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智化寺)
经书(智化寺)
智化寺是一座明代寺庙,馆藏佛经丰富,元明清三代有明确纪年的佛经都有保存。除藏有三卷珍贵的元代延年官版经书外,尤以明代各朝佛经为丰富,几乎遍及明代十六帝每个朝的年号:洪武、永乐、洪熙、宣德、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天启。总的来看,智化寺藏经中,以明代前中期的居多。明代有明确纪年的经书仅乏建文、万历、泰昌、崇祯四个年号。清代的经书有明确纪年的是康熙五年和八年的,还有民国辛酉年(1921年)戏班演员余叔岩诚献的梵夹装《九皇盛会》。
除了《永乐北藏》官刻本、乾隆版大藏经经板外,寺中还收藏有大量明代民间坊刻本,都是由信徒供奉的,既有佛家子弟,也有官员(称“佛信官”),大量的则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这再次印证了明代社会佛教的盛行。这些坊刻本纸张及印刷的质量则良莠不齐。
珍贵的元代佛经
1984年,北京智化寺文物保管所所长杨文书先生从如来殿佛像的腹腔中发现三卷带有千字文编号的元代刻本藏经:《大金色孔雀王咒经》、《陀罗尼集经》、《大宝积经》。三经版式相同,均采用藏经纸,卷轴装。
智化寺发现的这三卷元代佛经,有三个不同的千字文序号,在书牌中使用了“刊印”一词,并明确告知总数有“三十三大藏”,这就证明了此三卷佛经不是零本,也不是采用其它旧有经板来印造的,而是一套完整“官版大藏经”中的一部分。由于其版式与《赵城藏》相同,于是有诸多人士认为,它很可能就是人们寻访已久的《弘法藏》。
所谓《弘法藏》,即弘法寺大藏经,相传刻于元代初期的官版卷轴式藏经。据记载,这部藏经是在元世祖至元年间,将《赵城藏》的板片移至元大都,贮于弘法寺内,在此板片的基础上经补雕而形成。
此藏只见于文献资料,目前尚无印本流传。
佛脏与佛经
大型佛像多装有佛脏。一尊珍贵的佛像不仅要外表庄严,内在的装藏也很讲究。对于空心的佛像而言,必须如法装入各种精华物。
依装藏仪轨,装藏需要五金(金、银、铜、铁、锡等)、五宝(松石、红珊瑚、玉、水晶、玛瑙)、五药(五种珍贵药材,不得掺杂麝香和动物荤腥成分)、五木(松、柏、红檀、白檀、菩提木)、五谷和五布等,还有专门印制的五种经咒(诸佛身口意咒、吉祥满愿咒、子母音咒),以及白檀木的中轴等,这是五种智、五方坛城、五蕴清净、福德圆满等的表法。在不同的佛像、不同的位置,如顶轮、喉轮、心轮等都有不同的装藏要求,不能有空置的地方。佛像装藏之后即可开光,不再打开。
总的来说,装藏的目的在于将空心的佛像以各种精华物填充,是一种殊胜加持的表示,就如同一个人必须有五脏六腑才有生命力。
“大藏经”系佛教经典的结集,虽以“经、律、论”三部分为主要内容,却涉及哲学、历史、民族、语言、文学、天文、历算、医药、建筑等诸多领域,卷帙浩繁,堪称佛教文化的“百科全书”。
如来殿内两侧有高大精美的曲尺形藏经橱,是存放英宗御赐《大藏经》用的。经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挑檐象佛冠,俗称“毗卢帽”;中间是经橱,共有640个抽屉,按千字文顺序排列,以便于所藏佛经的检索;下部为须弥座。雕刻主要集中在上、下两部分,以如意云纹、卷草纹、莲瓣纹、宝相花纹为主,上檐部分还有梵文真言和吉祥八宝纹饰。各部位的雕刻技法十分精细繁缛,其漆金彩绘虽已褪去,但仍有浓郁丰厚的感觉,烘托着整个大殿的宗教气氛。
御赐《永乐北藏》
《永乐北藏》,又名《北藏》。官版,明成祖永乐八年(1410年)敕令雕印,始刻于永乐十七年(1419年),完成于英宗正统五年(1440年)。参与者有道成、一如等。刻藏的地点在北京,经版由司礼监掌管,藏于嵩祝寺内的汉经厂(寺内还建有收藏明版藏文《大藏经》的番经厂)。
英宗复辟以后,特于天顺六年(1462年),颁赐智化寺大藏经一部及经橱并立碑记。目前此碑仍矗立在如来殿。
乾隆版大藏经
乾隆大藏经又称龙藏经、清藏,是清代惟一官刻汉字大藏经,也是中国最后一次官刻汉文大藏经。清藏奉清雍正皇帝御旨而雕刻,因每卷首页均有雕龙“万岁”牌,故名《龙藏》。始刻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完成于乾隆三年(1738年),历时五年之久,经板有78230块,经书7240卷。完工后曾印刷一百部,分赐全国各大寺院,1935年又曾经印刷了22部,此外还有少量刷印,但累计总数不超过150部。全部经板均选用上好的梨木雕造,刻工精细,正反两面均雕有文字,刀法洗练,字体浑厚端秀。由于印刷量极少,经板至今字口锋棱俱在,完整如新。目前世界上只有两部汉文大藏经经板存世,龙藏是保存到今的一部,另一部存韩国海印寺。在世界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血经
智化寺有一部藏经由佛信官普铭等二人于宣德十年(1435年)“发心次(刺)血尽写”,目的是“上报四恩,下资三有,法界有情,同圆种智”。该血经是先在纸面上捶拓出文字的痕迹,然后再用血描写的。经历了600余年,字迹已呈红褐色,但是书写人那种虔诚之心却不会随时间的久远而褪色。
转轮藏
北京现存三副转轮藏,除一副在智化寺藏殿外,另两副分别在雍和宫和颐和园,且都是清代所制,比智化寺的要晚了好几百年。
转轮藏是能旋转的收藏佛经的柜橱,佛教取法轮常转,自强不息之意,比喻佛法犹如车轮,辗转相传,永不停息。将藏经书架做成旋转之形,始于梁代。据《释门正统》卷三《塔庙志》说:“初,梁朝善慧大士傅翕愍诸世人,虽于佛道颇知信向,然可赎命法宝,或有男女生来不识字者,或识字而为他缘逼迫不暇披阅者。大士为是之故,特设方便,创成转轮之藏,令信心者推之一匝,则看读同功。”简言之,转轮藏实际上是为那些不识字,或者识字但没有时间阅读佛经者提供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办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