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襄阳谷隐寺寻绎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9日
来源:不详   作者:魏平柱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襄阳谷隐寺寻绎

  (魏平柱)

  岘山主峰的东侧有一个小山头,其名曰:谷隐山,俗称鸡笼山。以谷隐名山,源于晋代所建谷隐寺。清代同治年间李士彬编纂的《襄阳县志·寺观》载:“谷隐寺在县南十里。晋建。唐元徽之《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贪过谷隐寺,留读岘山碑’自注云:‘寺在亭侧是也’。”清乾隆二十五年陈锷纂修的《襄阳府志》卷9《坛庙附寺观》载:“谷隐寺:城东南谷隐山。晋宁康中建。峰峦环抱,竹树萧疏,寺之清幽者也。习凿齿栖隐于此。唐元徽之诗云:‘贪过谷隐寺,留读岘山碑’,即此。”又在《山川》中载:“谷隐山在卧龙山西南里许,山势环抱,有谷隐寺。”谷隐寺遗址尚存,位于阎家冲西部,习家池西南山麓。前些年,寺前的二株银杏树,还枝叶茂盛。一株枝叶向上生长,一株枝叶向下垂生,甚为奇特。当地村民称为“阴阳树”。

  历史上的谷隐寺,环境景色十分幽美,岘山风景和习家园林与之相映。宋代诗人曾巩在任襄州刺史时来游,并写了一首《谷隐寺》诗,诗中写道:“岘南众峰外,幽然空谷深。丹楼依碧殿,藑出道安林。习池抱邻曲,虚窗漱清音。竹静幽鸟语,果熟孤猿吟。”面对这清静幽美的所在,诗人不无感慨:“故多物外趣,足慰倦客心。但恨世尘羁,无由数追寻。”他希望能够摆脱官场世务的束缚,有更多的机会来寻访这美不胜收的风景。

  还有诗人为这里的胜景所迷,甚至产生了“幽栖”于此的想法。彭汝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所作《谷隐寺》诗中写道:

  楼台寄山颠,屹屹与云齐。登临览昭旷,感慨发悲淳。

  西顾隆中庐,北睨汉阴畦。愿言脱樊笼,超然此幽栖。

  与之有同感的,还有被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廌。他在游览谷隐寺后,也写了一首《谷隐寺》诗:

  挈巢江湖去,端为山水癖。蝎来谷隐游,契我赏心适。

  寒江渺平楚,复岭转层壁。谁与龙象筵,一扫狐兑迹。

  彩云布楼台,迎日丽金碧。堂高磬声邃,壑远松响激。

  山光晚相照,空翠浓欲滴。行当就墟中,幽栖买泉石。

  日咏招隐诗,时过弥天释。

  诗人不惜笔墨,对谷隐寺的山光水色、高堂楼台、彩云松涛等,作了细腻的描写,面对“契我赏心适”的景色,诗人油然而产生了“行当就墟市,幽栖买泉石”的想法。由此可见,谷隐寺的山水风景该是多么的迷人了。

  除此之外,谷隐寺的牡丹也是别具特色的。彭汝砺在《谷隐寺》中写道:

  谷隐多牡丹,一花百千叶。一根出一切,一切一根摄。

  爱君看花处,立悟恒沙劫。其谁知此意,只有花间蝶。

  诗的前半是实写牡丹花,后半则写由观赏牡丹而体味出的禅趣。游谷隐寺而能悟出禅味的,还有哲宗时期曾任襄州教授的邹浩。他在《与节推李师益游谷隐习池》诗中写道:

  无心一何求,无垢一何洗。与子入山来,放脚东风里。

  岩根初著花,溪冰半流水。一笑真偶然,松声为谁起。

  大凡游山水佛寺的诗,能写出山水的性灵的便是好诗,而能融进禅意的则当属上乘之作。这也许就是王维的诗,为什么被人喜爱的原因吧?

  谷隐寺虽已不复存在,但在中国佛教史上,却也称得起是小有名气的古刹。如果真如《襄阳府志》所言,谷隐寺是“晋宁康中(373-375)建”,那它的来历就十分明显了。因为当时在襄阳弘传佛法的高僧,是中国佛教的创始人释道安。他从北方带来了四百弟子,其中有象慧远那样的高徒。先住白马寺,因寺宇过狭,创建檀溪寺。据传,铁佛寺也是他创建的。看来,谷隐寺也很有可能是释道安修建的。加之习凿齿“栖隐于此”,更可说明此寺当与释道安有关。因为,习凿齿与释道安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晋代谷隐寺的情况,由于资料奇缺,我们只能做这样的推测。

  《舆地纪胜》卷82载:“谷隐山,在襄阳县东南十三里,晋习凿齿隐遁之所。有僧寺,曰兴国院。”除告诉我们这里是习凿齿隐居之地外,还告诉我们山上佛寺叫兴国院。这兴国院很有可能就是隋代的兴国寺。果然的话,这里则有开皇六年(586)李德林撰文,丁道护书写的兴国寺碑。又有柳公权所书的《唐襄州刺史蒋系先庙碑》。丁道护、柳公权皆天下著名书法家,他们的书碑,能不价值连城?

