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工巧明>> 地理>>正文内容

寻访永平府遗迹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利锋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寻访永平府遗迹

  李利锋

  卢龙县城,古孤竹国都,夷齐故里,永平府府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源远流长。

  2009年7月24日星期五,应朋友之邀,去卢龙县探古寻幽。天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汽车沿着102国道飞快地行使,进入卢龙地界,过了双望镇后,我告诉司机说,到了部落岭后停下来,我得照张像。司机尽管去过卢龙多次,却不知部落岭在哪里。问我:“部落岭在哪儿啊,我咋没注意呀。”我说:“部落岭在道边,有个村碑。一到就看见了。”又问我:“看它干啥?”我说:“这部落岭可大有来头,明朝建文年间曾在此打过仗,咱们县志上还有它的记载呢。”相传,部落岭,唐初时黑水部落居于此,故名。清光绪三年《抚宁县志》记载:“明惠帝建文二年夏五月,指挥佥事谷祥败辽东兵于定流河。秋七月,又败之于部落岭,克兔耳山寨。”民国二十一年《抚宁县志料》记载:“部落岭,在抚宁县西三十里,地势雄润。明惠帝建文二年秋七月,指挥佥事谷祥败辽东兵于部落岭。兔耳山,在抚宁县正西十五里,计高度四百四十尺。诸山环绕,有险可守。明惠帝建文二年夏五月,指挥佥事谷祥克兔耳山寨。”为啥抚宁县志要记载人家卢龙县的地盘干啥呢?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其长孙朱允炆即位,听信齐泰、黄子澄的建议,要削藩,燕王朱棣有勇有谋,拥兵自重,秘密策反,发动政变,发起“清君侧”的“靖难之役”。朱允炆派老将军长兴侯耿炳文率领十三万大军讨伐燕王朱棣,建文元年八月两军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开兵见仗,朝廷军队惨败,气得建文帝大发雷霆之怒,撤了耿炳文,派个公子哥、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率兵50万攻打河间,结果也是不堪一击。并调集江阴侯吴高、长兴侯耿炳文之子山海关都督耿瓛、辽东总兵官杨文等围攻永平府,燕王朱棣亲率大军解救永平之围,双方大战,永平卫指挥佥事谷祥在兔耳山大败辽东兵,又乘胜追击至部落岭。忠于建文帝的军队一败涂地。我看了村碑附近的地形,村庄为平原,村西有一座土丘。照完几张相之后,就赶往卢龙县政府大院。

  秦皇岛市县区中,就属卢龙县历史最悠久了,商周时期孤竹国都曾设于此地。隋唐时期,平州、北平郡以及明清时期的永平府都在此设治。自从2002年4月我调到档案局工作后,一直从事地方文史研究,除了抚宁县外,还研究了其他地方。因临榆县是从抚宁县划分出来的,所以对此也感兴趣。今年三月,把乾隆二十一年、光绪四年、民国十八年的《临榆县志》研究了个底朝天,搞了120多万字的《临榆县志校注》。去年10月份至年底,应昌黎县档案局之邀,又帮助搞了《昌黎县历代志书校注》,可以说对于昌黎县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对于冀东最古老的卢龙却是一知半解。我想一定利用这个机会对卢龙作一考察。卢龙县档案局的峁建忠和赵文和陪同我一道考察,在县城长大的办公室主任赵文和给我介绍卢龙的历史。不一会儿来到南门,看到一个大门,门洞顶上长满了蒿草,墙砖由于风雨的腐蚀,有些剥落,象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小赵说,原来这里是瓮城,南大门向西开,后来被拆除了,现在看到的是里边的瓮城大门。

  从南门进入,大约有几百米处,远远望去,一座高高的石塔进入眼帘,尽管我是2005年4月曾经来过此地,只是粗略地看了一下,并没有仔细研究。石塔四周用铁栅栏围起来。正式名称叫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南面一块石碑阳刻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国家文物局二00六年六月”,背面刻有:“陀罗尼经幢,俗称石塔。其高三丈,觚棱八面。四围栏杆,各十有二。幢座须弥,八龙祥扶。凡六级,其下一级,镌《平州石幢记》(金代)。二、三级,镌《陀罗尼诸经》。四级镌《北平石幢记》(明·万历)。五、六级雕佛像。斯幢始建于唐,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重修。经幢旨在传经,乃佛教之物耳。”原来还有一块碑,正面写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陀罗尼经幢。河北省人民委员会一九五六年公布,卢龙县人民政府一九八三年四月立。”背面刻字如前。这次却没有见到,我在网上找到了照片,可能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碑取代了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碑。

