“语录”和雅俗共赏的“公案”),传法派系之众,令人叹为观止。

  禅宗带动了中国文艺创作,诸如文学诗歌、美术绘画、庭园建筑、雕塑美工,乃至茶艺等,皆别出风格。其后文人雅士对“禅宗”这种风格无不心向往之。其中“禅画”就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特色,这是以善用毛笔为书画工具的中国画家最引以为豪的成就之一。

  禅画

  “禅画”是修禅者以毛笔为工具,用笔墨表达禅理的绘画作品,它不拘任何体裁和表现何方式,中心只是为了体现禅心。原本是禅师接引学佛之人的手法之一,后逐渐影响到文人画的创作。禅画盛行于唐宋时期,至明清时方为式微。总体来看有以下几点特征:1.从佛教“禅”的思想出发,通过禅画表现自己领悟的境界;2.以简略笔法,寥寥几笔勾画作者的心灵所想;3.画中有禅,禅中有画,诗画完美结合。

  禅画是中国禅宗特有的艺术之一,修禅者用笔墨来表达对禅道的感悟,同时也为唐宋以来中国绘画史增添一支新鲜的血脉。禅与画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同的,两者都是性情的流露。禅画受了禅家“顿悟”精神的影响,不循古法,只抒发自己强烈的感受。做画力求笔墨简练,不画名山大川和崇山峻岭,只画一般的山头,不注意细部的刻画,讲究意境空阔,这一切都和禅宗思想意义相通。以禅画闻名的画家和作品,在画史上有唐末禅月大师的十六罗汉、五代石恪的二祖调心图、南宋梁楷的六祖截竹图、南宋画家法常、明末清初石涛、八大山人、但当和尚等人。后世画家的绘画体材由佛画人物逐渐转移到山水、花鸟、走兽、果实等,笔墨强调自由表现,一气呵成,无碍自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习禅之人做画的精神状态即澹泊宁静,作画犹如行云流水,挥毫自如,抒发自我真性情。纵观这些作品,其笔法简练但禅意盎然,有时画面偶有一处空白,则满纸皆活。王维在《画法秘诀》中曾言:“禅画作为一门艺术,要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美学原则。也就是说,要想达到艺术的美,必须把表现自然的特征作为开端,而且要加以主观的创造,才能使之完善。一个画家,“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而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仅有对自然的模仿是不够的,还要有造物主那样安排万物的气魄才能成功。

  禅者本要求过著一种孤独的生活,乃至断绝和家庭与社会的来往。到真正悟道之後,才再面对社会,但在现实的社会中,人不能达到这种境界相反地要求禅的通俗化,特别是清代以后由于禅宗式微,禅人减少,相对的禅画亦不多了,从而使得文人画亦陷入困境。

  画禅

  画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禅论画”,即以“禅”的观点去指导作画。在中国画史上,中唐和晚唐禅与诗画就开始出现融合,到了宋代,禅意画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特别是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通过他的简远笔墨,将儒、释、道并融的本土禅画推向一个顶峰。

  欣赏禅画不能简单理解为其画面简、空、繁就是禅画。禅画必须体现内在禅意、禅境。我们可以分别从笔墨、空白、机锋、修道几方面品论禅画。首先看笔墨。笔墨为国画之根本,关于毛笔,中国很早就有记载如秦代蒙恬造笔,之后中国人这枝柔软的毛笔在画者的手中历尽千年的淬炼,使得运用自如。习禅之人用笔写出心中丘壑,笔毛柔软方可用于渲染水墨虚实效果,来表现心中所悟。而墨为黑色,是众色之合,墨色可表示禅家拙朴木纳之气。向来禅门和尚穿的百衲衣就以灰黑色为主,他们看来由静默才能接近自然本体,从而借用外形来修养身心。笔墨通过宣纸来表达禅意,水墨淋漓在纸上,墨色千变万化变化。禅画只有黑墨一色,因美色令人多欲,目必欲极五色之娱,身心受干扰,心神不定,将是引发祸害之媒介。如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庄子也说五色、五声、五味之害,原因亦在此。由此导致宋元以来禅画的风格“在笔墨上,寥寥几笔,墨气笔力,朴质洒脱,神韵情趣,溶合浑厚,恰到好处,粗中有细,飞白顿墨,灵活不滞,轮廓简化,不求繁杂,神气全得跃然纸上。”如南宋梁楷的《仙人图》《六祖截竹图》《布袋》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造型或豪爽侠气或赤子童心,或白发鹤颜或袒胸露肚,酒气方甘,笔墨自然生动,整幅作品一气呵成。再看传为五代石恪所画的《二祖调心图》。图有一长者,右手托腮,两腿交差坐著,以悲天悯人的深思状;还有另一老者,右手斜伏在一睡虎上,老人慈祥入眠。衣纹粗旷几笔,弹动自如,脸部细加构勒,显出二祖慧可修行调心的公案。墨色浓淡表现阴阳明暗,笔墨隐藏玄妙禅机。

  若以“留白”来论画,更是以禅论画的一大特色。中国画布局,留白是一独创。一张画只画一部分,其他部分空白不画,那种空旷的感觉可让欣赏者有遐想的空间,往往画面空间不画比画的更可给人无限遐思。为什么留空白是禅画的一大妙用呢?这要从禅门的佛理上去作了解。对于“色”与“空”在佛家有精辟而彻底的剖析。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有“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话。佛法中“色”是指宇宙万物的的一切现象,“缘起假象谓之色,缘生无性谓之空,虽有假象都无实体故言不异”。从以上这四句文无非是要众生了解世间一切因缘所生法,即如《金刚经》的中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画面留空白,不只是一张作品的布局经营位置,更多意义在于隐含禅法义理,并且又因为中国文人雅士本就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留下“空白”也正好暗含道家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诸如南宋时代玉涧“庐山图”,画面左下角绘三个层次的山峦,前、中、後三个山头墨色浓淡分明,在山间有飞瀑泻下。在右边留下一大半空白,玉涧并题“过溪一笑意何疏,千载风流入画图,回首社贤无觅处,炉峰香冷水云孤”。这一幅画的意境很明显的,是写东晋时代慧远在庐山办莲社,弘扬佛教净土法门。同时也表现慧远法师立誓发宏愿,终年在山办道,以溪为界不下山,而有“虎溪三笑”的故事。

  禅者借用笔墨,写出心灵的声息,在有限的人生岁月,拓开思想领域,创造广大的世界。犹如五祖法演传所说的:将四海水为一枚砚,须弥山作一管笔,有人向虚空里写祖师西来意五字,太平下座,大展坐具,礼拜为师。禅画是表达禅理的方便法门之一。禅的本质是要看入自己生命本性的艺术。所以禅画表现手法往往是脱俗、空寂、古拙、无味、、 无心、兀傲。体现非知识、非理论、无意识、无逻辑心灵所想;但经常又用洒脱、风流、疯颠、活泼等很平常的外像来表现,一切皆如本能。所以禅画不拘任何体裁、不拘任何方法,只要把握禅心即可。由于禅宗的教学方法是要学禅之人“悟道”,因此画禅和禅画的内在精神也在于此。

  注释:

  ①佛教的禅宗起渊,通常依据《大梵天问佛决疑经》中言:释迦世尊拈华示众,头陀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曰“我有正眼法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今方付属摩诃迦叶”。因此迦叶成为印度禅宗的始祖,後来代代相继,至菩提达摩算时为第二十八世。

  出自: 《大舞台 》 2010年7期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