  唐代的谷隐寺,可谓香火鼎盛。庞蕴居士的一些故事,也与谷隐寺有关联。其《杂诗》之七曰:“焰水无鱼下底钩,觅鱼无处笑君愁。可怜谷隐老禅伯,被唾如何见亦羞。”虚堂禅师《虚堂和尚语录》卷六《代别》中,有记曰:“举鹿门真和尚因韶国师到,问:‘近离甚处?’云:‘谷隐夜宿庞居士岩。’”由是知,谷隐山旁有“庞居士岩”又称“庞居士山。清代王士祯路过襄阳写过一首《望庞居士山》诗:“云烟杳杳树幢幢,消息凭谁问老庞。斜日汉江秋水阔,居然一口吸西江。”

  唐代著名诗人段成式,也在这里留下了《题谷隐兰若》诗三首:

  风惹闲云半谷阴,岩西隐者醉相寻。草衰乍觉径增险,叶尽却疑溪不深。

  鸟啄灵雏恋落晖,村情山趣顿忘机。丹成道士过门数,叶尽寒猿下岭稀。

  风带巢熊拗树声,老僧相引入云行。半坡新路畲才了,一谷寒烟烧不成。

  诗写秋游谷隐寺所见的山水景色,第一首,先以比拟写深秋兰天,风惹白云,后从感觉角度写山路高险、溪水清彻。第二首,主要写村情山趣,鸟啄灵雏、寒猿下岭和道士数丹。第三首,写入寺途中闻见,风掠树林枯枝乱响,畲田烧畲,满谷寒烟。

  五代时期,在谷隐寺主事的高僧就有曹洞宗的智静、知俨。智静全称:谷隐寺智静悟空禅师。为青原下七世鹿门真禅师法嗣。谷隐寺智俨法师,登州人。得法于谷隐智静禅师,继踵住持,玄侣臻萃。

  宋代的谷隐寺,高僧众多。谷隐蕴聪禅师(965-1032),有法嗣三十五人:其中留寺弘法者为可宗禅师、薛大头和尚。有两位居士,当特别引起我们关注。一是夏英公(夏竦)(985-1051)居士,一是驸马都尉李遵勖(?-1038)居士。夏竦做过襄州知州,成为谷隐寺蕴聪禅师的弟子,当在任上。《续传灯录》云:“英公夏竦居士字子乔。自契机于谷隐。日与老衲游。偶上蓝溥禅师至,公问:‘百骸溃散时,那个是长老自家底?’蓝曰:‘前月二十离蕲阳。’公:‘休去。’蓝却问:‘百骸溃散时,那个是相公自家底?’公便喝。蓝曰:‘喝则不无。毕竟那个是相公自家底?’公对以偈曰:‘休认风前第一机。太虚何处著思惟。山僧若要通消息。万里无云月上时。’蓝曰:‘也是弄精魂。’”

  除此之外,谷隐寺后山上蛮王洞有一题名,也可证明夏竦为谷隐寺蕴聪的俗家弟子。其文曰:“知襄州夏竦与同官张口董口己口口口孙禹锡口口口弈王崇及长老孙蕴聪口本口口天禧辛酉岁冬至后三日同口”。因年代久远,其中有十二字磨灭。但“长老孙蕴聪”几字,清晰可见。夏竦任襄州知州的时间,载籍有不同的说法。有说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的,有说天圣二年(1024)的,有说明道二年(1033)的。有了蛮王洞这个题名,可以佐证夏竦调任知襄州在天禧三年是可信的。天禧五年尚在任上。夏竦明道二年知襄州,或许是复任。

  《续传灯录》:“驸马都尉李遵勖居士,汴州人。谒谷隐,问出家事。隐以崔赵公问径山公案答之。公于言下大悟。作偈,曰:“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趣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公一日与坚上座(怀坚,智俨弟子)送别。公问。近离上党得届中都方接尘谭。遽回虎锡指云屏之翠峤。访雪岭之清流。未审此处彼处的的事作么生。座曰。利剑拂开天地静。霜刀才举斗牛寒。公曰。恰值今日耳聩。座曰。一箭落双雕。公曰。上座为甚座著草鞋睡。座以衣袖一拂。公低头曰。今日可谓降伏也。座曰。普化出僧堂。公临终时膈胃躁热。有尼道坚谓曰。众生见劫尽。大火所烧时。都尉切宜照管主人公。公曰。大师与我煎一服药来。坚无语。公曰。这师姑药也不会煎得。公与慈明问答罢泊然而终。语见慈明传中。”