  为什么要在此地建一座经幢呢?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得知:相传,这里地下原有个洞,从洞里边冒出黑水,水流四溢,形成水患,周围百姓出行不便,绕道而行。有一天,一位云游僧人过此,发愿募化修塔镇灾,为百姓解除水患。几年后,僧人重游故地,带来一笔化缘募集到的善款,建起一座经幢,压在上面,篆刻咒语,说来也奇怪,自从建塔之后就不再往外冒黑水了。塔高达三丈有余。据考察,经幢所在是卢龙城内最低洼的地方,其东、东北、北面有平山、永丰山、阴山三座山,雨季大量雨水从地下渗透汇流于此,加之此地土质松软,地下水从此冒出来,建经幢之后就堵住了漏水口。经幢呈八棱锥形状,共七级,级与级之间均有华丽的装饰,第一级到第四级幢身上刻有文字。第一级刻: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平州石幢记》;第二级刻:《大佛顶尊陀罗尼经》、《迹神迹咒》;第三级刻:《千手眼大悲咒》、《西方弥陀咒》;第四级刻: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北平石幢记》;第五、六级均刻浅浮雕立式佛像。须弥座与第一级之间的装饰,下层是八角形华盖,在八个横长方形立面上分别雕有八个形态各异的飞天图案;上层是高浮雕仰莲花瓣座平台,平台东面放置坐佛一尊(现已不存在)。

  据考证,我国石柱刻陀罗尼经幢始于唐代初年。当时佛教密宗盛行,很多信徒认为书写或反复诵念咒语会解脱罪孽,超度到极乐世界。到了宋代,经幢幢座建成须弥座,幢身开始分级。卢龙县陀罗尼经幢曾于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两次大修。虽然经过九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依然矗立于此。

  从经幢向西不远处即是西门,古老的城门洞基本保持完好,穿过瓮城,即是大西门,门匾镌刻着“望京”二字,据说不是原来的石匾,八十年代拍摄电视剧时后放上去的。瓮城两门不对应。城外原来的青龙河水从此向东南流去,并建有码头,民国时期的老照片上可见到城外的水景,但是近年青龙河水逐年减少,城外一片庄稼地,原来的码头也找不到任何的痕迹了。小赵说,要不是八十年代闹水灾,城墙起到了保护作用也早就拆掉了。西门外北侧立一块“永平府”石碑,南侧立有两块水泥碑,一块写着:“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龙西城西堤。卢龙县人民政府一九八五年一月公布,九月立”,再南的碑介绍卢龙古城情况,字迹已经脱落。

  相传,永平府古城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军北征乌桓,斩单于蹋顿而归。9月份,曹操屯兵于卢龙,修筑平州城,当时为土城。辽太宗大同元年(公元947年),又在旧城以南拓建新城,新城与旧城连成一体,呈月牙状,故卢龙古城有“月牙城”之称。元代在此设永平路,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年),在城西建起西城漕运码头。明洪武初改永平路为平滦府。洪武三年(1371年),因闹水患,改平滦府为永平府。四年重修府城,“廓其东而大之”。整个城池为砖石结构,四周修筑城墙。城墙周长九里,高三丈六尺,底宽三丈,顶宽两丈。城设四门和水门,门上设城楼。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万历八年(1580年)、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先后多次重修。四门各有其名。东门分别为“高明”、“通辽”、“迎旭”;南门为“德胜”、“望海”、“观海”;西门为“镇平”、“护蓟”、“望京”;北门为“拱辰”、“威胡”等。

  明代永平府城有“三山不显”、“四门不对”之说。整个府城建造在平山、永丰山、阻山三座小山之间,城与山浑然一体,所以城中看不到山,故有“三山不显”之说。卢龙古城由于几经修建,城郭不断扩大,四门并不对称,西门紧靠南门,故有“四门不对”之说。

  而且四座城门还都有说道:“东门金鸡叫,北门铁棒槌,西门龙虎斗,南门推车换伞” 之说。东门外东南部原是一片洼地,形成“莲花池”,四季不涸。东门洞较高较长,敲击门洞城砖,声音与“莲花池”形成共震,产生“叽儿,叽儿”的回音,如同小鸡的叫声。为了抵御敌人攻打城门,在修建北门时,在城门内砌入了一根铁棒槌,以威镇城门。西门紧靠青龙河,城南三公里有西汉右北平太守、飞将军李广射虎的“虎头石”,夏季夜晚,青龙河河水上涨,咆哮如雷,传说这是龙与虎在相斗。南门“推车换伞”的传说颇具神奇。相传,有一天,一神仙推着小车,一神仙手持雨伞在南门外相遇。车仙说:“此地久旱无雨,你拿伞何用?”伞仙说:“我的伞一打开,会立刻下雨。”伞仙又问车仙:“城内道路崎岖,无法推车,你推车干啥?”车仙说:“我的车轮一转,路立刻变平。”二仙互不相信对方之言,于是推车换伞。果然,立刻大雨倾盆,道路变得平坦。

  从西门回来,拐弯抹角,来到夷齐井之处,一间低矮的井房,旁立一块青石碑,上刻“夷齐井”三个大字。之后,又带我来到清节庙遗址,树林间杂草丛中立着一块石碑。上方还有一块石碑,写着“夷齐故里”。小赵说,原来的清风台、清节祠不再此地,这是后来立在此地的。

  据说,卢龙人早就想开发古城,但就是苦于没有资金。

  卢龙是一座古老的城镇,承载着孤竹国、平州、北平郡、永平府厚重的历史文化,永平府曾经是京东第一府,但是对于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县城来说,是承受不起的。如今的秦皇岛市并没有完全继承永平府的文化衣钵,有些珍贵的文化却被临近的县市抢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文化就是发展的一种根脉,有些人并没有很好的珍惜。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