  谷隐寺蕴聪禅师,号慈照,南海人。首山省念法嗣。景德三年(1006),襄州知州查道,请他住持石门寺(在今南漳县,时为乾明寺),在此弘法约十四年。天禧四年(1020),夏竦为襄州知州。请他为谷隐寺(即太平兴国禅院)住持。弘法七年,从方丈席上退位。驸马都尉李遵勖仰慕其名,派人将其接入京师附近的资圣寺,李遵勖成为俗门弟子。明道元年(1032)蕴聪圆寂后,李遵勖将舍利的一部分送回谷隐寺安葬。有法嗣五人:其中留寺弘法者为契崇禅师、法海禅师。

  据《续传灯录》,宋代元丰年间,承皓禅师首众于襄阳谷隐寺。禅师,姓王氏,眉州丹棱人也。张无尽(即张商英)奉使京西南路,就谒之。致开法于郢州大阳,时谷隐主者私为之喜。师受请升座,曰:“某在谷隐十年,不曾饮谷隐一滴水,嚼谷隐一粒米,汝若不会,来大阳为汝说破。”携拄杖下座,傲然而去。寻迁玉泉。苏东坡曾经谒见过承皓禅师。《宋稗类钞》载:“(东)坡参玉泉皓禅师。师问:‘尊官高姓?’坡曰:‘姓称,称天下长老轻重。’师喝曰:‘且道这一喝,重多少?’坡无对。于是,尊礼之。”

  宋代住持谷隐寺的高僧,还有石门慈照禅师法嗣可琮禅师。剑门关慈云重谧禅师法嗣法全禅师等。可见,谷隐寺在宋代佛教史上的地位应是相当高的。

  谷隐寺还立有临川、广陵二先生诗碑。临川先生就是王安石,广陵先生就是王令。二碑由王令的外甥吴说书丹。立碑的时间是至和元年(1054)[《襄阳县志》谓宣和元年(1119),时二人已去世多年,当误。]仲春乙巳日。据传,此碑就立在谷隐寺前田中,前些年被推土机推埋于山谷中。其中王令的《於忽操并序》写得比较特别,以致陈锷修《襄阳府志》将其误为庞德公所写。其诗并序如下:

  刘表见庞公,将起之而公不愿也。表曰:“然则何谓?” 公曰:“我可歌乎?”既歌,命弟子弦之,凡三操。

  於忽乎,不可以为,其又奚为。离娄之精,夜何有於明。

  瞽旷之耳,聋者亦有尔*。束王良之手兮,后车载之。

  前行险以既覆兮,后逐逐其犹来。虽目盼而心骇兮,

  顾其能之安施。委墨绳以听人兮,虽班输亦奚以为。

  於忽乎,不可以为,其又奚为。椽栌桷榱之累重,顾柱小之奈何。

  方风雨之晦阴,行者艰而莫休,居者坐以笑歌。

  不知压之忽然兮,其谓安何。

  於忽乎,不可以为,其又奚为。谓鸡斯飞,谁得而羁。

  谓豕斯突,何取於缚。是皆以食而得之,吾方饥而噫*。

  鸡兮豕兮,死以是兮。

  *一本作“塞何有於声”。*一本“噫”前有“后”字。

  诗意取自《后汉书·庞公传》,由庞公之口唱出。可称为代言体。王安石的诗是歌颂诸葛亮的。诗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碑刻书丹者吴说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二碑的文化价值,自不待言。

  与谷隐寺有关而值得探讨的,是关于孟浩然墓碑的事。不少文献记载,宋初孟浩然的墓碑放进了谷隐寺。《舆地纪胜》卷82《襄阳府》载:“唐故处土孟君墓碣铭,樊泽撰,碑今在谷隐寺。”庄季裕《鸡肋篇》也说:“余尝守官襄阳,……孟浩然葬风林关外。后人迁其墓碑于谷隐寺中,遂失冢所在。”《湖北通志》卷98《关于孟浩然墓》一节下注:“按《寰宇记》,孟浩然碑在县南十二里,盖亦指凤林山而言。《碑目记》谓‘在谷隐寺’,寺在县南十二里,殆后人移置寺中欤?”根据这些记载,孟浩然的墓碑在宋初被移置谷隐寺,是毫无疑问的。需要明白的是:孟浩然的墓碑为什么要从风林关外放人谷隐寺?这块墓碑后来怎么样了?因为这两个问题对孟浩然研究很有帮助,所以提出,请博学君子予以解惑。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